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入室-入道 老笔杆谈写稿三阶段_第1页
入门-入室-入道 老笔杆谈写稿三阶段_第2页
入门-入室-入道 老笔杆谈写稿三阶段_第3页
入门-入室-入道 老笔杆谈写稿三阶段_第4页
入门-入室-入道 老笔杆谈写稿三阶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入门-入室-入道 老笔杆谈写稿三阶段一直有读友问,能不能多发些具体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希望能多教点儿学之能马上就用、用之能马上见效的绝招。现“三好公文课”公众号成文老师一篇文章,供读者参考。成文老师在文章中指出了写稿的三个阶段,即:入门阶段,入室阶段,入道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文稿人员作了特点归纳、评价建议,此稿与公文选萃前几天发的谢亦森谈文稿浮虚空大应对诀窍 一切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文无定法,能助于解决问题就是好文。快来对照对照您的段位吧,无论您处于哪个阶段,公文选萃相携与您一块尽早摆脱套路、尽早入道入境!有朋友说:“老师,您的课好是好,但为什么一直不教具体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啊?希望多教点儿学之能用、用之能效的绝招。”其实,写作是没有套路、没有模板的,该怎样写就怎样写,怎样写有助于精准表达你的思想感情你就怎样写。就拿前面发过的文章来说,说得好听一些,是梅兰菊竹,更有其美;说得通俗一些,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有一位画家,他把自己的创作总结为这样3个阶段:一是笔墨的形象化阶段,以形写形,图画山川;二是形象的笔墨化阶段,山川为我所有,万类入毫端;三是形象的符号化和笔墨的意象化阶段,物我为一体,我手写我心。画家认为,这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升华过程,也是几乎所有山水大家的必由之路。这讲的是画道,但文道也是如此,二者是相通的,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画家所说的第一个阶段,是“入门阶段”。对于学习写文章来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入格入体,路径是有样学样,特点是中规中矩。公文写作,或者把范围放得更大一些,所有机关文稿的写作都有一定的体例要求和格式规范,有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规则规矩,所以有人形容公文写作是“戴着镣铐跳舞”,只能在规则之内适当发挥。其实,任何文体的写作都有一定之规,否则就成不了体。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也是一样,只不过可供发挥的空间和自由度更大而已。这种一定之规,使得公文写作相对容易上手,只要找到对应的范文,依葫芦画瓢,就能写出“像不像,三分样”的文稿。这种从模仿入手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但我们更要看到,模仿也是有区别、分高下的。我认为,以追求形似为目标的“形仿”只是低仿,以追求神似为目标的“意仿”可谓中仿,以继承创新为目标的“创仿”才是高仿。齐白石告诫后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中,很多人把公文按文种、按形式制作出模板,按写法、按经验归纳出套路,甚至把开头、结尾也提炼出这个型哪个式,好像写公文“体式是个筐,内容往里装”就行了。这种把公文写作模式化、套路化、脸谱化的做法,是导致八股成风、千文一面、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我并不反对这种学习方法,但此类方法只适用于起步阶段、学徒阶段。写文章写到一定程度,一定要从招式、套路和模板中跳出来,否则就会“文为形缚”甚至“文为形役”,思想这个主人反倒成了形式的仆人。画家所说的第二个阶段,是“入室阶段”。对于学习写文章来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得心应手,路径是熟能生巧,特点是不拘一格。孔子曾经公开评论他的学生仲由,“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意思是仲由的学问已经不错,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升堂入室,这是比喻的话。“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再入室,表示做学问由浅入深的几个阶段。“入室”,代表着得到了师父的真传,具备了较高的造诣。入室级写手,笔法日益纯熟,文章渐入佳境,开始由机关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业务通”,由“文字匠”成长为“笔杆子”。到了这个阶段,对写作原理和方法不仅“得心”而且“应手”,写起文章来往往轻车熟路,不再拘泥于套路,不再满足于“像样”,而是求新求变、自有风格,可以说是由“匠”进入“师”的境界了。画家所说的第三个阶段,是“入道阶段”。对于学习写文章来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文成法立,路径是以身证道,特点是返璞归真。什么是道?是天地万物的起源,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普遍的联系,也就是客观规律。入道,意味着从根本上掌握了写作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由注重体例、结构、辞藻等“形而下之器”,上升到自由追求思想、精神、意境等“形而上之道”。那么,写手怎样才能入道呢?在我看来,一靠悟,二靠行。悟是一种内证方法,是以心证道;行是一种外证方法,是以身证道。只有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入道。无论你把写文章的道理背得多熟、说得多漂亮,可是你写不出好文章,一切等于零,一切都是空。古人说:“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写手悟了道、入了道,就会以道统术、以道化术,这时候就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各种各样的奇招大招就会生生不息、信手挥洒。入道的写手多是名动一方材料界的大家,他们写起文章来手上有招、心中无招,根本不去想应该怎样写、这样写对不对,而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来的文章浑然天成,笔笔到位、丝丝入扣,“纵笔所如,无非法者”(清吕潢初月楼古文绪论)。新手写文章是我去就法,依法而成文,高手写文章是法来就我,文成而法立,这是写法上更是境界上的差别。进入“入道境”的人写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本不考虑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子,因为每一句话都是从他们心底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如艺术大师范曾所说的,“下笔天然合理,无妄生之圭角,无矫饰之情趣”。他们的语言往往平白如话,却能讲出非常深刻的道理。他们的文章就像秋后的树,抖落了张扬之气,呈现出淳朴厚重的风骨、谦和淡然的韵味,让人越看越有味道、越有嚼头。我这样说可能显得有些玄乎,不是很容易理解,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学画画:一开始先要学素描,就像当年达芬奇学画蛋一样,这是基本功;然后可以学构图、学色彩,学习怎样赋予事物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等你把这些都学会了、玩熟了,才能搞写意,寥寥几笔就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达芬奇当年整整画了3年鸡蛋,手上才找到感觉,进而把各种绘画技巧融会贯通,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学习写文章,不会比学画画更容易。最后,我想借用美国作家乔伊汉(Joe Hyams)的两个观点作为这堂课的结尾。这位作家在武艺中的禅一书中写道:虽然大部分武林高手都花了好几年时间练几百种招数,但在决斗时,实际经常使用的招数只有四五种。他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只是用心去对应。武师的心要经常保持流动的状态,不可停在固定招数,因为对手出击的招数是不可预测的,当心停在任何固定招数,对武师而言,接下来就是死!文武一道。学习写作应该掌握一定的招式和套路,但所有的招式都是死的,所有的套路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