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传染病_第1页
猪常见传染病_第2页
猪常见传染病_第3页
猪常见传染病_第4页
猪常见传染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畜禽传染病第五节 猪常见传染病5.1 猪 瘟,预习导读, 刘文峰等(2006)3报道, 2005年对江西省653例病猪27种猪病进行相应的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猪瘟免疫的合格率为53.8%,阳性率为42.4%。王克领(2004)4等20032004年7月,对河南省各地、山西、安徽等省的1043份血清检查,猪瘟免疫平均合格率66.7%,其中规模化猪场的合格率为71.2%,小型猪场的合格率为50.6%。,救救我们吧,救救我们吧,不堪回首啊!,孟长泽等(2006)5也对所在兽医院的猪瘟病例进行统计表明,从20032005三年中,猪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5%。从历年文献资料对猪瘟的报道来看,猪瘟在猪传染病中占据首位。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查询工具,以病名为关键词进行查询,结果显示猪瘟的报道率列于首位。具体结果见表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猪瘟仍是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猪瘟俗称烂肠瘟、美国称猪霍乱、英国称为猪热病,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1904年被证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病毒性传染病。猪瘟自首次发生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历来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目前世界上仍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仍有猪瘟的流行。我国据1935年的调查,大部分省份均有本病发生。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该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猪瘟历史,1956年,周泰冲、袁庆志等研制成功中国系(C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防治猪瘟中曾起到决定性作用。自1957年在我国广泛应用以来,该病获得控制。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使该病又重新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大问题之一。,猪瘟历史,学习目标,1了解猪瘟的概念、病原和诊 断方法2理解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3掌握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猪瘟,一、概念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请回答: 1.根据疾病发生原因,猪瘟是一种 疾病? (寄生虫病、传染病、普通病) 2.猪瘟是由 引起的?(寄生虫、细菌、病毒) 3. “热性”指的是什么意思?,课堂研讨,二、猪瘟病原体,猪瘟病毒,1.致病性: 主要侵害含有网状细胞的器官和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和器官,如:淋巴器官、泌尿器官、脑和脊髓、消化道粘膜等。存在于病猪全身组织和体液以及分泌物、排泄物中,以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可以侵害多个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2.抵抗力:病毒可耐低温,但对高温和碱类抵抗力弱。,三、猪瘟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猪、病后带毒猪、潜伏期 带毒猪、隐性感染猪(牛羊),2、传播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 机械性外伤,交配,胎盘,3、易感动物 猪,三、流行病学,4.流行特征: 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在新疫区和未免疫的猪发病率高,致死率也高;在一些常发地区(老疫区),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低。不论猪的品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但免疫母猪所生仔猪1月龄内一般不易感染。(被动免疫)病程较长的猪常继发猪副伤寒、猪肺疫或猪气喘病等。(注意鉴别诊断),四、猪瘟临床症状,根据病程长短、临床症状和其他特征,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142),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 问题:最急性型猪瘟的热型是什么?,四、猪瘟临床症状,(二)急性型 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2.畏寒战栗,挤卧一堆或钻草窝;(体温升高,达4142,高热稽留);3.站立行走时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4.结膜潮红,肿胀,有出血点、分泌物,严重时分泌物黏稠,上下眼睑粘连;,急性型猪瘟临床症状,5.皮肤初期充血,末期贫血,皮肤薄的部位如鼻端、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有出血点。6.粪便初期便秘,排干硬的小球状粪便,随后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或血液。7.部分病猪表现神经症状如局部麻痹,运动失调,昏迷和惊厥等现象。8.病程721d。死亡率高。,猪瘟,背部、耳尖部有出血点,猪瘟,四肢、腹下处有出血点,猪瘟,干硬球状粪便,带有血和粘液的粪便,四、猪瘟临床症状,(三)亚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区,临床表现与急性型相似,但症状轻,较缓和。病程稍长,一般为2029d。(四)慢性型 大多数是混合感染。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体温升高,达41,弛张热;有食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皮肤上有紫斑。部分病猪可以恢复,病程1个月以上。,猪瘟,皮肤出血斑(点),慢性猪瘟 僵猪,四、猪瘟临床症状,(五)先天性(温和型)猪瘟 妊娠母猪感染低毒株猪瘟病毒后,一般临床表现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有时出现怀孕母猪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形。但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能耐过。,五、病理变化,宣长和摄,1、外观:皮肤斑点状出血。,2、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严重出血时呈紫黑色,宣长和摄,宣长和摄,3、肾脏出血。,如麻雀蛋样,宣长和摄,4、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 。,5、膀胱粘膜出血,宣长和摄,6、扁桃体出血坏死,宣长和摄,7、全身浆膜、粘膜均可见出血。,宣长和摄,五、猪瘟病理变化,(三)亚急性型: 除见皮肤、淋巴结、肾脏、膀胱等处有明显出血病变外,还可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回盲口附近有小溃疡。(四)慢性猪瘟:除了出血病变之外,主要表现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黏膜可见近似圆形扣状溃疡。(五)先天性(温和型)猪瘟:流产母猪的死胎主要病变是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皮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先天感染仔猪发病死亡后,其突出的变化是胸腺萎缩,肾小球肾炎,淋巴结肿大,肋骨和肋软骨的连接处形成致密、发白的钙化线。,大肠扣状肿(外观),回盲口溃疡,结肠粘膜扣状肿( 溃疡坏死),胎儿干尸化、畸形胎,六、猪瘟的诊断,1.初诊: 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2.确诊: 可采取脾脏、淋巴结或扁桃体等送检以确诊(病原分离鉴定 )。 (问题:为什么要选用脾脏、淋巴结或扁桃体作为病料呢?)3.鉴别诊断: 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和猪链球菌在临床上表现与猪瘟极为相似。因此,临床表现只供参考,还必须从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多方面综合判断而定。,七、猪瘟的防制,由于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做好该病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的。(一)平时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2.搞好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 对大多数农村散养的猪采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的方法; 对于专业化猪场及养猪专业户,可采用乳前免疫。 种母猪每次配种前1周免疫一次。种公猪春、秋各免疫1次;,七、猪瘟的防制,(二)发病时的紧急措施 1.应及早诊断,立即隔离病猪。 2.严格消毒,一般用碱性消毒剂。 3.对病猪集中屠宰,肉品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对病死猪、废弃物和污水应妥善处理。 4.对疫区内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加大免疫剂量进行紧急接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七、猪瘟的防制,七、猪瘟的防制,1.剖检病猪,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发现有扣状肿,应首先怀疑为( )。 A.猪肺疫 B.猪瘟 C.猪丹毒 D.猪链球菌病 E.猪传染性胃肠炎2.诊断猪瘟最有意义的病理变化是( )。 A.脾梗死 B.虎斑心 C.花斑肾 D.打火印 E.槟榔肝3.猪瘟病毒在( )部位含量最多。 A.脾 B.心 C.肾 D.肺 E.肝,课堂练习,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5。呈稽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粘膜发绀、眼流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拉稀。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剖检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脾脏出血梗死。回盲瓣、盲肠及结膜粘膜有纽扣状溃疡。喉头有出血斑和出血点。该病最可能是( ) A.猪瘟 B.猪丹毒 C.猪传染性胃肠炎 D.猪气喘病 E.猪痢疾,学以致用,张某从外地购进了30头猪,买来后第5天,猪群中有2头开始发病,逐渐发展到全群,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4041.5,呈稽留热。病初便秘,后拉稀。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剖检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脾脏表面有丘状小点出血和绿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回盲瓣、盲肠及结膜粘膜有纽扣状溃疡。,我是兽医,根据上述材料,作答如下问题:,1.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 选项:A.猪瘟 B.猪丹毒 C.猪传染性胃肠炎 D.猪气喘病 E.猪痢疾2.本病的慢性病例以( )病变为主要特征。 选项: A皮肤出血 B败血症 C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D皮肤淤血 E脾脏梗死3.本病的预防除了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以外,关键措施是( )。 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