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情测报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水产养殖病情测报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水产养殖病情测报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水产养殖病情测报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水产养殖病情测报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地方标准 填写说明标准名称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规范任务来源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质监函201910号)文件,计划编号为20183252项。负责起草单位(盖章)合肥金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单位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洞庭湖路3355号参加起草单位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家庭农场、合肥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标准起草人序号姓 名单位职 务职 称电 话1魏泽能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科 长研究员189560486202赵祖芳蒙城县畜牧兽医水产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33096791753张广中颍上县农业农村局总 工工程师133555889834王 刚泗县水产站站 长工程师177557295015吕修春含山县水产站站 长工程师139566315076荣朝振合肥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188558632877王家沛肥西县动物疾控中心副站长高 工180560210198刘 冕南陵县许镇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工程师153953309909秦道仓合肥金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350561115810吴 林阜阳市颖东区水产管理站站 长高 工1890558326911王 庆旌德县水产站副站长高 工1396619590512尚俊峰太和县税镇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 长高工1361567880213陶良宝青阳县水产站助工1330566539514吴长海岳西县水产站助工1395569514515魏 涛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1995510881016吴春霞怀宁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助工1385568521217周 洵宣城市渔业渔政局正高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2019年1月7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10号),修订单位在收到文件后,经所有参加起草单位协商制定了起草工作计划,确定负责起草单位为合肥金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会同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合肥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成立标准编制小组,成员有赵祖芳、魏泽能、张广中、王刚、刘冕、荣朝振、王家沛、秦道仓、吴林、王庆、尚俊峰、陶良宝、吴长海、魏涛、吴春霞、周洵。分工协作,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完成本规程的各项技术指标的验证,进行标准修定工作。标准起草过程:2019 年3月2020年4月,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起草方案,编制小组结合全省20年来的水产养殖测报实践,研究了全省“五级”测报体系工作制度与工作要求,确立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机构、测报要求、疾病诊断、预警预报、测报报告程序性文件等,征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意见,系统梳理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在反复论证,2019年7月9月编制完成标准的讨论稿。2019年10月11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集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对讨论稿进行数次修改,2020年4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情况:2019年8月10月,将讨论稿以公函等方式发至大学、研究机构、各级技术推广机构和养殖企业公开征求意见,共发出37份征求意见函,共收到13家单位15条意见,最终采纳8条,7条未采纳。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我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工作已经开展了19年,随着渔业绿色健康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病情测报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不断应用,疾病的诊断水平(包括实验室诊断)综合性防控、科学用药和减量用药技术的发展,2006年制定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规范部分章节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修定。意义: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工作以 “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目标,提升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水平,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宗旨,加强全省重点渔区、重点品种的监测,经过长期的病情监测,可分析总结出养殖水生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全省水生动物病害发生动态,研究病害发生原因和防控措施,对指导科学规范用药,减少养殖过程中药物药物的减量使用,降低疾病导致的渔业经济损失,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水生生态安全和水生生物安全保障提供长期和基础性的资料,为社会各界了解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提供祥实的信息。标准的修订,是规范全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的现实需求,对我省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2、编制依据本标准为修定标准,依据专家、技术人员在长期测报经验,系统梳理研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在征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意见基础上,对全省测报工作程序和要求进行分析汇总,形成系统编制路线,并基于标准可操作性原则完成的。3、本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遵守和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编制规则,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相一致。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一、测报机构1、组织机构各市、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农业技术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水产养殖疾病测报工作。2、技术支撑机构县级鱼病防治站实验室,市级、省级或高校、研究所水生动物疫病实验室为疾病测报提供技术支撑。 二、测报要求1、测报点和面积每个市的测报区设置不少于3个。同一县(市、区)测报点设置不少于3个。某一测报区内某一测报养殖品种的测报面积,以该区内该养殖品种的实际养殖生产面积为基数,按比例确定: 池塘养殖总面积3%以上;2、测报月度每年4月10月期间,每个月为一个测报月度,1月3月、11月12月个为一个测报月度,全年共9个测报月度。3、测报品种、病种参见附录C、参见附录D 4、疾病诊断按照SC/T 70142006第7章规定进行症状检查,做出初步临床诊断。按GB/T 18652、 GB/T 15805、 SC/T 7014 、SN/T 2121相关规定执行,不能确诊的病例,报送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实验室检测诊断。 三、预警预测每年4月10月,省、市、县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机构在对辖区内测报的历史数据、当年的气候条件和养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辖区内不同养殖品种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每月月初发布预报。当某一监测点或邻近地区发生重大疾病,各级病情测报机构应及时发布疾病预警信息。 四、测报报告1、月度报告每个测报月度底,测报员需要填写监测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测报月度电子报表(参见附录E),并报送县级测报主管部门。每个测报月度的翌月3日、6日前,县(市、区)、地(市)级测报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的监测点电子报表(参见附录F),或县(市、区)电子报表(参见附录F)分析审查,汇总后报省级测报主管部门。2、年度报告每年测报工作结束后,各级测报实施或主管部门应对当年测报数据和测报工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和工作报告逐级上报。3、专项报告监测点或监测区域发生疑似新发病例或重大疾病时,测报员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测报机构报告,并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病情测报系统” 填写新发病例和重大疾病紧急电子报送表(参见附录G)。 五、工作要求a) 县、乡测报员应与测报点养殖管理人员保持日常联系,及时了解测报点养殖水生动物发病情况。b) 每年4月10月,测报员每月亲临测报点不少于2次,现场查看养殖记录,了解养殖和发病情况。c) 测报点养殖水生动物发病,测报员应及时赶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疑似或疑难病症可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仪器检测诊断。d) 做好观察和检测诊断记录,每月通过“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系统”填报月度报表,并打印归档保存。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无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家颁布了病情测报行业标准,河北、吉林、江苏等省颁布省级地方标准,与之相比,修订后的本标准,更为适合我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更具针对性。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8、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该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因为该规范对我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作了统一的规范,可操作性强,是规范全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的现实需求,是全省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综合防控现实需要。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1、建议该标准在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及渔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并宣传,要求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