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解剖生理第五章教案_第1页
畜禽解剖生理第五章教案_第2页
畜禽解剖生理第五章教案_第3页
畜禽解剖生理第五章教案_第4页
畜禽解剖生理第五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 消 化 系 统一、授课章节5.1概述 5.2消化器官 5.3消化生理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目标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2各消化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及生理机能。3消化的方式及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机理和过程。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2. 消化吸收的机理。难点:五、教具实习动物标本、模型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旧课:1内脏的一般结构。2腹腔、骨盆腔与腹膜的位置。3腹腔的划分意义。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肝和胰、大肠、肛门及消化方式、消化道的消化特点和吸收特点。II.新课一、概述提示: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另有消化腺。动物把摄自外界的物质在消化管内转变为结构相对简单,能被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而被分解消化了的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进入血液、淋巴,参与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称为吸收。机体内完成消化和吸收的器官。消化腺又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经特定的排泄管排入消化管内,参与消化过程。二、消化器官注意: 不同动物口腔中的齿数不一样。一、口腔口腔为消化器官的起始部,具有采食、咀嚼、辨味、吞咽和分泌消化液等功能。其前壁为唇;两侧壁为颊;顶壁为硬腭;底壁为下颌骨和舌;后壁为软腭。通过咽峡与咽相连。(一)唇唇表面被覆皮肤,内面衬以黏膜,中层为环行肌。牛唇坚实、短厚、不灵活。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称鼻唇镜,是鼻唇腺的开口处,健康牛此处湿润、低温,常作为牛体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羊唇薄而灵活,上唇中部有明显的纵沟,两鼻孔之间形成无毛区,称为鼻镜。猪的上唇短厚,与鼻连在一起构成吻突,下唇尖小,口裂很大。马唇长而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工具。(二)颊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由颊肌构成。牛羊的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三)硬腭硬腭为口腔的顶壁,向后延续为软腭。 (四)软腭软腭是一紧接硬腭后方的含有腺体和肌组织的黏膜褶,构成口腔的后壁。其与舌根之间的空隙称为咽峡,为口腔与咽之间的通道。(五)舌舌在咀嚼、吞咽等动作中有搅拌和推送食物的作用。舌分为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分。 (六)齿齿是口腔的重要器官,也是畜体最坚硬的器官,具有采食和咀嚼作用。 (七)唾液腺 唾液腺指能分泌唾液的腺体。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二、咽咽位于口腔、鼻腔的后方,喉和食管的前上方,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三、食管食管是将食物由咽运送入胃的肌质管道,分为颈、胸两段。胸段经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后,直接与胃的贲门相连接。四、胃 (一)多室胃(复胃) 牛、羊的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四个胃室联合起来形成的,故称多室胃(复胃)。1瘤胃容积最大,占据了左侧腹腔的全部。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2网胃 网胃又称蜂巢胃,约与第68肋相对3瓣胃瓣胃呈两侧稍扁的球形,很坚实,位于右季肋部,约与第7-11(12)肋相对。瓣胃的黏膜表面有百余片大小、宽窄不同的叶片,故又称“百叶”。4皱胃是四个胃中唯一有腺体的胃,黏膜表面光滑、柔软,内有腺体。位于右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左邻网胃和瘤胃的腹囊,下贴腹腔底壁,约与第812肋相对。(二)单室胃猪和马属动物仅有一个胃,多呈弯曲的椭圆形囊,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凸缘称胃大弯,凹缘称胃小弯,前方紧贴膈,称膈面,后方与肠相邻,称脏面。五、小肠小肠是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段,前接胃的幽门,后以回盲口通盲肠。六、肝和胰(一)肝1肝的结构 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棕红色,质脆,呈不规则的扁圆形,位于膈后。牛羊的肝:略呈长方形,分叶虽不明显,但也可分为四叶且肝的实质较厚实,有胆囊,位于右季肋部。猪肝:位于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略偏右侧,中央厚而边缘薄锐,分叶明显,有胆囊。2肝的血液循环肝的血液循环和胆汁排出途径简述如下: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窦状隙胆管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门静脉 肝动脉肝 管 肝静脉 心脏(右心房) 后腔静脉 3肝的生理作用肝能分泌胆汁参与消化,也是体内的代谢中心,体内很多代谢过程都需在肝内完成。此外,肝还具有造血、解毒、防御等功能。(二)胰位于十二指肠的弯曲中,质地柔软,有一条胰管直通十二指肠(马有两条)。胰的实质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属消化腺。腺泡分泌液称胰液,胰液除水和电解质外,有机物主要是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胰脂酶、胰淀粉酶和胰核糖核酸酶等。这些酶均可迅速发挥其消化作用。内分泌部位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由大小不等的细胞群组成,形似小岛,故名胰岛。其分泌物有胰岛素(降低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发挥其调节血糖的作用。七、大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前接回肠,后通肛门,主要功能是消化纤维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排出等。(一)牛、羊的大肠1盲肠呈圆筒状,位于后髂部。以回盲口为界,盲端向后伸达骨盆前口(羊的可伸入到骨盆腔内),并呈游离状态,可以移动。由回盲口向前即为结肠。2结肠分为初袢、旋袢、终袢三段。3直肠位于骨盆腔内,较短。(二)猪的大肠1盲肠短而粗,呈圆锥状,位于左髂部,盲端朝向后下方,伸达骨盆前口附近。2结肠位于腹腔左侧,胃的后方,形成圆锥状双重螺旋盘曲。分为向心曲和离心曲两段。最后接直肠。3直肠位于骨盆腔内,中部膨大可形成直肠壶腹。(三)马的大肠1盲肠位于腹腔右侧,自右髂部沿腹壁斜向前下方,直达剑状软骨部。可分为盲肠底、盲肠体和盲肠尖三部分。肠壁上有四条纵带和四列肠袋。2结肠可分为大结肠和小结肠两部分。3直肠由骨盆腔前口向后直达肛门。(三)犬猫的大肠 犬的大肠相对较短,管径细,几乎近似小肠,无肠带和肠袋,分盲肠、结肠和直肠。盲肠呈“S”形弯曲。犬的结肠呈“U”形,较短,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降结肠最长后与直肠相接至肛门。八、肛门是消化管末端,外为皮肤,内为黏膜,黏膜衬以复层扁平上皮。皮肤与黏膜之间有平滑肌形成的内括约肌和横纹肌形成的外括约肌,控制肛门的开闭。提肛反射是否消失是判定动物是否彻底死亡的标志之一。第三节 消化生理一、消化方式消化系统完成消化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器官的运动,如咀嚼、蠕动等,磨碎、压迫饲料,使其更好地消化,同时促进内容物后移,有利于消化残余物的后送与排出。(二)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指在消化液中“酶”的作用下,饲料起化学作用,将复杂的有机大分子降解为易被机体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称为生物催化剂。具有消化作用的酶称为消化酶,酶的作用易受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致活剂等的影响。 (三)生物性消化生物性消化是在体内微生物的作用下,饲料的分子结构由复杂到简单,直至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过程。这种消化方式对草食动物尤为重要,因为畜禽本身的消化液中不含纤维素酶,而饲料中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只有体内微生物对纤维素有分解作用,因此生物性消化可提高饲料的利用效能。二、消化道各部分的消化特点(一)口腔的消化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在这里主要进行物理性消化和部分化学性消化。 (二)咽和食管的消化咽和食管均是食物通过的管道,食物在此不停留,是借此运动向后推移,不进行其他消化。(三)胃的消化 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后,以化学性消化为主,物理性消化为辅。1化学性消化 单室胃动物的化学性消化主要靠胃液中的消化酶进行。胃消化酶主要有胃蛋白酶、凝乳酶、胃脂肪酶等。胃蛋白酶主要可使蛋白质分解为蛋白月示和蛋白胨。凝乳酶的主要作用是使乳汁凝固,结构膨胀、疏松,延长乳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加强胃液对乳的消化。胃脂肪酶主要存在于肉食动物胃中,含有少量丁酸甘油脂酶,可分解丁酸甘油脂。胃液的分泌主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2物理性消化 胃的物理性消化主要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来完成。进食后不久,胃即开始紧张性收缩。整个胃壁呈现持续性长时间的缓慢收缩,并逐渐加强,使胃内压力逐渐增高,以使胃液渗入食物,并协助推动食物向幽门方向移动。蠕动是胃壁肌肉舒张与收缩交替进行的运动,蠕动波从贲门开始,向幽门方向进行。并把胃内容物推向十二指肠。3胃的排空 胃内食糜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胃的排空。4单室胃的消化特点 猪、马是单室胃,其胃内容物不易完全排空,常有饲料残留,所以胃液分泌是连续的。5多室胃的消化特点多室胃与单室胃消化的区别:主要区别在前三个胃。反刍动物前三个胃的消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瘤胃内的微生物起了主导作用,瘤胃是进行生物性消化的主要部位。网胃相当于一个“中转站”,一方面将需反刍的饲料返回瘤胃,另一方面将较稀软的饲料运输到瓣胃。瓣胃相当于一个“滤器”,收缩时把饲料中的较稀软的部分送入皱胃,继续进行化学消化,而把粗糙部分留在瓣叶之间揉搓研磨,以有利于继续消化。反刍和嗳气反刍:牛羊等动物具多室胃,采食时,往往不经充分咀嚼即匆匆吞咽。饲料进入瘤胃后经浸泡和软化,在休息时又把饲料逆呕回口腔进行仔细咀嚼、混合唾液再行咽下,第二次咽下的食物进入瘤胃前庭,其中较细软的部分进入网胃,而较粗糙的部分仍与瘤胃内容物混合。这一过程称反刍;具有反刍行为的动物称反刍动物。嗳气:瘤胃内由于有微生物的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约有1/4被吸收入血经肺排出;还有一部分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剩余的气体则通过食管排出。常把通过食管排出气体的过程,称为嗳气。 (四)小肠的消化1化学性消化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主要包括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2物理性消化 小肠的运动是靠肠壁两层平滑肌来完成的。当食糜进入小肠后,即可刺激肠壁,引起小肠运动加强。(五)大肠的消化食糜经小肠消化吸收后,残余部分进入大肠。由于大肠腺只能分泌少量碱性黏稠的大肠液,所以大肠的消化除依靠随食糜而来的小肠消化酶继续作用外,主要靠微生物进行生物性消化。三、吸收(一)吸收机理营养物质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机理大致可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1 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主要通过滤过、弥散、渗透等作用进行。 滤过:肠黏膜上皮是通透的生物膜,当肠腔内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内压时,水分和其他物质就从肠腔滤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弥散:当肠黏膜两侧压力相等、浓度不同时,溶质分子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弥散。渗透: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弥散。当通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时,高浓度一侧将吸引由另一侧一部分水分过来,直到两侧溶液浓度相等,达到渗透压平衡。2主动转运 是指物质从浓度低或电荷低的一侧向浓度高或电荷高的一侧转运,并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ATP)从而实现逆电学梯度的运转。(二)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的吸收 蛋白质的吸收 脂肪的吸收水和盐的吸收(三)粪便的形成和排粪食糜经消化吸收后,残余部分进入大肠的后段,在这里,水分被大量吸收,内容物逐渐浓缩,形成粪便,最后运至直肠。当粪便积聚到一定数量时,能刺激肠壁感受器中枢,经传入神经(盆神经)传到荐部脊髓的低级排粪中枢,并由此继续上传到高级排粪中枢,再由高级排粪中枢沿盆神经传到大肠后段,引起肛门内括约肌舒张,直肠壁肌肉收缩,同时腹肌收缩以增大腹压进行排粪。III.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消化系统各段的消化特点。掌握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生物性消化的特点。IV.小结本 章 小 结章节知识点需掌握的内容概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动物把自然界具有复杂结构的物质在消化管内转变为结构简单且能被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而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容纳器官,多成管腔状,称为消化管。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另一部分为能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器官,称为消化腺。消化腺又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消化管的结构消化管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消化器官口腔1. 口腔为消化器官的起始部,具有采食、咀嚼、辨味、吞咽和分泌消化液等功能。2. 唾液腺指能分泌唾液的腺体。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咽咽位于口腔、鼻腔的后方,喉和食管的前上方,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食管食管是将食管由咽运送入胃的一肌质管道。分为颈、胸两段。胃1. 胃位于腹腔内,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分,前接食管处形成贲门,后形成幽门通十二指肠。可分为多室胃(牛、羊)和单室胃(猪、马)。2. 牛、羊的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四个胃室联合起来形成的,故称多室胃(复胃)。前三胃称前胃,主要起贮存食物,发酵分解纤维素的作用;第四胃称皱胃(真胃),主要起化学消化的作用。小肠小肠是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段。小肠肠壁的黏膜层具有肠绒毛。肝和胰1. 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棕红色、质脆、呈不规则的扁圆形,位于膈后。前面隆凸称为膈面,有后腔静脉通过;后面凹陷,称为脏面,中央有肝门。2. 胰位于十二指肠的弯曲中,质地柔软。胰的实质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属消化腺,可分泌消化酶。内分泌部由大小不等的细胞群组成,形似小岛,故名胰岛。分泌物有胰岛素(降低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大肠和肛门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主要功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