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国际环境法.ppt_第1页
第十讲+国际环境法.ppt_第2页
第十讲+国际环境法.ppt_第3页
第十讲+国际环境法.ppt_第4页
第十讲+国际环境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国际环境法,第一,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简史三,国际环境法的起源四,国际环境法的特点五,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六,国际环境法的体系七,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第一,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世界生态环境是一体的, 环境污染是不遵守人为国界限制的国际环境法-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中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例如气候变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骤减、酸雨等3个国际问题:国际安全、世界经济、环境问题国际合作为保护环境所必需的道路国际法的新分歧国际环境法。 二、国际环境法发展简史;(一)国际环境法存在的必要性约为1940年前,环境污染仍是区域性污染。 近40年来,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这种环境污染和破坏不仅会降低大气、水、土地等环境因素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安全和生存,还会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枯竭和退化,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特征:流动性、广泛性、可持续性、综合性等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政策已经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这保证了国际环境法的持续发展。 (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简史,1.19世纪中叶1945年联合国成立界河和国际河流的渔业管理和水质污染防止1909年美加水条约野生动物的保护1900年保护非洲的野生动物、鸟类和鱼类的伦敦公约年保护对农业有益鸟类的公约年等。 1893年,美国和英国的太平洋海豹仲裁案主张,美国在3海里的领海线以外采取行动,有权保护经常访问美国岛屿的海豹。 英国以传统的“公海自由”原则反对美国的主张。 由由美、英各两人、法国、意大利、瑞典各一人组成的仲裁庭,根据传统的“公海自由”原则,认为美国经常访问该岛,但对领海以外的海豹没有保护权和产权,不得以此为借口将自然资源的管辖权扩大到其管辖范围之外。 仲裁同时规定了保护3海海领海线以外的公海海豹的措施。 禁猎季节、狩猎方法和狩猎工具的规定等。 1941年,美国和加拿大托尔冶炼厂的仲裁案,托尔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州的冶炼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烟雾给美国华盛顿州带来财产损失。 1935年,美加两国由比利时人的议长和美、加各一名仲裁员的仲裁庭裁决了这一纠纷。 仲裁庭分两次裁决。 在1938年的最初判决中,仲裁庭判断冶炼所的烟雾给华盛顿州造成损害,并判断加拿大向美国赔偿。 在1941年的第二次判决中,仲裁庭发表了着名声明。 “根据国际法和美国法律原则,任何国家都无权这样利用或允许利用其领土,对他国领土冒烟,损害他国领土财产和生命。”这是国际法史上首例跨国环境赔偿案例。 对一国危害他国环境的行为承担国家责任的原则被许多国际法文件采用。 2.1945年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20世纪50年代:海洋环境问题突出,1954年西半球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全的华盛顿公约年和1958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海洋法条约,20世纪60年代: 1968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年和欧洲关于控制空气污染的原则宣言年,1969年欧洲水宪章年。 东峡谷号污染事件,东峡谷号是利比亚的商船,船主和租赁者是美国人。 1967年3月18日,这艘船在从波斯湾开往英国米尔福德港的途中,在英东南岸,在海外锡利岛和地角之间的七礁石上搁浅。 这艘船载有12万吨原油。由于原油泄漏给英国和法国的沿岸海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海上的暴风雨很大,很难寻求援助,寻求援助的计划没有成功。 结果,船在海水中变成了三艘。 因此英国政府决定3月27日焚烧海面油层,炸毁船只。 通知船主后,英国战斗机炸毁了船只。 船主和利比亚政府对这一行动没有异议。 3月30日,船上的原油全部被摧毁。 利比亚调查委员会调查事故,确认是船长疏忽造成的,决定取消船长的航行许可证。 1968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认为英国的行为符合“形势必须”的原则。 此后,根据英法两国的要求,船主和租赁人分别赔偿了150万英镑。 在这次事故中,国际海事组织于1969年制定了010-3010和010-3010。 3.1972年1992年里约会议,联合国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着名的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 (26项原则)这次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会议及其通过的文件大大提高了国际社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环境保护具体方法的认识,国际环境法也从此开始、建立国际环境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国际环境公约: 1972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1973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8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198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1987年远距离跨界大气污染公约 (1990年、 1992年修正),1989年海洋法公约,印度的玻璃球泄漏,1984年12月23日晚,印度的玻璃球市,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印度分公司的化学工厂发生严重的气体泄漏事故,40吨的甲基异氰酸酯气体从储藏罐喷出,排放到空气中剧毒气体在工厂周边和下风方向的人口90万人的城市约有4000人死亡,40万人受伤或者受伤。 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技术、组织的原因,也有错误。 印度政府在印度和美国两个法院向美国的联合碳化公司起诉了。 但是,美国法院以事故和受害者在印度和美国的母公司和印度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不足为理由驳回了起诉。 最后这一案件由印度最高法院审理。 经过长达7年的诉讼,印度中央政府与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协商,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向印度赔偿的4亿7千万美元结束了一切争议事项和权利要求。 4.1992年里约会议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183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了大会102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会议,也被称为“地球峰会”。 关键文件风险预防原则污染者的支付原则,如世界自然宪章 (也称为“地球宪章”)、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是共同的,但有歧视责任,5.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2年8月26日至9月主要议题:自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闭幕以来,评价了环境改善和减贫进展,决定应采取行动解决环境和贫困问题。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巴塞尔公约 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宣言,三、国际环境法的起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软法的其他起源:一般法律原则、司法案例国际法学说公允和善良原则,四、国际环境法的特点,显着特殊性,(一)“软法”现象软法现象:在严格意义上没有法律约束力(具有宏观指导性),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变化:经过宣言-条约-议定书的发展过程,出现了软法变为“硬”的现象。(二)环境公约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公约形式方面,环境公约是框架公约附件的模式(简称框架公约),框架公约通常原则上规定了缔约国的权利义务,没有规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具体限制措施和时间限制,在未来实施公约的议定书中缔约国的具体权利义务和保护措施第一,环境问题多为缓发性、潜在性、不可逆性,国际社会需要先就某些问题立法,环境问题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对某些环境现象的科学认识始终不完全、不正确、不明确,各国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先立法对各国经济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影响大不相同,第三,“框架(三)差别待遇国际环境公约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对不同类型国家规定差别待遇权利和义务。 共同之处在于,歧视性责任原则21世纪议程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5、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环境法原则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把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直接适用于国际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是根据国际环境保护特点提出或发展的一些新原则,国境以外的自然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方式拥有的国家对其管辖权内的自然环境有开发、利用的权利, 其管辖和控制范围内的活动有义务不损害他国环境的各国在合理利用、保护共享自然环境、控制、预防和减少共享自然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国际环境保护中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原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各种条件和特殊要求,在研究、利用、保护必须促进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中促进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环境管理机构,协调国家和国家的活动等。 总结如下: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资源原则的环境保护和发展结合原则是共通的,歧视责任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预防原则国家环境主权,不损害国家管辖和范围外的环境责任原则,六、国际环境法体系、80年代国际环境法体系已经具有规模,正处于发展为独立国际法部门的阶段。 国际环境法包括其他国际法部门的环境保护条文、单行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综合环境保护国际法律文献以及各国国际环境保护国内法规(国际认可的部分)。 有可列入国际公法的内容,有可列入国际经济法的内容,以国际社会的经济、海洋、宇宙、卫生等法规将自然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总结成新的整体。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国际河流、国际海域、大气与宇宙空间、海洋生物资源与陆上野生动植物等规范,(1)国际环境法关于河流与湖泊保护,世界上为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国际河流约有200条,一些国际河流流域各国相继缔结双边和多边条约,建立国际合作委员会,控制和防止水污染为保护流经联邦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地的莱茵河,1950年成立了国际莱茵河污染防止委员会,1976年莱茵河5个国家在德国联邦共和国波恩签订了对莱茵河水质恢复发挥重要作用的协定。 美、加边界水域条约、苏联和芬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的边界河流协定中,关于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规定也不少。 (二)海洋保护国际环境法、国际海洋保护法的对象是公海和国际地区海洋。二战后,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提到了亟待解决的地位。 1954年生物多样性公约 196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目前,国际海洋保护远远超出石油污染防治范围,如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条约,涉及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的保护。 1972年邻近北海道的欧洲12个国家在010-3010、010-3010上签名了。 1976年地中海沿岸国家通过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1976年缔结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样的地区海洋保护国际条约很多。陆源污染的防止: 1982年关于就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动斯德哥尔摩公约船舶污染的防止: 1969年防止海上油污国际公约和对公海上发生油污事故进行干涉的国际公约、1971年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1973年防止船舶和飞机倾倒废物造成海洋污染公约、海洋抛弃的规定: 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1982年保护地中海免受污染公约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 1982年保护波罗的海地区海洋环境公约、(3) 一个国家的大气污染可以直接,也可以通过气候的变化间接地影响其他国家的生物资源和其他方面。 例如英法等国家的大气污染,使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下了酸雨,降低了许多湖泊、河流、森林的生产力。 臭氧层保护: 1985年海洋法公约和1987年油污民事责任公约 (1990年、1992年修订)温室效应气体规定: 1992年对公海上发生油污事故进行干预的国际公约和1997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京都议定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缔约方大会初步形成了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伦敦公约。 议定书规定了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变革国家,具体如图1所示)具体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效应气体削减目标,附件I国家要求20082012年间总体比1990年水平平均减少5.2%。 议定书同时引进了清洁发展机制(CDM )、排放贸易(ET )和联合承包商(Ji )三个灵活机制。 议定书的生效条件是,被批准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附件一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55%。 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批准,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控制大气污染的区域公约。 例如,1972年墨西哥华沙城和美国埃尔帕索城之间签订了共同解决边境大气污染的条约,接着其他8个城市签订了同样的条约。 东西欧各国也在1979年11月缔结了海洋法公约条约。 宇宙空间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危害。 1963年12月13日海洋法公约日,许多空间法律文件涉及到保护宇宙空间,如1967年签署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第9条有具体规定。 1971年通过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71年通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71年联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 (四)有害废弃物的国际环境法,1989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我国于1991年9月4日加入。 任务的适用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