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村镇社会历史考察简述论文 解放前60%以上的移民户是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迁入的。另外调查问卷还显示,移民活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民国时期林州人民遭受频繁自然灾害的打击和尖锐人地矛盾的逼迫,65户移民户中有63户是由于这两点原因而逃荒来到山西潞城的,占到近97%的比例。王山坪作为一处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拥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垦,这就使得她成为一个安家落户较为理想的地方。 1.移民初期生存状态的考察。起初,移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差:衣着破烂,食不果腹,居无定所。人们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经过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生活状况才慢慢得以改善。作为农民,移民们首要的生存方式自然是田间耕作。如前所述,王山坪原是一片无人烟的荒山,在山腰间存有些许平地,移民们最初只是把这些平地开垦出来进行耕种。随着迁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较为容易耕作的地方迅速被开垦殆尽,后来的移民只好在山坡上开辟梯田进行耕作。村民们像当地人一样在田里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另外,还种有大量的红薯和蔬菜作物,而这是当地所不常有的。在田间管理上,移民们体现出超乎寻常的精耕细作,这是由于他们对饥荒的威胁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在他们看来,粮食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移民们的辛勤耕作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丰收。其次,移民们还积极发展家庭副业。他们在院子里养鸡,养各种家畜,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果树,主要有核桃树、杏树、枣树。村民将长成的家畜和果蔬拿到集市上贩卖,也获得了很可观的收入,这对改善家庭生活作用很大。最后,村里很多壮年男子还在附近的煤窑、砖窑、采石场和建筑工地做工。其中,从事建筑工作的人数最多。这是因为搞建筑是世代林州人的传统手艺,许多男子在年幼的时候就跟随长辈学习建筑技术,这使得他们在农业生产之外又拥有了一种生存技能。 2.土客关系的考察。自从王山坪林州移民村形成以来,总体上同周边土着村落保持着较为融洽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冲突发生。首先,这是同移民们在处理土客关系上的主动、友好态度密不可分的。移民在为自家辛勤劳动的同时,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人。例如陈计生老人曾讲到有一年潞城遭遇旱灾,山下的五里后村需要打井浇地,但是村上没有人会打井技术。此时,王山坪村正好有两个村民以前在打井队做过工,打井技术娴熟。于是,当时的王山坪村长就主动联系五里后村推荐此二人帮助打井。最终,这口井顺利打成,减轻了旱灾给五里后村造成的危害。事后,五里后的村民非常感激他们。另外陈老还提到:以前移民们在贩卖自家所种的蔬菜、水果时,往往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卖给当地人3。正是移民这种主动的友好态度,再加上勤劳朴实的性格,使他们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其次,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移民村是在一片荒山上形成的,移民同当地人在生存空间上并无明显冲突,他们未在生存资源上形成争夺态势,所以也就不存在导致冲突的经济利益基础。移民们在生产生活中展现了艰苦朴素、勤俭自强的精神风貌,这在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时,也赢得了当地社会对他们的赞许和接纳。此外,移民们善于处理自己和当地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移民村营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周边环境。正是在上述基础上,移民村得以在当地顺利扎根和不断发展。 1.土客文化的差异。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林州人迁居王山坪之后,将其家乡的文化因素也带到了这里。起初,土客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习惯。移民们和当地人都以玉米、面粉为主食,但除此之外,他们还非常喜欢食用红薯和用白萝卜叶腌制而成的酸菜,这是移民身上所特有的现象;移民们大都是在山崖和土崖上开凿石洞和窑洞作为居所,而当地人则大多以土坯房为居;衣着方面,移民们大都穿自纺的白布加以印染后做成的衣服,当地人则因不谙纺布手艺而唯有到集市上购布裁衣。 (2)社会风俗。据重修林州志转引清代彰德府志称“林县地险,民俗简朴”4,这是说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及土地的贫瘠,使得林州人形成了简朴节约的民俗风尚,迁居王山坪的移民们也承袭了祖辈的这种风气。例如在丧葬方面,林州移民不事铺张,量力而行;当地人则在场面上力求宏大,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在丧葬的环节上,移民们也较为简单,两日内即可完事;当地人则为葬礼设置了繁琐的程序,往往需要三到五日才能结束。 (3)性格和思想观念。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使移民和当地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思想观念。林州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土地贫瘠,这造就了林州人勤俭奋斗、自强不息的性格,在思想上则表现为务实去奢,敢闯敢干;而长治拥有相对于林州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所以,当地人大都形成了清闲安逸的性格和居家守业的思想观念。 2.土客文化的融合。土客文化的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土客双方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不断交流和接触,尤其是彼此之间不断通婚,使得土客文化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自从王山坪林州移民村形成以来,土客文化在几十年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 (1)生活礼俗和节日习俗的融合。此方面的融合主要表现在礼俗程序与节日仪式的相互借鉴。例如在婚配程序上,起先林州移民是在新婚当天到男方家会亲,而当地人是在新婚次日,新娘的家人来男方家会亲。婚后,移民们是在三天后回门,由娘家接女回家,越宿返回。当地人则是在两天后回门。到如今,不论是移民还是当地人都在新婚次日省亲,两日后回门。又如在清明节的祭扫仪式上,原先当地人只会将纸钱、纸元宝等洒在坟上,但移民们除在坟上洒纸钱、纸元宝之外,还要往坟上培土,称之为做“坟帽”。现在,移民们的这些仪式成为土客通用的祭扫方式。 (2)生产活动领域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体现为生产技术的相互交流使得土客在生产方式与生产门类上趋于一致。原先移民和当地人都分别拥有一些自己所独有的生产技术,例如移民们中有很多人擅长于建筑技术,所以在农业生产之外,搞建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产活动。当地人由于没有掌握建筑技术,所以,他们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生产活动。同样,以前当地人掌握着移民们所不擅长的打铁手艺,故而当地人将打铁作为自己一个重要的生产门类,而移民们则不涉足此类生产活动。随着土客交往的增多和深入,移民和当地人所单独拥有的一些技术都逐渐传播给了对方,这使得双方在生产活动的面貌上已难觅差异。 (3)群体精神融合。不同的文化与经历会赋予土客两群体各自不同的群体精神。作为遭尽人间苦难的“逃荒”人,移民们一方面通常拥有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群体精神。另一方面他们不讲究生活细节,例如原先移民们大都不讲卫生,房屋内总是凌乱不堪这除了同贫穷的家庭经济有关之外,还同移民对这些方面天然的不注重直接相关。而当地人则在较为优越的生存环境下形成了注重生活质量与享受的群体精神。数十年间,勤劳的王山坪人多次被当地政府作为生产劳动模范宣扬,向当地人倡导移民们艰苦奋斗的群体精神;移民们在同当地人不断的交往中,也开始向当地人一样注重生活细节与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王山坪林州移民在迁居之后的数十年间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实现了本土化。然而这种融合绝对不是单向的,一方在吸收对方优秀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将自身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传播给对方。就是在这种长时间段的文化互动下,形成了现在兼具土客原有风格的当地文化。 现在,王山坪村亲身经历过移民的老人们还对当年移民活动保持着较为完整的记忆。在移民家庭耳濡目染中长大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记忆中也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当年移民活动的一些片段。移民对迁移活动的群体记忆主要表现在对灾荒、逃难等家庭苦难的回忆以及有关移民个人经历的自传性回忆。 1.一个扁担两个筐:逃荒移民的群体记忆。在调查过程中,老人们形容移民活动最常用到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扁担两个筐,拖儿带女去逃荒,不到山西找饭吃,咋个过时光”5。这句话首先形象地描绘了灾荒后林州人迁徙活动的原始面貌:携家带口,一边行李,一边孩子,前挑后担,离开家乡。其次,它还告诉我们林州人在“遇到灾荒后,人们多往山西寻求生路”6。民国期间,河南林州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危害之深也前所未有。家乡频发的剧烈灾害“直接给小农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7,“因饥饿而投井、服毒、悬梁自尽之事日有所闻”8。林州西部与山西为邻,“有花园梯是由邺到山西的孔道”9,所以,往山西迁徙在地理交通上较为便利。村里老人回忆说当时这条路上的灾民络绎不绝,像中途饿死,贱卖儿女之类的各种惨象屡见不鲜,山西长治地区紧邻河南林州,这使得大量林州移民落户于此。王山坪陈文生老人回忆说,自己家逃荒那年老家经历了一场大旱荒,灾荒之后又连下暴雨,粮食都烂在地里了,只收下一些秕谷,致使全家人忍饥挨饿。陈文生老人的爷爷带着家人,一路上要饭,来到了山西长治10。这样一种“逃荒”经历在移民们的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群体记忆,这种群体记忆虽历经年代变换而不曾蜕变。对于最初的移民群体而言,没有什么比饥荒更可怕的事情了。 2.移民精神的传承。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D.Kluckhohn)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一文中写道:“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根据价值观的不同进行区别,移民社会所形成的特殊价值观,是移民文化的核心,也标志着移民文化的特征所在。”11最初的林州移民在应付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移民精神,它构成了林州人移民文化的核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王山坪村中老人经常通过“诉苦”的方式,向子女后代灌输这样一种移民精神。吕文秀,原籍河南林州合涧镇路家庄。14岁那年由于老家遭受旱荒虫灾,导致粮食歉收,早婚的吕文秀被迫跟着婆家来到王山坪投靠堂哥。刚来到这里,一家人暂时居住在村后崖壁上的山洞中,生活相当艰难,后来在山坡下的沟里打了孔土窑,全家人才算有了安居之所。为了生计,全家男人在山坡上开荒种地,农闲时去周边村子帮当地人盖房子,当泥瓦匠;吕文秀则在家里帮婆婆一起操持家务。访谈过程中吕奶奶经常感叹自己一生坎坷无数,始终在为最基本的生计而操劳忙碌。现在家里生活好了很多,不用再担忧吃饭穿衣这些问题了,但是,平日里,吕文秀还是喜欢给儿子、孙子唠叨以前的那些事,诉说自己年轻时的遭遇,告诫他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12。正如上述实例中显示的那样,在移民家庭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移民精神通过长辈向晚辈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存下来。在这种移民精神的影响下,移民家庭的子女通常也很能干,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才换来了日益美好的生活。 通过考察王山坪的社会历史状况,我们对这一林州移民聚居村的形成、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自从移民村落形成之后,在移民的辛勤劳动,较为融洽的土客关系以及永不褪色的移民精神的影响和支撑下,移民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王山坪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同周边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疗保健招聘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告设计师职业能力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不能外传的原因
- 2025年安全管理专业水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青少年书法教师职位笔试备考指南与题目预测
- 课件FLISN播放问题
- 2025年土建安全员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云计算技术工程师职业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工程监理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厕长助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净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6974.3-2024起重机术语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 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 中秋节猜灯谜良宵美景解灯谜中秋祝福课件
- 安防行业视频监控系统维护方案
- 初高中政治衔接-知识点讲义
- 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中(多选题练习)
- 2024年T电梯修理证解析及电梯修理-T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商法》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作业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 2024年四川攀枝花市川投能源攀水电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