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ppt_第1页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ppt_第2页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ppt_第3页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ppt_第4页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关于海洋问题,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年7月6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1958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年2月至4月,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拟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1960年3月,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专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年(1973年12月至1982年12月)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年12月,经过160多个国家的协商、妥协和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即公约,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1984年12月,共有155个国家和4个实体在公约上签了字。1993年11月16日,公约得到了第60个国家的批准,1994年11月16日,公约正式生效。,1、公约规定:公约涉及海洋法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由1个序言和17部分组成,共320条,另有9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海里领海和24海里毗连区,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辖权;,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且,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四、规定公海自由,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五、规定占世界65%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公约实质上是对海洋的归属和管辖的一次重新调整,是海洋资源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尽管公约中有不少条项是笼统的,但它仍称得上是当代国际社会关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标志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建立。,2、公约生效后出现的新问题:公约的生效,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法制管理海洋的新阶段。公约的生效,并不意味着从此海洋会变得风平浪静。公约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的争斗,使世界热点集中到海洋上,不仅霸权主义继续谋求海洋霸权,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海洋问题上日益觉醒,都在按照自己对公约的理解,尽可能大地圈占海域。,世界上海洋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大多数国家彼此相邻或相向,沿海国家的利益往往与其相邻或相向国家的利益交织在一起。矛盾的焦点是主权的获得或享有以及相应资源的占有或分享。随着更多的国家批准加入公约,海洋权益面临一次全面再分配,海洋权益的斗争将越来越复杂。全世界有300多处海域出现划界纠纷,有争议的岛屿达1000多个。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次数就达181起,其中80%与海洋有关。,二、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1、中国的海洋国土: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合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31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人均的陆地面积仅为0.1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0.13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用占7%的世界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海洋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能源、食物和其它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的资源的重要来源的新领域,同时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然而,从人均海洋面积来看,就显得十分可怜了。人均占有面积排在世界第122位,因此,中国将十分重视这份海洋国土。,2、中国与海洋邻国海洋国土争端的现状:,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与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据海洋国土作者于焱平同志的调查,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其中绝大部分已被他国非法划入其版图,约占我国海洋辖区的二分之一。,7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洋国土在缩小,因为我们对一些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仅仅停留在“自古以来”的观念上,没能及时进行战略上的控制和事实上的开发,因此,中国面临着依法维护海洋权益的艰巨任务。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在东海,中国与韩国、日本有纠纷。早在70年代,韩、日两国就在东海片面地划了大面积的大陆架作为“共同开发区”。当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它们背着中国在东海大陆架划定所谓的日韩“共同开发区”,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据1964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及公约对大陆架的有关条款的规定,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领土。按东海大陆架的自然架构,中、日、韩是相向而不是共架的国家,我国的东海大陆架一直到冲绳海沟。,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企图通过实际控制来取得钓鱼岛的主权。从地理上看,钓鱼岛是中国东海大陆架上的岛屿,在地质结构上与冲绳无相似之处。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沿岸国家对大陆架拥有排他性主权。历史上,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朝时期就已经进行了资源开发和有效管辖。90年代以来,日本企图通过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做法,来实现强行占领中国领土钓鱼岛的狂妄野心。,在南中国海,直接卷入争端的共有6国7方,即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他们企图利用国际“先占”原则,通过实际控制来取得这些岛屿的主权。他们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采取了各种策略和手段。用“一个声音”对付中国,把南沙问题国际化,加强各国的海军力量,加强同美、日、印、澳等国的合作来抗衡中国等。这种不待协商、单方面划界、强行占领、强行开发的行径,实际上是对中国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严重侵犯。南海的争端已成为当今亚太地区的敏感点之一。,三、韬光养晦,理性处理,1、以国家利益为准则,审时度势,分步骤实现海洋国土完整。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和根本出发点。一国对外行为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对我国有限部分的海洋国土的主权实行“搁置”,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搁置”并不是分割主权,前提条件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目前中国处理与海上周边国家的争议最现实的方式,也是我国在处理这些问题中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不是中国解决海洋争端的最终方案,而是促进和平解决这些争端的一个步骤。我们应达到的目标是“主权属我,共同开发”,要实施的战略方向是先东海后南海,先双边后多边。在实现主权属我的基础上,为了照顾各国的利益,应采取“双赢”的策略,适当放宽共同开发的条件。力争在本世纪的下半期,完成共同开发,实现海洋国土的完整和统一。,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海权,把中国建设为海洋强国。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实现海洋领土完整,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必须加强国内的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科技水平和军事现代化质的突破,使自己由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建设一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海洋权益相适应的海上武装力量,实现“近海防御”至“远洋防御和作战”海军军事战略的转变。,在优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