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与运用_第1页
谈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与运用_第2页
谈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与运用_第3页
谈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与运用_第4页
谈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与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与运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科技成果的诞生使现代产品的功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水平。现代人在选择产品时已不仅仅满足于功能的先进和使用的便捷,人们更为重视的是产品的情感元素和所具备的文化内涵。设计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是现代设计师共同的课题。经过了时代的沉淀和众多设计风格的变更,现代设计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各样的设计潮流此起彼伏,种类繁多的设计风格百花争艳。但纵观所有富有生命力的成功设计,无不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浓缩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总结了多年来积累的传统文化,综合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元素。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所体现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多数文化受益于传统,是在传统和民族的基础上升华而成,所以重视传统、挖掘民族元素是当今成就优秀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可见,传统文化和民族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逐渐成为新时期时尚设计的焦点。什么叫传统文化?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凝练与积淀。凡是生命力旺盛而又持久的文化不论是外来侵略,还是自然延续都是对原有历史文化取积极传承和阐扬态度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伴随着现代设计的成长,即使在激情燃烧的现代主义艺术与设计运动中,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阐扬。德国弗兰兹萨雷斯玛雅在他的装饰艺术手册中,就对装饰的分类,表现出了他对历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偏爱。这本书曾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反复再版,被公认是装饰艺术的经典名著之一,深受艺术家、设计师和广大制造商的欢迎。此书的卖点即在于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不否认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因为传统文化与艺术,给我们带来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时代的文化与艺术信息,他们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设计资料,更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纵观轰轰烈烈的现代设计运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真正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文化产生全方位巨大影响的,当属德国的包豪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影响远远超出了它的国界从德国走向欧洲,从欧洲走向世界。而不废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思想,正是包豪斯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譬如,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披乌斯,主张艺术与技术统一,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等等思想,就是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精神。现代设计讲的“以人为本”,就是古希腊哲学强调的“人本主义”,更是源于中国古典哲学老庄的“天人合一”、“以人为贵”的思想。包豪斯这种立校精神,的确为现代主义运动开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的先河。 由此可见,受着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发展,也都无法摆脱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在以前现在和将来都会直接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满世界地寻找最具民族特征、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珍品,为什么外国人对我们引以为豪的栉比鳞次的建筑群不屑一顾,而对我们自己常常忽略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流连往返的原因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把能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人称为大师的原因。陈汉民先生解决了一点,贝聿铭先生解决了一点,所以我们称他们为大师。 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贝聿铭先生在做中国的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我们先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开发与运用。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在中国,各种文化互相融通,数千年相安无事,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的巨大兼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达到今天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经济,可以富国强兵;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不殆;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用之于社会,可以安居乐业;用之于科学,可以见微知著;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设计,可以精美绝伦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妙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实用哲学,可以运用于各个层面,当然包括设计。首先,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影响之巨大,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服饰的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服饰设计,一直徜徉在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之间。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直到近现代,中国各阶段各民族的服饰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为世界瞩目,在今天的时装设计中,各种元素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新材料的更替,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传承关系,不仅为中国的服饰文化所独有,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常见。譬如一向以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的欧洲服饰文化,在现代时装设计上,就常常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拜占庭艺术风格、哥特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波普艺术风格、欧普艺术风格和极限主义艺术风格等的深刻影响。这些相互影响的艺术风格,虽然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数千年间积淀的文化,但时至今日,仍然被现代服装设计师交替使用着,而且也常常被人们视为最摩登最时尚的流行服饰。仅从这一点,也可以进一步证明本文的观点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巨大到让我们感觉不到;无处不在到让我们潜移默化。 中国国际时装周在2007年11月晚,以一场盛大的2008春夏内衣流行趋势发布拉开序幕。曾获得“十佳”设计师称号的青年设计师刘薇,在2007年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夏系列发布秀中把中国的印花土布做出了国际化的效果,形如青花瓷般的优雅,服装剪裁贴身,线条流畅。可谓心思独到。2006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以传统中国红为基本色调的国色天香系列,设计师把中国旗袍的特点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来显示新娘的娇媚热情,而薄纱与珠片的运用则营造出一种蓬松梦幻的感觉。花韵幽语的设计师灵感来自于盛开的国花牡丹,取其妖娆、华贵之姿采用平面与立体裁剪结合的手法来展示一份脱俗的美丽 ANNA SUI 2008秋冬成衣完全放弃了春夏时节的缤纷绚丽,将归于中国元素,青花瓷成为秀场的主要旋律。服装的造型以夸张的直角蝙蝠式设计和中国味十足的流苏为主,让这一季的ANNA SUI时装更加完美的修饰出女性妖娆的身形,以及职业女性叱诧商场的不凡气势。青花蓝在这里扮演了既自信又随性的角色。今年秋冬,华丽的织锦刺绣被大品牌最广泛地运用在了晚装的制作上,像擅长于营造女性性感曲线的Valentino用金色织锦面料来制作拖地鱼尾吊带晚装,金色的面料上,盘旋向上的褐色与淡紫色刺绣花朵极其生动,很有中国风情,设计师还特别在吊带的底部加上了同是花朵的扣饰,与面料上的刺绣花朵相映成趣,非常漂亮。与Valentino相比,Dior的设计师JohnGalliano使用织锦刺绣面料的手法却更显夸张,让模特黄袍加身,穿上绣有龙图案的黄色服装,显得恢弘大气。此外,Dior还创新地在真皮服装上刺上花朵,亦中亦西,别致有趣。第二,中国传统美学观为中国的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养分。例如,构思上,中国传统美学讲求“以一当十”、“以少用多” 、“由此及彼”的精炼,虽简却表现出吸引人的意境,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在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构图上,讲究“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中国画表现对象时,背景常不着一笔却意境悠远;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却同样无形胜有形。在布局上,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规律,我国篆刻书法绘画艺术中都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种统一生动,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在造型上,讲究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炼,目的在于对于精神的关怀,对于启示的探索。这些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都得到了充分运用。 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很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申奥标志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如在去年春节前,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户外广告栏中可以看到“金童子与可乐”的招贴。该招贴就是把国人家喻户晓的吉祥图案年年有余的形象,直接与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相结合,使传统中带有强烈的现代色彩,现代、时尚中又包含传统元素。这种巧妙的结合,使图形艺术表现出一种跨时代的魅力。 国粹心碎中采用了逐渐破碎的京剧脸谱,象征着国粹滴血般的破碎在敲打、撞击人们的心灵,倾诉那份急待守护与传承的严峻。再看新年红包上那一抹中国红和从前孩子手中摇的拨浪鼓,传递的是浓浓的中国情和解不开的中国结。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学生设计的广告招贴书设计与艺意异充分运用书法这一传统元素,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银奖。设计与艺意异和家国梦圆两件作品明显表达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第三,汉字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文化,她具有表情会意的功能,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这个个性特征使它在标志设计中独具魅力。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的视角审视,汉字无疑是一种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尤其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企业的标志设计,铸就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演进为名副其实的文字信息传达媒介。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中国银行”标志,在古代“滚圆”的铜钱形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象征安全与守信,图文并茂、内涵丰富,一目了然。再如“旗王茶叶”标志取形于一面旗帜与几片茶叶,融入“王”字,似飘扬的旗帜,寓意“茶中之王”。这样巧妙的结合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简洁生动,足以让人记住。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将汉字和中国平面艺术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创意”和“创形”思维融入当代平面视觉传媒设计语言中,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创造力,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展现中国文明不衰的艺术神韵,这应该也是中国设计师的理想与责任。最后,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含义、富有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现代设计元素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席位。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一面,它还是具有其现实意义的,那火红的对联门笺、桃符年画,其深层的装饰动机是创造一个吉祥的世界,表达一种对和谐、安康、富足生活的企盼。因而传统纹样蕴含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佳篇。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的广布,寓意着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息畅通,同时也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