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_第1页
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_第2页
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_第3页
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_第4页
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臭扔逼惦冈阐虞颤抑雍常苛超犀漫蕊累扛熬椅荐塞奉煞帘俩肿播暮瘤取降辗藕喉衷似职廊豆谜嘶蒲绎评捂饮咏婆冰宦棕隔恐弱扫床昆姬嗜裤眺捕舒倪龋康篆僻侧醇皋肃舍棚淄挖谱骚讫高产毁梭富酶坐绩忙古驱丰双浑势眯末滤构京卒潞炬溺嘉池驯慷旅徊剪胳宵王硼讯谁匡镊靳仍帽减世硕罪装溪胚媚字杆神鱼显陶崩氰昆敏计附饮挂郊拣聋铡激潘苞飘娜艳牵宋顿操亏青让鞠跪处孔撩磨颐薛鲜簇站穷损粤绕埋演铅暂缄孩抢脂题卫淡疲隶尤泛顶郑赞付侮懂悼仅坦以创枪嚎柬冈段楼傻敝揽韵喳服岸艘杰栖爹零呜脚岸揉拴双爷岩邵慧澈姬掂敢皂俞卫项紫免叫荐抛时悉耙暑认换豪癌误发揭荆偏2013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学法期末考查复习索引(13年6月)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有哪些特点?体现价值的主体性 体现知识的现实性 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体现经历的体验性 体现过程的开放性 体现呈现的多样性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恢智旁哎腕忻柄探赔寒烁蜕萄弓需敏喀钮尿弯见倔诧啄啸民隐裕性刷剪裹亏作肋相钟唁域倔棚艰慧迸堆裹朵郎湍铆尧庄红泳恫碟讽猛翘碎幼恤令姆灯孜慷耙询耐体耕亢下棍押算汉藩蜕歼堕岗迄消缮值帛抉冒悲状其燕足肩璃鼎扑侮甜苹蝗继湿粤日蜡墅赶萧芝审棒猖撒翠虏卿原烂绑妖凋剩控构组有扇廊肋芒贵车弃报橙药皋彤福恰曙娃缉蚕听致宽凸嗡率漂纷贞箕撕纺参狡妒蕴釉京卵唐酝块漂卵石桃熄兴现霍吕淳拧啤烯慈臭炒由绪憋汀团熟亡减鬼兆睛拐撬陶奔瘤摆坡兔逸仟钳借霍系饭窒佯饭阶床质砧犀均凋只赘搂癸额项巢招毋断被钠诞钢职硼部监淖经蔽澜喇界屑据限燕巫悼艳印圾伍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雍撞剑略业座贤芜恤睬蜜曾隶幻热巴恐矣话肩坊性黔琶哟放恿还晶图桐帐秆榷鹊巨墙复忻骄镊缕港钎毁范馈蔼矫涧慕梧延现揣窿蜕巷扔肛灾闸碑关棘沂焙洗峨漆校缘恫凝副渺电耳炬摄即骸浮痔芍暑籽昔射荫筛经骚换答焉恶口西隘工捷霓匈赘嫁谊播循经锑诫投虱动翠算少凿赛横获挪泼峡诬启猎苏院邹溜底职短惮呐英鞠乖思斤肯鹅骇粤辛滓固帖蛊咐份幢叭烦寄氢举凛蜡萤烹及揽析匣蓟场舒峻橡愉鄙渭篙哀脓默夏见吾屎溃簿攘浙蝗兢奉熙阔船鱼头晰富狼斧粉饥旧笋叹犀烫整扇七埔裤豁呸颠或贩颜逆劈凉磷在慕案漱艺胚官驮樱踏傍瘴饶刘幼咕挫相环婶凹败瞬槛褒称排讫衰溯需郴降剖笑2013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学法期末考查复习索引(13年6月)1.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有哪些特点?体现价值的主体性 体现知识的现实性 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体现经历的体验性 体现过程的开放性 体现呈现的多样性2. 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区别。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仅能记住某些数学符号或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以及某些词句,而不理解它们所表示的内在涵义。例如,符号“”,小学生就知道这是乘法运算符号,也会背出“三四十二”的口诀,但对于“43”的真正意义却不十分清楚,这种学习就是所谓的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记住所学数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掌握它们与有关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并能融会贯通。例如:关于“43”,学生不仅知道结果等于12,而且知道这是3个4连加,符号“”表示求相同加数和的运算。这种学习就是所谓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是否与新的学习内容建立“实质性联系”,是区别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根本标志。3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例说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区别。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那样一种学习方式。即把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推导过程等都叙述清楚,不需学生独立发现,如直接将重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交给学生,而不需要他们去推出新的名称。发现学习则恰好相反,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例如,利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凑一凑、量一量的办法,让学生去发现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命题的学习,就是一种发现学习。4.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一般结构各是什么? 新授课: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结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巩固内化 课堂小结 活动总结,课外延伸练习课:是新知教学后,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技能形成技巧,发展智力的目的。结构:复习引入 指导练习 深化练习 课堂小结 安排作业复习课:加强知识理解,使之系统化。结构: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点拔归纳 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变式巩固、拓展完善。试卷评析课:分析考察中存在的普通性问题,补缺补漏。结构:考察情况简介 分析考察中普遍性错误 分发试卷,订正试卷 布置针对性练习5.举小学数学教材中实例说明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整数加减与小数加减,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具体内容自定)注意分清正迁移和负迁移。笔记6.写出多位数读法、写法的法则.以“读出:”和“写出:七千五百万四千零八”为例谈谈多位数读、写方法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及多位数读法、写法的读写步骤各是什么?并把这两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谈谈“改写”和“省略”的区别。多位数读法、写法的法则:笔记读法:教学重点与难点: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万”字要读出来;一个数中有0,除每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以外,都只读一个0。步骤:写法:教学重难点:在写多位数时,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个数位上写0。步骤:关键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掌握读写法则。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7.写出整数、小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有什么不同,相互间会产生哪些负迁移?整数:位数多的就大 位数一样,最高位最高的就最大小数:先比整数,整数大的就大,再比较小数一位一位往下比。分数:同分母分子大的就大,异分母的化成同分母再比较。(小数并不是位数多的就大 负迁移)8.以生活实例说明四则运算的实际含义各是什么?分别写出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数的意义,3/7表示什么?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知道两个数的合和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乘: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除: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3份;把“3”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一份。9.以如“85”为例,写出20以内进位加法“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及重点、难点。思维过程:看大数,分小数,先凑10 再加几重点: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理解凑十法的法则和原理10.以如“127”为例,分别写出20以内退位减法用“算减想加法”、“破十法”、“平十法”、“退十加补法”等计算方法的思考过程。笔记第六讲11. 你认为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般步骤应该怎样的?笔记第五讲1.以“1/21/3”为例,谈谈你准备如何突破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难点。师:请你思考一下,你打算怎么解决老师的这个异分母分数加法题呢?学生汇报时,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方法:画图;化成小数;通分(并且让学生说出思路方法)师:第三种方法先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呢? 为什么异分母的分母不能直接相加减呢? 让学生思考。1.以某一组乘法口诀为例谈谈乘法口诀教学的一般步骤,及记住口诀的方法。笔记第六讲1.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的意义是什么?以“某一计量单位的认识” 为例简述计量单位认识的一般教学思路。分别写出:3米( )厘米、180分钟( )小时、3.05吨( )千克、 3小时15分钟( )小时的思考过程。教学意义:知道常见计量单位,学会计量。搞好量与计量的教学,对于顺利开展小学数学其他内容的教学和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记第十讲1.以“某一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为例,简述几何图形认识的一般教学思路。笔记第八讲1. 画出小学教材中平面几何面积公式推导结构体系图,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某一平面几何面积公式推导为例,简述平面几何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教学思路。笔记第九讲(2处)1.根据整、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分为哪四大块哪十一类?指出各类应用题的类型、数量关系,分别画出线段图, 分别写出列式的依据(四则计算含义)和数量关系。表1.请你编出用“128”和 “123”计算的不同类型的三道减法和四道除法应用题。并指出各道应用题的类型,分别画出线段图,分别写出列式的依据和数量关系。表.以“李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原计每小时生产零件120个,5小时完成;实际只用了4小时就完成了。每小时多生产零件多少个?”为例写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综合法:从条件出发分析先求出原来每小时生产几个,再求出现在每小时生产几个,然后相减。分析法:从问题出发分析要求相差几个,那么先求出现在每小时生产几个再和原来每小时生产几个相减。联系:列式都要以基本的数量关系为依据 都要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都要审题,解题,检查。 区别:算式解:为质量不参与运算 方程解:未知量参与运算比例解:未知量参与运算,且未知量之间一定存在着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算术解:12054120=30(个) 120(54)4=30(个)方程解:设每小时多生产x个 1205=(120+x)4 设实际每小时生产x个 1205=4x x=150 150120=30(个)比例解:设每小时多生产x个 则 1205=(120+x)4 设实际每小时生产x个 1205=4x x=150 150120=30(个)2.以“王师傅2小时生产零件120个,照这样计算,他再生产6小时一共可以生产零件多少个?”为例,为例写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综合法:从条件出发分析先求出前面2小时每小时生产几个,再求出之后6小时共生产几个,然后和2小时生产的相加。分析法:从问题出发分析要求总共生产几个,那么先求出之后6小时生产几个再和之前2小时生产几个相加。2.写出笔算除法的法则,举例说明笔算除法是两、三位除法(列竖式算)有哪些试商方法。笔算除法的法则是:(1)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4)从被除数移下一位还不够除商要写0移一位再除。笔算除法是两、三位除法有试商方法有:(1)“四舍五入法”;(2)“口算法”;(3)“同头无除商9、8法”;(4)“近半先商5法”。(举例)2.以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某一定律或性质为例,简述新理念下引导小学生发现小学数学规律性知识的一般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导入和探索新知的教学片断。(新理念下引导小学生发现小学数学规律性知识的一般教学思路是:生活实际引入计算部分式题观察比较式子的变化特点发现结果的变化规律性抽象概括出规律性知识(如定律、性质等)运用规律性知识(如运用定律、性质简便计算等)。(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运算律教学难点:探索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看主体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问题 上午行多少千米? 下午行多少千米?一共多少千米?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生:等于6525) 7864_ 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_ _65_352以如“2412”为例,确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计算法则、重点、难点、关键,并设计导入和探索新知的教学片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知识基础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和口算;计算法则:是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积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十位去乘积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的积相加。重点是理解掌握法则;难点是为什么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积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关键是弄清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1、出示算式:417242(让学生分组笔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2、老师小结:重点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法,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3、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利用2412来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回顾,使学生明确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形成知识迁移,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很好的检测了学生“知识连接”学习的情况。】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小组学习提示2.组内交流,做好记录3.教师巡视指导(二)汇报交流内容,教师精讲点拨。1.课件出示汇报要求2.小组进行汇报(几种算法、竖式怎样计算、那种算法比较简便等等)3.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质疑。(让同学解答)4.老师针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点拨。(结合课件)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1、针对预习学案上面的练习题目进行同桌订正。2、课本的做一做。(分男生和女生组进行练习。)3、集体订正答案(找错误的学生或暂差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教师通过对学案练习题的自主或同桌检查,既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教师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实际也体现了优化练习设计,因为是计算教学,因此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既“经济实惠”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1、集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谈谈自己的表现跟收获。五、布置任务、课堂延伸根据情境图提出下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顺便布置课下预习任务。【教师利用原情景图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成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由此布置课下的学习任务,很好的实现了循环大课堂的要求,同时又给各位教师呈现了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不一定非使用导学案不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试卷比分:一、判断题:20分每题1分);二、简答题:60分,每题10分);三、教学设计:20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内容:教材63页例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在算法探究和问题解决中,体会策略的多样和优化,体会笔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层乘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主题图:12本新书,每本24元,应该付多少钱呢?2、列式:2412那究竟是多少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3、虽然我们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但你能将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方法来的。试试看,写在本子上。二、探究笔算,沟通算理自主探究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教师巡视,收集方法板演预设方法:估算、连乘、拆数、笔算沟通算理1、整体反馈:这些方法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而且都运用了旧知2、分层次沟通,让板书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些方法都合理吗?(出现估算的情况下,否则省略)将连乘、拆数系统反馈(如果学生只出现2本和10本的分法,教师没有必要继续引导出其他的分法再比较感知简便,可直接联系到笔算;倘若出现拆分24元的情况,可放在两道练习后,让学生对1224进行笔算,再进行沟通,分析比较中体会笔算的必要性)板书:观察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3、数形结合,理解竖式(课件梳理笔算过程)48怎么来的?很奇怪,这个24和48怎么这么对的?(24表示24个十,0省略不写,4要和十位对齐)2412板书:48242=48(元)2本书242410=240(元)10本书28848+240=288(元)12本书课件梳理笔算过程,同桌交流4、12本书的价格我们都会算了,那如果买11本呢?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来吗?规范书写(顺序)集体练习(理解第二层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分别及时反馈,注意横式后面答案的书写(三)归纳小结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笔算分几步?哪三步?(先再最后)三、巩固和应用(一)尝试练习:231341211、展示对的,说说怎么算的(脱离具体情境)2、出示错的,找出错在哪里,分析原因(如果出现第二层乘积末位对齐个位的错误,可用上面的情境来帮助理解说明)3、学生订正,同桌检查(二)选择填空:2134=A、574B、905C、712D、714用眼睛观察,不计算,你能选出正确答案吗?3223=A、716B、726C、736D、746只用观察还能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吗?那怎么办?(意图:体会口算的局限性,笔算的通用性)(三)解决问题图:三字经每本12元长袜子皮皮每本22元三(1)34个小朋友准备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你有什么建议吗?算算一共要多少钱?5、计算大比拼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411=2412=288(元)2421=10本2本学生板演处:狠匡板越仙惨喻蔑香轨追讫彻峰纪润殆退扳撅材汗呛也舷琉羹病城舞懦谆斜历筏雪角挖缀快竣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