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无剥削无压迫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理论地位,评价,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界定,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内容,二,专题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测试题,1.辨析题: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ACD,多项选择题,一、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界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含义界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时间界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性质界定,(一)含义界定,所谓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为什么会存在一个“过渡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毛泽东,“两步走”,备注:判断革命性质的主要标准是看革命对象,(二)时间界定,时期:两个阶段:1.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阶段(1949-1952)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阶段(1953-1956),1949年-1956年,区别: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一.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二.1957年1977年,社会主义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三.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时期。,(三)性质界定,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基本特征: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起领导作用。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从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因素:经济领域: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文化、封建主义腐朽文化仍然广泛存在。,新民主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经济领域: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领域: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结论,第一阶段: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1949-1952),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内容,经典影片推荐:开国大典,重大历史事件,建国初期的严峻形势,1949年10月1日全国形势,100%,1949,50%,100%,1949,25%,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1.1亿吨,人均:209公斤,交租、交税、交粮后,农民实际平均每人每年口粮只有100公斤左右。,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炸毁的滦河大桥和矿井,老鼠搬大米:蒋介石从大陆转移的财富,新中国面临的重重考验,.追歼残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前提条件,物质基础,.三反、五反,采取的措施,.大力恢复生产,效果显著,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外,祖国大陆全部解放。,效果显著,经过1950年至1953年三年的剿匪斗争,人民解放军歼灭匪特武装240余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平息了匪患。,效果显著,1953年7月,彭德怀元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效果显著,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全国刮起四次物价暴涨风。人民政府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1950年3月,物价开始回落。,效果显著,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展开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大约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一些生产资料。,效果显著,“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清除了革命队伍内的一批腐败分子,纯洁了党的队伍和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效果显著,表1: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表2:主要产品产量,如何评价第一阶段的历史作用?,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历史条件:,政治条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工农联盟的加强,国家空前的统一、安定和团结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基础。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国际因素: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的支持与援助以及二战后东欧一批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有利国际条件。,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全国领土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生产,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准备了条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1949-1952,1953-1956,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1953-1956),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内容,七届二中全会1949.3,先搞工业化再过渡,1951年前后,1952.9,建设和改造并举,立即过渡,“两个转变”同时并举,1、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2,正式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解决生产关系,解决生产力,2、党中央制定“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到1957年(实际上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任务)指导思想:“把重点转到基本建设上来”目的: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起步。2、优先发展重工业。3、将重点放在东北地区4、包括“一化”和“三改”两大任务5、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一五”计划的特点,原因:苏联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国情。,原因: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易于接受支援;幅员辽阔,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3、进行三大改造,时间:1953年到1956年思想基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目的: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影响: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4、制定第一部宪法:1.5亿人讨论而成,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1954年9月20日地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影响:这个宪法以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禁维修合同
- 唐山市中医院眼部外伤清创缝合考核
- 旅游电子合同
- 潜江考试数学试卷
- 销售员和客户签的合同
- 买卖合作协议书和合同
- 劳务协作合同
- 11.3.1多边形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建筑施工机械伤害防范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
- 内容创作计划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外运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08119管理会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芯片供应战略合作协议书
- DB31/T 796-2014节能改造服务规范
- 2025年中国电子游戏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部队土方代建合同协议
- 文员劳动用工合同
- 合伙养猪的协议合同
-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学校食堂营养搭配指南
- 执法办案中心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