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_第1页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_第2页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_第3页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_第4页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医疗健康服务部2013.11.13,慢性病概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慢性病的膳食营养防治,主要内容,1. 什么是慢性病? 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2. 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糖尿病、痛风、恶性肿瘤等疾病。,慢性病概述,3. 危害有哪些? 高死亡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在中国,83%的死亡是由慢性疾病导致的。其中,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死因,每年导致260万人死亡,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由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数会持续上升。,慢性病概述,高致残率 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慢性病概述,慢性病概述,高经济负担 慢性非传染疾病是今后我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是成为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3. 致病因素有哪些?不可变的: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行为危险因素:烟草、膳食、饮酒和运动。社会危险因素:包括互相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 其他环境变量的非常复杂的混合体。,慢性病概述,4. 膳食和慢性病的关系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 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 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 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 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慢性病概述,5. 结论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不断 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长期不合理的膳食、不均衡的营养、不良的生活方式 是导致慢性病上升的主要因素。,慢性病概述,慢性病概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慢性病的膳食营养防治,主要内容,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为了改善全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了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 南,以便为居民合理调配膳食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 薯类包括土豆、白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 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鱼、奶、蛋、虾、 贝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制品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第四类是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须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 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 矿物质。 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 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 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 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大豆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 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膳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左右,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1200ml(约6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九)如饮酒应限量(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二、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油2530g 盐6g 奶类及奶制品300g 大豆类及坚果3050g畜禽肉类5075g 鱼虾类50100g 蛋类2550g 蔬菜类300500g 水果类200400g 谷类、薯类及杂豆类 250400g 水1200ml,慢性病概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慢性病的膳食营养防治,主要内容,1. 什么是 “三高” ? “三高”即通常所说的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和高血糖三种病症,是现代文明派生出来的“富贵病”,故又称之为“文明病”,属于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并发症如肾病、中风、心梗等更是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三高”已成为现代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高”。,慢性病的饮食预防,2. “三高” 的膳食营养防治 健康人群应通过积极调整饮食、均衡营养、加强锻炼、戒烟限酒等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而已经患有“三高”的人群,更应该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生活习惯,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慢性病的饮食预防,高血压的膳食营养防治原则(1)减体重。体重减轻10%为大多数治疗方案的目标。(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吃饭要细嚼慢咽、少吃或不吃零食, 如巧克力、炸薯片、甜点等。(3)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为宜。 包括食盐、酱油、味精、咸菜、咸肉、酱菜。,慢性病的饮食预防,(4)减少脂肪摄入量,减少食用烹调油。(5)适量增加富含钾和钙的食物,最好每天至少食用250mL奶。(6)多吃蔬菜和水果。(7)限制饮酒,饮酒会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8)增加体力活动。,慢性病的饮食预防,慢性病的饮食预防,高血脂的膳食营养防治原则(1)防治肥胖。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相结合,使能量摄入 与能量消耗维持平衡,是最有效、最安全的肥胖防治方法。(2)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g,应从幼年起就养 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慢性病的饮食预防,(3)减少膳食脂肪。血脂正常者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 25%,有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脂家族史者,应控制在20%。 胆固醇每天摄入量应小于300mg。其中烹调油每天不超过 25g,限制食用油煎炸食物。(4)控制单双糖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以 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限制甜食、糕点、含糖饮料的摄入。(5)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全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不少于30g。(6)戒酒。,常用食物胆固醇含量表(单位:mg/100g食部),慢性病的饮食预防,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原则(1)适宜的能量摄入量,防治肥胖。全天适宜能量计算公式: 总能量=标准能量供给理想体重(2)膳食三大营养素比例合理。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总能量的20%25%, 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其中优质蛋白质不少于30%。(3)膳食纤维每天摄入量不少于30g。,慢性病的饮食预防,(4)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和钙的食物,必要 时服用制剂。(5)进食要定时定量,要和药物相结合,预防低血糖。(6)禁烟酒,忌食含当双糖的点心和饮料。(7)合理选择食物烹调方法,忌煎炸和熏烤食物。(8)要学会应用食物交换份法和熟悉常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GI= 某食物在食后2血糖曲线下面积 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血糖曲线下面积 100%,慢性病的饮食预防,GI是用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 影响的一个指标。GI高的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 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GI低的食物或膳食,表示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 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血糖浓度波动小。,慢性病的饮食预防,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 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 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慢性病的饮食预防,常用食物 GI,GI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类型、结构、食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及食物的物理状况和加工制作过程的影响等。,慢性病的饮食预防,GI和食物中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有关,其含量越高, GI越低。如豆类、乳类、叶、茎类蔬菜属低GI食物。食物颗粒越小,其GI越高,故食物不宜太精细。口感上酸性食物可以降低食物的GI,如醋、柠檬汁。 因此,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于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慢性病的饮食预防,3. “三高”饮食小结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蔬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才能达到营养均衡,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提倡食用部分粗粮和杂粮。每日进食50克瘦肉,每周进食23次海鱼。每日进食300克蔬菜和2个水果,多选用红、黄和深绿的蔬菜、水果。每日进食100克豆类及其制品,每日1袋鲜奶+1杯酸奶。,慢性病的饮食预防,清淡少盐更健康 对三高人群而言,低脂少油、少吃甜食、少吃盐,有利于对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的控制。盐可增强体内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消化,促进小肠吸收有利葡萄糖,增加血液黏稠度,因此三高人群尤其要注意实行低盐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量不宜超过6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