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教案_第1页
胆道疾病教案_第2页
胆道疾病教案_第3页
胆道疾病教案_第4页
胆道疾病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书设计:胆道疾病一、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一)胆道系统的组成:1. 肝内胆管:2. 肝外胆管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一) 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1. 胆汁的分泌,成分,性质和功能 2. 胆汁分泌的调节:3. 胆汁的代谢 (二) 胆管的生理功能 1. 输送胆汁:入胆囊和十二指肠 2. 分泌胆汁 3. 胆汁动力调节: (三) 胆囊的生理功能 1. 浓缩胆汁: 2. 储存胆汁: 3. 排出胆汁: 4. 分泌粘液: 二、特殊检查(一) B超检查:1 诊断胆系结石: 2 鉴别黄疸原因:对黄疸原因定位,定性 3 诊断其它胆道疾病: 4 术中B超检查:干扰少,明显提高胆系疾病诊断率,如腹腔镜B超(二) 放射学检查:1 腹部平片:意义小2 口服法胆囊造影:口服碘番酸,准确性差,被B超取代3 静脉法胆囊造影:30%泛影葡胺,显影不清晰,被PTC,ERCP取代4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 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6 CT:平扫加增强: (三) 核素扫描检查: (四) 胆道镜检查: 1术中检查: 2术后检查: (五) 十二指肠引流: 三、胆道先天性畸形(一) 先天性胆道闭锁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 1. 病因: 2. 病理: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治疗: (二)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1. 特点: 2. 病因: 3. 病理: 4. 临床表现: 5. 诊断: 6. 治疗:手术治疗四、胆石病(一) 胆石症的概述与分类: 1. 概述:. 2. 分类: (二)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 1. 特点: 2. 成因: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治疗: 6. 开腹胆囊切除术: 7.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8. 经皮胆囊碎石(PCCL): (三)胆管结石: 1. 分类: 2. 肝外胆管结石: 3. 肝内胆管结石( hepatolithiasis ):五、胆道感染(一) 与胆石症的关系(二) 分类 1. 根据部位: 2. 根据病程: (三) 急性胆囊炎 ( acute cholecystitis ): 1. 概念: 2. 分类: 3.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四) 慢性胆囊炎 ( chronic cholecystitis ): 1. 病因: 2. 病理: 3. 临床表现: 4. 体格检查: 5. 影象学检查: 6. 治疗: (五)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 1. 病因: 2. 病理: 3. 临床表现: 4. 体格检查: 5. 实验室检查: 6. 影象学检查: 7. 诊断: 8. 治疗: 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 概念: (二) 病理:1 胆管弥漫性炎症2 胆管广泛纤维化3 胆管狭窄(三) 特点:1 临床少见,多见45岁以下,男女之比:3/2 2 肝外胆管病变明显,胆囊无病变(四) 转归:1 胆汁性肝硬化 2 门静脉高压症 3 肝衰(五) 病因:1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溃结,Crohn病,RF) 2 慢性肠炎性感染(常合并肠道炎性疾病) 3 病毒感染 4 中毒(六) 临床表现:1 黄疸(间歇性加重,并出现持续性梗阻性黄疸伴瘙痒) 2 间歇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 3 畏寒,发热 4 乏力,体重下降 5 晚期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肝衰的症状(七) 诊断:(ERCP,MRCP有诊断价值,PTC较难成功) 1 肝外胆管呈节段式狭窄,尤以肝管分叉处明显 2 肝内胆管呈分支减少并僵直(八) 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 1 无症状,无黄疸患者无需治疗 2 非手术治疗(减轻黄疸,控制感染,护肝等) 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生素 3 手术治疗(引流胆汁,胆管减压,减轻肝损害)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金属支撑架 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肝移植 七、胆道蛔虫病(一) 特点: 1 多发儿童与青少年 2 农村多见 3 发病与卫生条件有关 4 如今发病明显下降 (二) 病因: 1 虫体原因: 喜碱厌酸 钻孔习性 2 人体原因: 胃肠道功能紊乱 饥饿 发热 妊娠 驱虫不当 (三) 病理: 1 急性胰腺炎(蛔虫机械刺激致Oddi括约肌痉挛引起) 2 急性重症胆管炎(蛔虫带入肠道细菌引起) 3 肝脓肿(蛔虫带入肠道细菌引起) 4 胆结石核心(虫卵和死虫在胆道内沉积引起) 5 胆囊穿孔(蛔虫钻入胆囊引起)(四) 临床表现: 1 突发剑突下钻顶样绞痛 2 伴恶心,呕吐 3 痛可突然缓解,宛如常人4 胆管炎症状 5 黄疸少见(五) 体格检查: 剑突下或右上腹轻微深压痛(六) 诊断: 1 剧烈的腹部疼痛和轻微的腹部体征 2 B超检查(首选):平行强光团,蛔虫蠕动 3 ERCP检查:可见蛔虫(七)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首选): 2 手术治疗: 八、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一) 胆囊穿孔: 1. 特点: 2. 治疗: (二) 胆道出血: 1. 临床表现:2. 非手术治疗: 3. 手术指征:4. 手术方法: (三) 胆管炎性狭窄: 1. 胆管狭窄类型: 2. 治疗:(四) 胆源性肝脓肿: 九、胆道肿瘤(一) 胆囊息肉样病变: 1. 特点: 2. 分类: 3. 诊断: 4. 治疗原则: 5. 胆囊腺瘤: (二) 胆囊癌 ( carcinoma of gallbladder ): 1. 病因: 2. 病理: 3. 临床表现: 4. 治疗:(手术为主): 5. 预防: (三) 胆管癌 ( carcinoma of bile duct ): 1. 病因:不明: 2. 病理: 3. 临床表现: 4. 体格检查: 5. 实验室检查: 6. 影象学检查: 7. 治疗:(手术为主) 教学过程:胰腺疾病一、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一)胆道系统的组成: 1. 肝内胆管:特点: (1) 左肝管:细长,2.5-4cm,与胆总管夹角:90 (2) 右肝管:粗短,1-3cm,与胆总管夹角:150 (3) 肝总管:直径:0.4-0.6cm;长:2-4cm (4) 胆总管:直径:0.6-0.8cm;长:7-9cm,分段: a: 十二指肠上段(手术处) b: 十二指肠后段 c: 胰腺段 d: 十二指肠壁内段 (5) 胆囊: 囊性,梨形,长:8-12cm;宽:3-5cm;容积:40-60ml 分三部: (a: 胆囊底 b: 胆囊体 c: 胆囊颈(Hartmann袋)概念: (1) 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构成 (2) 乏特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主胰管于肠壁汇合,膨大形成 (3) 胆总管血供:胃十二指肠,肝总,肝右动脉 (4) 胆系静脉:胆囊,肝外胆道静脉汇入门静脉 (5) 胆系淋巴:胆囊淋巴入胆囊淋巴结和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肝外胆管淋巴入肝总管和胆总管后方淋巴结 (6) 胆系神经:腹腔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 (7) Oddi括约肌: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壶腹周围括约肌 (8) 肝外胆管壁的组成:粘膜层;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层;浆膜层 (9) 胆囊壁的组成:粘膜层;肌层;外膜层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一) 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1. 胆汁的分泌,成分,性质和功能 (1) 分泌:肝细胞(3/4),胆管(1/4)分泌胆汁为800-1200ml/日 (2) 成分:水(97%),胆汁酸,胆盐,胆固醇,胆色素,脂肪酸等 (3) 性质:中性或弱碱性 (4) 功能: 乳化脂肪 抑制病菌生长和内毒素生成 刺激肠蠕动 中和胃酸2. 胆汁分泌的调节:3. 胆汁的代谢 (1) 胆汁代谢中的重要成分: 胆汁酸(盐) 胆固醇 磷脂酰胆碱 胆色素(2) 脂质代谢: 微胶粒 磷脂泡(3) 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的合成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 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的脂化 UDPGA 葡萄糖醛酸苷酶 MCB (二) 胆管的生理功能 1. 输送胆汁:入胆囊和十二指肠 2. 分泌胆汁 3. 胆汁动力调节: (1) 入胆囊由肝分泌胆汁速率 和Oddi括约肌收缩压决定 (2) 入十二指肠由胆囊内压和Oddi括约肌收缩压决定 (3) 肝脏最大分泌压(39cmH2O) (4) 总胆管内压(12cmH2O) (5) 胆囊管开放压(8cmH2O) (6) 胆囊内压(10cmH2O) (7) Oddi括约肌收缩压(12-15cmH2O) (8) 胆汁反流压(20cmH2O)(三) 胆囊的生理功能 1. 浓缩胆汁:90%水吸收,浓缩胆汁5-10倍 2. 储存胆汁:胆囊容积:40-60ml,储存500ml/日 3. 排出胆汁:由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松弛实现: (1) 神经因素 (2) 体液因素 激素 代谢产物 药物 4. 分泌粘液: 20ml粘液/小时,主要成分:粘蛋白二、特殊检查(一) B超检查:1 诊断胆系结石: 胆囊内结石,2mm以上,诊断率:95-100%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率:80% 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率差 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率:60-90% 2 鉴别黄疸原因:对黄疸原因定位,定性 胆管有无扩张 胆管有无扩张部位 胆管有无扩张程度 梗阻部位回声影像 3 诊断其它胆道疾病: 胆囊炎 胆囊息肉 胆囊和胆管肿瘤 胆道蛔虫 先天性胆道畸形 4 术中B超检查:干扰少,明显提高胆系疾病诊断率,如腹腔镜B超(二) 放射学检查:1 腹部平片:意义小2 口服法胆囊造影:口服碘番酸,准确性差,被B超取代3 静脉法胆囊造影:30%泛影葡胺,显影不清晰,被PTC,ERCP取代4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 临床广泛应用 (1) 优点: 操作简单,胆道扩张者成功率高 肝内外胆管显示清晰 有助于了解胆道疾病的部位,范围,程度及性质 有助于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缺点: 有创性的检查 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胆汁漏,胆道出血,胆道感染) 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临床广泛应用 (1) 优点: 可观察十二指肠及乳头的病变并取活检 可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和胰液行理化及细胞学检查 肝内外胆管和胰管显示清晰 有助于了解胆道疾病的部位,范围,程度及性质 有助于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可用于治疗,如鼻胆管引流,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 基本无创 (2) 缺点: 操作较复杂,要特殊培训 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胰腺炎和胆管炎) 对胆总管下段肿瘤,检查较困难 较痛苦6 CT:平扫加增强: (1) 优点: 无损伤,安全 成像无重叠,分辨率高 对胆系肿瘤,结石等疾病诊断率较高 (2) 缺点: 费用高 B超可取代(三) 核素扫描检查:99mTc-EHIDA,SPECT,临床较少应用(四) 胆道镜检查: 1术中检查: 疑有胆管内结石 疑有胆管内肿瘤 疑有胆管内狭窄 2术后检查: 经T管瘘道插入胆道检查,取石等(五) 十二指肠引流:置管于十二指肠,收集胆总管,胆囊和肝胆管胆汁定性,临床较少应用三、胆道先天性畸形(一) 先天性胆道闭锁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 1. 病因: (1) 先天性发育畸形学说 (2) 病毒感染学说 2. 病理: (1) 胆道闭锁 肝内性 肝外姓 混合性 (2) 胆道狭窄 3. 临床表现: (1) 黄疸 (2) 营养及发育不良 (3) 肝脾肿大4. 诊断: (1) 黄疸进行性加重 (2) 利胆药,苯巴比妥及激素治疗无效 (3) 十二指肠引流液无胆汁 (4) B超检查 (5) 99mTc-EHIDA扫描5. 治疗: 手术治疗(唯一方法): (1) 手术方式: 胆囊或胆管与空肠的Roux-en-Y吻合 Kasai肝门空肠吻合 肝移植 (2)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 术后(二)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1. 特点: (1): 好发于胆总管(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2): 好发于东方国家(日本) (3): 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3-4) 2. 病因: (1): 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胰液反流,胆管壁受损) (2): 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空泡化,胆管壁囊性化) (3): 遗传因素(性染色体) 3. 病理: 根据部位,范围及形态,分为5类: 型:(肝总管或胆总管球型或葫芦型扩张,临床最常见) 型:(胆总管壁侧方憩室样膨出) 型:(胆总管开口处囊性脱垂) 型:(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 型:(肝内胆管多发囊性扩张,Caroli病) 4. 临床表现: 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三联症)5. 诊断: (1) 三联症 (2) B超 (3) 核素扫描 (4) PTC (5) ERCP (6) MRCP6. 治疗:手术治疗 (1) 完整的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 (2) 囊肿肠吻合术(二期手术)(3) 肝移植(Caroli病)四、胆石病(一) 胆石症的概述与分类: 1. 概述:胆囊与胆管结石的总称,属常见病,多发病. 2. 分类: (1) 根据发病部位: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2) 根据发病原因: 原发胆囊结石 原发胆管结石 继发胆管结石 复合性结石(3) 根据胆石成分: 胆固醇结石(cholesteral calculus) 胆红素结石(bilirubin ) 混合性结石(mixed ) 黑色素结石(melanin ) 碳酸钙结石(calcium carbonate )(二)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 1. 特点:胆固醇结石为主,女性多见,成人多见 2. 成因:(复杂,多因素) (1) 胆固醇过饱和,析出,沉淀 (2) 促成核因子(粘蛋白,钙离子,MCB等) (3) 胆囊收缩力,胆汁淤积 3. 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类) (1) 无症状胆囊结石可无临床表现 (2) 有症状胆囊结石临床表现: 胆绞痛 胃肠道不适 Mirizzi综合症 胆囊积液 其他: (A.继发性胆管结石 B.胆源性胰腺炎 C.胆石性肠梗阻 D.胆囊癌) 4. 诊断: (1) 临床表现 (2) 实验室检查 (3) 影象学检查: B超(首选) CT,MRI等 5. 治疗: (1) 无症状胆囊结石可观察 手术指征: 造影胆囊不显影 结石直径2cm 合并糖尿病 老年或心肺功能不全者 (2) 有症状胆囊结石原则上行胆囊切除术 手术方法: 开腹胆囊切除术(OC)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3) 其他方法: 中西医药物溶石 经皮胆囊碎石(PCCL) 体外震波碎石 6. 开腹胆囊切除术: (1) 手术过程见图 (2) 术中探察胆总管指征: 术前证实或怀疑胆总管结石 术中触及胆总管内结石,蛔虫,肿块或见胆总管扩张 (3) 优点:疗效确切,费用较低 (4) 缺点:创伤重,痛苦大,疗程长,恢复慢 7.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1) 手术过程见图 (2) 手术禁忌症: 胆囊癌 合并原发胆管结石 合并严重腹腔感染 合并腹腔广泛粘连 合并妊娠 凝血功能障碍 心肺功能障碍 (3) 优点:疗效确切,创伤轻,痛苦小,疗程短,恢复快 (4) 缺点:费用较高8. 经皮胆囊碎石(PCCL): (1) 手术示意图 (2) 手术禁忌症: (3) 优点: 创伤轻,痛苦小,清除结石效果确切,疗程短,恢复快和近期效果显著 (4) 缺点: 复发率高,2年复发率70%(三)胆管结石: 1. 分类: (1) 根据病因: 原发性胆管结石 继发性胆管结石 (2) 根据部位: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2. 肝外胆管结石: (1) 病理: 胆道梗阻 胆道感染 肝细胞损伤 胆源性胰腺炎 (2) 临床表现: 腹痛 寒战高热 黄疸肝细胞损伤(3) 诊断: 临床表现(Charoot三联症) 体格检查(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痛) 实验室检查:WBC,ALP,AKP,BILI,r-GT等 影象学检查:B超,ERCP,MRCP,PTC等 (4) 鉴别诊断: 肾绞痛 肠梗阻 胰头癌 (5) 治疗: (手术为主) 手术原则: 去除病灶 解除狭窄 通畅引流 手术方法: 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适用:单纯胆道结石,胆管扩张轻 胆肠内引流术,适用:难取尽胆道结石,胆管扩张重 Oddi括约肌成型术,适用:同胆肠内引流术,但胆管扩张轻 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适用:胆总管下段单发结石围手术处理: 术前: 积极治疗心,肺,肾及糖尿病等并发症 术前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 术前营养支持,护肝 补充维生素K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术后: 调节水,电,酸碱平衡 注意低镁 合理使用抗生素 维护心肺功能 防止并发症 3. 肝内胆管结石( hepatolithiasis ): (1) 病理: 具肝外胆道结石病理 肝内胆管狭窄 胆管炎 肝胆管癌 (2) 临床表现: 病症不典型 可无症状或肝区胀痛 寒战高热(合并感染) 黄疸不明显 胆源性肝脓肿 胆汁性肝硬化 肝胆管癌 胆管支气管瘘 (3) 诊断: 影象学检查: B超 PTC ERCP MRCP (4) 鉴别诊断: 肝炎 胃病 (5) 手术治疗: (首选) 手术原则: 取尽结石 解除狭窄 去除病灶 通畅引流 预防复法 手术方法: 高位胆管切开取石 胆肠内引流术: A.防止狭窄 B.防止复发 去除肝内感染病灶(肝切) (6) 中西结合治疗: 消炎利胆中药 针灸 (7) 残石的处理: 胆道镜取石 激光碎石 药物溶石五、胆道感染(一) 与胆石症的关系(二) 分类 1. 根据部位: (1) 胆囊炎 (2) 胆管炎 2. 根据病程: (1) 急性 (2) 亚急性 (3) 慢性 (三) 急性胆囊炎 ( acute cholecystitis ): 1. 概念: 化学性和细菌性炎症 2. 分类: (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3.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1) 病因: 胆囊管梗阻 细菌感染 其他因素 (2) 病理: 胆囊肿大,粘膜充血水肿 囊壁增厚,血管扩张,浆膜脓性渗出物 囊壁血运受阻,胆囊缺血坏死 胆囊穿孔 胆管炎,胰腺炎,胆囊胃肠道内瘘 (3) 临床表现: 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伴恶心,呕吐,厌食等 其他:发热,黄疸 (4) 体格检查: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Murphy征阳性 固定压痛性包块 弥漫性腹膜炎 (5)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转氨酶,AKP,胆红素,淀粉酶增高 (6) 影象学检查: B超 99mTc-EHIDA扫描 (7) 诊断: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象学检查 (8) 鉴别诊断: 胃十二指肠穿孔 急性胰腺炎 高位阑尾炎 肝脓肿 结肠肝曲病变 右侧肺炎,胸膜炎 肝炎 (9)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A.发病48-72小时内 B.非手术治疗无效 C.严重并发症 D.年老,体弱患者) 手术方法的选择( A.胆囊切除术 B.胆囊造口术)(四) 慢性胆囊炎 ( chronic cholecystitis ): 1.病因: 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2.病理: 囊壁炎性细胞浸润 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 囊壁瘢痕形成 胆囊萎缩 3.临床表现: 右上腹疼痛不典型 伴腹胀,嗳气,厌食等 4.体格检查: 右上腹轻压痛,反跳痛 Murphy征阳性 5.影象学检查: B超 口服胆囊造影 6.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五)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 1. 病因: (1) 胆管结石 (2) 胆道蛔虫 (3) 胆管肿瘤 (4) 硬化性胆管炎 (5) 胆肠吻合术后 (6) T型管造影后 (7) PTC后 2. 病理: (1) 胆管完全性梗阻 (2) 胆管内化脓性感染 3. 临床表现: (1) Charoot三联症 (2) Reynolds五联症 4. 体格检查: (1) 右上腹压痛 (2) 腹膜刺激症 (3) 肝肿大 (4) 胆囊肿大 5.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转氨酶,血小板,电解质,低氧 6. 影象学检查: (1) B超 (2) CT 7. 诊断: (1) Reynolds五联症+实验室检查+影象检查 (2) 体温+脉搏+白细胞+血小板 8.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使用抗生素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恢复血容量 对症治疗 (2) 手术治疗: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 (3)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 (4) endoscopic nasobiliarly drainage ,ENBD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 概念: 特发性淤胆性疾病(二) 病理:1 胆管弥漫性炎症2 胆管广泛纤维化3 胆管狭窄(三) 特点:1 临床少见,多见45岁以下,男女之比:3/2 2 肝外胆管病变明显,胆囊无病变(四) 转归:1 胆汁性肝硬化 2 门静脉高压症 3 肝衰(五) 病因:1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溃结,Crohn病,RF) 2 慢性肠炎性感染(常合并肠道炎性疾病) 3 病毒感染 4 中毒(六) 临床表现:1 黄疸(间歇性加重,并出现持续性梗阻性黄疸伴瘙痒) 2 间歇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 3 畏寒,发热 4 乏力,体重下降 5 晚期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肝衰的症状(七) 诊断:(ERCP,MRCP有诊断价值,PTC较难成功) 1 肝外胆管呈节段式狭窄,尤以肝管分叉处明显 2 肝内胆管呈分支减少并僵直(八) 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 1 无症状,无黄疸患者无需治疗 2 非手术治疗(减轻黄疸,控制感染,护肝等) 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生素 3 手术治疗(引流胆汁,胆管减压,减轻肝损害)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金属支撑架 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肝移植 七、胆道蛔虫病(一) 特点: 1 多发儿童与青少年 2 农村多见 3 发病与卫生条件有关 4 如今发病明显下降 (二) 病因: 1 虫体原因: 喜碱厌酸 钻孔习性 2 人体原因: 胃肠道功能紊乱 饥饿 发热 妊娠 驱虫不当 (三) 病理: 1 急性胰腺炎(蛔虫机械刺激致Oddi括约肌痉挛引起) 2 急性重症胆管炎(蛔虫带入肠道细菌引起) 3 肝脓肿(蛔虫带入肠道细菌引起) 4 胆结石核心(虫卵和死虫在胆道内沉积引起) 5 胆囊穿孔(蛔虫钻入胆囊引起)(四) 临床表现: 1 突发剑突下钻顶样绞痛 2 伴恶心,呕吐 3 痛可突然缓解,宛如常人4 胆管炎症状 5 黄疸少见(五) 体格检查: 剑突下或右上腹轻微深压痛(六) 诊断: 1 剧烈的腹部疼痛和轻微的腹部体征 2 B超检查(首选):平行强光团,蛔虫蠕动 3 ERCP检查:可见蛔虫(七)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首选): 解痉止痛 利胆驱蛔 抗感染 ERCP取虫 2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非手术治疗3-5天无效 胆管内蛔虫多且并结石 胆囊蛔虫症 合并严重并发症 手术方式: 胆总管探查取虫,T管引流八、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一) 胆囊穿孔: 1. 特点: (1) 伴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多见 (2) 初次患病者多见 (3) 胆囊底部穿孔多见 (4) 可伴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 (5) 死亡率较高 2. 治疗: 手术(切除胆囊)(二) 胆道出血: 1. 临床表现: (1) 上腹部绞痛 (2) 畏寒发热,黄疸 (3) 呕血,便血 2. 非手术治疗: (1) 输血,输液 (2) 使用抗生素 (3) 使用止血药 (4)对症,支持 3. 手术指征: (1) 反复大出血 (2) 合并严重感染 (3) 胆肠内引流后出血 (4) 原发疾病需要手术 4. 手术方法: (1) 胆囊切除 (2) 胆总管T管引流 (3) 肝动脉结扎 (4) 肝叶切除 (5) 介入栓塞(三) 胆管炎性狭窄: 1. 胆管狭窄类型: 2. 治疗: 同胆管结石 (四) 胆源性肝脓肿: 一种胆道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九、胆道肿瘤(一) 胆囊息肉样病变: 1. 特点: 胆囊内局限性息肉样隆起,良性多见 2. 分类: (1) 肿瘤性息肉样病变: 腺瘤 腺癌 血管瘤 脂肪瘤 平滑肌瘤 神经纤维瘤 (2) 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 炎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腺肌性增生 腺瘤性增生 黄色肉芽肿 异位粘膜 3. 诊断: (1) B超与CT诊断率高 (2) 息肉良恶性诊治参考: 息肉大小与生长快慢 息肉数目 息肉形状 息肉部位 有无症状4. 治疗原则: (1) 定期观察 (2) 手术治疗指征: 息肉大于1cm,近期生长快 息肉单发 息肉形状为宽蒂状 伴有胆结石或有明显症状5. 胆囊腺瘤: (1) 特点: 中老年女性多见 单发多见 乳头状腺瘤多见 癌前病变 (2) 临床表现:类似胆囊炎,胆囊结石 (3) 诊断: B超与CT有价值 (4)治疗: 手术(二) 胆囊癌 ( carci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