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踏入教师队伍的小菜鸟---余杭教育网_第1页
作为一名新踏入教师队伍的小菜鸟---余杭教育网_第2页
作为一名新踏入教师队伍的小菜鸟---余杭教育网_第3页
作为一名新踏入教师队伍的小菜鸟---余杭教育网_第4页
作为一名新踏入教师队伍的小菜鸟---余杭教育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高 陆亮 作为一名新踏入教师队伍的小菜鸟,我从塘栖中学的两堂公开课中领悟不少。特别是课后和老师们一起交流,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有些问题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存在。先来说说施玉美老师的课。施老师功底扎实,经验丰富。体现在课堂组织上,施老师游刃有余,时而提问,时而与学生打趣。施老师英文功底也很不错,发音漂亮,口语流利。整堂课在安排上显得有点头重脚轻。开始warming up部分,难度过大了些。食物部分有些专有词汇,对学生来说生词量大,一下子运用,有些不现实。胖女孩视屏本身不错,但放在课始,占用时间过长。第四步部分表格,施老师就表格而表格,对课文的讲解不够深入。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在老师支配下,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叶吕老师虽然年轻,但教态十分自然,举止老到。warming up部分简洁。在这一部分设计的问题: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贴近学生生活,又与主题十分相关。在做课文是非题部分,叶老师选择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阅读的方式,本人觉得不是十分好。这个时候学生其实无心在听录音,他们只关注课文,录音在这个时候反而降低了他们的阅读速度。课后作业布置的十分有新意。余二高 沈丽萍 孙荇 陆林华 吴晓华 杨瑛 俞水良评第一堂课:好的方面:1. 教态自然大方,充满激情和活力。虽然学生配合得不够积极,但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2. 教学过程设计不错,内容丰富,结构紧凑。3. 阅读中问题的设计有梯度。生词的教学能结合语境和图片,效果较好。4. 视频材料选择切合课文主题和生活实际。可改进之处:1. 容量太大。教学设计的内容可分两节课来完成。阅读时间不充分。2. Warming-up部分用时太多,导入不够直接明了。Yes or No questions太多,学生没有真正开口说。Why的问题稍难,没给学生时间思考,自然答不上来。3. 讨论部分过于匆忙,流于形式,没有意义。视频材料选材很好,但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建议在教学中舍弃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评第二节课:好的方面:1. 引题从学生的早餐入手,直接自然,贴近学生生活。2.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问题设计能根据学生实际,由易到难。板书设计合理清晰,一目了然。3. 师生互动自然默契。教学目标的达成比较好。教态亲切,有亲和力。可改进之处:1. 讨论的问题可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对校食堂饮食的建议或对家庭饮食的建议。2. 阅读时间似乎不够充分。余高 赵小武课型:阅读课(BOOK3 UNIT2 Healthy Eating) 授课教师:施玉美 叶吕 这两堂英语课,教师都遵循了“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即:教师先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指导学生看懂文章;利用文章的信息表达所读内容。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渠道基本上都畅通无阻,而这,正是语言的本质,也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这两堂课基本达到了上述目的。下面就这两堂课分别讲一些个人的想法。首先,我试着用教学目标的功能来对照一下施玉美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中学英语教研室教研员陈芳)施玉美老师所设置的四个教学目标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好像不够明显。目标1,3主要针对的应该是warming up。目标4是贯穿整个单元的情感目标。而关于Reading 教学目标除了语言知识目标 (目标2)就没有涉及。从她的教学步骤来看,通过warming up,目标1,3我个人认为还是达到了。步骤2新词教授与目标2紧密的结合与呼应。步骤3至6 教学活动的目的没有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接着是叶吕老师的课。这堂课给我的整体印象就是- 流畅,“聚焦”。 从导入到最后的小组活动,始终用“餐馆菜单”串联,很好地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最后自然得出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当然一堂课的成功离不开老师本身的素质,她的仪表端庄大方,精神状态充满活力倍感自信,语言表达流畅,教态亲切自然,在课堂上英语语言做到规范性,启发性,流畅性,简洁性,生动性,情感性,丰富性,充实性和愉悦性,这些都是成功课堂的前提。余杭实验中学 朱云佳总的说来,这次教研活动中两位老师的课程容量都很大,课堂气氛也很融洽。虽然施老师是借班上课,学生开始时有些紧张,不敢开口,但经过施老师的鼓励和幽默的言语,学生很快度过了尴尬期,与施老师配合默契,看得出施老师很有亲和力。而叶老师作为一位新老师,举手投足之间极具教师风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也很有自己的一套,让学生热而不乱,让我很感自愧不如。两节课中,施老师的课的课程容量特别大,包括了热身和阅读的三个阶段,但施老师在课堂衔接方面处理的特别好,给人感觉自然顺畅,而且9个步骤都紧紧围绕着健康、均衡的饮食,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由此可见施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费了不少心血。但是这节课在收尾的时候因为时间问题,有些仓促,这是本节课最缺憾的地方。在我看来,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因为施老师借班上课,师生之间没有默契,一开始学生又有些局促不安,对于老师的导入语来不及反应,因此在提问过程中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如果施老师一开始用像叶老师那样简单的提问,或者是按照教案中的看图片提问,那种尴尬的气氛应该能很快化解。另外,虽然开始时那个胖女孩的视频很有趣,但与下一步的内容有些重复,可以合二为一,简化热身过程。阅读部分的处理脉络清晰,整体性较强,尤其是抓住王鹏4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但个人觉得判断题可以拿到快读部分进行,否则在两家店的优缺点都已分析完毕时再做,已没有意义。在知识性方面,个人觉得summary部分倒数第二行no这个词的使用有些问题,按照书上的表达应该是not enough,而不是没有。叶老师的课给人感觉简洁干练,不拖泥带水,教师在时间掌控方面很是得心应手,所以课程完成的情况较好。在快读部分,叶老师主要训练了学生对主旨大意的概括,首先是分段练习,考虑到学生会有困难,叶老师把重点挖空,让学生填写,这样既抓住了主题又化难为易,但又不像傻瓜题,体现了“i+1”的教学常理,值得我好好学习。叶老师在读后部分设计的团队训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据我观察,学生在菜谱制作方面的语言积累还很有限,科学性也有待商榷,所以建议叶老师事先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和词汇供学生参考。文昌中学 郭汪洋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就每次英语教研活动, 尤其是听课的形式对我们在教学上的帮助是很大的,但也希望能够在教研活动时,把共有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这样年轻的老师既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表达新的理念,或教学上比较新颖的方式,那么大家就可以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最后提高整个区的教学质量。这是作为年轻教师的小小想法,还请多多指导批评!余杭中学 陈静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也好,还是日常教学也好,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重知识的生成,轻预设;课堂的氛围应“你讲我讲大家讲”,而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在学习了有关材料后,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讲究有效性,讲究有效教学互动,注重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材料上说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事实上,一堂课就是由教师的提问串联起来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提问策略的灵活性;问题设计能否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设计是否有梯度,兼顾全体学生;问题是否能让学生有话说,是否恰当;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提问中,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要轻预设,重生成。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是预设的问题多于生成的问题,或者是几乎没有生成的问题。在我们这次所听的两堂课中也是很少有出现生成的问题。或许是两位老师的课准备的太充分了。实验中学 修丽微首先,我先来谈谈自己昨天在听完两节课后的感受。课的任课老师设计比较生动,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气氛调动上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教师语音面貌较好,与学生的互动进行的教顺利,但是没有完全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可能待改进的方面。比如:在叫学生讨论,“Why do we have to eat?”这个问题的时候,出现了冷场现象,此问题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不是很容易说出答案的,汉语回答都会有一定的障碍,更何况是英文作答,可以适当换个角度提问,适当降低问题难度。 在向学生解释英文生词(function)的时候,我个人认为用英文解释英文会更高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提高英文使用几率。 教学过程之间过度的时候有些生硬,缺少过渡语言,进入课文的时候,缺少导入部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应更加细致的讲解,比如讲到diet和food两个词的时候,可以适当讲解。 课文结构有待商榷,在课堂的最后一部分,老师加入了discussion部分,各人觉得此部分和课文主体内容关联不大,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可以考虑将此部分删除,将时间用来巩固前部一分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文相关内容。 第二节课的任课老师比较有亲和力,语音面貌较好,能够较好的同学生沟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课文讲解过程中,细节处理不够详细,比如,true or false的讲解过程中,对错误的表述没有及时订正,处理不够细致。再比如在用obesity解释too fat的时候,两个描述不属于同一个词性。会让学生对词性产生混淆。 2. 在这堂课的处理上,也缺少过程中的过渡和导入。 以上是我对这两节课的拙见,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和完善的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会时刻留意此类问题。 关于课堂常规,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不足,在看过杭外的教案后,我会认真学习,改正,完善自己的听课,备课笔记。特别是对于目标的制定,会做到更加细致,增加教学目标的可实施性。 对于教学指导意见的使用,我发现,自己的使用还不够到位,往往在单元讲解初期查阅指导意见,但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深入研究教学指导意见,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具备目的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意见能更好的指导课堂教学。塘栖中学高一英语备课组:高丽娟,沈曙明,余雪芳,马正芳,俞静雅,叶吕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对施玉美老师的课有以下的感想:施老师具有较好的英语教学基本功,口语清晰流畅,教态自然。施老师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即着重6个新单词和通过对比课文中两家餐馆食物的不同指出他们的饮食是不平衡的,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整堂课围绕目标展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符合了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施老师能较好的把握课堂,引导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她的教学中。她以一个短片作为教学的开始这样能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自由活动的兴奋中引入到课堂中,给予了这堂课一个好的开端,引起了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在warming up中将词汇融入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并且注重了词汇形式的变化。 但是对于why do we have to eat?这个问题上所花时间太多从而导致warming up 部分过于累赘,不够精炼,reading部分时间过于急促。在处理reading部分施老师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任务使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要求学生用几个带ed的形容词概括王鹏在不同情景中的感受这一点上设计的很好。但是在设计泛读和精读内容容量上有点欠缺。泛读任务多而细,精读任务少而粗。若将scanning部分的表格和问题设计在精读部分会显得更加协调。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和分配不均导致prediction和discussion部分无法按预期目标完成。瓶窑中学 徐蓉很荣幸听了施老师和叶老师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很明显施老师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由于借班上课的陌生感和青少年的害羞感,学生可能在配合方面做的不够好,但是还是可以看的出施老师在为调动学生所做出的努力。比如我还清楚的记得在scanning部分,此部分是要求学生完成有关两个饭店的相关信息。学生在这又出现冷场现象,施老师此时很风趣的变换了语音语调,很风趣的问:Hey are you still here? 我不禁佩服施老师的冷静、沉稳和风趣。活动设计也是很多样化的,但是可能材料过多而觉得的有点散,时间的分配上有显得有些不是很合理。比如在warmingup部分,施老师的设计是通过Why do we have to eat ?这个问题使同学们能够把食物分为3类,其实这个步骤的设计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有助于学生对之后课文的理解,并进一步帮助其树立健康饮食观。但是施老师在一开始就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反映很“冷”,以致于花了很长的时间。我觉得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班级,后面又坐着许多老师,学生肯定会有些害羞的,可以先让大家一起说,而老师来捕捉一些声音,让学生先融入到课堂中,可能会更好点。在careful reading 部分是判断题,但是我注意到施老师并没有给出学生读的时间,而是一显示出来就让学生回答了,我觉得是不是应该给一些时间给学生来思考呢?叶老师亲切的笑容和甜美的嗓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活动的设计和时间的分配也都还是较合理的。导入直接切题,但我觉得的如果能在这个部分能加入食物种类的分析可能会对学生后面的理解更有帮助。其他都还是很不错的。这次教研活动的最大收获就是:一、教学目标的规范性及明确性说实在的以往的教学中,在自己教案的教学目标这个部分我的书写是不够规范的,存在着盲目,烦琐,过大,单一等问题。在今后我尝试要将目标切细切实,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提高针对性,可操作性也就更强了。二、对有效教学有了一些了解和感想 要把握重点 一堂课的教学重点要突出,要集中精力攻克一点,兼顾其他。要控制难度 教师如果能掌握恰当的教学难度,就能和学生形成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在执行的过程中要灵活变动。问题设计要有剃度面向全体。课上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有的放矢。老师给出的指令要明确,并看准对象灵活提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在反思中发展完善自己。余杭实验中学 沈娟施美玉和叶吕老师所教的unit 2 healthy eatingcome and eat here ()的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两节课内容丰富,给了我很多课堂教学的启示,使我获益匪浅。 现在我就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施老师的整堂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首先她从谈论自己和播放一个滑稽的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出相关话题。利用填空,表格比较,回答问题,判断对错来处理文章内容。不同的形式可以避免枯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在处理完文章大致内容后,利用summary来对文章进行梳理和通过集体朗读来巩固。后面部分利用视频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很有目的性而且听力材料的音质也不错。如果那时时间充足的话,效果一定很好。施老师能灵活驾御教材,抓住重点,不照本宣科。利用表格比较王鹏和雍慧的区别,把握到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有利用寻找王鹏在不同场合时间的感情,把整篇文章又再一次的串联起来。还有,在处理王鹏餐馆的优点时,施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学生就是总结的delicious ,cheap。而不是给出教参的答案,do not give enough protective food。这样一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而且其他学生更能容易的理解。在整堂课中,施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口语流利,始终以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以赞赏或鼓励的目关投向学生,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不足之处是在回答why do we have to eat every day? 时,采用小组竞赛方式,可能是学生紧张的关系,没有volunteers,只能点人回答,没有调动积极性。而且时间把握上不够理想。值得探讨的是warming up的部分是否要有这么多的容量。在处理某些内容是否能够合并。例如:food pyramid 中问energy giving food 含有什么营养物质。我想这个问题能不能就在她让学生对食物分类时连带提问。如当学生把vegetables and fruit 分为 protective food 时,是不是可以追加问题,what kind of nutrients can they provide us? 学生会很自然的说,vitamin, fibre and sugar, 之后问do we have to eat often?那么我想内容可能会更紧凑些。在快速阅读中,利用填空来总结大意,学生只需填就diets, thin, slim这几个词。对于重点班的学生是不是太简单了,没有难度?最后好象也没布置任务。叶老师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节奏适中,活动有效。首先叶老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对话,降低了学生的紧张感,且自然地导入到新课的主题:healthy eating。在教学过程中,听说写在这堂课中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利用听录音,一面训练学生的听力,另一面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在最后的环节,先让学生设计一天的菜单,然后讲出原因。这个活动就是一个说和写的结合。整堂课的过程自然与流畅,各各环节衔接紧密,一环紧扣一环。如:would you like to go to Wang Pengs restaurant or Yong Huis? Why? 等学生谈到不同观点时,顺势谈谈自己的观点,I dont like them. Because they cant provide a balanced diet.由此再来进入下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菜单。这样一来就比较顺畅,过渡很自然。叶老师在处理文章内容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例如:在短时间内,让大部分同学用英语概括段意存在难度,因此利用填空形式来完成概括每段大意,效果很好。学生的出色表现也证明这个任务是设计合理的。叶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指令清楚,学生能够迅速的理解,明白所要完成的任务。叶老师不但有课件呈现,还有板书呈现,并且板书上重点突出,一目了然,非常有效。 值得探讨的是在处理王鹏和雍惠餐馆的不同点时,学生谈到了state, menu, price,叶老师也把相应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就马上用幻灯片展示了参考答案,如:menu, strength, weakness, price。这样过结束了这个活动。我认为学生已经回答了一部分,叶老师能否在给出某些提示,如请同学们谈谈他们餐馆事物的优缺点,让他们把不同点找出来,再写在黑板上。等回答得快完整时,全体学生一起看黑板再回顾一遍。我想可能这样比是直接展示答案,一起看看就完事了要好些吧。两位老师在设计课文时都认真研究的学科指导意见,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在授课同时,两位老师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在教学中都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英语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对于生词能够用英语解释英语,不时简单就告知中文意思。在最后部分都设计了恰当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整堂课并不仅仅处理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谈谈我如何落实一些教学常规在备课方面,我们会进行小讨论,确定一些基本的思路想法进度。然后每个单元都由一位老师负责主备,他会提前把他制作的课件共享。其他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修改。也可以不采用(觉得不适用),相对做到资源共享这点。我在备课时,首先会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看一遍,然后做一下作业本的练习。在作业中出现某些词的用法,在课文处理中有意识的讲讲。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时就觉得不太难,感觉老师讲过。某些同学就会自己完成作业。而在制作课件是会下载网上的资料,进行整合修改。一般阅读和语法都做课件的。感觉用课件容量大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目标制定上,阅读课大概要求他们理解文章,能够寻找细节内容。在知识点的处理上要求学生记笔记,并且能够运用几个重点词汇造句。语法是学生接受比较差的一块,在课上是讲练结合的。有时是带着学生一起来做题目的。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有一部分内容是删去的。在上新课前学生都让学生去预习的,一直观察下来,可能有一半的同学只是把单词表的生词意思简单地抄在课文上。早自修是内容丰富的。会教读单词,简单的讲解某些词用法,听写(分三次左右:黑体字,单词表出现的一些词,文章中讲过的用法与词组)。有时会给时间让学生预习。课堂上的效率不高,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好。(部分学生反映听不懂)对于作业情况主要由批改中了解。有时会去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余高 姜丽娜下面是我对两位上课老师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施老师是位有经验的老师,课堂信息容量较大(从热身到分析课文到课文复述再到讨论),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到黄瓜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英语怎么讲,而是故意根据中文意思翻译,以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能够从实际出发(比如让学生讨论是否该在塘栖开麦当劳),采用话题、任务型活动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遗憾,由于导入时间过长导致拖堂,对此我认为拖堂比不完成目标更不可取,因为下课铃一打,学生心思早已不在课堂,这既达不到效果,又耽误了学生休息时间;另外,各个环节的衔接有些脱节,若有些过渡,课堂会更流畅。叶老师虽上岗不久,但无论是对课文的处理,还是对课堂的把握以及教态都十分老道,语音语调也非常不错。整堂课以“menu”为主线贯穿始终,思路十分清晰;导入简洁,各环节的过渡也比较自然。但遗憾的是叶老师也有拖堂。而且在最后活动中,当老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菜单进行评价时学生似乎无话可说,我想如果老师能在导入时将energy giving, body building等词教给学生,学生在评价时可能更有话说些。余杭实验中学 沈霞对第一节课的看法:第一位老师施老师的导入很看得出是花了很大精力准备,动了很多脑子的。课堂容量很大。一开始试图通过一个短片让学生印象深刻,进入本课主题,这个想法是不错,但圈子绕的太大了点。先介绍自己的爱好,再问学生的爱好,再说自己爱吃,以致一度很胖,后来看了一个片子,决心减肥什么的。为了给学生看这个片子,绕了太大的圈,完全没必要,直接说给学生们看一个片子更简练,效果也一样啊。然后又呈现一张加菲猫的图片,问学生它在干吗,学生说eating,然后就问Why do we have to eat? 这一步没有设计好,以至于出现冷场。再者,小组比赛形式没必要,也开展不开,最后不了了之。这一环节也耽误了不少时间。饮食金字塔设计不错。不过在这一部分有一张PPT上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呈现各类食物功能时,help fight against diseases, help grow bones and muscles, provides energe 这三个短语两个是以原形出现,一个是以三单形式出现,应该是要统一的。If we dont eat a balanced diet, what might happen? 这一步如该老师说课时所说,由于时间关系,几乎未操作。整个warming up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具体操作上,重心和时间安排上有待再改进。阅读前教一些重点词,为阅读扫清障碍,还进行选词填空,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词汇,这一步非常好,在有效词汇教学中很有必要,值得借鉴。但在进入阅读前,缺乏合理过度,显得突兀。careful reading这样的表达欠妥,用detailed reading可能更合适些。为了引导学生或让学生对ed 有较强的感受,故意拖长读音,把完整的单词都破,长期如此,对学生的语流感受可能不利。summary 给学生教充足的时间完成,并齐读,是比较实用有效的。临近下课,step8这步可以灵活机动,删去,以给后项任务更多一点的时间。对第二节课的看法:第二位老师较第一位老师而言,课堂容量要小一些。导入比较自然。归纳段落大意部分,采用补全句子的形式,降低了难度,又慢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好。此外也注重英文解释英文。对课文处理还是太快,不够深入。最后设计每日菜单的小组活动停留在表面,食物的列举层面,而对原因的说明不够深入。这就使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很多食物的名字只要知道就好,真正能把原因说出来,才表明学生对warming up和reading 部分的内容有比较好的内化和吸收。与指导意见对照:指导意见对本单元的要求比较宽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更好的得到发挥,两位老师都在该要求下设计各项活动。但在通过文章语境理解,学习新词以及难句方面还不够一些。缺乏对文章的难句的理解和一些句子的感悟。常规落实与目标制定方面:结合学习材料,回顾教学实践,在常规落实与目标制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比如:集体备课还不够深入,有点浮在表面,对进度,教材删选,基本教学思路和内容安排讨论较多,对重点、难点、学生发展点,教学方式探讨不够细致;教案的目标制定还是太泛,不够具体,对达成度考虑不够,以致有时候上课目标模糊,以致课堂游离于重点,课堂实效打折扣。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一直摸索,可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惑所在。瓶窑中学 易小玲今日有幸在塘栖中学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收获良多, 现就两位老师的课堂示范谈谈我的体会:首先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的第二位叶老师 叶老师的声音相当柔和亲切,很具亲和力,课堂的组织非常严谨,各个学习任务环节的衔接也十分自然流畅,这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另外叶老师临场应变能力很强,在找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很快地发现学生对问题理解上的偏差,通过暗示使学生很快回到问题关键点,这点主要体现在对文章意思的分段大意填空那部分。如果要指出不足之处,我觉得是在T or F choices 那题中,有个是问 Yong Huis restaurant has more protective food. 这句, 学生反应出来的现象是他们并不知道到底指什么。我想可能是因为叶老师的导入不是从课本Warming up部分开始,所以有些同学没有注意预习而导致的。这个时候若叶老师能够稍微解释几句指什么类型的事物可能会更好。其次我再谈施老师 她似乎年龄不大,但是教态自然,语音感觉非常好,不紧张不矫揉,感觉很大气;而且很容易很学生拉近距离;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活泼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内设置的很多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但是感觉Warming up部分占用的太多的时间,然后加上六个单词的领读及用法解释,导致后面 reading 部分时间不够充裕,影响了最后discussing 部分的发挥,显得有点头重脚轻。 瓶窑中学 许卫娟昨天听了两节课,我来谈谈我的体会。首先,两位老师的声音悦耳,教态自然,整体给人以享受;特别是施老师,有几次学生讲出了中文,她的反应就给人感觉很亲近,很可爱;多媒体课件具有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动态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设置了很多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操练。但两位老师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比如第二位老师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处理,以及概括段落及文章main idea的能力。第一位施老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但似乎没有达到她原定的目的,后来就无疾而终,整堂课听起来就没有第二位老师的课堂来得有气氛,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借班上课的缘故。另外,施老师对整堂课的时间以及各阶段分布的时间显然没有很好的把握。因为Warming up部分有关于食物的营养知识部分是本单元的一个要点,但毕竟这是一堂阅读课,所以课文的理解也是要点,在一节课里要处理好这两大要点,所以时间就显得很紧张。在处理warming up上就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而在处理课文的时候,有几个步骤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正因为内容比较多,就显得主次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了。另外,我个人认为关于麦当劳那段视频和提问,感觉有些多余,我觉得可以删掉。 瓶窑中学 陈蓓 昨天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余杭中学的施老师,下面,我就对这节课进行一下评课,说一说我的体会。 首先,施老师的声音悦耳,教态自然,整体给人以享受;多媒体课件具有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动态画面,使得教学内容活泼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内容量大,提供了大量信息,设置的很多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操练。从听课者的角度,说说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首先因为借班上课的缘故,且上课伊始,因为眼保健操的打断,使得本该亲和的上课气氛有些沉闷,施老师也试着用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但没有达到效果。其次,在我看来,本课设置的内容太多。Warming up部分有关于食物的营养知识部分是本单元的一个要点,reading课文的理解也是要点,在一节课里要处理好这两大要点,就显得主次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了。最后,看视频回答问题以及讨论这一环节感觉与前面部分衔接不大自然,感觉有些多余。对于这个部分,我觉得学生们下一次课必然还是接着阅读reading的第二部分,所以本节课就到预测故事的结果为止结束这节课是不是就可以了。余杭中学 陈洁和往常一样,我带着听课本,兴冲冲地赶来塘栖中学,认真地听完两位老师上课,以评课结束一次完整而紧凑的教研活动。但是这次的活动比以往多了很多的材料,在拜读完赵老师精心为本次教研活动准备的各种材料,令我深受启发。教了四年的书,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四年,足够可以磨平一个人的棱角。在同一个环境待久了,就会多多少少的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学会了许多不知道的做事方法,也规规矩矩的遵守着一直不变的“潜规则”。同样的一堂阅读课,一直沿袭着同样的教学方法,孜孜不倦地进行着阳光下最光荣的事业,备课,上课,批作业,听课,评课,这些教学行为便是我这四年来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也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其中会有什么变化,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后的5年,10年,甚至退休也都会重复着这些内容。这次教研活动对我的最大启发就是让我很认真地照了照镜子,仔细地想了想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拿听课来说,看完从中西方听你课与评课的差异得到的启发后,我觉得很多时候我都是没有目的的听课,所以也很难从别人的身上学到自己当时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在听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抱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听课,得到的启示会更多,而且会更有可操作性。昨天的两节阅读课上,显然两位老师都悉心准备,而最后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从他们的身上,我也发现了自己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教师的课堂提问。我每次在上课前都把所有课堂的提问都写在了备课本上,记在了脑子里,所以课堂上的我,按照预期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学习这个,巩固那个,提高这个,发展那个,希望在一堂课后,让学生都如预期所想的那样,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并不是我所预想的那样,学生的回答会出现不同情况,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办?我的提问是不是应该按照我所设想的继续下去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是要马上转换提问内容,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的引导,最后让学生得到正确的解答方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今后还要多多的学习,特别在听课的同时,多多观察教师在课堂内提问的不同方式,在遇到各种情况后的积极反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余杭中学 陈 敏昨天,本人有幸观摩了余杭中学施玉美老师和塘栖中学叶吕老师的两堂区级公开课,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两位老师虽然教龄不长,但从这两位老师上课的过程和达到的效果来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公开课不同的是:他们执教的公开课多了点“实效”,少了点“形式”;多了点“沉稳”,少了点“浮躁”;多了点“实在”,少了点“表演”。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她们的课堂活动设计,还是她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无不体现出其“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的教学思想。现将笔者对这两堂课的拙见与各位同仁分享。一、教材分析:Healthy Eating (NSEFC必修3 Unit2)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教材通过讲述王鹏和永慧开饭店的不同风格,经营的不同菜肴,以及顾客对不同食品的不同反应,反映了现代人对饮食的关注和对时尚的追求。施玉美老师执教的是该单元warming up and reading部分,该部分是这个单元的第一个教学课时,要求学生用warming up中所学的食物分类的有关知识进行对课文中出现的截然不同的两种饮食习惯的阅读。因此,这一课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完成Speaking和Reading的任务,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意识,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树立其英语学习的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并使其在共同体验和探究中学会运用语言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二、课堂教学亮点及评析施玉美老师:亮点一施老师在刚开始的时候进行了一段自我介绍,自称为Miss Slim 并借助一段生动、有趣的Vedio,引出生词。在对warming up 的处理过程中,我觉得施老师讲解得非常到位,运用了金字塔的一幅图,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了解了三钟不同的食物-energy-giving food, protective food and body-building food. 这样有助于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过渡比较自然。但有一个环节,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好。在这部分里,有一个环节施老师让学生分小组竞赛,气氛不是很好,感觉学生对此类竞赛不感兴趣。我想可能是新教师的关系,学生不够放开。(亮点二)Warming up结束后,施老师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领读了一遍,并用填空的形式来完成句子,用自然的方式部分解决了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这既是对将学知识的预习,又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