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整合 10 . 396 9 /j . i ssn . 17 16 一4 8 X9 . 2140 . 13 . 806 简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个自制教具 令周迎迎 毕研超 笔者化学教学中自制了几个教具 , 这些教具安全可靠 、 操作简便 、 直观形象 , 制作廉价 , 便于自制推广 , 充分体 现了其科学性 、 示范性和实用性的特色 。 1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反应的装置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 13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 级) 第3 5页关于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 液能否 反应 ” 的实验 , 笔 者利用 一个小气球 自制此教具进 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制作原理 利用一个小气球的缓冲作用将二氧化碳气 体反应 前后发生 的压 强变化 呈现出来 。 (友情提示 : 用旧 的小气球效果更好 ; 若用新的小气球应先减小其张力 。 ) 用途 本教具用于探究二氧化碳和氢 氧化钠溶液能否 反应 。 使用方法 首先 , 收集满 1 瓶二氧化碳气体 , 盖好 ; 其次 , 用连接有橡胶塞 的胶头滴管吸取浓度较大的氢 氧化钠溶液 ; 再次 , 把橡胶塞向下旋转着塞入集气瓶中 , 如图 1所示: 最后 , 轻捏胶 头 , 将浓 氢氧化钠溶液在短时间 内被一 次性压入集气瓶中 , 片刻后 , 观察小气球的变化 , 如图2所示 。 此外也可用水替代氢氧化钠 溶液 作为对比实验 。 将二氧化碳气体反应 前后发生 的压 强变化呈现出来 。 实验 者可通过这一直观现象得出实验结 论 : 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 钠溶液能反应 。 本教具用起来很 安全 、 简便 , 学生理解起来容易 , 从 而突破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 效果较好 。 2 检验装置气密性是否 良好的装置 l 1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 12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八年级)多处出现 “ 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 的实验 , 笔者 利用一次性注射器 自制此教具进 行实验取 得了较好的 效果 。 制作原理利用推 动 、 拉动注射器 活塞能 改变实验装 置内气 体压强 , 进而借助气体 压强的改变产生的一系列现 象来判断装置气 密性是否 良好 。 用途本教具用于检验装置气密性是否 良好 。 使用方法 1 ) 检验单出口装置的气密性 。 如图 3 所示 , 首先 , 组 装好装置 ; 再次 , 拉动注 射器的活 塞 , 如果橡皮管变瘪 , 而且长时间不能恢复 , 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2) 检验多出口装置的气密性 。 如图 4 所示 , 首先 , 加 水至 长颈漏 斗 一 末端管口 , 将这个出口进行液 封 ; 其次 , 连 接注射器活塞 (友情提示 : 注射器活塞可停留在大约1 0毗 刻度处 , 以方便进行推动和拉动操作) , 拉动注射器活塞 , 长颈漏 斗下端管口出现 气泡 ; 然后推动 注射器 活塞 , 会看 教学 中使用情况和效果氢氧化钠溶 液与二氧化碳反 应时 , 虽不能直接观察到实验现 象 , 但 是二氧 化碳反应后 气 体压强发生了改变 。 初 三学生对气 体压强 的改变是缺 少 体验的 , 而我们化 学课堂缺少一个让学生直观观察 、 了解 气体压强的改变的教具 。 所以制作了本教具 。 运用本教具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反应时 , 只需轻捏胶头 , 就 可观察到 小气球的变化 。 小气球的扩 张 作者 : 周迎迎 、 毕研超 , 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 (255 300 ) 。 20 14年7月上第13期(总第34 3期) 中已教育杖术装备 一8 6一 课程整合 到长颈漏斗下端玻璃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 且长 时间不下降 , 这就说明装置有良好的气密性 。 教学中使用情况和效果气密性检查装置是借助装置 内压 强的变化营造的一系列现象进 行判断 。 用加热方法进 行装置 的气 密性检查 , 即将导管的一端浸没水中 , 用手握 住玻璃容器 ,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 表明装置气 密性好 。 密 闭加 热检查装置 的气 密性通 常有以下问题 : 如由于手温不 够高得不到预期现象导致无 法判 断 , 若用酒精灯加 热又太 繁琐 ; 还有第一次检查 出装置漏气 , 第二次检查 时还需要 冷却仪器 , 比较费时 。 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 笔者设计了这个教具 。 在教学中需 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时 , 运用本教具只需 轻轻拉 动 、 推动注射器活塞来改变压强就解决了上述一系列 问题 , 尤其适合学生操作 。 而且本教具装置简单 , 操作简便 , 能迅速出现现象且 现象更 明显 , 实验成功率1 00 c y o 。 3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万能装置 l 2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 12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 学 (八 年级) 第1 0 3 页有关 “ 碳酸钙与 盐酸反应前 后质量的测 定 ” 实验中 , 笔者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 这个实 验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 。 此外 , 该套教具可用作一个 万能装 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之前和之后质 量的测定 , 以此为例简介其用法 。 制作原理 利用注射器来缓冲实验装置内压强的变化 , 降低了生成的气体时浮力的影响 。 用途 本教具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 使用方法 首先 , 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 完成装置 的组装 , 慢慢地 将注射器活 塞推下短距离放手后 , 如果观察到注射器活塞 慢慢 回到原处 , 这表明该装置不漏气 。 其次 ,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 拆卸连接有注射器的橡皮 塞 , 用镊子将足量的石灰石放到锥形瓶的一侧 , 然 后用注 射器吸入大约 2mL 的 1 : 1 0稀盐酸 , 连接好实验装置 , 如图 5 所示 。 (友情提示 : 稀盐酸一定不要吸取的太多 , 否则产 生 的二氧化碳气体 将超过注射器针管的存储容量 , 冲 出注 射器活塞 。 ) 再次 , 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在托 盘天平的左盘上 , 称取 反应前物质及装置 的总质量 。 最后 , 将锥形瓶从托盘天平上取下 , 轻放在实验桌上 ; 然后轻轻推动注射器活塞 , 动作要迅速 , 在很短的时间内 , 稀盐酸被一次性压 入锥形 瓶中 。 可以看到反应很快 , 石灰 石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 , 片刻 , 注射器活赛慢慢向上 , 如 图 6 所示 。 反应 结束后 , 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 , 称取反应后物质及装置 的总质量 。 教学 中使用情况和效果像碳酸钙与稀盐酸这类会产 生大量气体的反应 , 若用小气球收集气体 , 浮力会对反应 后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 用注射器代替小气球既起到缓 冲作用 , 又避免了浮力的影响 , 这套教具从实验结果角度 考虑 , 使结果更准确 。 山东教育出版社 2 0 12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 学 (八年级) 第 10 3 页探究 “ 氢氧 化钠溶液和硫酸 铜溶液反应 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 实验中 , 除了氢氧 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 溶液反应 , 而且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气 体反应 , 在本教具中进 行实验 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 , 由于本教具 具有密 闭性 , 避免了反应中其他气体的干扰 , 从实验原理的角度考虑 设计 更科学 。 而且本教具适用范 围 广 , 很多化学反应都可在本装置中进行 。 本教具用起来很安全 、 简便 , 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填 密性 , 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 。 参考文献 l 欧阳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饶市中石化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初中碳化物测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金华市2025秋招财务审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迪庆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勘探开发岗
- 中国移动崇左市2025秋招财务审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北海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电气工程岗位
- 东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中国联通海东市2025秋招面试无领导高频议题20例
- 体育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文山自治州中储粮2025秋招仓储保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透视画法基础:艺术绘画基础课程教案》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
- 全套设备安装施工记录表
- 闪电仓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AI芯片行业研发创新与未来发展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招生考试文化素质测试考试大纲
- 胃癌精准治疗
- T-CPI 11037-2024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水力振荡器技术与应用规范
- 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导图
- 中介招聘合同范例
- 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 医学免疫学课程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