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书序;积累文言知识。过程和方法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难点对比手法的运用;典故的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入痴境1.做梦是因为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告诉我们,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是在试图对现实的超越中,完成对现实苦难的消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名家的”梦言梦语”。2.解题:这个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信息?关于”序”。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比较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诗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进而了解书序。关于”陶庵”。陶庵是张岱的号。张岱是什么样的人?且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和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痴人指的就是张岱。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清兵南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巨变,强烈的民族意识,让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为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抗议,遁入山林,潜心著述,以追忆的方法,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 以寄托故国之思。关于”梦忆”。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也就是说梦中的回忆,对梦的记忆,也就是说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梦”的一种追忆,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梦而让作者魂牵梦萦,要用笔录来追忆呢?只能从文本中去解读了! 关于陶庵梦忆。陶庵梦忆(共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特别能够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二读痴文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注音。2.重点词语读音点拨:愕窒zh 駴駴hi 瓶粟屡罄lqng罹此果报l以蒉报踵kuzhng仇簪履也znl以衲报裘nqi 梦将寤w仇舆从也y 以苎报絺zh ch以粝报粻lzhng 啮噬ni sh以瓮报牖yu 爽垲ki 偶拈一则nin3.重点句子释义点拨:瓶栗屡罄:瓮里的粮食屡屡吃尽妆点语:夸张美化的话因想余生:余生,生平翻用自喜:翻用,反而因此得是梦便好:得,能够当作如所消受:消受,承受痴坐伫想:伫,伫立其为痴人则一也:则一,就是一样名人难化:追求名人的心难以化解莫是梦否:莫,莫非难道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相当享受)豪华,今日罹果此报。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一(一个)梦耳,又惟恐其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一种)也。4.跳读文本,找到关于陶庵梦忆这本书概况的文字。成书原因: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怎样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该书体例: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此书内容: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三解痴人1再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艰2思考: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资料连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怎样?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资料连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和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强调:两个典故:其一西陵脚夫,遭受困境”惟恐其非梦”,其二是中试寒士,因为幸福来的太突然,则”惟恐其是梦”。典故:用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要么是借古抒怀,比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之群山万壑赴荆门;要么是借古讽今,比如李商隐的马嵬。点拔:西陵脚夫眼前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困境是一场梦;中式寒士曾经的合家欢乐的生活不是一场梦。四明痴梦问题探究: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五品痴情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喜喜而实悲。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悲艰辛酸楚。(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2作者和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归结:作者还是难以接受国破家亡这一惨痛现实,仍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难以磨灭。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六赏痴艺1.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和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和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2.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和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和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3.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七拓痴理1.课文小结。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是国破家亡,才让坚守民族气节的陶庵当下饥寒交迫,处境维艰;是国破家亡,让陶庵切身感受到当年的奢华生活一去不复返,恍若一场美梦那般一醒而逝,永难追回,便只能”梦忆”;是国破家亡,过去的美好永逝难再,所以他才会因此沉迷于昔乐今悲的哀伤,难以自拔,于是只好用笔触来重温旧梦,在”梦忆”中重现往日,进而寄托他对故国的无限怀恋而这也正是陶庵写作陶庵梦忆的原由吧。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