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_第1页
浅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_第2页
浅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_第3页
浅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_第4页
浅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浅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企业联合对外的程度还很低,存在着无序竞争的状况,因此,假定国内对国际市场的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为无限大,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其次,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到7,世界市场供给相对于我国的需求而言比较大,我国的对外需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足以对世界商品市场价格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假定世界商品市场对于我国的供给曲线具有供给弹性无限大的特征也是可行的。从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决定上看,我国在价格决定方面大都处于价格接收者的地位,这也间接验证了这一假设。二实证检验分析的说明本文将主要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上可获得的年度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按照运算的需要,根据是否可同时获得数量和价格信息,将我国的进出口商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可以得到具体数量和贸易金额的商品。对于这一部分商品,通过分别计算各种商品的年度间的中间需求弹性,再以每种商品在此类商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权重,对所得需求弹性求加权平均数,以此复合的需求弹性表示此类商品的总需求弹性,再运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进行推导,将所得结论与实际贸易收支状况进行对比,以此2/8来判断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在我国的适用性。另一部分商品为仅能获得贸易金额,而无法获得贸易数量的商品。此时不能对其进行弹性分析,故而不能将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用于分析汇率对这一部分商品贸易的影响。在本文中将不对这一部分商品给予考虑。三马歇尔勒纳条件适应性实证分析从表L中我们看到在1999年2000年间,人民币相对美元略有贬值,对于此类的商品贸易顺差额没有扩大反而减少,由1999年的顺差412603万美元,变为2000年的逆差119567万美元。LOCALHOST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看,此间的出口弹性与进口弹性之和表现为大于1,汇率的贬值应引起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这里表现出了实际情况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背离。从2000年2001年的贸易收支状况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小幅升值,这时此类商品的贸易收支状况出现了进一步的恶化,由2000年的逆差119567万美元扩大到2001年的逆差741775万美元。这里的表现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推导结论完全一致,此间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1437大于1,所以汇率升值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在随后的2001年2002年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的稳定,我们看到此类商品的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程度有所减轻,贸易赤字增量由2000年2001年的3/8622208万美元降到2001年2002年的215875万美元,此类商品的贸易赤字加剧的趋势大为缓解。对于1999年2000年间的异常情况,可以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较好的解释1998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在1999年我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使我国的货币对美元虽只是小幅度贬值,但对周边国家的货币却大幅升值,所以从理论上看,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升值引起贸易收支的恶化是理所当然。至于在2001年2002年,汇率没有改变,而贸易收支的恶化情况有所解缓,则是因为离金融危机爆发也已有3年,周边国家货币已经由危机时的过度贬值出现了回升,经济已经得到了恢复,这时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而对于周边国家货币则已经是在贬值。参照这一期间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20012002,如果去掉一个特殊的项电视出口的需求弹性为一26242,则在此期间的此类商品的出口需求弹性为1251,由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知,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会有利于平衡贸易的逆差,本币升值会加剧贸易逆差,这与上述的汇率变化与贸易额变化的描述基本吻合,所以运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对这几年此类商品贸易差额变化情况的解释是合乎情理的。我们注意到,从2002年起,此类商品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出现了4/8负值。在200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稳定,如上所述,在周边国家经济复苏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在回调,这意味着我国的货币对周边国家的货币在贬值。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为负值远小于1的情况下,由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知,此时,货币贬值就意味着贸易收支状况的将恶化,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们看到在2002年一XX年,本已在上一年度里得到有效遏制的贸易赤字在此期间又有了进步的恶化。贸易赤字的增量由2001年2002年的215875万美元又增加到2002年XX年的1933935万美元。从XX年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扬,人民币开始升值,而且升值的变化趋势是在逐年增大。由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可推之,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时,汇率的提高,将会带来此类商品进出口贸易的顺差。XX年XX年,这四年的贸易收支额证实了这一点。人民币出现了小幅度的升值后,此类商品的贸易额在XX年是逆差2891585万美元,到了XX年就实现了贸易顺差2757117万美元,而且在此后的两年里贸易顺差额的变化趋势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逐年大幅度的上涨,在XX年实现贸易顺差82350L1万美元。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2002年以前的几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了基本的稳定,我们发现在名义上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状况的影响5/8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推导的结论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如果考虑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仍能很好的解释我国贸易收支变动的现实。2002年以后的几年里,贸易收支的变化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推导结论完全一致。所以,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基本上可以刻画出汇率变化对于我国贸易收支状况的影响。四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索从表2中,我们发现我国进出口弹性的数值在不同的年份里表现出不同的数值。其原因为在同一需求曲线上,不同线段处所对应的需求弹性值不同。由于供给曲线被视为水平,具有无限供给弹性,所以成本函数和汇率水平共同决定着价格水平,在成本函数不变的前提下,汇率的变动决定着价格的变动,进而共同决定着所求需求弹性对应的起始点,及对应的需求曲线段位置,决定着经济中进出口需求的不同需求弹性,所以进出口需求弹性与汇率及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进而,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与初始汇率及相应的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进出口需求弹性数值是年度间的变量,汇率的值为进出口需求弹性的起始年度的平均汇率,汇率变动指标为后一年度与前一年度间的汇率差额,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加入WTO后,进出口需求弹性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此设定6/8一个虚拟变量以反映此变化。为了便于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假设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与各变量的关系式为YT31O31。XT312Z。13,H31一”其中Y表示第T期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X表示第T期的汇率改变量,Z表示第T期时的起始汇率,H表示虚拟变量,加入WTO前为0,加入WTO后为1,Y表示第卜1期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随机扰动项。这里为了消除变量的自相关性和其它遗漏因素对于回归分析的不利影响,将上一期的进出口弹性之和作为回归方程的一个自变量,对2000年XX年的数据,运用最B乘法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方程式如下Y,9461845_0126X114Z。4708H一0227Y一1拟合优度R20993,方程系数对应的T检验值依次为一06,一2716,061,一986,一2297显然汇率ZT与进出口需求弹性和的线性关系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在此处汇率与弹性相比太大,并且变化也不显著所致。下面将这一因素排除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得如下方程YF184401OLXT一4742HT一0227YL方程的拟合优度为R0991,方程系数对应的T检验值依次为6777,一6296,一1207,一2768。前面三个都可以通过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最后一个也可以通过7/8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方程很好地拟合了需求弹性与汇率变化间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利用这一关系式来说明其在汇率调控中的设想。以XX年为例。我们知道XX年的进出口弹性之和为一0332,根据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知,此时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国际贸易收支的改善,因此XX年的汇率走势应该是升值,但是最高的升值幅度该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上面的回归方程进行计算此时,Y一0332,虚拟变量H|1,为了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至于导致贸易收支恶化,则要保证此时升值不至于使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下式成立Y18440101X一47420227一03321解之得X1一37851也就是说,在XX年度中年均汇率升值要控制在37851元百美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进出口需求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