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第三章正常人体观.ppt_第1页
上篇第三章正常人体观.ppt_第2页
上篇第三章正常人体观.ppt_第3页
上篇第三章正常人体观.ppt_第4页
上篇第三章正常人体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ViewpointofHumanBody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本章重点内容,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了解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了解经络意义,熟悉经络学说主要内容。,第一节脏腑,Viscera,概述,脏腑:内脏的总称。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脉、脑、髓、骨、女子胞。,(一)心的生理与病理位置: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生理: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心气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红,脉和缓有力。病理:血脉空虚,脉虚无力。心血瘀阻,唇舌紫暗,脉结代。,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气不足,神,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即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狭义: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2)心主神志,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4)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2.系统连属,(二)肺的生理与病理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1)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司呼吸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生理:呼吸通畅,均匀,卫外能力强。病理:呼吸气短,喘促,易外感。,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2)主宣发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肃降,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生理:食物、水胃脾运化肺宣发全身皮毛汗脏腑组织肃降肾与膀胱尿液肺失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职,生痰饮水肿,病理:,(3)通调水道,(3)通调水道,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4)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功能:助心行血。主治节: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功能: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调节水液代谢。,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在志为悲忧:“悲忧”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发音与肺有关。病理:鼻干燥、流涕、毛发干枯、声音嘶哑等。,2.系统连属,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三)脾的生理与病理,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概念: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分清,水谷精微肺输布和营养全身糟粕大肠。,别浊),脾,脾转输与散精,宣发,肃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生理: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病理: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肺宣发到皮毛汗,肾与膀胱尿液,多余的水,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病理:水液内停湿、痰、饮、,水肿,运化水液,(2)脾主升清,水谷精微,脾气上升,化生气血,维持内脏正常位置。,生理: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病理:气血生化无源,头晕,乏力,腹泻。内脏下垂:脱肛等。,指脾气以升为顺。,头目,心、肺,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生理: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发生出血。病理:即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3)脾统血,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在志为思:“思”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有关。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2.系统连属,(四)肝的生理与病理,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生理: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调畅气机,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肝失疏泄,助脾运化具体表现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生理:肝主疏泄气机调畅病理:,协调脾升胃降,调节胆汁分泌,促进消化吸收,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胁下胀痛、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脾不升清:眩晕、飧泄,胃不降浊:呕逆、嗳气、脘腹胀痛、便秘,胆汁分泌排泄失常:,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调达情志,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生理: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开朗,病理:,肝失疏泄,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气郁结心情抑郁,肝阳上亢烦躁易怒,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调节生殖功能,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生理:肝疏泄功能正常,精液排泄通常有度、月经周期正常、经行通畅。,病理:,肝疏泄功能障碍,排精失常、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闭经等。,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人动血运于全身人静血归于肝生理:肝藏血功能正常,血调节功能正常。病理: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不能养目:,不能养筋: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2)肝藏血,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在志为怒:“怒”的情志变化与肝有关,怒易伤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易发怒。在液为泪:泪有濡养,滋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爪甲赖肝血营养,视爪甲之荣枯可测知肝血之盛衰。开窍于目: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2.系统连属,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主要生理功能: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五)肾的生理与病理,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广义之精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狭义之精生殖之精。,精的来源,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1)主藏精:,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齿、骨、发是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候。,先天之精,肾气平均,肾精衰竭,肾气盛,天癸至,天癸绝,肾气衰,出生,幼年,青春,中年,老年前,老年,死亡,肾气渐盛,肾气渐衰,生长,壮,老已,精的主要生理功能,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性机能减退,或出现早衰。,老年衰老加快。,病理,肾精不足,肾阳:主一身之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和温煦作用。肾阴:主一身之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濡润作用。,肾气,肾阴,肾阳,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精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无力而迟;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生理功能低下)腰酸腿软、阴部清冷、小便清长、生殖功能减退。心烦意乱、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少苔等;(津液减少)腰酸腿软、阳事易举、遗精、早泄等。,肾阴虚,肾阳虚,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脾、肾三脏起着主要作用,其中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又是重要的环节。,水胃小肠脾肺皮毛,运化,宣发,肾膀胱尿,肃降,气化,大肠,粪,汗,(2)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精的主要生理功能,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肾阳为开”尿液生成排出;“肾阴为合”水液的重吸收。病理: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多合少:小便清长,开少合多:尿少,水肿,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调节呼吸的作用。,生理:肾气充足肾主纳气呼吸均匀,吸气有一定深度。病理:肾气亏虚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3)肾主纳气,精的主要生理功能,在志为恐:恐惧、害怕的精神状态与肾有关。在液为唾:唾为为肾精所化,有润泽口腔,帮助食物下咽的作用。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的排泄粪便作用均与肾有关。,2.系统连属,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精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功能。肾精能化生骨髓,脑髓和脊髓。“齿为骨之余”,齿由肾中精气所充养。“发为血之余”,肾精能化血,血能养发。生理:骨骼坚强、牙齿坚固、聪明、毛发黑而润泽、听觉灵敏、二便正常、生殖机能正常。病理:骨骼萎软,头晕健忘,牙齿松动,听力减退、头发早白、尿失禁、便秘、生殖机能减退等。,2.系统连属,二、六腑的主要功能,(一)胆,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调节。生理:肝主疏泄胆汁排泄正常脾胃运化健旺。病理:,肝失疏泄,胆汁郁滞:胸胁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胀、便溏等。,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胆汁外溢:黄疸。,2.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病理:胆怯怕事,或数谋略而不决,善恐易惊,失眠多梦等。,(二)胃,病理: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腐食积,或多食善饥等。2.主通降,以降为和: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主受纳,腐熟水谷: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病理:胃失通降,浊气上蒸口臭,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二、六腑的主要功能,(三)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病理:腹胀、腹痛、便溏等。2.泌别清浊:将食物分为精华和糟粕的功能。病理:小便短少、泄泻、便溏等。,二、六腑的主要功能,(四)大肠,病理:传导功能失常,大肠湿热:腹痛、下痢、里急后重。大肠实热:便秘。大肠虚寒:腹痛、肠鸣、泄泻,传化糟粕,二、六腑的主要功能,(五)膀胱,病理:开合失调,尿多、遗尿、失禁。尿少,尿潴留等。,贮尿和排尿,膀胱的开合受肾的气化作用调节。,二、六腑的主要功能,(六)三焦,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三焦。,二、六腑的主要功能,1.主要生理功能,通行原气:原气以三焦为通道到达全身。运行水液: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上焦如雾:上焦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中焦如沤:中焦包括脾与胃,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下焦如渎: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阴部等。,2.三焦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在功能上则“藏精气而不泻”而与脏相似,既区别于脏,又不同于腑,故把它们称作奇恒之腑。,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脑为元神之府”生理: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病理: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狂燥易怒、甚或昏愦等。,1.脑,2.女子胞,主月经:受肾精支配,与心、肝、脾功能有关。病理:月经不调,如闭经、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甚或崩漏。主孕育胎儿,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举例,例一:食物及水液代谢过程,例二:血液生成及循环,第二节精、气、血、津液,Essence,Qi,BloodandFluid,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产生脏腑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基本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广义: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狭义:生殖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先天后天之精源于饮食物和肺吸入的清气,由脏腑功能活动化生。,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自身形成的生殖之精,肾中精气,一、精,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生理: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是脏腑生理功能的激发和推动力。病理:精亏,生长发育迟缓,脏腑柔弱,功能活动减退。,一、精,(一)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二)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肾封藏水谷之精微脾运化自然之清气肺呼吸,气,二、气,(三)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病理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2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病理畏寒肢冷、脏腑功能减退、血液津液运行迟缓。,二、气,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病理: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疾病。4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病理:出血、自汗、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精、早泄、崩漏、带下以及胃、肾、子宫下垂、脱肛等。,二、气,病理:气、血、津液代谢障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障碍。,5气化作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二、气,(四)气的运动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之。,二、气,2.气的运动形式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气的运动形式,因气的种类与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以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来说明气的运动规律。脏腑之气运动的一般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二、气,(五)气的分布与分类1.元气:原气、真气。生成:先天之精为基础,后天之精作完善。分布: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动)。代表人体的正气。,二、气,生成:肺吸入自然界清气脾化生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分布: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功能: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2.宗气,二、气,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分布:行于脉内,分布全身。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3.营气,二、气,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分布:行于脉外,分布于皮毛、肌肉、胸腹等。功能:护卫肌表,抵御外邪;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肌腠开合,维持正常体温。,4.卫气,二、气,(一)概念: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二)生成:1.营气和津液组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2.精能生血:“精血同源”。,三、血,心主血脉是在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相互协调下进行的。,(三)血的功能,营养滋润全身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四)血的运行,三、血,(一)概念: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体液中清而稀薄的部分。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渗注于血脉。具有滋润作用。液体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主要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等。具有濡养作用。,四、津液,水谷胃小肠,进一步吸收水份大便,全身皮肤,膀胱,尿,浊,大肠,(游溢精气),分别清浊,清,脾,肺,散精,宣发,汗,肃降,肾,重吸收,(气化),清,浊,(运化),说明:津液代谢与各脏腑有关其中肺、脾、肾尤为重要。,(二)生成、分布和排泄,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病理:水液代谢失衡,伤津水液内停,(三)津液的功能,精能化气:肾精化生元气水谷之精化生卫气、营气、宗气等气能生精:水谷精微脾运化后天之精,气能摄精:肾气固摄津液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精与气血,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旺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气行气能摄血:气能统摄和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即脾统血)。气足,血旺;,气虚,血虚,血行;,气虚,血瘀,血运脉中;,气虚,出血,(二)气与血的关系,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脱血能生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旺盛。血虚,气脱,气衰,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气旺津足;气虚津不足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气行水行;气停水聚,(三)气与津液的关系,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气能摄津:气的固摄津液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气虚多汗、多尿、遗尿。津能载气:气必须附着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于体内。津脱气虚:少气懒言、肢倦乏力,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津血同源”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病理:失血伤津;伤津血燥,(四)血与津液的关系,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经络,MeridianandCollateral,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经脉主干,纵行,分布较深。络脉网络,横行,分布较浅。,一、经络的意义和内容,经络系统简表,十二经脉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大络)络脉浮络孙络十二经筋连属部分十二皮部内属五脏六腑,外连,(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横交错,通达上下,入里出表,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才能输布全身。3调节机能平衡经络能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当气血和或阴阳偏胜或偏衰即产生疾病。,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4.感应传导作用经络系统对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有传递或通导作用,如针刺时会有酸、胀、麻的感觉传导。,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病变通过经络传入脏腑,如肺炎。脏腑病症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如舌尖红痛,多属心火上炎。,(二)阐释病理变化,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走向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如头部两侧痛与少阳经病证有关。有些疾病在经络通路,或经气聚集的穴位有明显压痛点结节,条索状物,如消化不良脾俞穴可有压痛。,(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针灸循经取穴:如失眠神门邻近部位取穴:如失眠风池药物前额阳明白芷两侧少阳柴胡头顶厥阴吴茱萸后项太阳羌活预防足三里、关元、大椎强壮身体灸风门预防感冒养老穴美容肌肤,头痛,(四)指导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两侧,分别循行于上、下肢内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腑,它的命名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至胸,交手三阴经。,(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头,足,胸,手,腹,足三阴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