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2.ppt_第1页
上课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2.ppt_第2页
上课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2.ppt_第3页
上课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2.ppt_第4页
上课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阵子春景晏殊,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谥元献。世称晏元献。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婉约派,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自由朗读,了解词意。补充注释:春社:春天的社日,在清明前后,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春社这天,人们喝酒聚餐,非常热闹,就连平时不让出门的女孩子也可以出来郊游踏青。斗草:古代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就是各采一把柔韧的草的茎,两人各拿一根草,把草的茎勾搭起来各自向回拉扯,先扯断的为输,扯不断的为赢。,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斗草得胜的征兆,不由得脸上生笑。,上片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怎样的情感?,诗歌选取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具有典型春天特征的意象;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光融融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欢愉之情。,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C“三四点”、“一两声”,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白描正衬,下片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象?,下片塑造了闺阁少女巧笑盈盈、天真活泼的形象。通过写闺阁少女的笑脸、斗草而赢的喜悦,表现了少女欢快、愉悦之情。,下片在塑造少女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选取相逢、疑怪、斗草、笑等几个典型动作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的个性。,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C场面描写:斗草。,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客观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作者为什么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与心情?,品读与探讨,晏殊的破阵子写风俗人情,在下片,只攫取了一个断片,俨然是一出喜剧小品。这里,作者有意回避了对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寻想的效果。,总结,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这首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上下两阕扣题展开。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凭借文本,可以作出大致准确的解读。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如何体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踏莎行(候馆梅残),概括这首词的主旨,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问题讨论,上片所写春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A“候馆梅残”:“梅残”,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这里说明离人已在路上。B“溪桥柳细”:柳细,柳树初芽,柳叶细嫩。C“草薰风暖”:芳草吐香,春风送暖。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作用:以乐景写哀情。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男主人公的离愁。,结合下面三句词,说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手法和作用。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李璟)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离愁比喻成“迢迢不断”的“春江水”,既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和越走越深的特点,也具体亲切,增强了离愁的艺术感染力。,谈谈“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词文所有技巧及作用。,逐层深化(层深)的手法。登楼只见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草熏风暖”有什么表达作用?“摇征辔”的“摇”好在何处?,“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这首词是如何写出离愁的绵长、悠远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春山的遥远,烘托行人的更加遥远,表现思妇悠远的思念。,“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叠词的效果,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视角的探讨,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闺人的角度写呢?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关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劝告,“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其原因的解释。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词采用了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写法,起到了什么艺术效果?,本词上片写游子途中的感受,下片写想象中的思妇对他的思念。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兼写两面的手法,丰富了词的内容,使感情更加细腻,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蝶恋花,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一居士,总体把握,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的题材。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炼字赏析,1赏析“深”字。2赏析“堆”字。,“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庭院深深,但有多深远呢?远处是茂密朦胧的层层杨柳,近处是重重密遮的帘幕,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着一“怨”字,女主人公如此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着一“恨”字,“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表达了闺妇怎样的愁思?,在猛烈的风雨之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将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表达得深沉感人。着一“伤”字,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采用层深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着一“苦”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写的是“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苦”。,有人说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上片写景,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景深”的吗?,主要是居室之深邃: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一是“杨柳堆烟”。二是“帘幕无重数”。三是“楼高不见章台路”。,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问题讨论,炼字赏析1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深”字。2赏析“杨柳堆烟”中的“堆”字。,“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下片写“情深”,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想一想,你能说出几层意蕴?,下片在景物渲染之外,末两句将人物的思想感情层层深入、步步开掘。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采用层进手法写深婉缅邈的情思,自然浑成,为千古名句。,问题讨论,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四层,花儿又飞去。花儿不仅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不语。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清人毛先舒评曰:“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名家评析,纵观全词,除了“景深”“情深”之外,还有“境深”(意境深邃)的特点,如何理解“境深”?,全词由外景写到内景,由早晨写到黄昏,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情感,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景和情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筑了一个幽深的意境。,问题讨论,此词写闺怨,借黄昏、雨骤风狂,透露出思妇内心的苦闷。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层层深入,步步开掘的艺术手法。,总结,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就时代论文,王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合作探究:,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三首词都描写春天景色,时间有些差别:踏莎行时令略早一些,破阵子蝶恋花略晚一点,是暮春景色。都写到落花:手法不同:,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踏莎行既交代时令,也渲染别情;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三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艺术形式: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碧云天,黄花地,()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王实甫),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苏幕遮怀旧范仲淹,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上片主要是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按什么顺序写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描写角度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西下的夕阳等,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思乡之情。(色彩鲜明,阔远秾丽),问题讨论,“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说一说你对“黯乡魂,追旅思”的理解。,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的?,一是寄希望于“好梦”;二是登高望远,但不能独倚;三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泪。,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山水斜阳芳草,画面:夕阳西垂芳草萋萋,想起,家,(1)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2)实虚结合。“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3、理解“黯乡魂,追旅思”互文的手法。4赏析“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抒情婉曲的特点。,思乡羁旅之情缠绕不止,使人黯然销魂。,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5、下片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明月高楼酒愁肠相思泪,赏析: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1、上阕写景及特点秋景:秋的天碧云天高秋的地黄叶地低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秋的水寒烟翠迷蒙凄清秋的草无情芳草秋的日一抹斜阳2、下阕抒情,通过这几个字表达出来乡魂旅思:黯黯然销魂追相思伴随独形单影只愁愁肠暗结相思泪水满面,主题:抒写羁旅相思之情。,艺术手法: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用阔远之景衬托哀情。抒情婉曲,八声甘州,柳永,柳永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婉约派代表的人物,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当时在北宋民间曾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凡有井水处,能歌柳词”,可见其词多么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自由诵读,思考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从哪句词看出来?,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人有眼,诗词亦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透过诗眼,可以窥见诗人神府,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魂。,“愁”不管是写思乡之情,还是写怀人之情都是表现人内心忧愁的。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本词的词眼是最后一个字“愁”,她是全词的感情核心,全词的写景抒情都是围绕它层层展开。在结构上它起到了起到统领全诗,画龙点睛的作用。,试一试:译文,傍晚的阵阵急雨,洒落江面,经过一番风雨的洗涤,又到了清冷的秋天。渐渐地寒风越刮越凄惨,山河显得冷冷清清,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楼上。到处红花凋落,绿叶稀疏,许多美好的景物都渐渐地凋残了。中有滚滚长江水,无声无息地向东流去。我真不忍登高远看,想起遥远的故乡,难收住回家的念头。我多年来到处飘泊,到底为什么苦苦地久留他乡呢?想我的爱人在妆楼上抬头远望,不知多少回识错了远方驶来的小船。她哪里知道我此时此刻手扶栏杆,正在这样百感交集地愁闷着呢,柳永在他的词中大量运用铺陈的写法,词里有时要用一个领字,带出一个段落,一段一段地向前铺展,才能敷衍成这样的长篇慢词。本词中用到了哪些领字?,领字所起的作用是在语意转折处总领下文若干句子的字。本文的领字有“对”“渐”“望”“叹”“想”等。“是处”“惟有”等也在转折处起到衔接作用,把整个作品像珠子一般连贯起来,使人感觉它在“潜气内转”。“摇曳生姿”。朗读的时候领字后要稍微顿一下。,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总结:,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先写雨景再写雨后:眼下(“当楼”)近景(“是处”)远景(“东流”)景中融进了词人的愁思,增添了词人的愁思。,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词的下片:写游子思归。先写自己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归思”),然后推想家乡的佳人切盼自己的回归(“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最后写对佳人的抚慰(“争知我”)由现实想象现实,反映了词人起伏翻腾的思绪。,主旨,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