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课标准是实事求是的论文 我们经常讨论:什么是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老师们只能说出一些零星的内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们关于好课的标准实在太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大都内容丰富,不但不便记忆甚至难以在老师们的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所以关于好课的标准在老师们的头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这就说明广大教师需要的是一种言简意赅、“过目不忘”或“过耳不忘”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便是好课的标准。老师们对这个标准的评价是,不仅准确地给出了好课的标准,而且根本无需记忆便刻在脑海里了。 朴实就是纯朴无华,就是原生态。就是要剔除浮华,摒弃浮躁,返朴归真,就是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要走出过分追求形式与“方法”的误区,用科学与文化本身的魅力去照耀课堂,去吸引学生。就是课堂一定要素净,因为万物莫与素争美。扎实就是结实有分量的意思,就像两块大小相同的钢铁和泡沫而钢铁一定比泡沫有分量、泡沫一定比钢铁轻飘一样。就是要挤干水分,要尽可能的是“干货”(有价值的东西)。干货越多,课堂的容量越大,而不是看起来做的事情越多课的容量就越大,关键要看做的是一些什么事。可是当前不扎实的课越来越多,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挤眉弄眼的课越来越多。课是否扎实,是对教师水平与能力的一种检验。扎实是一种品德,一种力量,一种成功的基石。真实就是不要搞假,不要说假话,不要研究假问题,不要搞假探究,不要得出假结论。不要逢场作戏,不要无中生有,不要煽情做秀。就是不虚伪,不巧言令色,不道貌岸然,不说大话使小钱。要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行为,真实的生命态度去构筑真实的课堂,造就真实的人。实,还有老实、本分、厚道的意思。课必须老实,不要耍小聪明,不要用雕虫小技获得一时的快感。老实是山,不仅巍峨,而且环保。大地是他的视野,天空是他的胸襟,河流是他的思想,森林是他的语言。课必须厚道。厚道不是具体的方法,它应该是人性的本质,课的本质。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看起来愚钝,它实际上是一种大的智慧。厚道在很多时候就像河流,它的力量在深处,一般情况下表面并不起波澜。厚道实际上是很有主张和个性的,就像我们看到生活中的厚道之人一般都很倔强,宁可舍中取得,也不投机取巧。厚,是孕育万物的大地之厚,厚德而后载物。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有这样的厚道。 在课堂上师生双方都要有事情做,有事做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效益。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了。这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生怕一做事就钳制了学生、束缚了学生,所以课堂上就显得束手束脚,少言寡语,该指导的不指导,该讲的不讲,该合作的不合作。二是不深入钻研教材,导致在课堂上无事做。新教材很开放,思想理念与老教材的跨度很大,加上一些老师对“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的误解,错误地把这些理念当作了不认真钻研教材、不大量占有参考资料的理由或者借口,于是课堂上就必然没事干。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几分钟就把内容“讲”完了,然后无所事事苦苦找事干的现象我多次见过。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要做的事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要求更高了。比如有的老师认为“放手”让学生做的时候就是老师轻松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学生究竟做得怎么样,而且还要适时提供一些语言和动作上的支持,同时还要从他们的神情状态中读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还要思考掩藏在学生表情后面的真实原因,然后还要快速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效率地思考进一步的教学对策。所以越是“放手”的时候越是老师不轻松的时候,因为越是这个时候老师的眼、耳、口、手尤其是脑越是处于紧张的时候。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要有事情做。表面上,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确实有事做,而且越来越有事做。但现在有必要弄清什么是真正的有事做,什么是真正地做事了。如果学生的事不是在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而是在搞形式走过场,甚至是虚假的,那么这样的事情做得再多也不叫真正地做了事。很多人现在都在批评表面热闹的课,我想“热闹”是新课改的一个必然过程,热闹过后是平静,平静的心态下我们的老师一定会带领学生努力追求做真正的事、真正做事。事,还指事情的度,密度、难度、准确度等。什么事情都有度,课堂教学中事情的度尤其重要,这个度与课堂的成功度直接相关。密度,即课堂中的事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这个密度有显性的,比如教学内容的多少,学生活动的多少等;有隐性的,比如学生思维的多少、强度、难度等。思维也叫做事吗?不仅是事,而且是更重要、更为本质的事。关于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地注意。怎样的课才是有密度的课呢?至少那些松松垮垮、精神萎靡、悠闲有余,能10分钟解决的内容硬是拖到20分钟解决的课就不具有密度,不具有密度的课不是好课。当然并不是说密度越大越好,物极必反,密度的度也必须把握好,以学生能够接受但又并非轻而易举的密度为最佳。难度就不用多说了,缺乏合理、合适难度的课肯定是低水平的课,因为这种课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准确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师生在课堂上做的事要有准确的方向,要能够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要有目标意识。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重点研究,因为现在不准确的课大有泛滥之势。老师在构思一节课时,不论内容也好,方法也好,手段也好,都必须紧紧围绕“目的”进行,不能无限“拓展”,甚至信马由缰。开放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但开放的前提是准确,只有在准确原则下的开放才是有效的开放,否则,就是乱来。由于老师的不准确,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就肯定准确不到哪儿去。所以对课堂“准确度”的追求应该成为老师们的一种职业习惯,一种专业思想。只有自己准确了,课堂才可能准确,教师才可能有意识地对课堂、对学生行为的准确度进行有效干预。 在课堂教学中,要追求一种奋发向上、求索不止的精神状态,一种团结协作、攻克难关的精神状态,一种充满智慧、思想飞扬的精神状态,一种以学习为内心需求、以探究为心灵幸福的精神状态,一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有追求之课堂的标志。这样的课堂,是好课堂,有意境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新时代的课堂,新理念下的课堂,应该要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这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好课特征。说穿了,新课程、新课堂追求的其实 _一种精神。课堂的生命之核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切皆有了可能。 可是,我们现在的课堂,缺乏追求的真是太多了。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这样的情况就更为普遍。主要表现: 一是不追求境界。课堂缺乏一种大气,一种宇宙观念,一种生命的光辉。我们的老师不能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如何关照生命,如何幸福地生活,以及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等等。不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即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心;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爱心。这样的课堂只有哼哼唧唧、只有花鸟草虫,只见枝叶不见森林,只见滴水不见大海。这就是不追求“境界”的课。 二是不追求品味。品味是什么,品味是味道,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思想含量,就是含金量。再说通俗一些,酒、茶、水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品味是不一样的,而且酒还有优劣,茶还有好坏,水还有甘涩。我们时常评价一节课说:“这节课还有点味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课的品味从哪儿来,最主要的就是老师的个人修养,包括老师的品行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个性修养,文化修养,这些修养是来之不易的,是需要苦练内功、精心修炼的。除了教师的个人修养外,与教师是否深入钻研所授教学内容也不无关系,教师应该开着“挖掘机”带着“显微镜”去深入剖析教学内容,并阅读、研究大量的相关资料,广泛占有,厚积薄发,方能“味”从中来。 三是不追求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的过程,可是我们的课堂上到目前为止“流行”的还基本上是“传授法”,偶尔来点什么花样,实际还是变相地灌输,那种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的课堂犹如凤毛麟角,即使在城镇学校或是在大型的公开课上也是如此。不管是哪门课程,如果不使出浑身解数最终把学生引导到自主探究的路上来,最终不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我们的课永远不会有质的蜕变,永远不会有大的出路。四是不追求生成。生成也是追求得到的吗?是的,生成也是追求得到的。我们看到的那些好课为什么生成的东西就多,就精彩,这说明“生成”确实是靠追求得到的。你把“其他”的事情都做到位了,“生成”就自然有了。比如你的观念不解放,不着力营造一种安全的、激励的环境,不以智慧去激励智慧,学生又怎么可能生成一些预想不到的精彩呢?很遗憾的是,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几年了,可是我们的课堂在“常态”下依然还是照本宣科,还是“规规矩矩”,老师听教材的话,学生听老师的话,师生都生怕出一点“乱子”。因此课堂上几乎没有一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即使偶尔发生那么一点点,教师也要及时地将其一棍子打下去。公开课上怎么样呢?老师想生成,但不敢,怕对付不了。“常态”下不愿、不能,非“常态”下又不敢,所以我们的课堂就很少有精彩的。 我们的课堂,40分钟下来,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是怎么得到的,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一种追问习惯。现在的课堂大都很热闹,但只要我们一追问便会发现,学生有可能获得甚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获得什么。本来,现在有不少的课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老师们大都在下课之前套用了这样一个环节,即老师们问学生“同学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或者“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等等,但我发现老师们大都把这种追问仅仅当成了一个“栽上去”的时髦环节而已,并没有真正有意识地把“是”装进大脑里,然后在这个环节之前去有意识地追求这个“是”。所以学生回答的“是”也就往往游离于本节课的主体目标。当然,生成的“是”如果是有价值的固然应该充分肯定并予以提倡,但丢了“西瓜”是肯定不正确的。 现在有一种过激的倾向,就是我们的老师片面地或过激地甚至错误地理解新课程强调体验、经历,于是在让学生努力体验、经历的时候就忘记了同时应该从中获得什么,忘了体验、经历的目的是什么。我见过很多这样的课,学生轰轰烈烈地体验了、经历了,结果却什么“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PU利用率提升-洞察及研究
- 餐厅员工的入职合同6篇
- 金属材料冶炼技术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洞察及研究
- 期末测试(基础卷)-2025-2026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教育咨询策划服务方案
- 手托臀上楼图文课件
- 手工覆膜安全培训课件
- 学生托管班饮食安全培训课件
- 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题库备考题库及答案
- 所有者权益的课件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月考测试卷(一)(范围:游戏分享至第一单元)(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镀工业园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秋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风向》教学设计
- 建筑装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不锈钢栏杆施工全流程方案
- 国企人力资源岗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遵守规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全科医学(副高)高级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琢名小渔名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