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防火与灭火题库_第1页
船舶防火与灭火题库_第2页
船舶防火与灭火题库_第3页
船舶防火与灭火题库_第4页
船舶防火与灭火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船舶的特点与火灾的关系 Y 1、现代船舶的船体多为钢质或其他金属材料构成,导热性能较强, N 2、船舶发生任何火灾都会对船舶本身和装载的货物造成损害,一旦火灾蔓延扩大还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其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N 3、船舶火灾除了给财产和人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有时还会造成船道堵塞以及严重的海洋污染,给国家和船公司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 Y 4、船舶由于结构复杂,货物密集,回旋余地小,所以它比陆地上火灾难扑救。 Y 5、船上由于人力有限,结构复杂,发生火灾比陆地上火灾难扑救。 Y 6、船舶配备大量的消防设备和先进的消防设施,因此,防火不是重要的事情。 N 7、船舶具有吨位大,载货量多,续航时间长,又不会造成火灾等特点。 N 8、船舶四周环海,水源充足,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扑救。 N 9、船舶消防设备先进,数量多,发生火灾比陆地火灾容易扑救。 N 10、船上由于水源充足,发生火灾比陆地容易扑救。 Y 11、航行中的船舶一旦发生火灾,仅能依靠现有人力及设备进行自救。 Y 12、与其他的交通工具相比,船舶的燃油储量是最大的。 N 13、船舶配备的灭火器材足以扑灭船舶发生的任何火灾。 C 14、下列各项中属于运输船的是 A、渔业船舶 B、工程船舶 C、货船 A 15、下列各项中属于运输船的是 A、油船 B、工程船舶 C、特种船 B 16、一艘普通货船上的配员人数为 人左右,在靠舶期间,船上还会有一定数量的装卸工人等外来人员。 A、10 B、20 C、30 B 17、船舶是水上运输的重要工具,具有吨位大,载客多,运输 ,续航时间等优点。 A、成本高 B、成本低廉 C、成本适中 C 18、船舶火灾的特点是 A、容易扑救 B、损失小危害大 C、难以扑救,损失大,危害小 C 19、船舶四周环海,水源充足,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扑救条件比陆地 A、优越 B、容易扑救 C、恶劣 C 20、航行中的船舶一旦发生火灾仅能依靠现有人力及 进行自救。 A、总指挥 B、耐火分隔 C、消防设备 第二节 船舶消防工作方针 Y 1、积极预防和成功扑救,是有效地减少火灾危害的两个基本手段。 N 2、消防工作要把灭火工作放在首位。 A 3、消防八字方针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C、以消为主,以防为辅 B 4、消防工作应吧 工作放在首位 A、灭火训练 B、预防火灾 C、消防演练 第三节 船舶安全防火控制与船员群体素质 Y 1、船舶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Y 2、虽然消防工作要贯彻“八字”方针原则,但人的因素还是第一位的。 Y 3、船舶消防安全管理应以人为本。 N 4、每位船员应熟悉消防知识,但对各种消防器材不必都会使用。 Y 5,、在船舶上,平时每位船员都是防火安全员,发生火灾时人人都是消防员。 Y 6、根据船舶的设计要求,船舶消防器材的配备应该是基本合理的。 N 7、船上有大量可燃物时,防止火灾主要还是控制热源。 Y 8、防火的原理就是保管好可燃物好火种(热源)。 A 9、为了保障船舶安全营运,必须认真贯彻“ ”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C、以消为主,以防为辅 C 10、根据假想的灭火内容进行综合演练,要以实战的要求、临战的态度、统一的指挥,科学的分工和群体的力量来实现“ ”的整体优势,确保收到良好的消防效果。 A、1+1=2 B、1+12 C 11、船舶有效的防火控制是 A、控制可燃物 B、控制通风和热源 C、控制可燃物、通风和热源 C 12、防止火灾的措施可以归纳为控制可燃物、控制热源和控制通风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是, A、控制可燃物 B、控制通风 C、控制热源 C 13、防火的原理 A、保管好可燃物 B、保管好热源 C、保管好可燃物和火种 C 14、虽然消防工作要贯彻“八字”方针原则,但 还是第一位的。 A、总指挥 B、先进消防设备 C、人的因素 C 15、船舶火灾预防首先是 A、先进消防设备 B、会使用消防设备 C、责任意识 A 16、对货船防火控制应做到 A、专人负责 B、船员都负责 C、船长、政委负责 B 17、按要求船舶的通风设备必须装有 A、电源开关 B、速闭装置 C、自动开启装置 B 18、每位船员既要熟悉基本的消防知识,对船上的各种消防器材也应 A、不必都会使用 B、都会使用 C、有选择的使用 第2章 燃烧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燃烧的实质 Y 1、一般氧化没有发光现象 Y 2、氧化与燃烧同是一种化学反应,只是各自的反应速度和发生的现象不同 Y 3、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并放出光和热,这属于燃烧 Y 4、生石灰与水起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发出热,但并不发光,这只是化学反应,并不属于燃烧 N 5、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缓慢物理反应。 Y 6、燃烧是一种以发光发热为特征的剧烈氧化反应 Y 7、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除放热发光外,还改变了原来物理性质变成新物质 N 8、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现象 N 9、物质在燃烧中都能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因此说,物质的氧化就是燃烧 N 10、铁板生锈与木材燃烧时同一种氧化反应,所以铁板生锈也是燃烧现象 Y 11、燃烧是指,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快速的氧化反应 Y 12、燃烧反应的特征是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 Y 13、一切可燃物的燃烧都发光发热 N 14、因为燃烧时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一切物质的发光发热都属于燃烧 A 15、燃烧是一种以 为特征的剧烈氧化反应 A、发光、发热 B、猛烈大火 C、持续高温 C 16、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除放热发光外还改变了 变成新物质 A、放热过程 B、发光过程 C、原来性质 A 17、灯泡既发热又发光,它是一种 A、物理现象 B、自然现象 C、化学反应 第二节 燃烧的条件 N 1、只有将三个燃烧要素全部控制住,才不会发生燃烧 Y 2、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者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N 3、一氧化碳是助燃物 Y 4、燃烧时的助燃物主要是氧气和氧化剂 N 5、助燃物质不但能帮助、支持燃烧,而且本身也能燃烧 Y 6.、可燃液体的燃烧是其蒸发的可燃气体的燃烧 Y 7、三种形态的可燃物质中最容易燃烧、最危险的是可燃气体 Y 8、一般的讲,可燃气体比可燃固体和液体更易燃烧 Y 9、可燃物质分为三种形态,可燃气体、可燃固体、可燃液体 Y 10、氧气不是可燃物质 Y 1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但不是有了这三个要素就一定会燃烧 N 12、氧气是一种可燃物质 N 13、只要同时具备燃烧的三要素,燃烧就一定会发生 Y 14、产生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着火源三个要素 N 15、有火焰燃烧的特点中,其可燃物呈固体状态 N 16、有火焰燃烧的特点中,其扩散并瞬间着火释放能量,达到有火焰燃烧的温度 Y 17、四面体的底部代表连锁反应的自由基,三个侧面反别代表燃料、氧、温度,除掉四个面中的一个或多个都将形成一个不完全的四面体,即燃烧就会停止,使火熄灭 Y 18、对于有火焰的燃烧,因为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所以,燃烧三角形增加一个空间坐标,从而形成燃烧四面体 Y 19、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燃烧的三要素,但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燃烧却不一定发生 Y 20、没有助燃物,任何物质都烧不起来 N 21、产生燃烧的充分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三要素同时具备 Y 22、氧化剂中的高锰酸钾,也是助燃物质 N 23、使空气中的含氧量降到16%以下,燃烧中的大火会逐渐熄灭 N 24、当空气中的含氧量降到16%时,人就会缺氧晕倒,直至死亡 N 25、各种可燃物质,燃烧时所需氧含量都是相同的 Y 26.、防火措施就是阻止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N 27、有了三个燃烧要素,火灾就形成了 Y 28、灭火主要是将三要素拆开,使之不相互发生作用 N 29、氧气能帮助燃烧,所以它是可燃物质 C 30、可燃物质,按其状态不同可分为 A、固体、钢体与流体 B、气体、导体与物体 C。固体、液体与气体 B 31、当空气中的含氧量降到 时,人就会缺氧晕倒直至死亡 A、16% B、10% C、18% B 32、要维持人的生命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少于 A、11% B、16% C、21% A 33、一般可燃物燃烧空气中必须不少于 A、11% 的氧气 B、10%的氧气 C、9%的氧气 A 34、使空气中的含氧量降到 以下时,一般物质的燃烧会熄灭 A、11% B、16% C、18% C 35、空气中氧含量约为 A、18% B、29% C、21% B 36、要维持可燃物继续燃烧要有充足的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石油气 B 37、氧气是帮助燃烧的物质,另外 也是助燃物质 A、氧气 B、氯气 C、乙炔气 C 38、氧气是一种 A、可燃物质 B、可燃、助燃物质 C、助燃物质 A 39、最容易燃烧、最危险的可燃物质是 A、可燃气体 B、汽油 C、塑料 A 40、各种可燃物质燃烧时所需最低含氧量一般是 的 A、不同 B、等量 C、相同 B 41、不同的可燃物所需要的点火能量的强度不同, 这个能量就是不能使可燃物发生燃烧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C 42、助燃物质包括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化剂 第三节 燃烧的类型 N 1、潮湿的棉、麻等植物纤维,在一定的条件下,积热不散,温度升高而产生自燃,这种自燃叫受热自燃 N 2、我国石油产品的分级是按燃点的高低来划分 N 3、装运石油产品无闪点资料时,应按二级易燃液体处理 Y 4、装运原油时,如无闪点资料可查,则按一级易燃液体处理 Y 5、可燃物质产生自燃是在没有明火源作用下产生的 Y 6、燃油漏在排气管上引起燃烧属于自燃 N 7、灯泡既发热又发光,当它近距离照射在沾油的棉纱上,而发生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本身燃烧 Y 8、本身自燃是由于可燃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引起的 Y 9、爆炸有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三种 Y 10、沾上油的破布及棉纱头会自燃 Y 11、石油产品的闪点越低,着火的危险性越大 N 12、棉麻一类的物质,因为它不是危险物,所以它不会引起火灾。 Y 13、受热自燃主要是由高温物体引起的 N 14、装载在货仓内的粮食自燃起火属于受热自燃 Y 15、为防自燃,对货物应采取与热源隔离,妥善包装,防止潮湿,良好通风等措施 Y 16、可燃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遇明火产生持续五秒以上的燃烧称着火 N 17、可燃物的燃点越高,发生火灾危险性越大。 Y 18、可燃物的燃点越低,发生火灾危险性越大。 Y 19、闪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的蒸汽与空气混合物接触火源时首次发生蓝色闪光的温度,它可在标准仪器中测量出来 Y 20、可燃物质发生自热自燃的原因,首先在于本身具有促进氧化的因素,其次是散热条件差,使热量发生积累。 Y 21、闪燃往往是火警的先兆。 N 22、自燃点是可燃物质能够发生自燃的最高温度 Y 23、硫化铁主要是硫铁矿以及金属油罐、油舱受腐蚀而生成的。 Y 24、着火点又称为燃点,是指能产生燃烧现象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Y 25、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炸 Y 26、由于爆炸性物质本身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大量气体和较高温度而形成的爆炸叫化学爆炸 Y 27、爆炸温度下限是指液体在该温度下所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汽浓度。 Y 28、爆炸温度上限是指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上限的蒸汽浓度。 N 29、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就是液体的燃烧。 Y 30、根据规定,闪点低于28度的为一级易燃液体 Y 31、遇明火源产生5秒以内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N 32、根据规定,闪点低于25度的为一级易燃液体 N 33、闪点的定义是可燃液体的挥发出气体遇明火一闪即灭的最高温度 Y 34、闪点是可燃液体在发出闪燃所需最低温度 N 35、发生闪燃时的最高温度叫闪点 N 36、可燃液体的燃点都低于其相应的燃点 Y 37、闪电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Y 38、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危险性越大 Y 39、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相对而言危险性越小 Y 40、锅炉内蒸汽迅速膨胀,并大大超过锅炉所能承受的压力而爆炸,这一现象就叫做物理爆炸。 Y 41、燃烧类型包括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N 42、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在爆炸极限的上限以上遇明火会爆炸和燃烧。 N 43、货灯(装卸货时用于工作照明的灯)长时间烘烤货物引起的燃烧称为点燃燃烧。 Y 44、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遇到火能燃烧,但不爆炸 Y 45、可燃气体在爆炸极限的下限以下,遇火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 Y 46、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和含氧量等因素的影响 N 47、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其危险性越小 Y 48、油气与空气混合在达到爆炸极限的下限至上限范围内,遇火可发生爆炸 Y 49、油气与空气混合,在爆炸极限的下限以下,遇明火不会爆炸和燃烧。 Y 50、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达到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时遇火即发生爆炸。 Y 51、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和含氧量等因素的影响 A 52、当可燃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上限以上时遇火 A、会燃不会炸 B、不燃不炸 C、会燃会炸 C 53、机舱内油柜漏油,油滴在高温排气管上而着火是属于 燃烧 A、点燃 B、闪燃 C、自燃 B 54、在离火场较近的可燃物,因热辐射而着火是属于什么燃烧 A、着火 B、自燃 C、闪燃 C 55、舱内装载散装粮食,又未进行通风而发生火灾是属于 A、燃烧 B、受热自燃 C、自热自燃 B 56、船舶潜伏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较主要是 A、海风较大 B、存在大量易燃物 C、机舱温度太高 B 57、带油棉纱在锅炉旁边烘热燃烧属于 A、本身自燃 B、受热自燃 C、点燃 B 58、沾油的棉纱在高温作用下不会引起 A、燃烧 B、自燃 C、闪燃 C 59、棉花在货仓内发生自燃的原因是 A、闪点低,挥发快 B、受潮引起化学反应 C、舱室内空气不流通,自身呼吸发热到了自然点的最低温度 B 60、凡 以上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A、4秒 B、5秒 C、6秒 A 61、液体石油产品的燃点一般比闪点 A、高 B、低 C、相同 A 62、我国规定,凡闪点在 以下的的可燃液体都属于易燃液体 A、65 B、45 C、25 B 63、爆炸品、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B 64、闪点的定义是,可燃物质能产生挥发气体,遇明火 A、一闪即灭之最高温度 B、一闪即灭之最低温度 C、持续燃烧之最高温度 B 65、不同成分的可燃气体和蒸汽的爆炸极限范围是 的,同一物质的爆炸极限是 的。 A、相同/固定不变 B、不同/变化 C、不同/不变 B 66、蒸汽锅炉发生爆炸是属于 A、化学爆炸 B、物理爆炸 C、生物爆炸 A 67、 标志着可燃液体的易燃易爆程度 A、闪点 B、凝固点 C、熔点 B 68、我国规定,闪点高于 的为三级易燃液体 A、50 B、60 C、70 C 69、易燃液体的燃点比其他闪点高出 ,液体闪点越低,这一差数也就越小 A、13 B、14 C、15 C 70、按照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化学爆炸可分为 , A、爆燃和爆炸 B、爆燃和爆震 C、爆燃、爆炸和爆震 C 71、可然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蒸发而形成 爆炸浓度极限的蒸汽浓度,这时的爆炸温度极限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C 72、混合气体中含 量增加,爆炸极限就会扩大。 A、氢 B、氮 C、氧 B 73、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比其闪点 A、低 B、高 C、相同 C 74、闪燃是指发生短暂的闪火现象,通常其闪火时间少于 。 A、15秒 B、10秒 C、5秒 A 75、装运石油产品如无闪点资料可查时,应按 易燃液体对待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C 76、闪燃虽然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但 。 A、能发生5秒以上燃烧 B、能发生自燃 C、火警的先兆 A 77、舱室初始温度提高,则爆炸极限的范围会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B 78、闪电是标志 可燃物易燃易爆的程度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A 79、一级危险易燃液体其闪点在 。 A、28以下 B、35以下 C、40以下 C 80、二级危险易燃液体其闪点在 。 A、4065之间 B、3560之间 C、2860之间 A 81、在我国,石油产品的危险分级是以 来划分的。 A、闪点 B、燃点 C、自燃点 C 82、燃烧的类型包括 。 A、金属火、电器火、棉花火 B、液体火、气体火、固体火 C、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第四节 燃烧产物Y 1、一氧化碳是一种可燃物,二氧化碳不是可燃物Y 2、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也是有毒气体Y 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例达到5%时,人呼吸困难,达到10%时,使人窒息而死亡Y 4、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烟、焦炭等。Y 5、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水蒸气、含硫气体等。A 6、在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只要达到 就能在5分钟内致人死亡 A、0.5%1% B、0.05%0.5% C、5%10%C 7、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只要达到 ,人体就有中毒的危险。 A、0.5% B、5% C、0.05%B 8、产生不完全燃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A、一氧化碳 B、氧气 C、二氧化碳C 9、可燃物质在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所时,所产生的 ,称为燃烧产物。 A、气体和蒸汽 B、气体和固体物质 C、气体、蒸汽和固体物质 第五节 火的蔓延 Y 1、火灾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传播 Y 2、热量传播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三种。 Y 3、火灾的迅速蔓延是由于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造成的。 Y 4、金属物质比非金属物质导热性强,钢材就比木材强350倍。 N 5、金属铝的热传导能力比木材强100倍。 N 6、依靠热射线来传热的方式叫热对流。 Y 7、热量传播的引起可燃物从不燃烧到燃烧,再而火灾进一步扩大的主要根源 Y 8、热辐射是以热射线传播热量的现象Y 9、影响热传导的因素有温度差、导热系数、导热物体的厚度(距离)和截面积、时间长短等 A 10、热传播过程中,热量从物体的一端传到一端的现象叫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A 11、根据流动介质的不同,热对流可分为 。 A气体对流和液体对流 B气体对流和固体对流C、气体对流、液体对流和固体对流 C 12、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各部分的 不同而引起的。 A、速度 B、风向 C、密度 B 13、由起火房间燃烧至楼梯间、走廊,主要是 的作用。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C 14、热辐射的热量和火灾温度的 次方成正比。 A、二 B、三 C、四 B 15、火势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势 B、热传播 C、气候 A 16、热传导,热辐射引起的可燃物的燃烧是属于 A、自燃 B、爆炸 C、闪燃 C 17、在热传播中,传导热的能力最差的是 A、固体 B、液体 C、空气 C 18、同是固体物质,但钢材比木材导热性强 A、150倍 B、250倍 C、350倍 C 19、一般金属物质比非金属物质导热性强,如钢材的导热性是木材的 倍。 A、1000 B、500 C、350 B 20、同是固体物质,但铝比木材导热性强 A、500倍 B、1000倍 C、1500倍 C 21、在热传播过程中,依靠热微粒流动的形式传播热能的现象称为: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B 22、影响早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C 23、机舱底层着火时,热气流向高层流动使火灾蔓延,属于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B 24、持续燃烧一般是指 A、4秒以上燃烧 B、5秒以上燃烧 C、6秒以上燃烧 B 25、在热传播过程中,以热射线传播热量的现象叫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A 26、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热能 B、是肉眼可以看见的 C、受到传播介质的影响 C 27、在火灾的发展阶段,温度较高时, 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C 28、在离火源较近的可燃物,因热辐射而着火是属于 燃烧 A、着火 B、闪燃 C、自燃 A 29、被辐射物的受热量与放射物的距离的 成反比 A、平方 B、立方 C、四次方第3章 火的分类与灭火方法第一节 火的种类及特点 B 1、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重伤 A、30人以上100以下 B、50人以上100以下 C、80人以上100以下 C 2、 火灾是指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A、较大 B、特别重大 C、重大 C 3、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及各种可燃性气体所引起的火灾属于 失火。 A、甲 B、乙 C、丙 C 4、丁类火的特点是燃烧温度极高,有的可以达到 以上,并且在高温下金属性质非凡活泼 A、1000 B、2000 C、3000 C 5、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人以上死亡。 A、10 B、20 C、30 A 6、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人以上重伤。 A、100 B、50 C、30 B 7、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A、5000万元 B、1亿元 C、2亿元 C 8、扑灭甲类火效果最好的是 。 A、CO2 B、CO C、水 C 9、无法断电的火灾可由 来扑救 A、泡沫和干粉 B、水和CO2 C、二氧化碳和干粉 B 10、灭电器设备火,应先 ,然后可按A类火扑救。 A、用水浇 B、切断电源 C、用泡沫灭火 C 11、电器设备着火属于 。 (1)甲类火 (2)丁类火 A、(1) B、(2) C、(1)(2)都不对 B 12、轻金属引起火灾是属于 。 A、甲类火 B、丁类火 C、丙类火 A 13、引起复燃概率较大的是 A、甲类火 B、乙类火 C、丁类火 C 14、丙类火具有的特点是 A、只限于表面燃烧 B、容易复燃 C、易燃易爆性大 B 15、丙类火是指 着火 A、可燃液体 B、可燃气体 C、可燃金属 A 16、扑灭乙类火时最适合用 进行扑救。 A、泡沫 B、水 C、干粉 C 17、乙类火燃烧特点是 A、火能深入内部易燃 B、燃烧炽烈,火势猛 C、表面燃烧且速度快温度高易爆炸B 18、属于乙类火灾的是 A、棉麻火灾 B、酒精火灾 C、液化气火灾 B 19、动植物油脂着火属于 A、甲类火 B、乙类火 C、丙类火A 20、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死亡 A、10以上30人以下 B、15人以上30人以下 C、20人以上30人以下C 21、下列属于乙类火的是: 。 (1)可燃液体着火 (2)可溶固体着火 A、(1) B、(2) C、(1)(2) C 22、电器火灾在无法断电时可用 来扑救 A、泡沫与干粉 B、CO2与水 C、干粉、CO2 C 23、可用强水流扑灭的火灾是 A、碳化钙火灾 B、三酸火灾 C、棉花火灾 C 24、引起复燃概率较大的是 A、乙类火 B、丁类火 C、甲类火A 25、燃烧时能深入内部,有余烟,易复燃为 A、甲类火 B、丁类火 C、丙类火 A 26、属于甲类火灾的是 A、棉麻火灾 B、酒精火灾 C、液化气火灾 C 27、欧洲共同体的火灾分类中不包括 A、C类火 B、可燃金属火灾 C、电器火 C 28、 火灾是指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A、特大 B、较大 C、一般 A 29、一般火灾是指造成 人以下重伤。 A、10 B、12 C、15 B 30、一般火灾是指造成 人以下死亡。 A、2 B、3 C、5 A 31、 火灾是指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A、特大 B、特别重大 C、重大C 32、较大火灾是指造成 重伤 A、10以上30人以下 B、10人以上40人以下 C、10人以上50人以下 A 33、 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A、特大 B、特别重大 C、重大 B 34、石油着火属于 A、甲类火 B、乙类火 C、丙类火 Y 35、石油起火最佳灭火剂是泡沫,因它能均匀地逐渐地流布覆盖在油面上而使火熄灭。 Y 36、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N 37、灭电器火灾时,如无法切断电源,可用泡沫来施救 Y 38、灭电器火灾原则是,先切断电源,再进行补救 N 39、电器火灾属于丙类火 N 40、电器设备的火灾属于金属火 Y 41、扑救金属火灾时,应采用金属型干粉或沙土 Y 42、能破坏中止燃烧的物质是灭火剂 Y 43、乙类火燃烧特点是在液体表面燃烧,且燃烧速度快,温度高,易引起爆炸。 N 44、对甲类火,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使用,灭火效果最好。 Y 45、轻金属是固体,但其燃烧不属于甲类火 N 46、一般将火分成三类,即固体可燃物着火、液体可燃物着火、电器着火。 Y 47、扑救C类火的最佳灭火剂是干粉 Y 48、甲类火是属于易燃复燃的固体火灾 N 49、扑救A类火的最佳灭火剂为干粉 N 50、轻金属引起的火灾是属于甲类火 N 51、轻金属是固体,它引起的火灾属于普通固体火灾 N 52、燃烧时,不仅在可燃物表面燃烧,还会深入物体内部燃烧,这种火称为丙类火。 Y 53、可用强水流扑救的火灾是棉花之类的固体火灾 Y 54、按欧共体的火灾分类法将火分为:固体着火,液体着火,气体着火,可燃金属着火四类。 第二节 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Y 1、抑制法灭火原理是:灭火剂渗入到燃烧反应中去,夺取助燃游离基 Y 2、隔离法灭火是迅速将助燃物从燃烧的地方转移到安全地点或投入海中。 Y 3、隔离法灭火是撤离除火场附近的可燃、易燃和易爆物品。 Y 4、灭火基本方法分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四种。 Y 5、把可燃物质迅速从火灾区域移走,次种方法称隔离法 N 6、使可燃物质与空气隔绝,这种方法称隔离法 Y 7、窒息法灭火是减少切断助燃的氧气将进入到燃烧现场 N 8、用石棉毯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熄灭属于隔离法 N 9、用沙土将燃烧物盖住,隔绝空气,属于隔离法灭火 Y 10、黄砂、干土主要用于扑灭初期小火,灭火作用是窒息作用 Y 11、用砂土灭火主要是利用窒息灭火作用。 N 12、用窒息法灭火,使空气中的含氧量降到21%以下时,火即熄灭 N 13、隔离法灭火是将未燃物质从燃烧的地方移走 Y 14、灭火的基本方法中抑制法又称化学中断法 N 15、冷却法灭火原理是将助燃物的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 B 16、抑制法灭火原理是 A、隔离可燃物 B、夺取助燃物的游离基 C、隔离空气 C 17、使用干粉灭火剂扑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 灭火方法 A、冷却法 B、隔离法 C、抑制法 B 18、火灾现场迅速将可燃物转移到安全地点是 A、抑制法灭火 B、隔离法灭火 C、冷却法灭火 B 19、隔离法灭火是想法设法使燃烧区域减少 A、氧含量 B、可燃物 C、水含量 A 20、窒息法灭火原理是 A、减少氧气含量 B、降低现场温度 C、隔离可燃物 B 21、向燃烧的舱室、容器灌入二氧化碳或者惰性气体是 灭火法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B 22、当机舱形成火灾,立即关闭油柜阀门的属于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C 23、一般可燃物燃烧时,当空气的中的含氧量降低到 时,火就会熄灭 A、16% B、12% C、11% B 24、冷却法灭火是将助燃物的温度降到 A、自燃点以下 B、燃点以下 C、闪电以下 B 25、当燃烧中物质的温度降至 以下时,火就熄灭 A、闪电 B、燃点 C、自燃点 C 26、为把燃烧区域温度降下来可用 A、二氧化碳 B、干粉 C、水 A 27、抑制法又叫 A、化学中断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B 28、在灭火的基本方法中,抑制法是: 。 A、隔离可燃物 B、夺取助燃的游离基 C、隔离空气第4章 灭火剂的种类及其扑救的火种第一节 水N 1、油类着火可用水柱扑救,因水吸热性高、冷却快,故火易熄灭,且不易复燃Y 2、水的比热比任何其他液体的比热都要大Y 3、水柱或者水雾能对油舱、甲板以及油柜表面等进行冷却,并可保护消防人员免受火辐射热灼伤,使消防人员可以更加接近火场。Y 4、不能用水扑救未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火灾,水为导电体,有触电的危险N 5、不能用水扑救熔化钢液的附近的火灾,水在高温下能分解出氢气和氮气,有爆炸危险。Y 6、用水灭火,要考虑对船舶稳性和船体强度的影响N 7、水对轻金属火灾,也是有效的灭火剂N 8、水对三酸引起的火灾也是有效的灭火剂N 9、水可以扑救装有大量电石的货舱火灾。Y 10、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在所有的火灾扑救中被广泛应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 11、水的汽化热很大,1公斤的水在100时变成同温度的蒸汽要吸收 千焦的热量 A、2259 B、2359 C、2459C 12、电石的火灾可以用 扑救 A、水 B、水雾 C、二氧化碳B 13、当空气中的水蒸气体积含量达到 时,大多数燃烧都会停止。 A、25% B、35% C、45%B 14、凡出海船舶都应安装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B、水灭火系统 C、泡沫灭火系统A 15、水灭火的主要作用是: A、冷却 B、窒息 C、隔离C 16、当用水柱灭火时,没千克水可以产生 蒸汽 A、1000升 B、1500升 C、1700升C 17、1公斤的水变成水蒸汽时,其抑制空间可达到 A、1立方米 B、3立方米 C、5立方米C 18、在水雾灭火系统中,水雾喷嘴应作有而均匀的分布,并保证每分钟没平方亩至少有 的水 A、12L B、8L C、5L A 19、以下 物品失火,可用在强水流扑救 A、棉花 B、硝酸 C、电石A 20、喷雾水枪可用于扑灭 类火灾 A、原油 B、电气 C、轻金属B 21、喷雾水枪可用于扑灭 的火灾 (1)原油 (2)轻金属 (3)重油 A、(1)(2) B、(1)(3) C、(1)(2)(3)B 22、常压下,1公斤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 千焦的热量 A、3.18 B、4.18 C、5.18第二节 泡沫 Y 1、空气泡沫一般分成膨胀、中膨胀、低膨胀三种。 Y 2、泡沫灭火剂是指凡能够与水混溶,并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反应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药剂。 N 3、泡沫和干粉两种灭火剂可以同时使用 Y 4、泡沫和水不能同时使用 N 5、灭火时,水与泡沫能同时使用 N 6、电器火灾用泡沫扑救也是有效的 Y 7、泡沫灭火剂对油火是有效的灭火剂 Y 8、发生大面积油火时,最佳灭火剂是空气泡沫 N 9、对溶与水的乙醇。丙酮等物质的火灾,使用水灭火是有效的 N 10、干粉灭火剂与蛋白型泡沫联用灭火效果最好 Y 11、油轮甲板上使用的空气泡沫是低倍泡沫 Y 12、机舱固定泡沫灭火系统使用的高倍泡沫 Y 13、油轮上向油舱内、机舱内施救的泡沫为高倍数膨胀泡沫 N 14、扑救大面积B类火的最佳灭火剂是化学泡沫 N 15、水成膜泡沫能用来扑救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 N 16、泡沫是一种体积较大,表面被液体所包围的气泡群 N 17、火场中所使用的灭火泡沫是由泡沫灭火剂的水溶液,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填充大量气体后形成的。 Y 18、由于泡沫的密度远远小于一般可燃易燃液体的密度,因此可以漂浮于液体的表面,形成了一个泡沫覆盖层,由于泡沫导热性能低,故可以阻止热量向液面传热 Y 19、空气泡沫是一定比例的空气、泡沫液和水,利用机械搅拌,使其相互混合而形成的充满空气的膜状气泡。 Y 20、泡沫灭火剂按照泡沫用途可以分为普通泡沫灭火剂和抗溶性泡沫灭火剂两类。 Y 21、酒精火灾可用抗溶性泡沫扑救 Y 22、由于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改善蛋白泡沫的流动性、抗油污染性,因此可与干粉灭火剂联合使用。 Y 23、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是窒息和冷却。 Y 24、泡沫有空气泡沫。化学泡沫两种。 Y 25、化学泡沫气泡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Y 26、化学泡沫灭火剂属于低倍数泡沫灭火剂 Y 27、空气泡沫群中的气体是空气 N 28、普通泡沫灭火剂适用于扑救甲类火灾和扑救乙类火灾中的可溶性液体火灾。 C 29、化学泡沫与水的密度比为 A、0.050.10 B、0.100.15 C、.150.25A 30、泡沫中含有水分,对可燃物表面也能起到 作用,并抑制可燃、易燃液体的蒸发速度。 A、冷却 B、隔热 C、窒息B 31、泡沫灭火主要利用它的 A、抑制作用 B、冷却与窒息作用 C、隔离作用C 32、泡沫灭火剂扑救未切断电源的电气火灾会产生 A、隔离空气作用 B、冷却作用 C、触电危险B 33、下列可以使用泡沫灭火的是: A、轻金属着火 B、油类着火 C、可燃气体着火B 34、大型油类火最好使用的灭火剂是 A、CO2 B、泡沫 C、干粉A 35、高膨胀泡沫,多用与 灭火 A、机舱、油泵间 B、甲板 C、物料间C 36、在机舱发生大火时,若使用泡沫灭火,应使用 泡沫灭火系统 A、低膨胀率 B、中膨胀率 C、高膨胀率C 37、高倍数泡沫应用于 A、油轮甲板火灾 B、驾驶台火灾 C、机舱、油泵间火灾C 38、高膨胀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为 A、20100倍 B、100500倍 C、2001000倍C 39、低膨胀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为 A、30倍以下 B、40倍以下 C、20倍以下A 40、空气泡沫低膨胀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为 A、20倍以下 B、30倍以下 C、16倍以下B 41、低膨胀泡沫是指发泡倍数在 以下的泡沫 A、500倍 B、20倍 C、10倍A 42、空气泡沫又称 A、机械泡沫 B、碱性泡沫 C、酸性泡沫B 43、船上常见的化学泡沫是由碱性的 、酸性的硫酸铝水溶液、发泡剂甘草互混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 A、碳酸钠 B、碳酸氢钠 C、硫酸钠C 44、泡沫与泡沫之间的粘力使易燃烧液体的蒸汽无法穿过,但泡沫把页面全部覆盖以后,就会形成空气隔绝层,从而断绝新鲜空气的来源,起到 灭火作用 A、冷却 B、隔绝 C、窒息A 45、泡沫灭火剂按生成机理可分为 A、空气泡沫和化学泡沫 B、高倍泡沫和低倍泡沫 C、普通泡沫和抗溶性泡沫B 46、酸碱泡沫灭火机不能扑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