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明代的金融,一、本章的内容和结构安排,了解明代的货币结构、货币制度及其变迁。把握明代货币铸造、发行、流通及国际化的概况、特点。了解明代纸币管理制度的内容、特点以及纸币贬值的原因。了解明代白银货币化完成的原因、条件及其意义。了解明代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信用机构及其创新。,二、明朝的货币及货币制度,明朝是元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统一的专制王朝。1368年元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后,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王朝(13681644年)。明朝共传十六帝。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思宗崇祯皇帝吊死在景山,明朝灭亡。,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思宗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崇祯。十八岁登位,努力挽救频临灭亡的明王朝命运,但明末的吏治已至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王朝从此灭亡。,明代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和信用又有新的变化:纸币逐渐退出流通,白银取得了法定货币的地位;传统信用机构出现创新,钱庄产生;明朝后期汇兑重新兴起,会票、银票、钱票等信用工具开始使用。,明代货币流通体制经历了从铜钱(1374年以前)流通到纸钞(1374-1435年)流通,再到银、钱、钞并行而以银钱为主(1436-1520年代)的流通,最后到银钱并行并以银两为主(1520年代后)的流通进程。,明朝钱币流通的不稳定(P207),大体说来,明政府的铜钱政策经历了一个以铜钱为法币到禁用铜钱再到弛禁铜钱的演变过程。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孝宗等前面几代,或铸钱并相继减重,或停止铸钱,或反复禁弛用钱,其钱币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但与元朝一样,明代民间一直用钱不断。,明朝铜钱的铸行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明太祖洪武至明穆宗隆庆时期经历十二位帝王,其中只有六位铸钱,且都数量有限;自明神宗万历年间开始才大量铸钱;明崇祯时期钱币铸行无度,钱制复杂,优劣不等,局面愈来愈恶劣。,明朝铸钱的第一阶段,明朝立国初期(1374年以前),政府以铜钱为法币,铸造和推行铜钱,但洪武八年发行宝钞之前并未禁止民间交易使用其它货币。明朝初期厘定钱币制度,将按照本朝币制由官炉所铸的铜钱称为“制钱”(P208),将前朝的钱币称为旧钱并提高制钱收兑旧钱的官价。“制钱”由此成为明清两朝法定钱币的统称。,明朝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极致的朝代,铸币权当然也被集中于国家手中。制钱由国家专设的机构铸造,私铸铜钱是犯罪行为,但是也屡禁不止。朱元璋还是吴王时就于1361年在应天府(南京)设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钱,与历代旧钱兼行。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明代朱元璋的大中通宝当十大钱,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图中“大中通宝”币身略薄。币有穿部,内外部均匀,正面书有“大中通宝”四字,布局疏朗,“通”字为单通。币背上穿铸有一“十”字。大中钱分五种,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且除宝源、宝泉两局外,朱元璋还陆续发行带有地名的货币,如鄂、京、浙、广等简称,铸于铜币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种等级的大中铜币系列。,明朝成立后铸钱由工部下设的宝源局主管。1368年朱元璋命令江西等省设宝泉局,与户部下设的宝源局一起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钱遂即停造。,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至正钱和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种,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明成祖永乐通宝铜钱(1408年),明宣宗宣德通宝(公元1433年),明孝宗弘治通宝(公元1503年),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的嘉靖通宝,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的“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此外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嘉靖通宝钱大都为小平钱,仅在二十三年时,令工部宝源局仿洪武钱五等式铸小平、折二,当三,当十大钱。,明穆宗隆庆四年铸行的隆庆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铸行“隆庆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隆庆通宝钱制每文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庆时期铸钱比嘉靖时期减少,当年两京铸钱仅二万贯,只及嘉靖时两京铸额的一半。,明朝在这一阶段,因为大力奉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三番两次停铸,禁用,即使开禁也有限制,要不就收入内库,充作库存。所以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民间私铸猖獗,可民间又因铜材缺乏,就用古钱,但古钱也有限,于是就私铸古钱,以作流通,这是因为私铸本朝钱币刑罚很重;二是促使白银使用普遍化。,明朝铸钱的第二阶段,明神宗万历时期,铸钱量急剧上升。这是明代铸钱的转折时期,也是明朝的转折时期。明朝万历四年开始铸造万历通宝钱而且因为抗日援朝战争的财政需要而大量铸行钱币。,明神宗万历四年开铸的万历通宝,明熹宗天启元年铸行的泰昌通宝钱,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明熹宗天启二年铸行的天启通宝钱,明光宗(左)与明熹宗(右),明朝铸钱的第三阶段,明天启七年,明熹宗去世,思宗即位,于崇祯元年开铸“崇祯通宝”,开始规定每铸钱一文,用铜两钱。力图恢复嘉靖,隆庆旧制,但并没有维持下去,因为明朝末期社会弊端严重,朝廷财政几近崩溃。各地钱局大肆滥铸,所铸之钱、文字、大小、轻重不一,相差很大,背文更为繁杂多样,比天启犹有过之。因此崇祯钱为我国古钱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明思宗崇祯通宝,李自成大顺政权铸造的永昌通宝,“永昌通宝”铜钱是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建政权铸造的钱币。所见永昌通宝分小平、折五两种,均为楷书,背无文。“永昌通宝”钱应是李自成为平抑当时腾高的物价而铸的。,大顺通宝,“大顺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于大顺年间(公元1644公元1645)铸造的。该钱币由铸钱局取当地王府的古玩器皿和城中寺院铜像铸成。因此“大顺通宝”铜色呈金黄,光润精致。传说过去民间妇女把它打制成首饰头饰,灿若赤金。“大顺通宝”仅小平铜钱一种,楷书,分背无文和背文“工”、“户”、“川户”三种。“工”“户”字应为工部,户部分铸的。,张献忠大西政权“西王赏功”铜、银钱,南明福王弘光通宝,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位,1645年改元弘光,铸行“弘光通宝”。有小平,折二钱两种。但此钱仅铸行了一年,福王政权就被清军推翻了。,南明鲁王的大明通宝,1645年六月,鲁王朱以海在绍兴铸“大明通宝”,皆为小平钱,此钱真书直读,分为背有文及背无文两类。不久,鲁王失败,逃至厦门,投奔郑成功。大明通宝钱铸行有六年时间。,南明唐王隆武通宝,1645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此钱为真书直读;小平钱分背有文及无文两类。此外还有“隆武通宝”铁钱,较为罕见。隆武二年,清军攻入闽,唐王政权灭亡。,南明桂王永历通宝,顺治四年(1647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即位,改元永历,次年铸行“永历通宝”,有小平,折二、及背文五厘、一分四等钱。永历五年二月,占有云贵地区的孙可望接受永明王封号,联合抗清,也在云贵地区铸有“永历通宝”钱。,明朝钱币也存在区域国际化的现象(P210)。明朝以官方的朝贡贸易和私人海上贸易为形式的对外贸易较为发达,明朝的钱币通过国际贸易向东流入朝鲜、日本、琉球;向南流入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区的国家;向西流如帖木尔王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但明朝与元朝一样没有出现唐宋时期的“钱荒”问题。这与当时银钱钞并行以及外国白银大量流入、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万历二十年至崇祯朝官钱与私钱的大量铸造有关。,明世宗嘉靖朝至明思宗崇祯朝,钱制混乱,私铸严重。万历年间,官家铸利在33.8%89.9%,天启二年至崇祯四年,官家铸利竟达成本银的10倍,以至官民竞相铸造恶钱争利。从万历至崇祯朝,内忧外患,财政困难,官民滥铸恶钱,加上明代制钱与旧钱并行流通,钱币供应较多,以致钱币严重贬值,物价飞涨(P209)。,明朝纸币的发行、流通及衰落,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为了适应商业发展增加的货币需求,并解决明初金属币材供应不足和铸造铜钱费用过高的问题,乃模仿宋金元的发钞办法,立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发行面额100文至1贯的六种“大明通行宝钞”,建立纸币本位制度,形成钱钞、金银并行,以宝钞为主币的货币制度。,大明通行宝钞13681399年。正面图案为黑色,加盖两方正方形红色印章,中心上部有10文一吊的10串钱图案。单印币。背面加盖一方红色的和方黑色的正方形印章。纸币材料为深灰色桑皮纸。币幅,209毫米320毫米,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纸币。,明代纸币发行的四个特点:明代纸币的发行流通具有很明显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中央政府始终垄断发行唯一的大明通行宝钞。,明政府在前期采取兑现宝钞并规定宝钞与金银钱兑换官价(宝钞一贯等于铜钱1000文或白银1两,宝钞四贯折合黄金1两)、禁止金银钱铸造与流通、按人口分配食盐并提高食盐的钞价、规定用宝钞纳税、制定“倒钞法”、重罚不使用纸钞者、禁止伪造宝钞等管理举措来推行宝钞和钞法(P205)。,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在发行之初属于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但在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属于不兑现纸币。该纸币的发行流通不分界、不限地区、不限时间、不改币名及形制、不定发行限额、也没有明确的发行准备金,实际上没有任何发行准备,也从不兑换或难以倒钞(以旧换新)。,宋元都有以昏烂的旧钞调换新钞的规定,但是明代破旧纸币的回收很困难,致使坏钞的流通越来越多,大明宝钞的币值下跌。,大明宝钞从发行伊始就具有通货膨胀的趋向。明代纸币的发行,只出不进,不回笼货币,或者多投放,少回笼,这使得宝钞的发行越来越多,币值和信誉下跌,进而影响到了大明宝钞日后的流通和推广。到明朝中期,许多地区已经拒用宝钞,只收银钱和粮食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时期,对内对外战争和土木建设较多,导致财政困难,政府通过大量发行宝钞来维持财政开支,导致通货膨胀,宝钞急剧贬值。,通货膨胀的加剧使得纸币的信用日渐流失,民间使用银钱越来越多。明宣宗被迫在1435年解除钱禁,明英宗则在1436年解除银禁。自此,明朝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了银钱的货币地位。虽然明朝政府始终没有明令废止宝钞,而且直至天启朝之前,仍以严重贬值的宝钞支付官俸、兵饷、买办费用和赏赐(纸币外流的渠道之一),但是宝钞实际上已经退出了市场流通。,明思宗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采纳秀才蒋臣的建议,准备发行一种以银为本位的新纸钞来维持财政开支,计划每年发钞3000万贯,每贯价值白银一两,商民可以白银按九七折兑换该钞票。明思宗下令宝钞局赶印了一批试发行,但因为缺乏信用,商民拒绝以白银兑换该纸币而未能推行开来。不久,北京城被大顺军攻破,明朝灭亡,蒋臣行钞遂成笑话。,明朝纸币发行的不景气,说明纸币在我国已经暂时由盛转衰,这为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我国纸币发行中断190多年作了历史铺垫。清朝前期大部分时间中止纸币的发行,应该是吸取了宋金元明各朝纸币膨胀并加速政权垮台的教训,对纸币发行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明代纸币制度的衰落,再度表明纸币的发行流通必须遵守纸币流通规律,必须要讲信用,纸币只能是经济发行而不能搞财政发行(启示)。,明朝白银货币化完成,白银成为法定通货(P211),1435年后,明朝形成了银钱并行的币制:1435年和1436年明朝政府相继取消钱禁和银禁之后,银铜同时作为货币并按它们自身的金属价值流通,实际上形成了银铜(钱)平行本位制。,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56年),明朝政府又正式用法律规定白银与铜钱的比价,规定大额交易使用白银(银锭),小额交易使用铜钱。当时的田税、徭役、商税、盐税、关税和其他税收,都一律折银征收,官俸和国库开支也用银支付,白银与铜钱同时成为法定货币,银钱按照法定的比价同时流通,形成了法定的银铜(钱)双本位制。自此,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基本完成。,明代银币的形式仍以银锭为主,最大的锭重五百两,一般元宝仍重五十两,还有各种小银锭和碎银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及地名。另外,明代还铸有大小不同的银钱,如“永乐通宝”、“万历通宝”、“天启通宝”及万历年间的各种“矿银”等。明代的各种大小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永乐通宝银钱“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得帝位后,在国内实行以纸币为主的货币流通体制,在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锁国政策,“锐意通四夷”,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明成祖6年铸永乐通宝,至9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见续考)用于对外贸易和外交来使或明廷遣使赏赐。该钱随郑和下西洋还流出海外。,明神宗万历年间,纸币不行,铸钱又渐多起来。万历四年(1576年)开始铸行万历通宝小平银钱,铸造时间长达47年。多为小平钱。当时允许各地王府铸钱,版式纷繁复杂,钱体大小轻重不一,质量逐步下降。为了避免铜钱受银钱比价起落的影响。铸有一种背厘的小钱,表示值银一厘。,明朝五十两元宝,明代白银形式最基本的是五十两的元宝,三、五、十两的中锭以及一、二两的小银锞子与碎银。,明朝景泰五年的五十两银锭,明代西藏最早流通的黑丹启银币,明中期以后白银货币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大额以及大规模的商品交换需要白银这种价值较高的货币进入流通。大明宝钞急剧贬值,流通困难,官民的收支、交易需要价值稳定的白银进入流通。,明英宗取消银禁,规定以银纳税,这为白银作为货币流通创造了制度条件。明朝初年,赋税则是以征实物粮食为主,南粮北调是历来的惯例,但是,由于南北交通的不通畅,给运粮带来诸多不便,那时每年都有四百万石的粮食要运往北京,仅运费就要花费几倍的粮价,这太不合算。为此,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下令南方各省产粮地区不通舟楫地方的米麦用白银折纳。这是我国正式以法律形式来确立用银纳税的开始。,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明代白银的供给增多,也为白银作为货币本位创造了物质条件。明朝中期以后,外贸顺差使得外国白银包括银元大量流入中国;明宪宗以后,明朝政府的财政收支转向用银为主,规定用银纳税和抵偿徭役,这增加了政府白银的库藏量;解除银禁后,全国银矿及其产量大增。,西班牙银元是最先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始自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也称为“本洋”,这是西班牙从1535年至1821年期间在墨西哥铸造的银币,币面铸着西班牙皇帝的肖像。在19世纪中期以前,本洋曾广泛流通于中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左图是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福建省泉州、漳州发现的17世纪的西班牙银币(收藏快报)。,明朝英宗以后,外贸顺差和外国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白银流通剧增。明末户部官员蒋臣的行钞建议中提到了明末白银的流通概况:“今岁行五千万,五岁为界,是为二万五千万两,则民间之白金约已尽出,后且不可继矣。”(崇祯长议)可见,按照当时的官方估计,明末流通领域内大约有2.5亿两白银,这是以前根本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白银的大量流入和流通使得其购买力以及白银对黄金、铜钱的比价稳中趋降并扩大了货币的保有量和流通量,刺激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P215)。,三、明代的信用形式、信用机构及信用工具,明代的信用形式也分为抵押借贷和信用借贷两类形式,借贷的标的物是货币与实物财产(P216-217)。抵押借贷包括典当铺这类专业化的质押放贷和普通商号、私人兼办的一般(动产、不动产、人身)抵押放贷,前者要求出质人回赎所质物品,后者则无此要求。,明代的信用借贷包括债务人个人信用借贷和中人(保人)信用借贷即第三方信用担保借贷(P217)。明代的借贷利率从月息1分(1%)至10分(10%)不等。大体说来北方借贷利率高于南方;信用借贷利率高于抵押借贷利率(安全性不同);实物借贷利率高于货币借贷利率(流动性不同)。,明代高利贷利率总的趋势是下降的,明末部分地区的当铺取息已降至二分。这是商品经济和信用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P218)。明朝人顾起元认为“质铺者,穷民之管库也”,具有调剂小民百姓生活缓急的积极一面。因而政府重视并较早对典当业施加一定的管理。我国仍有典当行及其管理办法。,明朝最主要的信用机构和借贷业务经营组织是典当库,它与南北朝的典质、唐朝的质库、宋朝的解质同属高利贷机构,经营以物品抵押或质押的个人放款。明代的当铺还有解当铺、质铺、典库、解库等其它许多称呼(P216)。,当铺铺面,元代以前的解典铺很多是由寺观设立经营的。而明代的当铺则是独立于寺观的私营信用机构。明朝政府对典当业的政策从明初的禁止(官员)、限制(民间)调整为明朝中后期的认可。,明代的典当业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当时当铺的设立已经很普遍,并出现了资本规模不等的众多当铺。典当业已经成为国家的税源之一。,明代的典当业具有一些特点:P216形成诸多地域性的行帮,例如安徽典帮。典当商与工商业者相互转化和融合。典当业主通常是官僚、地主、高利贷者三位一体。,典当业成为市场中的专业,官僚和佛寺经营典当的现象明显减少并逐渐消失。出现了作为质贷收赎契据的当票,这是当时重要的信用工具之一。,当票(以清朝道光年间的当票为例),当票(清朝宣统年间),明代出现了典当业行会,而且制定有严密的行规和制度。官府了解社情,往往利用包括典当在内的行会组织。为了维护行业的利益和保守行会秘密,出现了许多行话隐语,如当铺称为兴朝阳等。从当时所记”各有市语,不相通用”可知,典当业的行语只有本行业行会的人能听懂,其他行业不可而知。这些新现象,反映了典当行会内部管理与对外经营机制的完善。,我国古代历朝官府对银钱业基本上没有监管,但是对货币和典当业有过不同程度的管理:明朝政府曾规定典当要领帖纳税。明朝政府还曾经规定典当利率高限是月息三分。,明朝当铺的业务范围是逐渐扩大的,其业务以抵押和质押放款为主,也经营信用放款,吸收存款,兼营货币兑换等业务(P216-217)。,总而言之,明代的典当业属于高利贷资本。典当业的高利贷性质,使其不能成为生产和经营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没有最终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治安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可爱情侣合同范本
- 光纤铺设合同范本简报
- 保洁合同范本清扫垃圾
- 废纸销售维修合同范本
- 迈瑞保修合同范本
- 绿化栽植承揽合同范本
- 社区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车辆销售代购合同范本
- 个人车位销售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 篮球-传切配合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抗诉申请书范本
- 《室上性心动过速》课件
- 传感器概述课件
- 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研究
- 叉车操作人员培训课件
- 《培训电气基础知识》课件
-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有关化工厂设备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