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池设计书_第1页
气浮池设计书_第2页
气浮池设计书_第3页
气浮池设计书_第4页
气浮池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级气浮池大庆油田水务公司含油污水应用技术项目部目 录1两级气浮池设计说明书11.1絮凝池11.2回流比11.3接触室11.4分离室21.5两级气浮装置的选择22.两级气浮池设计计算书22.1基础计算(溶气罐气浮)22.1.1回流水量22.1.2理论空气用量122.1.3设备提供气量32.1.4接触室面积32.1.5分离室面积32.1.6池水深32.1.7溶气罐直径42.2池体及校核计算42.2.1絮凝池42.2.2接触室42.2.3分离室52.3 进、出水管线、排空及排渣管线和释放器设计及计算52.3.1 进、出水管线设计52.4释放器设计计算62.4.1 一级气浮的释放器62.4.2 二级气浮的释放器72.5 空压机及气管线设计计算82.5.1 空压机选择82.5.2 气管线设计82.6池体材质83 材料表84 设备表105 图纸116参考文献111两级气浮池设计说明书已知条件:来水流量Q=1(3)m3/h,来水含油230mg/L,含悬浮物600mg/L,处理后出水含油110mg/L,含悬浮物350mg/L。1.1絮凝池 絮凝时间对气浮池的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给排水设计手册1上絮凝时间采用10-20min。根据前期药剂筛选实验得出,处理含油废水时,其最佳絮凝时间为15min,本装置的絮凝池按此参数进行设计。1.2回流比 回流比过低会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微气泡,从而不能有效去除石油类、悬浮物等指标;回流比过高易导致系统的能耗高,同时需选择较大的溶气罐或溶气泵,造成初期投入较大。为达到合适的回流比,根据相关文献3,回流比采用40%。本设计选择50%。1.3接触室 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1,建议该室内水流上升速度10-20mm/s。本设计选择滤速=15mm/s。1.4分离室 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1,气浮分离室应根据带气絮粒上浮分离的难以程度确定水流(向下)流速,一般取1.5-2.5mm/s。由于三元含油污水粘度较大,气泡上升速度较慢,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其表面负荷率小于2.5m/h,本设计选择1.5m/h。1.5两级气浮装置的选择 由于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两级气浮各自的溶气压力的确定比较困难,根据两级气浮的工艺原理,即一级气浮为粗筛选,二级气浮为细筛选,本设计一级气浮采用溶气泵,其溶气压力0.2-0.4MPa(可调);二级气浮采用溶气罐方式,其溶气压力0.4MPa。2.两级气浮池设计计算书2.1基础计算(溶气罐气浮)2.1.1回流水量依据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手册2,气浮池的回流比30%-50%,设计回流比采用50%,即:Q回=10.5=0.5m3/h(1.5 m3/h),括号内数据为处理量3 m3/h的设计数据。2.1.2理论空气用量1依据水温为30的水,0.5MPa压力下,1m3水中空气的溶解量为80L,即:Q气= Q回=0.5801.2=48L/h(144L/h),其中,为选定溶气压力下,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水温校正系数(1.1-1.3)。2.1.3设备提供气量Q机=Q气601000=486010001.4=1.2L/min(3.6L/min),其中,为安全与空压机的效率系数(1.2-1.5)。2.1.4接触室面积A接=Q处+Q回3600V上=1+0.53600151000=0.027m2(0.081m2),其中,V上为水流上升的平均速度,取10-20mm/s。2.1.5分离室面积A分=Q处+Q回3600V下=1+0.536001.51000=0.27 m2(0.81m2),其中,V下为水流向下的平均速度,取1.5-2.5mm/s。2.1.6池水深H=V下t=1.51200/1000=1.8m,其中t为分离室内水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0-20min。2.1.7溶气罐直径D=4QPI=40.53.14100=0.079m(0.137m),由于市场上的溶气罐直径最小为300mm,据厂家提供资料可知:处理量为1 m3/h的溶气罐:直径300mm 高度1500mm 进出水管径DN25处理量为3 m3/h的溶气罐:直径300mm 高度2000mm 进出水管径DN252.2池体及校核计算2.2.1絮凝池混凝时间一般采用10-20min,本设计采用15min,其参数计算及校核见下表:处理量宽度长度深度超高混凝时间(校核)单位:(m3/h)单位:m单位:min110.30.80.214.4310.51.60.2162.2.2接触室依据基础计算中数据,对接触室的尺寸及设计参数进行校核,具体数据见下表:处理量计算面积宽度长度深度校核面积校核上升流速单位:(m3/h)单位:m2单位:m单位:m2mm/s10.02710.050.550.18.3430.08110.11.40.112.52.2.3分离室依据基础计算中数据,对分离室的尺寸及设计参数进行校核,具体数据见下表:处理量计算面积宽度长度深度停留时间校核表面负荷单位:(m3/h)单位:m2单位:m单位:minm/h10.2710.81.828.81.930.81121.8242.25从上表可以看出,分离室的表面负荷满足小于2.5m/h的要求。2.3 进、出水管线、排空及排渣管线和释放器设计及计算2.3.1 进、出水管线设计2.3.1.1 进水管线 进水管线位于池体侧面,距顶端300mm处,根据流量Q=1(3) m3/h,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册 常用资料,选择进水管线尺寸为DN32(40),并在管线合适位置安装流量计、压力表等。2.3.1.2 气浮后出水管线与进水管线尺寸相同都为DN32(40),位于池体底部上方150mm处。2.3.2 排空及排渣管线选择排空管尺寸为DN100,与池底平齐,且与排渣管线在相同方向布置。选择排渣管尺寸为DN100,与池顶相距300mm,与排渣渠连接,且与排空管线在相同方向布置。2.4释放器设计计算2.4.1 一级气浮的释放器一级气浮采用溶气泵装置,根据该泵的使用说明书,其溶气水释放管路布置方式依据处理槽的形状,在长方形处理槽的溶气室横放直管,根据直管的长度: 1. 短管直接在末端安装较大口径弯头(弯头必须朝上安装),直接排放溶气水。 2. 长直管每隔20-30cm钻10-15mm直径的孔排放溶气水。 本设计释放器采用DN25的 UPVC管,长800mm,每隔20cm钻10mm孔,其中直管两端的孔距管端为100mm,共计4个孔。2.4.2 二级气浮的释放器二级气浮采用溶气罐方式,其溶气释放器是压力溶气气浮净水系统中的关键装置。压力溶气水只有通过该装置降压消能后,才能释放出大量的微细气泡,释放器性能的好坏,涉及到气泡释放量的多寡,气泡的微细度及气泡尺寸的分配律等,它直接影响气浮法净水的效果及电能的消耗。 常见的溶气释放器有TS、TJ、TV型三种,该系列溶气释放器都具有以下先进技术性能: 1. 在0.20MPa的低压下,即能有效地工作;2. 释出气泡的平均直径仅在2030微米;3. 释气率高达99以上。 2.4.2.1释放器选型依据回流水量0.5m3/h(1.5 m3/h)选择溶气释放器,由于TJ和TV型单个释放器出流量较大,只能选择TS型释放器。处理量为1 m3/h气浮池,选择1个TS-I型释放器,其工作参数如下:溶气压力0.4MPa,流量为0.42 m3/h。处理量为3m3/h气浮池,选择2个TS-II型释放器,其工作参数如下:溶气压力0.4MPa,流量为0.93 m3/h。2.5 空压机及气管线设计计算2.5.1 空压机选择根据基础计算中的设备提供气量可知,选择空压机压力范围为0-1.0MPa,流量范围为1.2-3.6L/min。2.5.2 气管线设计气管线采用6*4mm,材质TPU,工作压力0.5-1.5MPa,颜色为蓝色,长度10m。2.6池体材质 根据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1999),本设计气浮池池体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20钢, 厚度5mm;池体加固采用10号槽钢,其它部分加固采用厚度为8mm的20钢板。3 材料表序号名称规格及型号材料数量备注1进出水管线DN32UPVC20m2排空及排渣管线DN100UPVC20m3钢板20钢,5mm厚优质碳素结构钢0.9t制作1m3/h池体结构4钢板20钢,5mm厚优质碳素结构钢1.53t制作3m3/h池体结构5钢板20钢,8mm厚优质碳素结构钢0.045t制作1m3/h池体加固结构6钢板20钢,8mm厚优质碳素结构钢0.125t制作3m3/h池体加固结构7槽钢10号普通碳素结构钢7m制作1m3/h池体加固结构8槽钢10号普通碳素结构钢13m制作3m3/h池体加固结构9溶气罐直径300mm高度1500mm碳钢1套厂家定制10溶气罐直径300mm高度2000mm碳钢1套厂家定制11释放器TS-I不锈钢1个采购12释放器TS-II不锈钢2个采购13溶气管线DN25UPVC2m14压力表0.8MPa4块15气体流量计0.1-1L/min1个16气体流量计0.3-3L/min1个17管道混合器DN321个18管道混合器DN401个19阀门DN20不锈钢3个20阀门DN25不锈钢3个21蝶阀DN100UPVC10个排空及排渣用22回流管线DN20不锈钢5m回流水泵进出水管线23回流管线DN25不锈钢5m回流水泵进出水管线24球阀DN32UPVC3个25球阀DN40UPVC3个26转子流量计0.2-2m3/h玻璃1个27转子流量计0.4-4m3/h玻璃1个4 设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备注1空压机已有2溶气泵Q=0.5m3/h;H=40m1套包含气液分离罐3溶气泵Q=1.0m3/h;H=40m1套包含气液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