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线索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政治上:建立苏联 1922 年底 组成:最初由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成;后扩大到 15 个加盟共和国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经济上 :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1 年开始实施 原因:国内战争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首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经济 内容: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意义:到 1927 年,国民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概况: 19281937 年 依据是两个五年计划 重点是发展 重工业 内容:工业化建设;农业化集体化 意义: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法制建设上:1936 年,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 斯大林模式评价:( 1 )积极:便于集中了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 2 )消极: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严重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4课 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5课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9课 东西方对峙的两局格局 第6-8课 第10课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7课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政策 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内容:政治上:推出杜鲁门主义, 1947 年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政策,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苏联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美苏争霸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实力对比: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苏联意图: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重要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1962 年,危机的解决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70 年代: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对策: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结束越战,尼克 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如 1972 年 12 月出兵阿富汗 80 年代:苏联对策: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核心的全球缓和战略;原因:经济困难;事件: 1989 年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对策:实现有限的缓和;原因:因扩充军备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日本的激烈竞争 冷战结束: 1991 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战后的繁荣 原因: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改善人民生活 概况: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 美国经济的繁荣 危机和经济调整 危机: 19741975 年 原因是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 影响是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调整: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经济形势好转,债务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新经济出现 概况:20 世纪 90 年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得到发展 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西欧和日本经济大发展 欧洲的联合 背景: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美国的援助、采用先进科技、恰当的政策) 联合:组成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联盟( 1993 年;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发行欧元 日本的崛起 原因: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引进科技成就,发展教育科技 结果: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阻碍社会发展 时间: 19531964 年结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匈牙利改革: 背景:匈牙利事件;概况: 1956 年,卡达尔;措施: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结果:取得一定成就, 80 年代又出现困难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968 年 后被苏联镇压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第12课 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印度 独立:1947 年、英国殖民统治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实行印巴分治;遗留的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为印巴争夺冲突埋下隐患 振兴:印度发展较快;韩国、新加坡成为现代化国家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埃及的独立: 1952 年 纳赛尔; 1956 年收回苏伊士运河 纳米比亚的独立: 1990 年,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美的民族独立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9 年,卡斯特罗,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999 年 动荡的中东地区 战火频仍的中东 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48 年以色列建立,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矛盾尖锐起来 四次中东战争: 19481973 年 原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世界列强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历史、宗教、种族的因素 中东和平进程一波三折:阿拉法特、拉宾和佩雷斯为中东和平的努力东欧剧变: 原因: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间、实质: 1989 年,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概况: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个德国合并 苏联解体 起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概况: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加强;八一九事件后,分裂进一步加快; 1991 年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第14课 世界格局的演变 “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 格局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 1999 年 3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第15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 年 1 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时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时代:信息时代 成就: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工程的发展:基础: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等;核心:基因工程 特点:起源于美国;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促进了相关技术的革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17-18课、现代文学、美术、音乐和电影 文学 作品 作者 国籍 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 美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法国 等待戈多 贝克特 法国 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 术 格尔尼卡 毕加索 西班牙 记忆的永恒 达利 西班牙 音乐 爵士乐 起源于非洲音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很快风行美国 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 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摇滚乐 起源于美国 60 年代风靡西方,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流行音乐 电影 诞生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