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考试资料_第1页
美学原理考试资料_第2页
美学原理考试资料_第3页
美学原理考试资料_第4页
美学原理考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原理考试资料美学原理考试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 被称为 “美学之父” 的德国理性主义者。 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即该物种之所以为该物种的那种尺度和需要, 如动物只会营造巢穴, 像蜜 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这既是该物种的尺度,又是它的本能的需要。 内在的尺度即是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 一方面要认识客观规律, 一方面要符合人本身客观 需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即“内在的尺度” ,所以叫“内在的尺度”因为它不是外在的物种 的尺度。例如:桌子原本是木头做的。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提出的,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 界的本质。 美是关系狄德罗提出的,他说: “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 就是美的。 ”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在诗画戏曲以及园林等门类艺术中,借匠心独运的 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 超越感性具体,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意境体现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 意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艺术美的标准。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丑和艺术美是对应的。艺术丑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多样统一: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整 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 “统一”体 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的产物。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单选: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中的(生产劳动) 。 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是人类最珍贵的特性,这一特性的形象表现就是美。 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多选题: 人类的审美意识:1、具有群体性。2、稳定性。 自然美的特性:1、自燃性。2、多面性。3、形式性。4、象征性。 形式美的基本特点:1、可感性。2、 象征性。3、内涵多义性。 形式美的基本因素:1、物性因素。2、意识形态因素。 形式美的主要法则:1、单纯齐一。2、对称均衡。3、调和对比。4、比例。5、节奏韵律。6、 多样统一。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1、认识价值。2、伦理价值。3、审美价值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史诗、悲剧、喜剧中有三点不同:1、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 2、所取的对象不同。3、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问答题: 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是社会实践产物的最直接的物质存在形式。 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 社会美具有较直接、明显的社会功利性,有明显的价值取向。 社会美重在内容。 生活中的形象哪些才是美的? 答: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形象是不美也不丑的。美只是那种肯定着人的自由创造的活动,肯定着 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的那种生活形象。所以只 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表现社会实践的前进要求,肯定人的进步理想的生活形象才是美的。 美是如何产生的? 答:1、没产生与劳动 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3、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这中间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4、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丑的特征: 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 形式丑畸形、毁损、芜杂等等。 美与丑的关系? 联系:1、美和丑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渗透。2、美丑的转化。 区别:美与丑是对立的。 艺术丑的含义内容? 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 2、艺术作品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 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作品,刻 画了叛徒犹大的形象:犹大侧身后倾,面部沉浸在阴影中,右手紧握钱袋,表现出一种惊惶、卑 劣、萎缩的神态,艺术家为了刻画犹大的心理和面貌。即可看出。 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 (戏曲中的丑角,不同于生活中的丑,在鼻子上点白点, 并不是丑的标志,而是可爱的标志,性格美的某种特殊标志。 ) 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 作品分析: 一、艺术美来源于生活(3 点) 生活是想像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 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 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外师 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就是强调对客观对象的观察。 都说明生活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是 社会生活的反映。 例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等。 二、艺术美虽然来自生活,但却不等同于生活。 1、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艺术创造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例如:红楼梦,人物典型 郑板桥、画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自然之竹)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论述: 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 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美与善的关系: 联系:1、善是以和功利直接联系的、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 2、美以善为前提。 区别:1、从功利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 2、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也可以不顾及形式,人们对善的 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可 谓“充内形外之谓美” 。 3、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美于真的关系: 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联系: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区别:1、美和真的区别首先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2、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 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力量的肯定。 分析判断: 康德对美的分析:1、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2、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 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 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 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 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3、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通有效 性。 (一)填空题 1.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18 世纪,德_国的_鲍姆嘉通_被称为“美学之父” ,他在_1735_ 年发表 的_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一概念,1750 年,他出版了美学第 一卷。 2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_艺术美_,俄_国的著名文学家、文 艺理 论家_车尔尼雪夫斯基_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美学对现实美、生活美的研究。 3.美学是研究_美_、_美感_、_审美活动_和_美的创造活动规律_的一门科学 4.在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理论中,先后出现过 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传统学说,巫术与图 腾崇拜说 20 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研究当中占主导地位。 5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 活动的图景,其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6审美发生标志着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关系的确立,这是一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 象化”的漫长生产劳动实践过程。 7.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 以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们的美感。 但自然美不决 定 于自然的感性形式,而决定于自然和生活的客观联系。 8.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9.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 另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事 物。 10.在人类产生以前, 没有自然美存在; 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11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12.社会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13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其二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 评 价和理想的表现,是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14绘画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 在 二维空间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15音乐艺术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审美情境 的表 现性艺术。 16建筑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7人们将感性的审美经验升华到理性的思维高度,在美的形态方面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 在 审美形态可以分出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不同的类型,前者侧重客体存在,后者偏重主 体感受。 18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书中最早使用了“崇高”这一范畴。 19优美的核心是和谐,其实质在与它体现出了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20黑格尔认为美与崇高都是以理念为内容,以感性表现为形式,在美中,理念渗透在感性的 现实 里,成为和谐统一体。在崇高中,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2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 之情, 能起“陶冶”作用。 22喜剧具有“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二者处于辨证统一的关系之中。喜剧根源于现实生活 中的 矛盾冲突,它是在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生活的本质。 23.审美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审美心理 ,或者叫做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它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 会美和艺术美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24审美心理结构中包括_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主要心理因素。 25.19 世纪末与 20 世纪初,相继涌现出许多心理学流派,包括:以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 ; 以谷 鲁斯和浮龙李为代表的“内模仿说” ;以布洛为代表的“距离说” ;以克罗齐为代表的“直觉说” 等。 3.现代西方早期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有移情说、内模仿说、距离说和直觉说。 4.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形象的间接性、题材与内容的广阔性、审美情感的共鸣性。 5.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3.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4.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和含泪型喜剧三种。 5.音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包括丰富的模糊性。情感性、意义的象征性、形象的模糊性。 3.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 11750 年鲍姆嘉通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这一年被称为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纪元。 2.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精神美和性格美。 3社区环境美的主要内涵包括清洁卫生、服务设施齐备、美观且有地方特色。 4.从体裁区分,雕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陈列性雕塑等四大类。 26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27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阿恩海姆、惠特曼、考夫卡等。 28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和动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 的需 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 29.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 精神产 品和社会制度,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系统。 3020 世纪 70 年代左右,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尔在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明确提 出了“后 工业社会”的理论。 31.后现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特点是消解_和复制。 32在审美文化中,一般来说有三种行为方式:审美生产、审美调节和审美消费。 3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其核心和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34西方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席勒把这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 ,并说, “只有当人游戏的 时候, 他才完全是人。 ” 35.美育的性质决定了美育的特点,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形象性、娱乐性、自 由性、 普遍性等特点。 36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此外,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 已经渗透其中。 名词解释 艺术美。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艺术美构杨 包括两个方面,即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所以艺术 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有实用功能又可供人休 闲或观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 绘画。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 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表情艺术。 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 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种 类,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这两门艺术。 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采用了多种艺术表 现手段和艺术语言。 劳动起源说 认为,审美与审美发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自从 19 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的 民族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审美发生于劳动的理论,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没有地址的信 。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理论界长期占据主导 地位,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审美主体 特指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是审美活动的发出者、承担者,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客体构 成对象性关系。审美主体有着内在的审美需要、审美追求,这是审美活动中得以开展的动因,在 审美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说,审美主体是特定的人。审美主体还具有相应的 审美能力与审美标准,这是审美活动得以展开的保证与审美活动必需的评价标准。 审美客体 特指审美活动中的客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与审美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 另一方。审美客体自身具有规定性,是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 审美价值 是指事物能够通过使人产生美感而带来精神喜悦的价值 自由创造 是指人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即人类在认识事物必然性基础上对世界进 行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改造。 现实美 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等。 壮美 也可以称为雄伟美。构成壮美的基本条件是景色壮丽、体积巨大且气势磅礴。如我国的泰 山、三峡的夔门、万里长城、惊涛骇浪。对壮美自然景观的欣赏,是人类在自然 事物中直观自身巨大创造力的表现,能够激发人们的巨大热情和克服困 难的无畏勇气。 奇美 构成奇美的基本特征是变化多端,离奇曲折,令人感到惊异,玩味无穷。如被誉为“天下 奇”的我国黄山,其奇美主要表现为峰奇、石奇、松奇、云奇“四绝”上。人们对“奇美”自然 景观的欣赏体现了人类对创造新的、 独特的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创造新事物 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同时,奇美景观的变换无穷,还使人产生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联想,使热 爱生活的人对这类景物也产生热爱之情。 秀美。构成秀美的的基本条件是景色清新、柔和、恬淡、秀丽。如我国的峨眉山、漓江、西湖等。 人们之所以对这类自然景观产生美感, 是因为这类自然景观与美好的和平社会生活、 和谐美好的 人际关系与情感、 充满生命活力的姣好人物形象等具有相似之处, 从而使人们在欣赏中产生愉快 的美感。 幽美。构成幽美的基本自然特征是丛山深谷,古木浓荫,寂静幽深。幽美的景观一般视域狭窄, 光亮微弱,景深而有层次,空气清新,气氛凝重。如位于我国四川的青城山,当游客们三五成群 地行进在茂林掩映的狭长小路中,或坐在听寒亭小憩时,会不由得被周围的幽静氛围所感染,以 致于放轻脚步,轻言慢语,浑然一种欲静心松之感。这是由于这种自然的幽深仿佛一种使人大彻 大悟的深奥的人生哲理,仿佛人在安然沉睡时刻的美好。因此,置身于幽美的大自然之中,能够 抚慰心灵的创痛,启发人们对生活哲理的遐思,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险峻美。构成险峻美的一般自然特征是危崖峭壁耸立,只有险道比邻绝壑深渊。如华山。人类经 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不断绝处逢生地战胜似乎难以战胜的自然灾害、疾病、战争等,就仿佛攀 登了无数次看起来难于登顶险峻山峰。人们欣赏自然的险峻美,攀登险峻的山峰,能够从中得到 战胜困难的信心胜利的喜悦。 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 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环境美是指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休息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宏观环境美指人 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美,具体环境美是指人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的美。 环境美体现个人、家庭、工作集体、和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体现人们的精神面貌。环境 美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环境美的内涵是指环境有益于人们学习、 工作、生活、休息的优美、舒适、清新等特征,指环境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特质。环境 美的一般要求是“卫生、整洁、绿化” 。 艺术美是美的集中体现, 是指作为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表现的各种艺术作品的美。 包含着两 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 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 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 造性劳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因此,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 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绘画艺术: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 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艺术的基本审美特 征是:第一,追求视觉形式。第二,具有瞬间延展性。第三,具有形神兼备性。 雕塑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从手法和 形式来区分,雕塑主要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从制作工艺来看,可分雕和塑两大类;从体裁来 区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性雕塑、宗教雕塑、陈列性雕塑等;从样工来区分,还可分为头 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摄影艺术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画面、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艺术 特别注重纪实性,它的主要造型手段是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 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 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概括起来讲,建筑艺术的 基本审美特征如下: 1、追求以实用性为基础的空间美。 2、以空间组合、形体、色彩、装饰 等为艺术语言。 3、以直观的建筑形象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园林艺术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可供人休闲或观 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园林 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它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 和东方园林。 工艺美术是指具有鲜明艺术创造性的产品制造活动。工艺美术作品(产品)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 合的产物。 主要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 第二类是民间工艺美术品。 第三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 音乐艺术: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 上的流动来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 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操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 的因素。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一、丰富的情感性;二、意义的象征性;三,形象的模糊 性。 舞蹈艺术是以规范化的人体动作及组织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 素来创造形象和表现情节与情感的艺术样式。它的审美特征包括;1、人体造型性。2、抒情性。 3、律动性。 语言艺术:即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为表现媒介的一咱艺术形式。语言艺术是最重要的艺 术种类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它是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具有自己系统的、独 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戏剧艺术:戏剧是指以舞台的演出形式而存在,以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 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乃至中国戏曲等,从 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指话剧。 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为电影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一门艺术。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正式播放电视 节目,标志着电视艺术的诞生。 移情说:自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 “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 有很大影响力。 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和他的儿子, 他们有关审美中移情作用的论述, 为后来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心理学家立普 斯,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 、 论移情作用 、 再论移情作用 等。立普斯的移情说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内模仿说:19 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内模仿说”侧重于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审 美心理与审美感受, 对审美过程中某些生理、 心理现象作了精细的描述和论证。 有些学者认为 “内 模仿说”是“移情说”的一个分支,但二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一般认为, “内模仿说”的主要代 表人物是德国的谷鲁斯和英国的浮龙李。 距离说: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一生写过多种美学著作,尤其是他在作为 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 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 ,在各国美 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直觉说: “直觉说”是现代西方影响 较大的美学学说之一。美感的直觉性,历来是世界各国美学家们关心的 问题。 感知: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主要能力之一就是人具有丰富的想象。 情感: 审美心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 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与 动物的情绪不同,人的情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具有社会的内容和意义。情感和其他心理能力一 样,是人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理解:审美心理虽然不能离开感觉和知觉因素,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感性认识,而是包含着理性因 素,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精神分析学: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于 1895 年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堪称 20 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不但在现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 而且对现代西方人文科 学和其他学科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 50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近年 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西方学术界有时也被称为现象学的心理学, 在欧美发达国家取得了迅速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曾任美国 心理学会主席的马斯洛。他先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 “人的潜能和价值论” 、 “自我实 现论” 、 “高峰体验论”等重要理论,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 学精神之父” 。此外,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和著名西方当代哲学家弗罗姆等人,也对人本主义心 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做出了较大贡献。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现代的产物。尤其是现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迅速 发展,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消费社会的逐渐形成,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都给现当代人类社会 与人类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 “审美文化”应运而生 了。 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世 界真、善、美三个方面的认识,分别构成真理观、伦理观、审美观。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审美观与真理观、伦理观一道,构成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包括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想象能力、 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 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作为历史 发展的产物, 人类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水平, 鉴赏者个体的审美能力更是需 要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与艺术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力是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和展现。人类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 同样, 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 美。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美育的核心与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 家庭美育:家庭美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 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 当一个胎儿在母腹之中时,就可以开始接受美育了。 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 组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来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 越、美育更加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社会美育: 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 社会美育是指借助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 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 美对人们陶冶情操、交货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艺术美育: 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手段。 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重要作用。 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 传神: 在艺术中主要指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的精神, 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 想感情融为一体,是艺术中一种美的境界。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 所具有的美。 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 识、评价和欣赏。 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简答题 1.简述社会美的主要类型。 答案要点:概括起来讲,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1)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 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物 质环境包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 指社会风尚。 2.简述喜剧性的基本美学特征。 答案要点:(1)喜剧性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 。 “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 刻的社会内容, “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 “庄”与“谐”处于辨证的 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 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 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 果。第二,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简述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1)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 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再现出 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2) 在审美活动中,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具有想象力,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越强烈;没有想 象,人就不能形成审美理想,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现实美和艺术美。(3) 审美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中介, 审美对象往往在想象中被涂上一定的 情感色彩,同时,主观情感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抒发。 简要说明美育的主要任务。(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审美创造力。(4) 塑造完美人格。 2.简要说明社会美的审美意义。 答案要点:概括起来讲,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 第二,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第三,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活,树 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1.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案要点:(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 以产生。(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随者社会实践和杜会生活的发展,人 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 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2.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答案要点:(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 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 的品质”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充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 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 装,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产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 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 试论优美与崇高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 (1)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 统一。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 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 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3)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 宏伟。 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 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第三,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 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 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 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 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第四,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方的 平衡、统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出主 体与客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求一种 阳刚之美。 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 1.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 学概括。 2、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 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 “摹仿说” 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 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 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 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游戏说 “游戏说”是由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 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 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 没有 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 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 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 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 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三、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 探讨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 第一种考古学的方法是最重要与最可靠的途径。 第二种方法是对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进行分 析和研究。第三种方法是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研究,以此来推测人类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起源。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5 分。 ) 1.试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 审美的主客体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虽然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山水是远远早于人类出现 的,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们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客体的审美价值不能离开主体和主体的实践活动 而存在。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 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 我们先分 出主体、客体,才能确立主体和客体的普遍关系,而审美领域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属于这普遍关 系的一部分。比如鲍姆嘉通就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是一种理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 对象的主体,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 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 比如海德格尔评价凡高的著名画作时对一只普通的鞋进行了极高的艺术概括: 在鞋具磨损的内部, 那黑洞洞的敞口中, 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聚积在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的,是那 永远的料峭寒风中、 在一望无际的单调田垄上坚韧而滞缓迈动的步履客观存在的鞋并没有与 生俱来的审美价值, 也不是注定成为审美的客体, 但是当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之发生联系的时候, 鞋就具有了审美客体的意义。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仅仅只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 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 上主客体的统一。 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 1.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 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 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社会美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3、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 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 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4、实用艺术 是指以实用为目的, 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 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 一。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大类别,与人们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关系最 为密切。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三、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 1.欣赏自然美对美育有什么作用? 答:自然美,简单的说,一切自然事物的美都是自然美。 欣赏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 的情感 2、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3、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 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4、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美丽的大自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以热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自然之美,来激励人们心 灵深处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激发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力量,是进行美育的一个重 要方面。 自然美之所以具有陶冶性情和情操的作, 是因为人在欣赏自然美时, 总会产生丰富联想, 或者触景生情,将自然景物同人的美好情感、理想、品格、品质联系起来,从而对人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 人只有眼界开阔, 心胸才能开阔; 人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 才能够有无穷的创造力。 欣赏自然美, 是 我们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丰富欣赏自然美的想象力的基础是不断学习、 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加强艺术修养和美学理论修养。并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生活体验;通过学习美 学理论,我们应该明确,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的社会实践。书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总之,通过欣赏自然美可以得到极大的享受。 2.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 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 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互相渗透、 彼此融合, 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因此,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5 分。 ) 1.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答: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先生,人长得瘦弱,五官并不十分美观,但却是人们非常喜欢、爱戴的 相声大师,因为他通过创作和表演相声艺术,充分展现了他的幽默、机智和渊博的学识修养,又 通过他执着探索相声艺术的一声经历和朴实无华的人品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从这个实例可以说明, 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结合。 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 要包括认得精神美和性格美。 其中人的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 能够给人直观的美 感。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包括精神美、性格美。 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 1.优美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 柔之美” ,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又没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 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崇高 崇高又称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 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伟、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色。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 的研究也常常是在与美的比较中进行的。 3.直觉说 直觉说是现代西方影响较大的美学学说之一。 直觉是一种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 似 乎未经判断而直接把握事物性质特征的思维活动, 这使得审美活动具有高度的审美穿透力和敏锐 性。直觉说的核心为“直觉即表现” 。 4.格式塔 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 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格式塔又称完美心理学,是 1912 年诞生在德国的一个著名心理学派。格式塔是德文的译音,意 思是完形, 完形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中具有特殊含义, 是指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 和结构。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的形的整体性。 三、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 1.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 答: “庄” 是指喜剧的喜剧艺术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谐” 是指喜剧艺术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 在戏剧中, “庄”与“谐”处于辩证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是失去了灵魂;但是, 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喜剧。喜剧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 是由于一下两个原因:一是在倒错总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 倒错的形式总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二是夸张是喜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夸张、变形常常 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2.审美心理结构中有哪些主要心理因素? 答: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有:注意、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5 分。 ) 1.举例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学说 答: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 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 ,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 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 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 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 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 审美活动的形象性、 无直接功利性、 超时空性、 主客体交融性, 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审美与完美的紧密关系,使美具有真的、 善的和内容丰富的性质。这样,通过审美活动,包含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人格形成了,审美 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