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9.1 椭 圆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 1】已知点 P 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和 4 5 3 ,过 P 作长轴的垂线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的方程. 2 5 3 【解析】故所求方程为1 或1. x2 5 3y2 10 3x2 10 y2 5 【点拨】(1)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常用待定系数法,但是当焦点所在坐标轴不确定时,需要考虑两种 情形,有时也可设椭圆的统一方程形式:mx2ny21(m0,n0 且 mn);(2)在求椭圆中的 a、b、c 时, 经常用到椭圆的定义及解三角形的知识. 【变式训练 1】已知椭圆 C1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抛物线 C2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 小明从曲线 C1,C2上各取若干个点(每条曲线上至少取两个点),并记录其坐标(x,y).由于记录失误,使得 其中恰有一个点既不在椭圆 C1上,也不在抛物线 C2上.小明的记录如下: 据此,可推断椭圆 C1的方程为 . 1. x2 12 y2 6 题型二 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运用 【例 2】已知 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F1PF260. (1)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2)求证:F1PF2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 【解析】(1)e 的取值范围是 ,1).(2)21FPFS mnsin 60b2, 1 2 1 2 3 3 【点拨】椭圆中F1PF2往往称为焦点三角形,求解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的使用; 求范围时,要特别注意椭圆定义(或性质)与不等式的联合使用,如|PF1|PF2|() |PF1|PF2| 2 2,|PF1|ac. 【变式训练 2】已知 P 是椭圆 1 上的一点,Q,R 分别是圆(x4)2y2 和圆 x2 25 y2 9 1 4 2 (x4)2y2 上的点,则|PQ|PR|的最小值是 .【解析】最小值为 9. 1 4 题型三 有关椭圆的综合问题 【例 3】(2010 全国新课标)设 F1,F2分别是椭圆 E:1(ab0)的左、右焦点,过 F1斜率 x2 a2 y2 b2 为 1 的直线 l 与 E 相交于 A,B 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 (1)求 E 的离心率; (2)设点 P(0,1)满足|PA|PB|,求 E 的方程.(1) .(2)为1. 2 2 x2 18 y2 9 【变式训练 3】已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 e,两焦点为 F1,F2,抛物线以 F1为顶点, x2 a2 y2 b2 F2为焦点,P 为两曲线的一个交点,若e,则 e 的值是( ) |PF1| |PF2| A.B.C.D.【解析】选 B 3 2 3 3 2 2 6 3 题型思 有关椭圆与直线综合问题 【例 4】 【2012 高考浙江理 21】如图,椭圆 C:(ab0)的离心率为,其左焦点到点 P(2,1)的 22 22 +1 xy ab 1 2 距离为不过原点 O 的直线 l 与 C 相交于 A,B 两点,且线段 AB 被直线 OP 平分10 ()求椭圆 C 的方程; () 求ABP 的面积取最大时直线 l 的方程 . 3 【变式训练 4】 【2012 高考广东理 2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C1:的离心率 e=,且椭圆 C 上的点到 22 22 1(0) xy ab ab 2 3 Q(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3.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在椭圆 C 上,是否存在点 M(m,n)使得直线 :mx+ny=1 与圆 O:x2+y2=1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l A、B,且OA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及相对应的OAB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总结提高 1.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其结构简单,形式对称且系数的几何意义明确,在解题时要防止遗漏.确 定椭圆需要三个条件,要确定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即定位),还要确定 a、 b 的值(即定量),若定位条件 不足应分类讨论,或设方程为 mx2ny21(m0,n0,mn)求解. 2.充分利用定义解题,一方面,会根据定义判定动点的轨迹是椭圆,另一方面,会利用椭圆上的点到 两焦点的距离和为常数进行计算推理. 3.焦点三角形包含着很多关系,解题时要多从椭圆定义和三角形的几何条件入手,且不可顾此失彼, 另外一定要注意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练习 1(2009 全国卷理)已知椭圆 2 2 :1 2 x Cy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为l,点Al,线段AF交C于点 B,若3FAFB ,则|AF =( ) A. 2 B. 2 C.3 D. 3 选 A .2(2009 浙江文)已知椭圆 22 22 1(0) xy ab ab 的左焦点为F,右顶点为A,点B在椭圆上,且 BFx轴, 直线AB交y轴于点P若2APPB ,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3 2 B 2 2 C 1 3 D 1 2 【答案】D 3.(2009 江西卷理)过椭圆 22 22 1 xy ab (0ab)的左焦点 1 F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2 F为右焦 点,若 12 60FPF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4 A 2 2 B 3 3 C 1 2 D 1 3 【答案】B 4.【2012 高考新课标理 4】设 12 FF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直线 3 2 a x 上 22 22 :1(0) xy Eab ab P 一点,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的离心率为( ) 12PF FE 【答案】C( )A 1 2 ( )B 2 3 ( )C ()D 5【2012 高考四川理 15】椭圆的左焦点为,直线与椭圆相交于点、,当 22 1 43 xy FxmAB 的周长最大时,的面积是_。 【答案】3FABFAB 6【2012 高考江西理 13】椭圆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 A,B,左、右焦点分别是)0( 1 2 2 2 2 ba b y a x F1,F2。若,成等比数列,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_.【答案】 1 AF 21F FBF1 5 5 【例 4】 【解析】(): 22 +1 43 xy ()易得直线 OP 的方程:yx,设 A(xA,yA),B(xB,yB),R(x0,y0)其中 y0x0 1 2 1 2 22 0 22 0 +1 2333 43 4422 +1 43 AA ABAB AB ABAB BB xy xyyxx k xxyyy xy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l:y(m0),入椭圆:显然 3 2 xm 22 22 +1 43 3330 3 2 xy xmxm yxm - m且 m0由上又有:m, 222 (3 )4 3(3)3(12)0mmm 1212 AB xx AB yy 2 3 3 m |AB|1 AB k AB xx 1 AB k 2 ()4 ABAB xxx x 1 AB k 2 4 3 m 点 P(2,1)到直线 l 的距离表示为: 3 12 11 ABAB mm d kk S ABP d|AB|m2|,当|m2|,即 m3 或 m0(舍去)时,(S ABP)max 1 2 1 2 2 4 3 m 2 4 3 m 1 2 此时直线 l 的方程 y 31 22 x 5 【变式训练 4】 【解析】 (1)设 22 cab 由 22 22 33 c eca a ,所以 2222 1 3 baca 设( , )P x y是椭圆C上任意一点,则 22 22 1 xy ab ,所以 2 2222 2 (1)3 y xaay b 2222222 |(2)3(2)2(1)6PQxyayyya 当1b 时,当1y 时,|PQ有最大值 2 63a ,可得3a ,所以1,2bc 当1b 时, 22 6363PQab 不合题意 故椭圆C的方程为: 2 2 1 3 x y (2)AOB中,1OAOB, 11 sin 22 AOB SOAOBAOB 当且仅当90AOB 时, AOB S有最大值 1 2 , 90AOB 时,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 2 2 d 22 22 212 2 22 dmn mn 又 2222 31 33, 22 mnmn,此时点 62 (,) 22 M 。 6 9.2 双曲线 典例精析 题型一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例 1】已知动圆 E 与圆 A:(x4)2y22 外切,与圆 B:(x4)2y22 内切,求动圆圆心 E 的轨 迹方程.【解析】1(x). x2 2 y2 142 【点拨】利用两圆内、外切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找出 E 点满足的几何条件,结合双曲线定义求 解,要特别注意轨迹是否为双曲线的两支. 【变式训练 1】P 为双曲线1 的右支上一点,M,N 分别是圆(x5)2y24 和 x2 9 y2 16 (x5)2y21 上的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 ) A.6B.7C.8D.9 【解析】选 D. 题型二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运用 【例 2】双曲线 C:1(a0,b0)的右顶点为 A,x 轴上有一点 Q(2a,0),若 C 上存在一点 x2 a2 y2 b2 P,使PQAP0,求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解析】(1,). 6 2 【点拨】根据双曲线上的点的范围或者焦半径的最小值建立不等式,是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的常用方法. 【变式训练 2】设离心率为 e 的双曲线 C:1(a0,b0)的右焦点为 F,直线 l 过焦点 F, x2 a2 y2 b2 且斜率为 k,则直线 l 与双曲线 C 的左、右两支都相交的充要条件是( ) A.k2e21B.k2e21 C.e2k21D.e2k21【解析】 ,故选 C. 题型三 有关双曲线的综合问题 【例 3】(2010 广东)已知双曲线y21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A1、A2,点 P(x1,y1),Q(x1,y1)是 x2 2 双曲线上不同的两个动点. (1)求直线 A1P 与 A2Q 交点的轨迹 E 的方程;(2)若过点 H(0,h)(h1)的两条直线 l1和 l2与轨迹 E 都 只有一个交点,且 l1l2,求 h 的值. 【解析】(1)轨迹 E 的方程为y21,x0 且 x.(2)符合条件的 h 的值为或. x2 2232 7 【变式训练 3】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离心率为 e,过 F2的直线与 x2 a2 y2 b2 双曲线的右支交于 A,B 两点,若F1AB 是以 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 e2等于( ) A.12B.32 C.42 D.52 【解析】故选 D 2222 总结提高 1.要与椭圆类比来理解、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但应特别注意不同点,如 a,b,c 的关系、渐近线等. 2.要深刻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注意其中的隐含条件.当|PF1|PF2|2a|F1F2|时,P 的轨迹是双曲线; 当|PF1|PF2|2a|F1F2|时,P 的轨迹是以 F1或 F2为端点的射线;当 |PF1|PF2|2a|F1F2|时,P 无轨迹. 3.双曲线是具有渐近线的曲线,画双曲线草图时,一般先画出渐近线,要掌握以下两个问题: (1)已知双曲线方程,求它的渐近线; (2)求已知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如已知双曲线渐近线 y x,可将双曲线方程设为(0), b a x2 a2 y2 b2 再利用其他条件确定 的值,求法的实质是待定系数法. 练习练习 1、 【2012 高考山东理 10】已知椭圆的离心学率为.双曲线的渐 22 22 :1(0) xy Cab ab 3 2 22 1xy 近线与椭圆有四个交点,以这四个焦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 16,则椭圆的方程为CC (A) (B) (C) (D) 22 1 82 xy 22 1 126 xy 22 1 164 xy 22 1 205 xy 【答案】D 2直线 ykx2 与双曲线 x2y26 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A(,) B(0,) 15 3 15 3 15 3 C(,0) D(,1) 15 3 15 3 3.【2012 高考湖北理 14】如图,双曲线 22 22 1 ( ,0) xy a b ab 的两顶点为 1 A , 2 A,虚轴两端点为 1 B , 2 B, 两焦点为 1 F , 2 F. 若以 12 A A为直径的圆内切于菱形 1122 FB F B ,切点分别为,A B C D. 则 ()双曲线的离心率e ;()菱形 1122 FB F B 的面积 1 S 与矩形ABCD的面积 2 S的比值 1 2 S S 8 .【答案】; 2 15 e 2 52 2 1 S S 【例 3】由题意知|x1|,A1(,0),A2(,0),则有直线 A1P 的方程为 y(x),直线 A2Q 的方程为 y(x).方法 222 y1 x1 22 y1 x1 22 一:联立解得交点坐标为 x,y,即 x1 ,y1,则 x0,|x|. 2 x1 2y1 x1 2 x 2y x2 而点 P(x1,y1)在双曲线y21 上,所以y 1. x2 2 x2 1 22 1 将代入上式,整理得所求轨迹 E 的方程为y21,x0 且 x. x2 22 方法二:设点 M(x,y)是 A1P 与 A2Q 的交点,得 y2(x22). y2 1 x2 12 又点 P(x1,y1)在双曲线上,因此y 1,即 y 1. x2 1 22 12 1 x2 1 2 代入式整理得y21. x2 2 因为点 P,Q 是双曲线上的不同两点,所以它们与点 A1,A2均不重合.故点 A1和 A2均不在轨迹 E 上.过点(0,1)及 A2(,0)的直线 l 的方程为 2 xy0. 22 解方程组 1 2 , 022 2 2 y x yx 得 x,y0.所以直线 l 与双曲线只有唯一交点 A2. 2 故轨迹 E 不过点(0,1).同理轨迹 E 也不过点(0,1). 综上分析,轨迹 E 的方程为y21,x0 且 x. x2 22 (2)设过点 H(0,h)的直线为 ykxh(h1), 联立y21 得(12k2)x24khx2h220. x2 2 令 16k2h24(12k2)(2h22)0,得 h212k20, 解得 k1,k2.由于 l1l2,则 k1k21,故 h. h21 2 h21 2 h21 23 过点 A1,A2分别引直线 l1,l2通过 y 轴上的点 H(0,h),且使 l1l2,因此 A1HA2H,由()1,得 h. h 2 h 22 此时,l1,l2的方程分别为 yx与 yx, 22 它们与轨迹 E 分别仅有一个交点(,)与(,). 2 3 2 2 3 2 3 2 2 3 所以,符合条件的 h 的值为或. 32 【变式训练 3】据题意设|AF1|x,则|AB|x,|BF1|x. 2 由双曲线定义有|AF1|AF2|2a,|BF1|BF2|2a (|AF1|BF1|)(|AF2|BF2|)(1)xx4a,即 x2a|AF1|. 22 9 故在 RtAF1F2中可求得|AF2|. |F1F2|2|AF1|24c28a2 又由定义可得|AF2|AF1|2a2a2a,即22a,两边平方整理得 c2a2(52)e252,. 24c28a222 c2 a22 9.3 抛物线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抛物线定义的运用 【例 1】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抛物线过点 P(2,4); (2)抛物线焦点 F 在 x 轴上,直线 y3 与抛物线交于点 A,|AF|5. 【解析】(1)y28x 或 x2y.(2)方程为 y22x 或 y218x. 【变式训练 1】已知 P 是抛物线 y22x 上的一点,另一点 A(a,0) (a0)满足|PA|d,试求 d 的最小 值. 【解析】dmin. 2a1 题型二 直线与抛物线位置讨论 【例 2】(2010 湖北)已知一条曲线 C 在 y 轴右侧,C 上每一点到点 F(1,0)的距离减去它到 y 轴距离 的差都是 1. (1)求曲线 C 的方程; (2)是否存在正数 m,对于过点 M(m,0)且与曲线 C 有两个交点 A,B 的任一直线,都有FBFA0? 若存在,求出 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y24x(x0). (2)32m32. 22 由此可知,存在正数 m,对于过点 M(m,0)且与曲线 C 有两个交点 A,B 的任一直线,都 有FAFB0,且 m 的取值范围是(32,32). 22 【变式训练 2】已知抛物线 y24x 的一条弦 AB,A(x1,y1),B(x2,y2),AB 所在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坐 标为(0,2),则 .【解析】 . 1 y1 1 y2 1 2 题型三 有关抛物线的综合问题 【例 3】已知抛物线 C:y2x2,直线 ykx2 交 C 于 A,B 两点,M 是线段 AB 的中点,过 M 作 x 轴的垂线交C 于点 N. (1)求证:抛物线 C 在点 N 处的切线与 AB 平行; 10 (2)是否存在实数 k 使NANB0?若存在,求 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 【点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一般要用到根与系数的关系;有关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 弦是否过焦点,若过抛物线的焦点,可直接使用公式|AB|x1x2p,若不过焦点,则必须使用弦长公式. 【变式训练 3】已知 P 是抛物线 y22x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圆(x3)2y21 的切线,切点分别 为 M、N,则|MN|的最小值是 .【解析】. 4 5 5 总结提高 1.在抛物线定义中,焦点 F 不在准线 l 上,这是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若 F 在 l 上,则抛物线退化为 一条直线. 2.掌握抛物线本身固有的一些性质:(1)顶点、焦点在对称轴上;(2)准线垂直于对称轴;(3)焦点到准 线的距离为 p;(4)过焦点垂直于对称轴的弦(通径)长为 2p. 3.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要掌握抛物线的方程与图形的对应关系.求抛物线方程时,若由已 知条件可知曲线的类型,可采用待定系数法. 4.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只要与椭圆、双曲线加以对照,很容易把握.但由于抛物线的离心率为 1,所以抛物 线的焦点有很多重要性质,而且应用广泛,例如:已知过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设 A(x1,y1),B(x2,y2),则有下列性质:|AB|x1x2p 或|AB|( 为 AB 的倾斜角), 2p sin2 y1y2p2,x1x2等. p2 4 练习 1.【2012 高考全国卷理 8】已知 F1、F2为双曲线 C:x-y=2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 C 上,|PF1|=|2PF2|, 则 cosF1PF2= (A) (B) (C) (D) 【答案】C 1 4 3 5 3 4 4 5 2.【2012 高考安徽理 9】过抛物线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点是原点,若 2 4yxF,A BO ,则的面积为( )3AF AOB 【答案】C( )A 2 2 ( )B2( )C 3 2 2 ()D2 2 【例 3】证明:如图,设 A(x1,2x ),B(x2,2x ),把 ykx2 代入 y2x2,得 2x2kx20, 2 12 2 11 由韦达定理得 x1x2 ,x1x21,所以 xNxM ,所以点 N 的坐标为( ,). k 2 x1x2 2 k 4 k 4 k2 8 设抛物线在点 N 处的切线 l 的方程为 ym(x ),将 y2x2代入上式,得 2x2mx0, k2 8 k 4 mk 4 k2 8 因为直线 l 与抛物线 C 相切,所以 m28()m22mkk2(mk)20,所以 mk,即 lAB. mk 4 k2 8 (2)假设存在实数 k,使NANB0,则 NANB, 又因为 M 是 AB 的中点,所以|MN| 2 1 |AB|. 由(1)知 yM (y1y2) (kx12kx22) k(x1x2)4 (4)2.因为 MNx 轴,所以|MN|yMyN|2. 1 2 1 2 1 2 1 2 k2 2 k2 4 k2 4 k2 8 k216 8 又|AB|x1x2|. 1k21k2(x1x2)24x1x21k2(f(k,2)24 (1) 1 2 k21k216 所以,解得 k2.即存在 k2,使NANB0. k216 8 1 4 k21k216 9.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典例精析 题型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交点问题 【例 1】若曲线 y2ax 与直线 y(a1)x1 恰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 a 的值. 【解析】综上所述,a0 或 a1 或 a . 4 5 【点拨】本题设计了一个思维“陷阱” ,即审题中误认为 a0,解答过程中的失误就是不讨论二次项 系数 a a1 0,即 a1 的可能性,从而漏掉两解.本题用代数方法解完后,应从几何上验证一下: 当 a0 时,曲线 y2ax,即直线 y0,此时与已知直线 yx1 恰有交点(1,0);当 a1 时,直线 y1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恰有一个交点(代数特征是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为零); 当 a 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4 5 【变式训练 1】若直线 ykx1 与双曲线 x2y24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为( ) A.1,1, ,B.(,) 5 2 5 2 5 2 5 2 C.(,11,)D.(,1),) 5 2 【解析】答案为 A. 题型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弦问题 【例 2】(2010 辽宁)设椭圆 C:1(ab0)的右焦点为 F,过 F 的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 x2 a2 y2 b2 A,B 两点,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60,AF2FB. 12 (1)求椭圆 C 的离心率; (2)如果|AB|,求椭圆 C 的方程. 15 4 【解析】(1)e .(2)1. c a 2 3 x2 9 y2 5 【点拨】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及相交弦的弦长问题,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 【变式训练 2】椭圆 ax2by21 与直线 y1x 交于 A,B 两点,过原点与线段 AB 中点的直线的斜 率为,则 的值为 .【解析】 . 3 2 a b a b y0 x0 3 2 题型三 对称问题 【例 3】在抛物线 y24x 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关于直线 l:ykx3 对称,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析】故 k 的取值范围为(1,0). 【点拨】(1)本题的关键是对称条件的转化.A(x1,y1)、B(x2,y2)关于直线 l 对称,则满足直线 l 与 AB 垂直,且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满足 l 的方程; (2)对于圆锥曲线上存在两点关于某一直线对称,求有关参数的范围问题,利用对称条件求出过这两 点的直线方程,利用判别式大于零建立不等式求解;或者用参数表示弦中点的坐标,利用中点在曲线内 部的条件建立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3】已知抛物线 yx23 上存在关于 xy0 对称的两点 A,B,则|AB|等于( ) A.3B.4C.3D.4 22 【解析】设 AB 方程:yxb,代入 yx23,得 x2xb30, 所以 xAxB1,故 AB 中点为( , b). 1 2 1 2 它又在 xy0 上,所以 b1,所以|AB|3,故选 C. 2 总结提高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别式方法及弦中点问题的处理方法. 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可以转化为相应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即联立方程组 , 0),( , 0 yxf CByAx 通过消去 y(也可以消去 x)得到 x 的方程 ax2bxc0 进行讨论.这时要注意考虑 a0 和 a0 两种情况,对双曲线和抛物线而言,一个公共点的情况除 a0,0 外,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 平行或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都只有一个交点(此时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属相交情况).由此可 见,直线与圆锥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并不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的充要条件. 3.弦中点问题的处理既可以用判别式法,也可以用点差法;使用点差法时,要特别注意验证“相交 13 9.5 圆锥曲线综合问题 典例精析 题型一 求轨迹方程 【例 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 x22y,F 是抛物线的焦点,过点 F 的直线 l 与抛物线交于 A、B 两点, 分别过点 A、B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 l1和 l2,记 l1和 l2交于点 M. (1)求证:l1l2; (2)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析】(1)所以 l1l2. (2)M 的轨迹方程是 y . 1 2 【点拨】直接法是求轨迹方程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题用的就是直接法.要注意“求轨迹方程”和 “求轨迹”是两个不同概念, “求轨迹”除了首先要求我们求出方程,还要说明方程轨迹的形状,这就需 要我们对各种基本曲线方程和它的形态的对应关系了如指掌. 【变式训练 1】已知ABC 的顶点为 A(5,0),B(5,0),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 x3 上,则顶点 C 的轨迹方程是( ) A.1B.1 x2 9 y2 16 x2 16 y2 9 C.1(x3)D.1(x4) x2 9 y2 16 x2 16 y2 9 【解析】 ,方程为1(x3),故选 C. x2 9 y2 16 题型二 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 【例 2】已知菱形 ABCD 的顶点 A、C 在椭圆 x23y24 上,对角线BD 所在直 线的斜率为 1.当ABC60时,求菱形 ABCD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所以 ACBD. 于是可设直线 AC 的方程为 yxn. 由 nxy yx, 43 22 得 4x26nx3n240. 因为 A,C 在椭圆上,所以 12n2640,解得n. 4 3 3 4 3 3 设 A,C 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 x1x2,x1x2, 3n 2 3n24 4 14 y1x1n,y2x2n. 所以 y1y2 . n 2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且ABC60,所以|AB|BC|CA|. 所以菱形 ABCD 的面积 S|AC|2. 3 2 又|AC|2(x1x2)2(y1y2)2,所以 S(3n216) (n). 3n216 2 3 4 4 3 3 4 3 3 所以当 n0 时,菱形 A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4. 3 【点拨】建立“目标函数” ,借助代数方法求最值,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考试中很多考生 没有利用判别式求出 n 的取值范围,虽然也能得出答案,但是得分损失不少. 【变式训练 2】已知抛物线 yx21 上有一定点 B(1,0)和两个动点 P、Q,若 BPPQ,则点 Q 横 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如图,B(1,0),设 P(xP,x 1),Q(xQ,x 1), 2 P2 Q 由 kBPkPQ1,得1. x2 P1 xP1 x2 Qx2 P xQxP 所以 xQxP(xP1)1. 1 xP1 1 xP1 因为|xP1|2,所以 xQ1 或 xQ3. 1 xP1 题型三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黄冈市晋梅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主题中秋节活动营销策划方案
- 乡卫生院工作方案
- 兴国县旅游试题及答案
- 3招增强孩子的社交信心
- 2026届湖北省黄冈市化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隐性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延禧攻略试题及答案
- 【炼石网络】图解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指南》(2025)21141mb
- 消防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教学
- 企业园中园管理办法细则
- 藏族课件模板
-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 2025年高考生物四川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电子厂生产安全培训
- GB/T 45745-2025道路货物运输车辆装载规范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先进过程控制(APC)软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呼吸衰竭个案护理
- 2025年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抚育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