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1.ppt_第1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1.ppt_第2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1.ppt_第3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1.ppt_第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社会学理论,WesternSociologicalTheory,主讲人:赵万里南开大学社会学系zhaowl,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家,法国:AugusteComte,AlexisdeTocqueville,EmileDurkheim,英国:HerbertSpencer,JohnStuartMill德国:KarlMarx,FerdinandTnnies,WernerSombart,MaxWeber,GeorgSimmel美国:W.E.B.DuBois,ThorsteinVeblen,CharlesHortonCooley,GeorgeHerbertMead,W.I.Thomas意大利:VilfredoPareto,第1章实证社会学,一、实证主义与社会学二、孔德的实证社会学思想三、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四、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范式,一、实证主义与社会学,1、实证主义(Positivism):广义指一种注重经验材料、拒斥先验思辩或形而上学的哲学,狭义专指孔德的哲学。2、实证主义与社会学3、社会学实证主义:早期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穆勒)、新实证主义(功能主义、结构主义、行为主义),二、孔德的实证社会学思想,1、生平与背景2、主要社会学思想3、简要评价,1、生平与背景,个人生平著述思想背景研究旨趣学术阶段,Comte,Auguste(17981857),1798年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的一个天主教徒家庭,父亲为中级官吏。1814-1816(1618岁)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Ecolepolytechnique,1794)求学。1816年4月,王朝复辟政府怀疑综合工科学校为雅各宾派,决定暂时关闭该校。孔德辍学,后回巴黎教授数学谋生。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1824年两人分道扬镳。1826-1827年因其夫人第一次出走的刺激,加之用脑过度而患精神病。八个月后出院萌自杀之念。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其余几卷先后于1835年、1838年、1839年、1841年和1842年出版。1845年“无比美好之年”,向克洛蒂尔德德沃表示爱情,未果,“无法超过友情的限度”。1846年4月5日,克洛蒂尔德德沃病逝,令孔德思想大变。1847年孔德提出人道教。1848年“实证主义学会”成立。1857年9月5日卒于巴黎。,孔德的著作,孔德最主要著作是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此外重要的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44)、实证主义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一1854)、实证宗教教义问答(1853)等。中译本:实证主义概观,萧赣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台北:商务印书馆1966。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科学爱秩序进步:孔德实证主义概论精粹,冯玮编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思想背景,18世纪的进步哲学:杜尔哥(J.Turgot,1727-1781)、孔多塞(J.Condorcet,1743-1794)传统主义秩序观:梅斯特(J.deMaistre,1754-1821)、博纳尔(L.deBonald,1754-1840)、伯克(E.Burke,1729-1797)自由主义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空想社会主义和专家治国论:圣西门(C.H.Saint-Simon,1760-1852),研究旨趣,对工业社会的关注:对新兴工业社会的独特性的解释,摆脱危机与社会重建的途径人类的统一性: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性,人类历史的统一性科学的统一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术阶段,第一阶段,18201826(22-28岁),作为圣西门的秘书,关注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新特点,认为欧洲正在形成的社会是全人类的必然选择。第二阶段,18301842(32-44岁),独立著述实证哲学教程6卷,开始关注整个人类的历史(思想史),提出重组社会的科学思想体系:历史变迁学说和实证社会学思想。第三阶段,18511854(53-56岁,59岁去世),著实证政治学体系4卷本、论人类宗教社会学,建构人类历史统一论,认为人类历史是人性的发展和成长过程。,2、主要社会学思想,知识进步规则与实证社会学知识进步的三阶段,实证知识及其结构,实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理论)着眼于社会结构剖析,涉及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存在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理论)历史进步的三阶段,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因素,3、简要评价,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一个上进而边际的先知型学者:强调秩序,反对革命一个哲学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一个社会学家:建构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勾画勒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一套科学主义方法论;通过社会有机体论开创了功能分析的社会研究进路。巨大的影响,三、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1、生平与背景2、主要社会学思想3、简要评价,1、生平与背景,个人生平著述思想背景研究旨趣,HerbertSpencer(1820-1903),幼时体弱辍学,由父亲施教,未受正规学校教育。18371848年担任铁路工程师。1848年任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编辑。1850年发表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1852年发表论文进化的假说,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1853年他的叔父去世给斯宾塞留下大笔遗产,从此潜心著书立说,终生未婚。1855年出版心理学原理,未受重视,遂患精神抑郁症,后虽恢复但仍严重神经衰弱,养成各种怪癖。1862年出版第一原理,186467年出版生物学原理,1873年出版社会学研究,后相继出版伦理学原理和社会学原理。1903年12月8日卒于苏塞克斯郡。,斯宾塞的著作,多产作家,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是自1858年开始按进化论思想建构得“综合哲学体系”: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18621896年陆续出版。死后次年出版了自传。中译本:社会静力学(节略修订本),张雄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005;社会学研究,张红晖、胡江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群学肄言,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931/斯宾塞尔:群学肄言,上海文明编译书局1903清光绪29年;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谭小勤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思想背景,斯氏的知识背景和思想来源模糊不清。未受过正规教育,未读过大部分名著。书架上只有少量别人赠送的书,而且从不看。他的知识主要来自报刊,在晚餐俱乐部与人交谈。他的观点形成很早,终生未变。他的助手负责收集素材支持他的观点。可能的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穆勒的逻辑学、哈维的胚胎学。斯宾塞与达尔文斯宾塞与孔德,研究旨趣,提出并全面阐释外部世界的进步说明社会结构及其进化规律,2、主要社会学思想,社会进化论普遍进化论假定,“进化”的界定,进化的多维性,进化的法则社会有机体论世界的构成,社会与有机体的相似性、差异社会类型说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社会科学方法论个体论与整体论,社会科学的客观性问题,3、简要评价,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代表人物。一个淡泊而主流的先知型学者:强调进化,反对革命一个哲学家: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一个社会学家:写作第一本以“社会学”为名的著作;阐释了社会科学的特殊性;通过社会进化论提供了社会变迁分析的早期范式。巨大的影响,四、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范式,(一)生平与背景个人生平,主要著述,思想背景,学术旨趣(二)主要社会学思想1、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3、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自杀现象的社会学研究4、宗教社会学(三)简要评价,(一)生平与背景,个人生平著述思想背景研究旨趣,EmileDurkheim(1858-1917),1858年4月15日生于孚日省(Vosges),父亲是一位犹太教士。18791882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coleNormaleSuprieure,1794)。1877、1878两年考试未通过毕业后在巴黎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员。18851886年,由教育部选派德国留学,主修教学法,并研究道德哲学和社会科学。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Bordeaux)哲学系开授教育学和社会学,1896年任教授。出版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1898年,创办社会学年鉴(Annesociologique,18981914192419301949)。围绕这一刊物聚集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并形成了法国社会学派。1902年任索邦大学(Sorbonne,即巴黎大学)教育学教席,1906年任教育学教授,1913年改称为教育学与社会学教授。1912年,出版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7年11月15日卒于巴黎,享年59岁。,涂尔干的著作,主要著作: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中译本:社会分工论,王力译,上海:商务1934/台北:台湾商务1966/渠东译,北京:三联2000;社会学方法论,许德珩译,上海:商务1924/台北:台湾商务1967/胡伟译,北京:华夏1988;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胡伟译,北京:华夏1999;狄玉明译,北京:商务1996;自杀论,冯韵文译,北京:商务1995/钟旭辉、马磊、林庆新译,杭州:浙江人民1988;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芮传明、赵学元译,台北:桂冠1992/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1999;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林宗锦、彭守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道德教育论,崔载阳译,上海:民智书局1930/道德教育,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2000;实用主义与社会学,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人民.2001;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2001;社会学与哲学,梁栋译,上海:上海人民2002;DurkheimMauss:原始分类,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2000。,思想背景,法国启蒙思想:卢梭(J.J.Rousseau,1712-1778)的社会公意观、孟德斯鸠(C.deMontesquieu,1689-1755)的社会整体论圣西门的社会主义和孔德的实证主义传统主义秩序观:梅斯特、博纳尔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德国的社会科学:腾尼斯(T.Tnnies,1855-1936)的社区与社会、冯特(W.Wundt,1832-1920)的实验心理学库朗热(F.deCoulanges,1830-1889)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布特鲁(E.Boutroux1845-1921)的反还原论,研究旨趣,建立一门可用于公民道德教育的科学的社会学为所有社会科学提供一个综合基础对当代宗教进行科学解释,(二)主要社会学思想,1、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3、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自杀现象的社会学研究4、宗教社会学思想,1、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社会观:社会唯实论与社会整体论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反对唯名论、还原论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社会主义与社会学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学的解释原则:(1)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treatsocialfactsasthings);(2)社会事实要根据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3)区分社会事实的起因(因果分析)与它发挥的功能(功能分析)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假设推论检验,社会事实(socialfacts),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的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的特征: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社会事实的类型:物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的形态学部分);非物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的生理学部分),包括制度化的现象和尚未制度化的现象。社会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社会事实是非物质社会事实,即“集体意识”(collectiveconsciousness)。,2、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社会团结(socialsolidarity):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社会分工的功能:推动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为有机团结的社会带来稳定(整合和秩序)社会分工的原因:同质性社会生活物质密度的增加(城市成长、技术发展)和社会量的增加(人口密度)互动频率增加和生存竞争加剧犯罪、压迫、战争局部结构(族群、家户社会)的解体分工的出现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存竞争的水平,并产生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和道德倾向异质性社会生活社会分工的问题:反常分工与社会解组,对有机团结的威胁,社会团结,社会团结(socialsolidarity):即一种基于共同情感体验、共同道德情操、共同价值信念,而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和社会力量。“社会团结”这一概念是理解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主线:社会团结的产生(宗教)、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团结的基础(集体意识)、影响社会团结的因素(社会分工)、社会团结的维持(中介职业群体)、社会团结的破坏(失范、越轨)等。与社会团结相关的概念:社会整合(社会内聚力)、社会规范(社会约束力),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机械团结(mechanicalsolidarity):指建立在社会成员同质性基础上、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或集体良心将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结纽带。它是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伴生物。集体意识(collectiveconsciousness)/集体良心(collectiveconscience):指一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信仰和道德情操的总体.有机团结(organicsolidarity):指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的异质性和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它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机械团结vs.有机团结,低度的分工有力的集体良心约束性法律占主导低度的个性强调特殊规范一致社区对越轨者进行惩罚较低的相互依赖原始的或乡村的社会,高度分工微弱的集体良心复原性法律占主导高度的个性强调普遍价值一致专门控制机构惩罚越轨者高度的相互依赖工业的和城市的社会,3、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自杀研究,选题:一项关于自杀的社会学研究界定:自杀和自杀率假设:影响自杀率的原因分析和检验:自杀的类型结论,为什么研究自杀现象,确证社会学主义:集体生活支配个人命运示范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用事实解释事实经验资料丰富:可以做二手分析自杀与越轨作为社会失范的伴生物,自杀和自杀率,自杀:由受害者本人的积极或消极行为,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受害者本人也知道比如会产生这种后果的死亡。自杀是个人行为而不是社会现象,不能作为社会事实进行社会学研究。但如果把特定社会在特定时期里出现的自杀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看出,这个总体本身会成为一种新的自成一类的事实,有它自身的一体性,而且这种性质主要是社会性的。解决办法:区别个人自杀事件与社会的自杀率。自杀率:指一个特定群体或社会的成员的自杀频率/比例。自杀率是社会事实而不是个人事件,它不会任意变化,是相对稳定的。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在自杀与自杀率、自杀率变化与社会结构之间建立联系。,影响自杀率的原因,心理、病理学解释模仿论解释社会学解释:用社会事实解释自杀现象(自杀率的变化)操作假设:个人只有得到来自群体的有效支持和适度制约,才能获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