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键催化断裂的反应_刘振南_第1页
醚键催化断裂的反应_刘振南_第2页
醚键催化断裂的反应_刘振南_第3页
醚键催化断裂的反应_刘振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卷第 2 期 1996 年 9 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JO URN AL OF GU AN GXI UN IV ERSITY FOR N ATION ALITIES Vol. 2 No. 2 Sep. 1996 醚键催化断裂的反应 刘 振 南 (广西民族学院化学系 ,南宁 , 530006) 摘 要 本文根据电子效应、空间效应、杂化轨道理论 ,阐明了醚的结构、性质.着重介绍各类开链醚在强酸催化下断键反应 的活性及取向. 关键词 醚键 ;电子效应;空间效应 ;断裂;取向 醚是十分不活泼的 ,比之含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它更象烷烃 ,它们不能被实验试剂所氧化 , 也不能进行还原 ,消除反应或与碱作用.也就是说 ,醚键对氧化剂 ,还原剂、碱都非常稳定.它们对稀 酸也是稳定的 ,但可与热的浓强酸如氢溴酸、氢碘酸作用而导致醚键断裂 . 1 CH3CH2OCH2CH3 + HI CH3CH2OH + CH3CH2I 此外 ,醚的最重要反应之一 ,是一种不合乎需要的反应 与大气中的氧作用形成过氧化物 (自动氧化 ) ,在此不加讨论. 醚有多种 ,可以是开链的或环状的 (如环氧乙烷、四氢呋喃、 1, 4 二氧六烷、冠醚等 ) ,也可以是 简单醚或混合物 (如甲乙醚、苯甲醚等 ) ,本文主要讨论开链醚在强酸催化下断裂的反应.当醚为混 合醚 ( R O R )时 ,两个 C O醚键不完全相同 ,哪个 C O醚键首先断裂就存在一个取向问题. 笔者参阅相关文献资料 ,根据电子效应、空间效应、杂化轨道理论 ,从醚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 ,对 该问题进行讨论. 1 醚的分子结构 2 1. 1 醚分子结构中氧的杂化状态 像 C 、 N一样 , O也可以形成具有 SP 3杂化轨道的键 ,由于氧本身有 6 个价电子 ,它可形成两个 共价键 ,此外 ,还剩下两个充满电子的 SP 3杂化轨道 . 2S 2P 杂化 氧的四个 SP3杂化轨道 1. 2 醚分子结构中碳的杂化状态 醚中 ,与氧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一般多为 SP 3杂化 (烷基 ,烯丙基 )或 SP2 (乙烯基、芳 收稿日期: 1996 02 17.作者: 女 , 37 岁 ,讲师. DOI: 10.16177 /ki .gxm zzk.1996.02.008 基 ) , SP 2杂化轨道含有较多的 S轨道成份 ,电负性也较之 SP3杂化轨道大 ,所以 SP2杂化碳形成的 C O醚键要比 SP 3杂化碳形成的 C O醚键强 ,不易断裂 . 1. 3 醚键 在醚中 , O处于 SP 3杂化状态 ,其中氧的两个 SP3轨道与碳的 SP2或 SP3轨道形成共价键 ,剩下 的两个 SP 3轨道充满了电子.象醇类 ,醚也是极性的 ,氧带有部分负电荷. 2 醚键酸催化断裂的反应历程 由于醚分子有极性 ,负电荷中心靠近氧 ,加之氧上有两个孤电子对 ,使它们赋有碱性 ,能供出未 共用电子对给 Lewis酸形成钅羊离子 (钅羊盐 ).钅羊盐的生成使得醚分子中的 C O键变弱而易断裂. R O R + H R O H R 强酸 HI或 HBr作用使醚键断裂的反应几乎象醇与 HI相作用的途径进行的 ,醚经质子化作用 后 ,随之按 SN1 或 SN2 反应 ,像醇的 SN反应一样 ,质子化作用是必要的 ,因为醚 ( ROR )分子中的 RO - (强碱 )为难离去基团 ,而质子化后的离去基 ROH(弱碱 )象 H2O一样 ,较容易离去. CH3CH2O CH2CH3 H+ CH3CH2- H O - CH2CH3 I- - I CH3 CH2 H O + - CH2CH3 CH3CH2I + HOCH2CH3 至于是 SN1 或 SN2 历程则取决于醚的构造 (当然试剂和反应条件也是会有影响的 ) .对于质子化 后较易生成碳正离子的常是 SN1 历程 (如叔丁基醚 );质子化后较难生成碳正离子的常是 SN2 历程 (如伯烷基醚和仲烷基醚 ) 3. ( 1) CH3OCH3+ HICH3O H CH3+ I - 32 广 西 民 族 学 院 学 报第2 卷 3 醚键断裂反应活性 3. 1 伯烷基醚键和叔丁基醚键 由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看 ,伯烷基醚 (尤其是甲基醚 )相应的正碳离子超共轭最少 ( C + H3 、 CH 3C + H2) ,正电荷不能分散 ,碳正离子稳定性差 ,不易形成 .另外 ,伯烷基中心碳的空阻最小 (尤其是甲 基 ) ,利于进攻基团与碳原子碰撞接触 ,因此 ,质子化后的伯烷基醚易按 SN2 机制进行反应 . 而质子化后的叔丁基醚 ,相应的碳正离子为三级碳正离子 ,有较多的 C H键与碳正离子的空 P轨道发生超共轭作用 ,正电荷得到分散而稳定 ,另外 ,中心碳上连有三个烷基 ,比较拥挤 ,彼此排 斥 ,形成正碳离子后 ,三个取代基成 120 ,相互距离最远 ,可减少拥挤 ,助于离解 (空助效应 ) ,因此 , 质子化后的叔丁基醚易按 SN1 机制进行反应 .仲烷基醚介于二者之间 3. S N1 活性递增 甲基醚 伯烷基醚 仲烷基醚 叔烷基醚 SN2 活性递增 3. 2 烯丙基或苯甲基醚键 对于苯甲基醚或烯丙基醚.由于相应正碳离子的空 P轨道可以与相邻的苯环或双键上活动的 电子形成共轭 ( P共轭 ) ,使碳正离子稳定 ,故此类醚表现得特别活泼.它们的反应性介于 SN1 与 SN2 之间 . 3. 3 乙烯基醚键 乙烯基醚类则表现得很稳定 ,不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这是因为 SP 2杂化碳形成的 C O醚键 交盖较大 ,此外质子化醚中的氧原子还有孤电子对 ,能与双键上活动的 电子形成共轭效应 ( P 共轭 ) ,使 C O键能高 ,不易断裂 . 4 各类醚键断裂的反应取向 简单醚 (如 CH3OCH3, CH3CH2OCH2CH3)分子中的两个 C O键都相同 ,没有反应取向而言; 混合醚如 CH3- OC( CH3)3, CH3- O分子中的两个 C O键活性不同 ,反应取向则取 决于相对较活泼的 C O键 ,各种醚键的反应活性次序一般为: 烯丙基式醚、叔丁基醚 烷基醚 乙烯基式醚.下面举例说明. 4. 1 甲基伯烷基醚或甲基仲烷基醚: 4 此类醚质子化后不易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 ,反应以 SN2 为主 ,亲核试剂优先进攻立体阻碍较小 的甲基碳原子 ,生成 CH3I和 ROH. CH3- O- R H+ 快 CH3- O H - R I- SN2,慢 CH3I + ROH ( R= 伯烷基或仲烷基 ) 4. 2 甲基叔丁基醚 5 此类醚质子化后易生成稳定的叔丁基碳正离子 ,叔丁基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生成叔丁基 碘和 CH3OH或者消去 H + 离子生成相应烯烃. CH3OC( CH3)3 H+ 快 CH3- O H - C( CCH3)3 慢 ( CH3)3C + CH 3OH ( CH3)3C + 快 I- ( CH3)3C- I ( SN1) - H+ ( CH3)2C= CH2 ( E1) 33 第 2 期刘振南: 醚键催化断裂的反应 4. 3 烷基烯丙基醚或烷基苯甲基醚 此类醚无论是 SN1 还是 SN2,醚键断裂都是优先发生在烯丙基碳原子上或苯甲基碳原子上 ,生 成烯丙基卤代烃 (或苄卤 )和醇. CH2= CHCH2OCH3 H+ 快 CH2= CHCH2 O H CH3 I- SN1 或 SN2,慢 CH2= CHCH2I + CH3OH CH2 O CH2R H+ 快 CH2- O H - CH2R I- SN1 或SN2,慢 - CH2I +RCH2OH 4. 4 甲基苯基醚及二苯醚 26 如前所述 ,由于苯环碳是 SP 2杂化碳 ,电负性比 SP3杂化碳大 ,且芳环可与氧形成 P- 共轭 ,因 此 ,无论是烷基苯基醚还是甲基苯基醚 ,结果都是生成碘烷和苯酚.即使是 HI过量 ,生成的也是苯 酚而非碘苯. O - CH3+ HI- OH + CH3I 同理 , ,二苯醚的醚键也不会被强酸断裂.二苯醚是个芳醚 ,碱性比烷基醚小 ( SP 2杂化碳的电负 性较大 ) ,不易质子化 ,即便是已经质子化也是既难发生 SN1 也难发生 SN2 反应. 综上所述 ,醚键酸催化断裂为 SN反应 ,醚键的活性次序为: 烯丙基式醚、叔丁基醚 ,烷基醚 ,乙 烯基式醚.简单醚断键没有取向 ,混合醚的反应取向优先发生在活泼醚键上. 参考文献 1 Alan S.Wing rov e,Robert L.CaretOrganic chemistry P755 2 Fessenden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P. 239 7 美 C、D古奇 ,D、J帕斯托著有机化学基础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P225 Breaking Reaction of Ether Bond Catalyzed by Acid Lin Zhennan ( Dept, of Chemistr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lectron effect, spatial effect and hetero-orbitals, the structure, nature of the ether were elucidated. And under catalyzed by strong acid, the acti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