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中国白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研究开题报告1选题目的与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期货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增大的作用。完善的期货市场一方面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能够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成熟的期货市场具有很好的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是未来现货价格的一种预期,因此可以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依据该信号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避免了资源浪费,从而具有指导现货价格的功能。在2012年之前,国内只有白银现货市场,无法有效地反映白银的供求关系,国内白银的价格完全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缺乏自身的定价权。同时,由于白银价格波动较大,缺乏期货市场也使得生产者和经营者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2012年5月10日,中国首个白银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白银期货的推出,对于国内市场逐步建立白银定价权,减少白银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即研究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指通过期货市场上公开、公平、公正的期货交易,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期货价格信息,并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报告制度告知公众,指导其生产、经营或投资所具有的效能,所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地发挥,直接反映期货市场的影响度和成熟度。尽管现有文献中已经有一些文献对黄金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实证结果。但是白银期货市场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再加上国内白银期货市场建立时间较晚这一现实,使得这一市场与黄金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值得单独进行分析。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国内白银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来检验中国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强弱,即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形成的指导作用大小究竟如何。同时,本文也将分析国内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从而进一步检验哪一个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对国内白银期货市场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本文研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国际白银期货现货市场的实证研究,能够使我们量化分析国内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大小,以及国内市场的发展情况与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之间的差距。其次,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我们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我们的推断来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为白银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指导。最后,尽管白银也和黄金一样是贵金属,具有保值属性,但是其保值能力不如黄金,同时其商品属性也更加明显。因此白银价格虽然和黄金价格的相关性较大,但是波动幅度要明显大于黄金价格。本文主要不是研究白银期货转移风险的作用,但是一个不完善的期货市场无法起到很好的转移风险功能。因此本文希望通过一些政策来帮助完善中国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从而使其走向成熟完善。2国内外研究述评国外的现有文献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主要基于持有成本理论、理性预期理论等经典理论,从市场的微观结构、交易成本和卖空机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基于这些理论分析,国外文献对于期货市场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做出大量实证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国内文献在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已经对不同期货市场的成熟度和价格发现能力进行了检验,但是国内文献在两方面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方面,国内文献缺乏对计量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没有对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因素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也没有具体涉及到政策层面的分析;另一方面,国内文献缺乏对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期货市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目前国内白银期货刚刚上市不久,相关价格数据获取还较为困难。基于上述思考,本文首先将基于国内白银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数据,以及国际主要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数据,运用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三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国内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以及国外期货市场之间定量的价格关系,从而能够定量评估国内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其次,本文将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3论文框架结构第一部分:引言。本文首先基于白银期货市场的现实基础,和现有国内外文献的成果与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有了基本的研究目的之后,本文将先简单地回归分析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理论框架和实证过程,从而做出简单的文献评述。本文一方面总结现有文献的实证方法,从而得出一套适用于研究白银期货市场的规范实证研究方法,从而为之后的定量研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本文将总结国内外文献关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总结,以便我们在正文中能够用已有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框架,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研究计划。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文献进行分类。一方面我们将文献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类;另一方面,我们将文献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类别。我们将对这些文献分别进行按照发展顺序进行梳理,一方面能够确定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分析框架,另一方面能够建立规范的市政研究方法。在对文献梳理之后,我们将进行总结。第三部分:实证研究。第三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根据现有文献的主流研究方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内白银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其价格发现功能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本文将运用一系列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如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VAR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使实证结果能够可靠地反映真实情况。第四部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将在第三部分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描述出中国白银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原因进行探讨。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这一部分将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特别是在第四部分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地政策建议。因此,本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如下所示:第一章 引言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评述研究框架研究方法、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第二章 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国内文献综述文献研究方法文献述评第三章 实证分析数据选取及处理相关性分析平稳性检验VAR模型与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与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第四章 理论分析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分析国内白银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现状及原因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研究重点、难点与可能的创新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实证分析中国白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国外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得出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从而定量评估中国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尝试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对其进行解释,从而分析中国白银期货市场发展现状背后的实际原因。本文研究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运用合理的统计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由于研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文献非常丰富,所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必须从中选出适合研究白银期货市场的研究方法用于分析,并对数据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由于目前对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相关理论也不是非常成熟,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其他理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如下:第一,本文研究的中国白银期货市场,由于其上市时间较晚,因此现有的文献针对该市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缺乏对其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较新。第二,本文不仅分析了白银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还将国际白银期货市场纳入考虑范围,从而更加能够合理地反映国内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第三,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对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因素做出理论探讨,从而能够对影响白银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参考文献1 Ballinger A, Dwyer G P, Gillette A B. Trading institutions and price discovery: the cash and futures markets for crude oil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2004.2 Bigman D, Goldfarb D, Schechtman E. Futures 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tim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sets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83, 3(3): 321-334.3 Elam E, Dixon B L. Examining the validity of a test of futures market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88, 8(3): 365-372.4 Engle R F,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87: 251-276.5 Fortenbery T R, Zapata H O. An evaluation of price linkages between futures and cash markets for cheddar cheese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7, 17(3): 279-301.6 Garbade K D, Silber W L. Price movements and price discovery in futures and cash markets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3, 65(2): 289-97.7 Ghosh A. Hedging with stock index futures: Estimation and forecasting with error correction model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3, 13(7): 743-752.8 Hasbrouck J. One security, many markets: Determining the contributions to price discovery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5, 50(4): 1175-1199.9 Hoffman G W. Future trading upon organized commodity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1932.10 Johansen S, Juselius K.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0, 52(2): 169-210.11 Kremers J J M, Ericsson N R, Dolado J J. The power of cointegration tests 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2, 54(3): 325-348.12 Muth J F.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 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61: 315-335.13 Quan J. Twostep testing procedure for price discovery role of futures prices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2, 12(2): 139-149.14 Silvapulle P, Moosa I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t and futures prices: evidence from the crude oil market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9, 19(2): 175-193.15 Working H. Futures trading and hedging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3: 314-343.16 Working H. New concepts concerning futures markets and price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2: 431-459.17 Working H. Price effects of futures trading J.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Studies, 1960, 1(1): 3-31.18 陈蓉, 郑振龙. 期货价格能否预测未来的现货价格?J. 国际金融研究, 2007 (9): 70-74.19 华仁海, 仲伟俊. 对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发展的实证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 2002, 5(5): 57-61. 20 华仁海. 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 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 2005, 28(8): 32-39.21 罗孝玲, 李一智, 饶红浩. 持有成本理论模型在金融期货定价中的应用J.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9(6): 781-784.22 王洪伟, 蒋馥. 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J. 预测, 2001, 20(1): 75-77. 23 余亮, 周小舟. 我国黄金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和价格发现机制J. 上海金融, 2009 (4): 41-44.23 王骏, 张宗成. 基于 VAR 模型的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的研究J. 管理学报, 2006, 2(6): 680-684.24 夏天, 程细玉. 国内外期货价格与国产现货价格动态关系的研究基于 DCE 和 CBOT 大豆期货市场与国产大豆市场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 2006 (2): 110-117.25 余亮, 周小舟. 我国黄金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和价格发现机制J. 上海金融, 2009 (4): 41-44.26 祝合良, 许贵阳. 中国黄金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 (5): 44-52.27 张屹山, 方毅, 黄琨. 中国期货市场功能及国际影响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06 (4): 28-34.28 张屹山, 孙少岩. 期货价格形成的理性预期理论J. 财贸经济, 1994 (7): 45-47.1-7文献综述中国白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研究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文献对于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关系,已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期货对于现货价格的价格发现功能。在理论方面,国外文献对于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从期货市场发现功能的角度出发,深入地解释了其产生原因和内在机制。Keynes 最早从持有成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认为期货价格即现货价格加上持有成本。Working(195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差异(基差),受制于边际持仓成本的影响。当交割日临近时两者价格会逐渐趋于一致,而基差则是投资者对各种信息进行预期的结果,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能够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Muth(1961)提出的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人们会充分利用能够得到信息进行合理地预测,并做出相应的行动。因此关键问题在于能否获得全面的信息。Hoffman(1932)认为期货市场相比现货市场,能对新信息做出更加迅速的反应,从而能够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而Samuelson(1999)则认为期货市场相比现货市场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够预测未来现货价格,从而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这两种观点分别从期货市场对于信息反映的速度和充分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相互完善且互不矛盾。对于期货市场之所以能够更快更全面地反映信息的原因,Working(1960)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期货市场所特有的市场微观结构使得其能够更快更多地积累信息。Silvapulle(1999)则从交易成本和卖空机制的角度分析认为,相比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更低,卖空难度更小,因此价格对于信息的反应更加迅速。同时,Ballinger(2004)认为期货市场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且较为同质化,因此信息更具有完全性。相比理论研究,国外对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更多,也更加完善。Bigman(1983)用最小二乘法对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进行了回归,发现近期期货价格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然而这一方法受到了质疑,因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并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直接进行回归很有可能产生伪回归的问题(Elam, Dixon, 1988)。因此,简单的回归方法并不适用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新的模型来分析该问题。Garbade和Silber(1983)通过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两者价格关系的动态模型,以此来反映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的大小。而为了解决时间序列中得非平稳问题,Engle和Granger(1987)首次用协整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序列非平稳性的问题,即提出了所谓的EG两步法。但是该方法是基于残差的协整检验,附加了所谓“公共因子约束”,因此检验效果有所降低,通常只适用于大样本(Kremers, 1992)。鉴于EG两步法的缺陷,Johansen(1990)以VAR模型为基础,通过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避开了EG两步法,推导出协整检验的统计方法。在之后的研究中,多数文献都采用了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等方法来分析期货和现货之间的价格关系。如Chowdhury(1991)基于LME有色金属铜、锡、铅、锌四个市场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发现这四个市场的不具有很强的有效性。而Quan(1992)对原油期货和现货之间价格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近月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协整关系,而远月的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是该文献所采用的方法是EG两步法。Hasbrouck(1995)对于统计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通过将长期作用部分的总方差进行分解的方法将不同因子的贡献大小加以区分,使得我们能够确定期货和现货市场对于价格发现功能的作用大小。Fortenbery和Zaapata(1997)对棉花、大豆期货价格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两种商品的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但作者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具体两者相互的引导关系。而Ghosh(1993)基于标普500指数和CRB指数的期货、现货价格,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期货市场确实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且标普500指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强。Brooks等(2001)运用更加完善的统计方法,即通过VAR模型和VECM模型来对FISE100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期货价格的变化确实能够帮助预测未来现货价格的变化。而Mckenzie和Holt(2002)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检验了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无偏性,发现在长期中肉牛、肉猪等四种期货的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但是短期中,只有肉猪和黄豆的期货价格是无偏估计。上述实证文献主要是以农产品、能源产品等商品期货以及股指期货等期货的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较少有文献研究针对贵金属期货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然而近几年来,相关研究的数量在日益增多。Liu和Chou(2003)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分形协整理论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纽交所的黄金期货和白银期货以及对应的现货价格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都存在着缓慢地长记忆效应,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Xu和Fung(2005)则通过对不同市场上的白金、黄金和白银期货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市场上相同的期货品种存在着明显的价格波动溢出现象,且不同市场间的价格是相互影响的。而Pavabutr和Chaihetphon(2008)对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的黄金期货数据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期货市场中,迷你黄金期货合约所占比重很小,但是却起到了很大的价格发现作用。2国内文献综述由于国内期货市场的起步较晚,因此国内文献对于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研究也相对较少,且主要是对市场进行检验的实证研究,而对于贵金属期货的研究数量则更加有限。首先是理论文献方面,张屹山、孙少岩(1994)首先比较了关于期货价格形成的三种理论随机性理论、持有成本理论和传统预期理论之间优缺点之后,提出了关于期货价格形成的新理论期货价格形成理性预期理论,通过一系列数理推导后,作者认为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能够迅速获得信息的交易者能够在期货市场上占有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当经济体系受到意外冲击时,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增大。但是作者认为从长期来看,交易者整体能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预测现货价格的未来走势,从而使得期货市场能够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而罗孝玲、李一智和饶红浩(2003)运用持有成本理论模型对金融期货定价进行了理论推导,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提供了数理依据,但是没有进一步对其推导结果进行分析和拓展。但是陈蓉、郑振龙(2007)则通过对投资性资产和消费性资产的期货价格进行了分析,发现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引导当前标的资产现货价格变化的信号功能,但是只要系统性风险存在,期货价格就不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因此期货市场并不能用于发现未来的现货价格,所以运用期货期货价格预测未来现货价格的行为并不可靠,但是其可以用于发现现在的现货价格。目前国内研究更多还是集中于实证方面。王洪伟、蒋馥、吴家春(2001)利用上海金属交易所1999年3月25日到8月1日铜9909合约的结算价格,以及同期铜现货的平均价格,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现货价格会之后引导期货价格,且两者价格存在即时的互动关系。而华仁海、仲伟俊(2002)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GS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金属铜、铝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金融铜还是铝,两者期货和现货价格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且期货和现货价格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同时作者发现金属铜期货和现货的价格存在双向引导作用,而现货价格起到了主要的价格发现作用,显得较为反常。但是金属铝的价格是有期货价格引导的。华仁海(2005)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冲击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和橡胶桑格期货品种的期现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期货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但是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利用方差分解,作者计算出了两个市场起到的价格发现功能大小。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正在逐渐走向规范。王骏、张宗成(2005)利用类似的统计方法,分析了黄豆和硬麦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黄豆市场中,期货市场起主导作用,但是在硬麦期货市场中,现货起到主导作用。夏天、程细玉(2005)也采用了类似的实证研究方法,但是不仅考虑了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还引入了国外期货市场价格这一影响因素。作者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和国产大豆现货价格的1998到2002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三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期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率的。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实证发现我国大连期货市场在长期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甚至能够CBOT期货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张屹山、方毅、黄琨(2006)认为传统文献没有对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进行区分,没有具体区别风险规避及价格发现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因此作者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两种功能加以区分,并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结构性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分析了国内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内期货市场的功能并不完善,国际市场对于国内市场的价格有着单向的影响,国内市场效率较低。上述文献对于国内不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市场的功能完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针对某一市场进行单独分析。目前针对贵金属期货市场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少,且主要是针对黄金市场。如余亮、周小舟(2009)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2008年12月到期的期货价格数据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价格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黄金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不明显,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作者分析认为这主要是我国黄金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组成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期货现货市场之间的分割所致的。祝合良、许贵阳(201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国际黄金期货价格的影响发现,国际黄金期货价格对国内黄金期货价格呈单向引导,同时期货价格对于现货价格也呈现引导作用。这说明中国黄金期货市场运营时间的增长,该市场的成熟度在不断增长,但是作者认为目前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样,李媛(2009)也通过对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指数数据进行了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以上的分析都说明目前中国黄金期货市场还并不完善,但是缺乏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同时,由于国内白银期货市场刚刚成立不久,因此几乎没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研究,存在着研究的空白。3研究方法国外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模板罐子加工合同范本
- 个人机械承包合同协议书
- 小儿推拿穴位课件
- 与人合伙开店的合同范本
- 农村作坊代加工合同范本
- 出售喷水机厂房合同范本
-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考前冲刺练习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供货合同协议书保密协议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能力检测带答案详解(b卷)
- 考点解析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真题及答案(真题汇编)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胰腺炎的营养治疗与护理
- 江西省上饶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2025年小学生环保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乙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设备易损配件管理制度
- 叉车维修方案(3篇)
- 颅内感染诊疗指南
- 儿童腺病毒肺炎
- 2025至2030中国UV打印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氢化可的松口服片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