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 2-1 表征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主要有哪几项指标?表征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主要有哪几项指标? 答:强度(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 ,刚度、塑性、硬度。 2-2 常用的硬度指标共有哪些?常用的硬度指标共有哪些? 答:常用的硬度指标有三种:布氏硬度(HBS) 、洛氏硬度(HRC洛氏 C 标度 硬度) 、维氏硬度(HV) 。 2-3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的含碳量范围是多少?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的含碳量范围是多少? 答:低碳钢(C0.25%) ;中碳钢(0.25%C0.6%) ;高碳钢(C0.6%) 2-4 什么是合金钢?钢中含有合金元素什么是合金钢?钢中含有合金元素 Mn、Cr、Ni,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答:合金钢:冶炼时人为地在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所形成的钢。 加入 Mn 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淬透性;加入 Cr 可以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冲 击韧性和淬透性;加入 Ni 可以提高钢的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2-6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类型?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类型? 答: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7 钢的调质处理工艺过程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钢的调质处理工艺过程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钢的调质处理工艺指的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 性能,即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2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4-1 何谓运动副和运动副要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何谓运动副和运动副要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使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可动连接)称为运动副。两个构 件上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点、线、面等元素被称为运动副要素。 运动副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运动副的接触形式分类: 面和面接触的运动副在接触部分的压强较低, 被称为低副, 而点、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按照相对运动的形式分类: 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若是平面运动则为平 面运动副, 若为空间运动则称为空间运动副, 两个构件之间只做相对转动的运动副被称 为转动副,两个构件之间只做相对移动的运动副称为移动副。 4-2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达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达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 表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与原机构 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可根据该图对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 4-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的 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的 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原动件数等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原动件数小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运动不确定; 原动件数大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会遭到损坏; 4-4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4-6 试画出图试画出图 4-24 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并计算其自由度? F=3n-2pL-pH=33-24-0=1 F=3n-2pL-pH=33-24-0=1 4-7 试计算图试计算图 4-25 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3 F=3n-2pL-pH=35-27-0=1 F=3n-2pL-pH=37-210-0=1 (注:平行导轨处引入两个虚约束) 4-8 试计算图试计算图 4-26 所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所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a) F=3n-2pL-pH =33-23-2=1(注:滚子处有一局部自由度) b) F=3n-2pL-pH=36-28-1=1(注:齿轮传动高副) 4-9 试计算图试计算图 4-27 所示平面机构自由度。将其中高副化为低副。确定机构所含杆组的数目 和级别以及该机构的级别。 所示平面机构自由度。将其中高副化为低副。确定机构所含杆组的数目 和级别以及该机构的级别。 4 5 第五章 平面连杆机构 5-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答:铰链四杆机构按照各构件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曲柄摇 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5-2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答:曲柄存在的条件是: (1)连架杆、机架之一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 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5-3 何为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何为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 答:四杆机构中,从动杆上受力点所受力的方向与该点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压力角; 而传动角则是连杆与从动杆轴线之间所夹的锐角。 5-4 四杆机构中可能产生死点位置的机构有哪些?他们发生死点位置的条件是什么?四杆机构中可能产生死点位置的机构有哪些?他们发生死点位置的条件是什么? 答:曲柄摇杆机构,若以摇杆为主动件,当连杆与曲柄处于共线位置时产生死点。曲柄滑块 机构在以滑块为主动件时, 传动角 为零时产生死点。 平行四边形机构, 当曲柄与连杆共线, 其 也为零,产生死点。 5-5 当给定连杆两个位置时,设计的铰链四杆机构可以有无穷多解,若要有唯一确定解,可 以附加哪些条件? 当给定连杆两个位置时,设计的铰链四杆机构可以有无穷多解,若要有唯一确定解,可 以附加哪些条件? 答:可附加以下条件之一:如最小传动,曲柄或摇杆的长度,固定铰链 A、D 的位置,A、 D 间的距离,主、从动件的转角等,可以有唯一确定解。 给定连杆三个位置给定连杆三个位置 可附加以下条件之一:可附加以下条件之一: 曲柄与摇杆的长度曲柄与摇杆的长度 固定铰链固定铰链 A 或或 D 的位置,的位置,A、D 间的距离间的距离 主、从动件的转角主、从动件的转角 可以有唯一确定解。可以有唯一确定解。 5-6 写出正弦机构和正切机构的传动特性式和传动比表达式?从结构上如何区别正弦机构 和正切机构? 写出正弦机构和正切机构的传动特性式和传动比表达式?从结构上如何区别正弦机构 和正切机构? 6 答:正弦机构的传动特性式: 0 sinsin aS 正弦机构的传动比: cos 1 ads d i a:摆杆长度;0:摆杆起始角;:摆杆终止角 正切机构的传动特性式: 0 tantanSa 正弦机构的传动比: 2 cos 1 ads d i a:摆杆中心至推杆导路中心的距离。 正弦机构与正切机构在结构上的区别为:正弦机构推杆的工作面为一个面,摆杆的工 作面为一球面。而正切机构则相反,推杆工作面是一球面,摆杆工作面为一平面。 题题 5-7 何谓机构的原理误差?如果推杆行程和摆杆长度相同时,正弦 机构和正切机构误差各为多少?若正弦机构的原理误差比正切机构 小,为什么在高精度的光学比较仪中都采用正切机构? 何谓机构的原理误差?如果推杆行程和摆杆长度相同时,正弦 机构和正切机构误差各为多少?若正弦机构的原理误差比正切机构 小,为什么在高精度的光学比较仪中都采用正切机构? 答:所谓原理误差是指仪器中采用的机构的传动特性与要求的传动特 性不相符而引起的仪器误差。若推杆行程和摆杆长度均相同时,正弦 机构的原理误差为 a3/6,正切机构的原理误差为-a3/3。 虽然正弦机构的原理误差比正切结构小,但在高精度的光学比较 仪中仍采用正切结构,是由于采用了两级放大,第一级将线位移转换 为角位移,即 S=atan, 对于线性刻度标尺,示值小于实际值;第二级 光学放大,将角位移变为线位移,对于线性刻度标尺,示值大于实际 值,两者原理误差方向相反,可以抵消一部分,减少了原理误差。 题题 5-8 图图 5-40 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 LBC=50mm,LCD=35mm,LAD=30mm,AD 为机 架。问: 为机 架。问: 1)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 AB 为曲柄,求 LAB的最大值。 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求 LAB的最小值。 3)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求 LAB的值(取值范围) 。 解: 1) 当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 AB 为曲柄时,由曲柄存在的必要条 件(杆长条件) ,有: LAB + LBC LCD + LAD 即 LAB +50 35+30 LAB 15mm LAB的最大值为 15mm。 2) 当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时,应有: 7 机架 AD 为最短杆 且 LAD + LBC LCD + LAB 即 30+50 LAB +35 LAB45mm LAB的最小值为 45mm。 3) 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1)AB 为最短杆,即 LAB 30mm 不存在曲柄,即无法满足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有: LAB + 50 35 + 30,LAB 15mm 15mm 50mm,此时 AD 为最短杆 则 30 + LAB 50 + 35,LAB 55mm 又AB 的值不应大于其余三杆长度之和 55mm LAB LAB +35, LAB 45mm 30mm LAB a + b = 20mm,不满足曲柄存在必要条件,因此最短杆必然不是 c 或 d, 只能是 a 杆。 则 1)c 为最长杆: a + c b + d (1) c + d = 25 (2) 由(1) (2) , 且 c、d 的长度为整数,得 c=13mm,d=12mm 2)d 为最长杆: a + d b + c (1) c + d = 25 (2) 由(1) (2) ,且 c、d 的长度为整数,得 c=12mm,d=13mm 题题 5-10 图 5-41 所示曲柄摇杆机构中,已知机架长图 5-41 所示曲柄摇杆机构中,已知机架长 LAD=500mm,摇杆=500mm,摇杆 LCD=250mm,要求摇 杆 =250mm,要求摇 杆 CD 能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 10能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 10 o o,试确定曲柄与连杆的长度。 ,试确定曲柄与连杆的长度。 8 解: 当摇杆摆到水平以上 10时,曲柄、连杆共线,如 BAC,由 ADC得 80cos2 80cos2 22 2 22 2 DCADDCADABBC DCADDCADABCB 即 又当摆杆 DC 摆到水平以下 10时,曲柄与连杆也共线,如 ABC,由 ADC得 100cos2 100cos 2 22 2 22 2 DCADDCADABBC DCADDCADCBAB 即 代入数字: 80cos2505002250500 22 2 ABBC (1) 100cos2505002250500 22 2 ABBC (2) 解 (1)(2)式得 AB=38.93mm,BC=557.66mm 题题 5-11 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如图 5-42 所示,已知其摇杆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如图 5-42 所示,已知其摇杆 CD 的长度的长度 LCD=75mm,机架=75mm,机架 AD 的长度的长度 LAD=100mm,行程速度变化系数=100mm,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K=1.5,摇杆的 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的夹角 =1.5,摇杆的 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的夹角 3 45,求曲柄,求曲柄 AB 及连杆及连杆 BC 的长度。 的长度。 解: (1)求极位夹角 36 15 . 1 15 . 1 180 1 1 180 k k (2)连接 AC,并延长至 B1,在此位置,曲 柄与连杆共线; (3)过A点作一线AB1与AC夹角为36; (4)以 D 为圆心 DC 长为半径画弧,延长 线 AB1并与圆弧交于 C1点, 则 CD 为 摇杆的第二极限位置,AC1为连杆与曲 柄共线的第二位置。 由图看出,此题有两个解,因圆弧与 线 AC1由第二交点 C2. 9 第一组解:由 ADC 得 2 11 22 45cos2ABCBDCADDCAD 即 2 11 22 45cos2ABCBDCADDCAD 2 11 22 45cos75100275100ABCB mmABCB71 11 (1) 由正弦定理得 1248 sin 15 sin45sin 71 1AD CCAD CADCAD DC 即 又 15216 sin 100 sin12sin 1 1 1 1 1 ADCDAC DACDAC ADDC 即得 由 AC1D 得 2 1 1 1 1 2 1 2 152cos2ABCBDCADDCAD mmABCB ABCB 169 8829. 075100275100 11 2 11 22 (2) 解 (1)(2)式 得 B1C=120mm连杆长,AB1=49mm 曲柄长 第二组解: 由 ADC2 2 2 222 22 cos2ABCBCADDCADDCAD (3) 2 22 22 45cos2ABCBDCADDCAD (4) 用正弦定理可求AD2C2 由(3)(4)式求得 B2C=48.5mm,AB2=22.5mm 10 题题 5-13 设计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设计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 C 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K=1.5,滑块=1.5,滑块 C 的行程的行程 C1C2=40mm,滑块在=40mm,滑块在 C1处的压力角处的压力角=45o。 解:若曲柄滑块机构处于极限位置,如下图所示: C1 C2 11 12 第六章 凸轮机构 6-1 凸轮与从动件有几种主要型式?各具有什么特点凸轮与从动件有几种主要型式?各具有什么特点? 凸轮机构通常可以按凸轮与从动件的几何形状及其运动形式的不同来分类。 按凸轮的形状分: 盘形凸轮:盘形凸轮是绕定轴转动并具有变化半径的盘形构件) 圆柱凸轮(结构比较复杂,但紧凑,并可用于较大行程) 按从动件的形状分: 尖底从动件(结构简单,不论凸轮的轮廓曲线如何,都能与凸轮轮廓上所有点接触,故 能按较复杂的规律运动,缺点是容易磨损,只适用于低速和传力较小的场合。 ) 滚子从动件(由于滚子与凸轮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故摩擦小,转动灵活,因而应用较 多。 ) 平底从动件 (从动件的平底与凸轮接触处易形成楔形油膜, 能减小磨损, 且不计摩擦时, 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平底,传动效率较高,故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中。 ) 6-2 什么是凸轮的基圆、升程、回程、停程?什么是凸轮的基圆、升程、回程、停程? 右图所示为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图中以凸轮轮 廓最小向径 b r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基圆。 凸轮作逆时针方向等 角速转动,从动件由基圆上 A 点开始上升,向径渐增的轮廓 AB 将从动件推到最远点,这一过程称为升程。凸轮继续转动, 轮廓 BC 向径不变,从动件停止不动,这个过程称为停程。凸 轮继续转动,向径渐减的轮廓 CD 使从动件在弹簧力(图中未 画出)作用下滑向低处,这一过程称为回程。 6-3 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有哪几种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特点? (1) 等速运动规律:会产生刚性冲击,单纯的等速运动只 适用于低速凸轮机构。 (2)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会产生柔性冲击,适用于中、低速凸轮机构。 (3) 简谐运动:在始末点会引起柔性冲击,只适用于中速传动。只有当从动件作无停程 的升降升连续往复运动时,才可以得到连续的加速度曲线,从而适用于高速传动。 6-4 绘制平面凸轮轮廓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绘制平面凸轮轮廓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反转法 6-6 在从动件运动规律已确定的情况下,凸轮基圆半径与机构压力角有什么关系?如何确 定凸轮基圆半径? 在从动件运动规律已确定的情况下,凸轮基圆半径与机构压力角有什么关系?如何确 定凸轮基圆半径? 当基圆半径 b r减小时,将使压力角变大 基圆半径通常可根据结构条件,由下面的经验公式求得 b r(0.8 1) z d, z d为凸轮安 装处的轴径直径。根据所选的基圆半径设计出凸轮轮廓曲线后,必要时,可对其实际压力角 进行检查。若发现压力角的最大值超过许用压力角,则应适当增大 b r,重新设计凸轮轮廓。 13 6-7 在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中,确定滚子半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中,确定滚子半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滚子半径 r r必须小于外凸理论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 min 。此外, r r还必须小于基 圆半径 b r。 题题 6-8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 规律如图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 规律如图 6-14 所示。要求绘制 对心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基圆半径 所示。要求绘制 对心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基圆半径 b r22mm,凸轮转向 为逆时针。 ,凸轮转向 为逆时针。 试问:试问: 1)在升程段,轮廓上哪点压力 角最大 )在升程段,轮廓上哪点压力 角最大? 数值是多少数值是多少? 2)在升程如许用压力角)在升程如许用压力角 25,问允许基圆半径最小值是多少,问允许基圆半径最小值是多少? 1) 由 P111 凸轮受力分析图, tan k bkbk ds dtds d SddtS (1) 所以在 = 0 (Sk = 0)处 最大 tan0= 10/(/2) / 22 = 0.2895 0=16.15 2) 由(1) ,rb = ds/d /tank Sk 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应小于许用压力角,代入 rbmin = ds/d /tan = 13.66 mm 错误做法: rbmin = ds/d /tan Sk = 13.66 10 = 3.66 14 题题 6-9 如图如图 6-10 所示偏置直动尖底从动件凸轮机 构。从动件运动规律为 所示偏置直动尖底从动件凸轮机 构。从动件运动规律为10 (1 cos )smm, 凸轮基圆 , 凸轮基圆 b r50mm,偏距,偏距 e30mm,凸轮转向 为逆时针。试计算:当凸轮转角 ,凸轮转向 为逆时针。试计算:当凸轮转角60时,与从 动件相接触的凸轮轮廓 时,与从 动件相接触的凸轮轮廓 A 点的坐标。点的坐标。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1) 从动件位移:从动件位移:SA=10(1-cos60) = 5mm 2) 求求 A 点极角点极角 22 22 11 0 22 11 00 5030 tantan53.13 30 405 tantan56.30 30 53.136056.3056.83 b b A e e eS e 3) 求求 A 点向径点向径 mmeSe bA 08.543045 222 2 22 mm A A A 08.54 83.56 点坐标 15 第七章 齿轮机构 7-1 渐开线有哪些重要性质?在研究渐开线齿轮啮合的哪些原理时曾经用到这些性质? 7-1 渐开线有哪些重要性质?在研究渐开线齿轮啮合的哪些原理时曾经用到这些性质? 1)因发生线在基圆上作纯滚动,所以它在基圆上滚过的一段长度应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一 段弧长。 2)因在形成渐开线过程中的每一瞬时,发生线绕它与基圆的切点N转动,故发生线上K点 的速度方向与NK垂直;K点速度的方向应沿渐开线在K点的切线方向,而切线与法线互 相垂直,由此可知,发生线NK就是渐开线在K点的法线。又因发生线始终与基圆相切, 所以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3)发生线与基圆的切点N是渐开线上K点的曲率中心,而线段NK为其曲率半径。由此 可知,渐开线离基圆愈远的部分,其曲率半径愈大而曲率愈小,即渐开线愈平直;反之,渐 开线离基圆愈近的部分,其曲率半径愈小而曲率愈大,即渐开线愈弯曲。渐开线在基圆上A 点处的曲率半径等于零。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愈小,渐开线愈弯曲;基圆愈大,渐开线愈平直。 当基圆半径为无穷大时,其渐开线将变成直线,齿条的齿廓就是这种直线齿廓。 5)因渐开线是从基圆开始向外展开,故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渐开线齿廓啮合能保证两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为常数,即能满足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7-2 渐开线齿轮传动有哪些优点? 7-2 渐开线齿轮传动有哪些优点? 渐开线齿廓啮合能保证两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为常数, 即能满足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采用渐 开线作为齿廓曲线,不但容易制造,而且也便于安装、互换性好,所以绝大部分齿轮都采用 渐开线作齿廓曲线。 7-4 节圆与分度圆,啮合角与压力角有何区别? 7-4 节圆与分度圆,啮合角与压力角有何区别? 解:区别见表 分度圆与节圆的比较一览表 项目 分度圆 节圆 定义 具有标准压力角和模数的圆 啮合时作纯滚动的圆 数值 r1mz1/2 r2mz2/2 r1/(1=i12) r2/(1=i21) 变化 不随中心距变化 随中心距变化 单个齿轮 必有且仅有一个 不存在 多齿轮啮合 每个齿轮仅一个 一齿轮和几个齿轮啮合就有几个 基准 齿形参数计算用 强度计算用 16 在非标准安装情况下,节圆与分度圆是两个圆,每个齿轮只有一个分度圆,一个齿轮与 几个齿轮啮合就有几个节圆,但标准安装情况下,节圆与分度圆重合。 啮合角 是过节点 P 所作两节圆公切线与啮合点齿廓公法线所夹的角, 在数值上等于节 圆上的压力角。只有在标准安装情况下(中心距为两分度圆半径之和) ,才出现 与标准压 力角 相等的情况。 7-5 当7-5 当20 的正常齿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与基圆重合时,其齿数应为多 少?又若齿数大于求出的数值时,则基圆和齿根圆哪一个大一些? 的正常齿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与基圆重合时,其齿数应为多 少?又若齿数大于求出的数值时,则基圆和齿根圆哪一个大一些? 17 题题7-6如图 7-68 所示,有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用卡尺测量其三个齿和两个 齿的公法线长度为 如图 7-68 所示,有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用卡尺测量其三个齿和两个 齿的公法线长度为 3 W 61.83mm 和61.83mm 和 2 W 37.55mm,齿顶圆直径37.55mm,齿顶圆直径 a d 208mm,齿根 圆直径 208mm,齿根 圆直径 f d 172mm,数得齿数172mm,数得齿数z 24。要求确定该齿轮的模数24。要求确定该齿轮的模数m、压力角、压力角、齿 顶高系数 、齿 顶高系数 * a h和径向间隙系数和径向间隙系数 * c。 解法解法1: 由齿轮公法线测量原理,有:由齿轮公法线测量原理,有: mmWWPb28.24 23 mmPWS bb 27.13 2 由渐开线圆柱齿轮任意圆上的齿厚公式:由渐开线圆柱齿轮任意圆上的齿厚公式: )(2invinvr r r SS ii i i )(2invinvr r r S bb b )0( 2 2cos inv zP S b inv zP PS b bb 2 1 00609212. 0) 2 1 ( b b P S z inv 查表得:查表得: 15 0012. 8 15cos 28.24 cos b PP m, 取取 m=8。 )2(2 * aaa hzmhdd,解得,解得1 * a h )22(2 * Chzmhdd aff ,解得,解得 * C=0.25 解法解法2: mmWWPb28.24 23 mm zP d b b 49.185 2428.24 已知:已知: ab ddd ( fa ddd也可以也可以),由于,由于 z d m z d z d m z d ab ,将已知数据代入得:,将已知数据代入得: 67. 87 . 7m,查表,查表 8-2 取标准值取标准值 m=8mm 18 齿轮的公法线测量法 齿轮的公法线测量法 所谓公法线长度, 是指齿轮上不在同一轮齿上的某两条反向渐开 线齿廓间的法线距离。 在齿轮制造时,通过检验公法线长度来控制齿轮加工质量。 所谓公法线长度, 是指齿轮上不在同一轮齿上的某两条反向渐开 线齿廓间的法线距离。 在齿轮制造时,通过检验公法线长度来控制齿轮加工质量。 19 错误解法错误解法 1: 24.28 8.22 coscos20 b PP m 0012. 8 15cos 28.24 cos b PP m 不是已知的。不是已知的。 错误解法错误解法 2: 2.2518 2 af dd hm ,得,得 m=8mm 因为短齿的情况下:因为短齿的情况下: 1.918 2 af dd hm ,得,得 m=9.47mm 齿顶高系数齿顶高系数 * a h 和径向间隙系数和径向间隙系数 * c 不是已知的。不是已知的。 20 7-7 何谓重合度?影响其大小都有哪些因素? 7-7 何谓重合度?影响其大小都有哪些因素? 啮合弧与齿距之比值称为重叠系数(或称重合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中心距越大,则重合度越小,齿数越少,则重合度越小。对于斜齿轮而言, 除了上述两因素外,齿宽越小,螺旋角越小,则重合度越小。 7-8 有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其主要参数为 7-8 有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其主要参数为 1 z24,24, 2 z120,120,m2mm,2mm,20 , * a h1,1, * c0.25。试求其传动比0.25。试求其传动比 12 i,两轮的分度圆直径,两轮的分度圆直径 1 d、 2 d,齿顶圆,齿顶圆 1a d、 2a d,全 齿高 ,全 齿高h,标准中心距,标准中心距a及分度圆齿厚及分度圆齿厚s和齿槽宽和齿槽宽e;并求出这对齿轮的实际啮合线;并求出这对齿轮的实际啮合线 12 B B, 基圆齿距 , 基圆齿距p以及重叠系数以及重叠系数的大小。的大小。 21 7-9 何谓根切?它有何危害?如何加以避免?何谓根切?它有何危害?如何加以避免? 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 当刀具的齿顶线或齿顶圆与啮合线的交点超过被切齿轮的 极限啮合点N时,刀具的齿顶将把被切齿轮齿根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这 种现象称为根切现象。根切不仅使轮齿的弯曲强度削弱,破坏了正确齿形,重叠 系数也有所降低, 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对传动质量不利, 故应力求避免这种现象。 为了避免发生根切现象,标准齿轮的齿数应有一个最少的限度。 7-13 试分别指出斜齿圆柱齿轮传递、直齿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 条件是什么? 7-13 试分别指出斜齿圆柱齿轮传递、直齿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 条件是什么? 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除了两轮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外,当为外啮合 时,两轮的螺旋角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12 12 12 nn nn mm 直齿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当量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 也就是两 锥齿轮的大端模数和压力角必须分别相等,即 12 mmm(为标准值) 12 (为标准值) 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为:主平面内蜗杆的轴向齿距 111 () xxx ppm与蜗轮的 端面齿距 222 () ttt ppm应相等。即蜗轮的端面模数 2t m应等于蜗杆的轴向模数 1x m,且均为标准值;同时蜗轮的端面压力角 2t 应等于蜗杆的轴向压力角 1x , 亦均为标准值。即 21 21 tx tx mmm 同时还须保证。 22 题题7-14 已知二级平行轴斜齿轮传递,主动轮已知二级平行轴斜齿轮传递,主动轮1的转向及螺旋方向如图所示。的转向及螺旋方向如图所示。 1) 低速级齿轮 3、4 的螺旋方向应如何选择,才能使中间轴上两齿轮的轴向力 方向相反? 圆周力圆周力 Ft的方向:在主动轮上与转动方向相反,在从动轮上与 转向相同( 的方向:在主动轮上与转动方向相反,在从动轮上与 转向相同(驱动力驱动力)。)。 径向力径向力 Fr的方向:方向均指向各自的轮心(内齿轮为远离轮心 方向)。 的方向:方向均指向各自的轮心(内齿轮为远离轮心 方向)。 轴向力轴向力 Fa的方问:取决于齿轮的回转方向和轮齿的螺旋方向, 可按 的方问:取决于齿轮的回转方向和轮齿的螺旋方向, 可按主动轮主动轮左、右手螺旋定则左、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即:主动轮为右旋时, 右手按转动方向握轴, 以四指弯曲方向表示主动轴的回转方向, 伸直大拇指,其指向即为主动轮上轴向力的方向;主动轮为左 旋时,则应以左手用同样的方法来判断。主动轮上轴向力的方 向确定后, 从动轮上的轴向力则与主动轮上的轴向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来判断。即:主动轮为右旋时, 右手按转动方向握轴, 以四指弯曲方向表示主动轴的回转方向, 伸直大拇指,其指向即为主动轮上轴向力的方向;主动轮为左 旋时,则应以左手用同样的方法来判断。主动轮上轴向力的方 向确定后, 从动轮上的轴向力则与主动轮上的轴向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所以,齿轮所以,齿轮 2 和齿轮和齿轮 3 为左旋,齿轮为左旋,齿轮 4 为右旋。 为右旋。 2) 若轮 1 的 1 18 , 23 /dd5/3,欲使中间轴上两 轮轴向力相互完全抵消,齿轮 3 的螺旋角 2 应多大? 2 tantan at T FF d 由于由于T2=T3,所以如果,所以如果Fa2=Fa3,则,则 32 23 tantan dd , 3 32 2 arctan(tan)11 d d 3) 齿轮齿轮 3 受力分析图受力分析图 2 Ft2 Fr2 Fc2 Fr2 Fn2 Ft2 Fc2 Fa2 18 n n n 3 Ft3 Fr3 Fr3 Fn3 Fc3 Fa3 11 n n n 齿轮齿轮 2 受力分析图受力分析图 Ft3 Fc3 Fa1 Fa2 Fa3 Fa4 23 题题7-15 图7-70所示为一圆柱蜗杆直齿锥齿轮传动。 已知输出轴上锥齿轮 图7-70所示为一圆柱蜗杆直齿锥齿轮传动。 已知输出轴上锥齿轮 4 n的 转向,为使中间轴上的轴向力互相抵消一部分,试在图中画出: 1)蜗杆、蜗轮的转向及螺旋线方向。 2)各轮所受的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的方向。 的 转向,为使中间轴上的轴向力互相抵消一部分,试在图中画出: 1)蜗杆、蜗轮的转向及螺旋线方向。 2)各轮所受的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的方向。 圆锥齿轮轴向力指向圆锥齿轮轴向力指向大端大端 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旋向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旋向相同相同 Fa4 Fa3 Fr4 Fr3 Ft4 Ft3 Fa1 Fa2 Ft2 Ft1 Fr1 Fr2 右旋右旋 右旋右旋 24 第八章 带传动 8-1 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的大小取决于张紧力 0 F、包角和当量摩擦 系数 V f。在张紧力 0 F、包角一定时,当量摩擦系数 V f的值愈大,则带所能传 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 t F也越大。 8-2 带传动工作时,带内应力变化情况如何?带传动工作时,带内应力变化情况如何? max 在什么位置?由哪些应力组 成?研究带内应力变化的目的何在? 在什么位置?由哪些应力组 成?研究带内应力变化的目的何在? 最大应力发生在带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由三部分应力组成 (紧边拉力产生的应力、 离心力产生的应力、带在带轮上弯曲产生的弯曲应力) 。 因为若最大应力超过带的许用应力,带将产生疲劳破坏,故需要研究内应力的变 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产买卖权转让合同
- 2025四川农产品买卖合同
- (完整版)操场塑胶跑道专项施工方案
- 院前急救技能竞赛(驾驶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XX年教师聘用合同2篇
- 第六节 家用制冷设备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1-2-粤教版2005
- 慢阻肺合并感染防治
- 2025年院前急救、卒中、胸痛、创伤中心及“两病防治”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完整版)铝合金推拉窗安装施工方案
- 两人合伙贷款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全套课件下载
- 美容护肤产品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高压造影剂注射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终止妊娠药品规范化管理
- 护理输入过期液体不良事件
- 全面了解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语言知识与应用第四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 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真题大全
- 销售经理竞聘述职报告
- 普通发热患者接诊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