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话语意图的表达和理解_第1页
浅析话语意图的表达和理解_第2页
浅析话语意图的表达和理解_第3页
浅析话语意图的表达和理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话语意图的表达和理解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了解他人思想的工具。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运用语言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发话人不是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发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受话人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而必须透过字面来推导话语中的意义。这种潜存在话语中而又游离于字面之外的意义,就是话语意图。一、话语意图的表达 话语意图实际上是一种暗示意义,相对于从字面理解的显示意义而言,它是一种言外之意,也是一种语用意义。发话人以一定的语言形式为外衣,将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包裹于其中,受话人则要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分析、推导,才能领会发话人潜存在字里行间的真实信息,否则,就可能造成误解,影响会话的继续。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理解话语意图主要是要理解话语的目的和动机。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表达自由态度或心情;改变别人的观点和行为;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诱导别人上钩;沟通交际双方的情感。对于话语意图的表达,因其语用意识突显程度较低,而下文也有涉及。因此,此处不作详细的分析。二、正确理解话语意图根据话语意图在言语交际中的表达效果,正确理解话语意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理解话语预设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话语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话语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语用预设绝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引起的,跟语境密切相关,与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与交际双方的关系密不可分。总体而言,语用预设有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和共知性。具体而言,还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1. 在谈话中使用的话语预设以说话人和听话人对预设的共知为基础,可大量节省时间和精力,却不影响语言效果。例如:甲:明天晚上的课,点名的时候你帮我答个到吧。乙:上周的课上,老师说明晚要做课堂练习啊。在这个例子中,乙并没有直接拒绝甲的要求,其中包含的预设1就是甲和乙都知道明天晚上上课的事,预设2甲和乙都知道做课堂练习必须本人做。而乙就是通过此婉拒了甲请他帮忙点名一事。2.正确理解会话中的话语预设还可以增强讽刺感,幽默感,或使会话更加含蓄委婉。例如:三国演义第三回李肃(对吕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说者听者均知吕父已逝多年,李肃之所以这么说,就是预设吕会进一步询问,以便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果然,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说者和听者均知“丁刺史”并不是吕布的父亲,吕只是投靠其门下而已,李肃故意这么说就是讽刺吕布空有一身抱负,却巴结奉承一个无用的小官吏,对其言听计从,从而劝服吕易主。(二) 理解话语的修辞方式话语意图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修辞手段的运用来实现的,例如运用比喻、夸张、反语、比拟等修辞手段,语句就具有多重信息,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大相径庭,其真实意义都是间接实现的。例如:1. 皇军好,皇军给中国人造福气来了!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多好啊!(电影平原游击队) 2. 教你半天还不会,你是猪啊!3.这部电影情节真惊险,简直吓死我了。 例1运用了一连串的反语,其真实含义与字面完全相反,词语“好”、“福气”等于“坏”、“晦气”,从句式看,肯定句等于否定句,否定句等于肯定句,发话人对日寇的切齿痛恨溢于言表。例2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真实含义是“你太笨”。例3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电影精彩,虽然违反常理,不合逻辑,但蕴含其中的言外之意人人都能理解,发话人只不过是将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加以放大而已。(三) 理解话语文化信息 正确理解话语意图,还要理解一定的话语文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透过语言现象看本质,深层次的挖掘掩藏于话语中的真实信息,破译发话人的语码的深层内涵,推导出话语意图,避免误解,从而使会话双方的合作和谐一致。第一,要有相关的背景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运用技巧)、语境、文化、前后文的联系等,没有这些共有知识,发话人设置的话语意图,受话人理解不了,就失去了意义。语境对推导话语意图更具有直接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命题内容,在不同语境中都有不同的意义,其真实意义只能凭语境来确定。尤其是话语意图,它不是话语的规约意义,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同样一句话,字面意义始终不变,而其中的话语意图则是各式各样的,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屋子里真冷”,可能是要求受话人关上门、关上窗户、打开空调,等等。又如:“他是木头”这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指不同的人,真实含义可能指他比较笨,反映比较迟钝,或者对人冷漠,缺乏感情等等。由于语境的差异,这两句话的真实含义可以作多种理解,准确的含义是什么,就只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加以推导。利用语境推导话语意图要注意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狐狸,汉民族认为它是狡猾、讨厌的,多用作贬义,而在美国,狐狸则具有聪明灵巧的含义,具有褒义色彩。因此,“他是一只狐狸”这句话,在汉语里含有批评、贬抑的意义,在美国则是夸赞、褒扬的意义。同样,汉民族中带有“狗”的词句,往往都是含有贬义色彩的,表示发话人的鄙视态度,如“走狗、落水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等等,英语中狗则有褒义色彩,如“a luck dog”指幸运儿。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推导出来的话语意图就有可能出错。第二,了解人际关系。话语意图与对人的态度、关系、人物身份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理解话语意图要了解发话人的身份、地位及其与他人的关系。例如某校历史系和计算机系进行篮球决赛。上届冠军历史系打出的标语是:“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计算机系不甘示弱,打出标语应战:“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两个系的标语都运用了双关,切合各自的身份特点,而且潜藏着志在必得的话语意图。第三,善于察言观色。人们在说话时,都习惯性地运用各种体态语如表情、眼神、身体姿势等来帮助强化语意。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的两人会话中,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平均不到该环境的社会意义的35,有65的社会意义是用非语言符号传递的。因此,受话人要及时领会发话人设置的话语意图,还要善于察言观色,通过发话人的表情等帮助理解、推导话语意图。比如发话人一句“你真聪明啊”,语调是冷冰冰的,面无表情,甚至是鄙视的表情,那么这个句子一定是反语,发话人的真实含义是挖苦、贬低受话人。第四,运用逻辑推理。受话人要充分利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导发话人的真实含义,从而把握发话人的话语意图。例如:1.甲: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就聪明。 乙:看来你小时候一定十分聪明了。2.顾客:你们既然卖烟,为什么不让我在店里吸烟? 经理:我们店里还卖手纸呢!很明显,例1中乙的回答是对甲的话语进行了逻辑推理后的反讽。例2中经理的回答也是在对顾客的问题进行了逻辑推理,从而有力地拒绝了顾客的无礼要求。三、结语言语交际是双向活动,一方要潜存信息,一方要推导信息,双方必须密切配合。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言语活动是相当复杂的,意义的表达在交际中不是简简单单的词句组合,理解发话人的话语意图,涉及到多种因素。因此,要使会话双方及时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