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检测孔子语录1. 本文主要论述了 、 、 、 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 (3)个人修养(品德修养): 2. 相关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择善而从: (5)任重道远: (6)见贤思齐: (7)三人行,必有我师: 3. (1)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 ”,抒发内心的喜悦。 (2)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 ?”我们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 ”一句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4)人要进步,“俯而学”和“仰而思”不可偏废。孔子用” ”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5)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6)习近平主席在与北大学生交谈时指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有为青年。这正如曾子所说的“ , ”。 (7)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中所说的“ ”。4. 宋代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鱼我所欲也1. 孟子名 , 时期邹国人, , , 学说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 ”。2. 名句填空。 (1)体现作者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 。 (2)有些人不辨礼义地接受“万钟”的原因是: 。3. 本文从体裁上来看是 ,论点是 。4. 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5.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6. 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你什么样的启示?7、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之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8.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9.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和诗句:事例:诗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是 所作, 经典之一。孟子名 , 时期著名的 家, 家。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2. “四书”指的是 。3. 从体裁上来看本文是一篇 。是一篇论述 的文章。4. 本文的论点是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 ”。5. 第一段的六个事例用到的表达方法是 ,论证方法是 。从修辞上来看是 。6. 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接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正如本文中所说的“ ”。7 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导致其最终衰亡,所以孟子说“ ”。8.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9.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炼,将会有怎样的益处?10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11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 ”。请再列举一些反映成功背后付出无限艰辛的例子和名言。桃花源记1. 记是一种文体,以 为主。2. 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依次写了: 。3. 本文出现的成语及意思: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豁然开朗: 。4. 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回答)5. 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6.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7.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8. 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9、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10、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11、作者用“ ”描写了“ ”的美景。12、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三峡1. 选自,作者 , (朝代)地理学家,著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 文章思路 多(长) 正面描写第一段:山 高(险) 正面、侧面相结合 大(多) 正面描写第二段:夏水 快(急) 侧面描写 水第三段:春冬之景 淸荣俊茂 山第四段:秋天景色:萧瑟凄凉3. 第一段中文章正面描写山高的句子是: 。从侧面描写山高的句子是: 。4. 第二段中描写水势之大的句子是: ,间接表现湍水奔腾之势的句子是: 。5. 文章第二段主要描写了三峡的水,其特点是疾(用本段的一个字回答),采用了 的手法。6. 文章第三段描写了三峡春冬时节的景物,文中能概括这一季节景物特征的一个词语是: 。到三峡旅游过的人都知道,如今的三峡,春冬时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样:“ ”7. 文章第四段描写了三峡秋天的景象,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写尽了三峡之秋的凄清美,渲染了此时三峡萧瑟凄凉的气氛。8. 文末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9.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10. 用原文回答。例:表现群山高俊的句子是:“ ”答:表现水流急速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慢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11. 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12.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13.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14.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陋室铭1. 本文通过 ,极力形容 ,表达了作者 2.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出无妨有卧龙”相近的句子是: 3. 统领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4. 文中点名环境清幽(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5. 文中点明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 表现主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物的高尚品德以及摆脱喧嚣的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句子是: 。7. 作者以古代贤者自比的句子是: 。8. 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9. 用类比来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10. 文章开头的四句话的作用是:运用类比的修辞,引出自己的观点。11. 统领全篇的两个字是: 。12. 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作用: 13. “何陋之有”的作用: 14. 本文的写法: 。15. 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16.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陋室的?17.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18. 文中前面说说”斯是陋室”,结尾说”何陋之有”这屋子到底是陋还是不陋?19. 写出三组对偶句。20. 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岳阳楼记.1. “记”是一种文体。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重修欧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欧阳楼所见的自然胜景,触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形成鲜明对照,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藤子京的规箴之意。2. 写藤子京重修欧阳楼的原因的句子是: 。3.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4. 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目的是什么?5.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 。6. 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7. “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8. 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9. 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相关的句子有哪几句?10. 把“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改译成陈述句。1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12. 写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 13. 写出“迁客骚人” “喜”的句子: 14. 作者上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15. “二者之为”具体指什么?16. “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17.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18.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藤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开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19.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20.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醉翁亭记1. 作者: ,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唐朝的有: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有: 。2. 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优美的环境、琳琊山朝暮四季之景以及太守百姓游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 的复杂感情。3. 贯穿全文主线的一个字是“乐”.实质是: 。4. 文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是“醉”和”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是表象,“ ”是实质,写“ ”是为了写“ ”,是为了表现作者 。5. 把“醉”和“乐”统一在一起的句子是: 。暗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层含义 。6. 纵观全文,本文写了哪几种”乐”?太守的“乐”是什么?7. 本文流传至今的成语及意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角光筹交错: 峰回路转: 8. 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句子是什么? 9. 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10. “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11. 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12.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从欧阳修的和范仲淹的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15. 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爱莲说1. 古往今来,人们多以中的名句“ ”来提醒自己洁身自好,不断提高个人修养。2. 本文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 3.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4. “说”是古代一种 文体。5. 古诗中写“菊”的句子: 。写”莲”的句子:(1) (2)6.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写莲的 ,比喻君子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写莲的正直,比喻君子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描写莲的 。比喻君子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写莲的庄重,比喻君子 7.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8 .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 .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放在结尾的作用。 11.文中的菊、牡丹、莲分别比喻怎样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菊: 牡丹: 莲:12. 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哪一句?13. 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14. 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记承天寺夜游1、 的点睛之笔是: 。(直接抒情的句子,点明主旨的句子)2、 月的诗句: 。3、 线索是“ ”,全文围绕“ ”字来写。4、本文的修辞句是: 5、紧扣“夜游”组织全文。开篇先从“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 ;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点明夜游地点,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绘景物;结尾部分 。6、 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 7、 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 ,修辞手法是: ,用积水来比喻 。用 比喻 ,写出了月光的 。这句话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为 ,这幅画的特点是 。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9. 如何理解”闲人”二字?10. 描写月下庭中美景的句子是: 。这样的景色,在其他地方,其他的人能看到吗?结合课文回答。11.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友情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和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12. 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作者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 节选自,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2. 文中写作者 和 这两方面内容。3. 本文作者写自己求学的艰难经历,目的是 4. 本文阐述的道理: 5.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学业有成的原因。6. 第一段中作者刻苦读书的句子: 7. 作者幼时借书守信的句子: 8. “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 (1) (2) 9. 第一段可分二层(1) 开头余因得遍观群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
- 地产建筑行业建筑设计规划
- 学员协议书样例
- 结婚典礼祝福致辞范本
- 医疗器械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研究
- 跑步机行业工艺流程优化策略
- 安全教育培训职能课件
- 2025年氢能重卡在矿山运输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报告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5年教育大数据在教育行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与挑战
- 2017-2018学年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
- 新媒体营销与运营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三通一平”工程施工标准合同
-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 新行政诉讼法
- 2023年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学人文与叙事课件
- 三年级美术上册《魔幻颜色》课件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秀课件
- 《横》书法教学课件
-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