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三农”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报告,“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主要内容,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一)“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根本问题,是未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完全解决的最大问题(二)14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发展(三)“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四)“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五)“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复兴,没有大多数人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20世纪50年代之前,农民作为民主革命的主体,积极参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了新中国。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首先参,使得中国改革获得了稳定的基础和广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三农”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一)“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根本问题是未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完全解决的最大问题,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三农”问题始终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出台14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发展。20世纪80年代,从1982至1986年,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启动阶段,中央连续下发5个一号文件,政策重点是把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在各级政府的权力逐步下放给农民,扩大农民自主权。进入新世纪,从2004至2012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央又连续下发9个一号文件,政策重点是逐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推进生产要素由城市向农村流动,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工农、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14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发展,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2003年1月7至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三)“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四)“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解放以后,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只能从农业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除了征收农业税外,主要实行对农产品的统购派购,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把农业创造的价值转移到工业和城市;实行城乡隔离制度,使农民集中力量搞农业并保证城市的安定。这种政策制度长期实行的结果,形成农业虚弱、农村衰蔽、农民贫困,出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四)“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三农”的落后状况。2002年1月6日至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阶段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五)“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支农,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提法,强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科学表述,强农惠农富农,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高度概括,“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政策体系,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工农、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的具体部署,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工农、城乡差别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促共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一)2011年“三农”工作成绩(二)当前“三农”发展的困难挑战,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一)2011年“三农”工作成绩,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我国“三农”发展取得可喜成就。这是国家财政为“三农”发展保驾护航的结果。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增长21.3。再加上地方各级财政的投入,大概有2.5万亿元以上用于“三农”。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这“四项补贴”达1406亿元。,国家财政为“三农”发展保驾护航,2011年是水利建设年。农田水利建设、防洪工程建设、水资源保障和城乡供水能力提高工程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总投资达到345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地方水利投资达到2311亿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粮食总产量2003年为8614亿斤,2011年增长至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的新纪录。2011年,我市粮食生产呈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的局面,是新世纪的第八个丰收年。前不久,农业部宣布:今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2622元,2011年增长至6977元,创历史新高。(比2010年的5919元,增量超过千元,同比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创本世纪新高,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8年较高增长),农民收入,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15.3元,比上年增加1050.5元,增长18.9%。,上海、浙江、北京、天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跨入“万元俱乐部”福建、山东、辽宁、江苏、广东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启动,民生改善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显著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提速。,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覆盖97%的农民;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覆盖5300多万人;新农保试点加快推进,覆盖全国60%以上的农业县(市、旗),1亿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在提高的民生工程指标中,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提高10%;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标准提高10%,由1400元/年增加到1540元/年;将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提高10%,由600元/年增加到660元/年;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小学425元、初中625元提高到525元和725元;参加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200元/人提高到240元/人;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由500元/人提高到600元/人。,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二)“三农”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中央要求,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农业的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非常少,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的耕地(10多年前为1.5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危机,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标准,每人每年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1000立方米,低于这个标准,即可能会遭受水荒。,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水资源短缺,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年缺水量400多亿立方米。,中国以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6的人口(约9亿)受到影响。,森林植被破坏,水灾,被毁灭的林区,据估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造成大面积水灾。,生物多样性锐减,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1400万,但由于人类的干扰,许多生物不断减少,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灭绝的速度可能是未受人类干扰的100倍至1000倍。自然界的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被捕杀,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有可能使海洋生产力和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死亡鲸,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大、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难以处理的有毒化学废物,我国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一个中国人幸福的一天!,早晨起床,掀开黑心棉做的被子,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过了期的碘超标还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鸭蛋,中午在餐馆点一盘用地沟油炒的避孕药喂的黄膳,一碗河南人用瘦肉精养出来的红烧肉,再加一碟敌敌畏喷过的白菜,盛两碗陈化粮煮的毒米饭,晚上这就是一个中国人幸福的一天!,工业的迅猛发展与严重污染,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得以明显提升,创造了不少奇迹: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全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一;中国引进外资全世界第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工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工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GDP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我们的工业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如造纸、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因此,GDP和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出现了同步增长。近几年GDP增长10%,能耗增长10%,污染物排放量也差不多增长10%。,因此,中国的煤炭、石油、钢铁等能源消耗、建材消耗、原材料进口、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和石油进口是世界第二,工业用木材纸浆纸产品是世界第二大市场。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到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但是,劳动生产率只是发达国家的1/30。,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多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1/3的城市空气严重污染,4亿多城市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其中,山西省最为严重。有人说:在山西,随便抓把空气都是黑的。,严重的水体污染,我们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的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逢水必污、逢河必干、逢雨必酸”。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目前,我国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十分严重。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在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由于缺乏环保设施,造成1.5亿亩土地受到污染,其中一部分是重金属污染,很难恢复。许多城市周边被垃圾包围。城郊的农田、水塘或河道边,垃圾堆积如山。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很容易进入农作物和水生物,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最后进入人体。因此,随意被我们扔出的垃圾是有可能回到我们餐盘中的。,云南省曲靖市紧邻南盘江:28万吨铬渣露天堆放10年。曲靖市麒麟区岳州镇村民遭受化工废料铬渣污染严重。,农业生产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农业化肥年使用量高达4000多万吨,其中,碳铵用量亩均高达50公斤,是世界上使用化肥数量最大的国家。,有专家指出:长期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导致土壤硝酸盐积累,促进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造成土地板结,加快土地盐碱化,影响土地的循环利用。,我国农药年施用量达130万吨,其中高毒、高残留农药占70%,每公顷用量约14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利用率却只有发达国家的30-40%。大量未被利用的农药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中,使耕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专家指出: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农作物增产。如果施用不当,就会造成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近年来,我国农膜使用量剧增,居世界首位,用量达135万吨,覆盖面积上亿亩。由于回收率低,对环境保护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农膜难以降解,一方面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农作物减产,另一方面随风飘扬,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白色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目前,我国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年总排放量达27亿吨,已经成为农村首要污染源。,秸秆是个宝,就是卖不掉,我在田里烧,干部气直跳!,农村工业污染不容忽视,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其具有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特征,对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强,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日益明显,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搬迁,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令人担忧,农民环境意识薄弱,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量约90多亿吨。农村生活污染对农民生活环境及人群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令人担忧。,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影响人的健康:专家指出,在大雾天气,人们会感到憋气、咳嗽、头晕、乏力、恶心等,而且好发脾气。由于空气污染,1500万城市人患上了呼吸道的各种疾病。仅2004年就有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人新发慢性支气管炎,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据肿瘤专家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70跟环境污染有关。甘肃徽县出现血铅中毒,其中相当部分为儿童患者。,危害儿童尾气第一,影响社会的稳定:因工业污染事件导致的农民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2005年全国共发生5.1万起环境纠纷;上访投诉40多万起,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在近几年的两会提案中,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超过公共安全、教育、医疗,成为社会热点关注问题。将来我们必将支付巨大的治理成本,而这些治理成本很可能抵消我们取得的经济成果。,带来国际问题:现在各主要西方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和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美国的碳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大国,过几年,大约在2015年,第一的“桂冠”可能就要落到中国的头上。美国认为,十年内我们会成为他们西海岸的主要污染源。日本、韩国最关心的是沙尘暴。他们认为,沙尘暴100%来源于蒙古和中国,落在他们头上的酸雨50%来源于中国。东南亚一些国家抗议我们在上游修水电站,破坏了他们的生态。俄国、马来西亚和印尼认为,我们的造纸业毁坏了他们的原始森林。,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美好乡村,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1.农业科技是实现“三农”跨越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2.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3.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4.现代农业正在成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高度密集产业5.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研发与推广(1)种业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2)安徽小麦高产攻关技术的推广应用胡承霖(3)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例举,(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农业科技”是实现“三农”跨越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水利等基础设施,离不开良种和农业机械化,但更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着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转变:(1)“靠天吃饭”“靠科技发展”(2)“藏粮于仓”“藏粮于技”(3)“广种薄收”“科技增效”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的不是增加耕地面积,而是单产的不断提高,由于育种、栽培、测土配方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直接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大丰收。(连续八年、九年增产增收),(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现代农业正在成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高度密集产业。,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启动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科技专项的会议的讲话,“解决粮食紧缺问题要靠大的科技举措,要靠生物技术,要靠转基因!”,应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现代农业是科技化农业,主要有“两个依靠”:,一是依靠科学基础上的实验技术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研发与推广,二是依靠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生产技能。,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二)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美好乡村,十八大报告:“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是十八大的“新提法”,邓小平首先提出“两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中央提出“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这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重点是建设美好乡村,中国新兴城市-深圳,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坐骑,中国第一村南街村,毛选四卷楼,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二)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美好乡村,2012年9月10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1.建设美好乡村的现实意义,(1)美好乡村建设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提升工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美好乡村的本质要义是:实现兴业富民生活美、生态宜居村庄美、民主和谐乡风美。可见,建设美好乡村是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对于加快建设美好蚌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如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环境和生态为代价,具有蚌埠特色的“三化”同步发展道路,是事关我市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创造性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实现科学跨越的有力抓手,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蚌埠的最大民生工程。,2.我市建设美好乡村的指导思想,(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3)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4)大力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文明培育、管理创新等重点工程;(5)努力实现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统一和跨越发展,把我市广大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美好家园。,3.我市建设美好乡村的主要目标,(1)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2)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整治65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为1年。(3)到2016年,确保全市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确保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4.我市建设美好乡村的保障措施,美好乡村建设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浩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全局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强化生态意识,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要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美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建设美好乡村需要树立三个重要观念,一是倡导生态文明观二是建立循环经济观三是践行绿色消费观,倡导生态文明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手房买卖合同补充条款及产权过户手续代办服务协议
- 2025年度高端制造业生产厂长专项聘用合同
- 2025版消防设施检测与风险评估服务合同
- 2025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和社会保障专项基金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新型环保脱硫氢氧化钙购销合同书
- 2025年度工业厂房改造工程委托施工合同
- 2025房地产开盘活动地产项目样板间设计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版委托方与劳务派遣人员安全责任与事故处理协议
- 2025年度社区文化活动策划与执行服务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销售分红及仓储物流服务合同下载
-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精美课件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睡眠质量下降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
- 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家具厂封边技能培训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课件
- DBJ50-T-386-2021 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标准
-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更新要点解读
- NB-T 11054-2023 防孤岛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