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重点领域和方向.ppt_第1页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重点领域和方向.ppt_第2页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重点领域和方向.ppt_第3页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重点领域和方向.ppt_第4页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重点领域和方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规划重点关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领域和方向。交流的主要内容,“十五”发展概况,“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十一五”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十五”发展概况呈现出新的特点:粮食短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还有充裕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要求包括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以“三个增加”(增加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为基础;提高“两个”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两个”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农业全面进入新阶段,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政府十分重视“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2001年4月28日,在农业科技发展“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十大科技行动”。第三大行动是: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2002年1月9日,杜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抓住五个关键点,实施六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四、必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2002年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该系统描述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支持主要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深加工。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力支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粮食主产区。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明农村、清洁村、民主管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19)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储运: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的精深清洁生态加工技术和装备,粮油产后损伤与绿色储运技术和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十一五规划: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产品转化和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3)各部委的积极行动(1)。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成立于2001年4月。五月份开始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全面调查。2002年6月,“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形成。2002年8月18日,首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会议”于2004年2月27日召开。农业部的“空调”(3)各部委积极行动(2)、科技部:“十五”重大项目:农产品加工/乳品工业/食品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粮食高产项目:粮食仓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863年重点支持、科技平台、星火、扶贫计划、西部大开发专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高技术司;现代农业主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资金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地位,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据估计,2005年将实现4.2万亿元。第二,2001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了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的重大进展。科技部会同农业部、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国家林业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启动了“十五”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科技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12个重大项目之一,是“第一个”启动的。共有82个单位参与了该项目,包括35家企业、22所学院和大学、25个研究所、研究所和中心以及895名研究人员。投资:国家拨款1.5亿元,2003年9月中旬共接受12.2亿元;2003年12月,通过了中国工程院中期评估。2005年12月8日,该项目被接受。(1)项目背景,重点是大宗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林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发34个课题,包括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标准和整体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研究;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2)主要任务,(3)重大进展和成果,以“六大技术突破”和“十大标志性成果”创新项目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效益和示范带动效果显著。1.玉米变性淀粉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大豆蛋白改性技术、大米综合利用技术、小麦粒元粉改性技术、双低油菜籽干脱皮和低温冷榨技术等粮油加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2.苹果汁防褐变和苹果酒发酵技术、柑橘脱酸脱苦技术、蔬菜汁酶液化技术、特种水果小单元组合气调技术及设备等果蔬加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一)重大技术突破。3)畜禽水产品加工在冷却肉汁液流失和初始菌数控制技术、发酵肉风味控制技术、发酵剂高密度培养技术、ESL液态奶加工技术、水产品除臭和凝胶增强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4.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成果一:突破冷却肉产业化关键技术,促进中国肉类消费习惯转变;二:克服苹果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难题,打造浓缩汁第一大出口国;三:突破大米综合加工关键技术,开创中国大米高附加值利用新途径;四:能源转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已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成果五:开发油菜籽膨化脱皮及冷榨技术和设备,大幅度提高食用油质量和籽粕利用价值。成果六:干变性淀粉生产技术和设备取得突破,解决环境污染和节水难题。成果7:克服了大豆乳清蛋白膜分离技术,大大提高了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成果8:开发果蔬复合专用气调贮藏设备。提高果蔬储运设备国产化水平的第九项成果: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第十项成果是填补了我国马铃薯深加工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空白。(2)重大标志性成果、主要成果、获奖成果:56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35项,标准制定51项,示范生产线建设125条(25-25条)。原料基地建设:28个,总面积928.7万亩(150-200),发表论文:1106篇,SCI或EI收录100篇,申请和授权专利:217项和57项(50-80),新产品开发:295项(15-20),鉴定结果:143项,特殊品种开发和加工:60项(20-25),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216项(80-100)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产品加工领域最广泛、最深入的研究,涉及的研究人员最多,产业化程度最高,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带动和示范效果最明显。这是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战略转型。(3)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1.项目率先招标,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2.加强多部门联合,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联合攻关的科技研究模式;4.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5.农产品加工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初步建立。已取得56项科技成果。建立了125条农产品深加工示范生产线。新增产值291.54亿元,新增利税30.2亿元,出口创汇5.0265亿美元。该项目共转让成果60项,合同价值4745万元。商业化成果数量为208项,实际应用222项。该项目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85.17亿元。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促使相关省市设立了地方农产品专项加工项目,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4)效益和驱动效应。“十一五”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农业部的“十一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国家食品管理局的“十一五”食品科技发展指导意见,科学技术部(1)“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定,食品加工业应重点发展小麦、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及杂粮和豆类的开发利用。小麦和大米加工应重点发展各种专用粉、强化粉、预混合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保鲜米和发芽米,以促进传统主要食品生产的产业化。玉米加工: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糖、玉米有机酸、玉米燃料酒精、新型特种变性淀粉和化学酒精;马铃薯加工:炸薯条(薯片、全粉)、方便湿面粉(冷冻粉丝、方便粉丝)和变性淀粉;杂粮和豆类加工: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同时,要加强综合利用和开发力度,提高副产品的回收利用水平。食用植物油加工业,重点发展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等新兴大豆加工业,推进传统豆制品产业化;大力发展非转基因大豆油和双低菜籽油,扩大成品油和特种油比例,开发特色油(山茶油、红花油、橄榄油、米糠油、胚芽油等)新品种。);提高油的综合利用率,开发生产油蛋白(花生蛋白、棉籽蛋白、菜籽蛋白、葵花籽蛋白等)。)和生物活性物质;增加石油资源再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工生产生物柴油。果蔬加工业在建设无公害果蔬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生产各种绿色有机食品。新型果蔬汁(NFC果蔬汁、复合果汁等)的开发。),果酒醋,新型果蔬罐头(低糖型、混合型罐头等。),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采用新的保鲜技术和方法,建立特色果蔬分类、包装、储运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果蔬采后商品化率,降低采后损失率,加快果蔬渣再利用的技术研究和深度开发,提高果蔬的加工程度和附加值。一、肉类加工业,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各种直接消费的熟肉制品,逐步提高熟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调整肉制品结构,扩大低温肉制品和功能性肉制品生产,增加肉制品品种;积极推进食品国际注册,为欧、美、日、韩市场开发分段鸡(兔)系列产品,为东南亚、中东市场开发分段牛羊系列产品;加快蛋品开发,开发无菌包装清洁蛋、液体蛋、优质特种蛋粉等新型蛋品,实现中国传统蛋品产业化;对畜禽血、骨组织、器官、蛋壳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开发生产了凝血酶、生物活性钙、硫酸软骨素、肝素、甲壳素、溶菌酶、特异性抗体(IgY)因子等生物制品。水产品加工业、海水制品加工业主要加工海洋低值水产品,生产风味鱼丸、鱼卷、鱼糕、鱼肠等方便食品和微波食品,以及人工蟹肉、贝类肉、鱼翅等高档合成水产品;淡水鱼加工应在良好销售的基础上解决蛋白质冷冻变性和去除土壤腥味的难题,重点发展鱼糜、鱼片、腌制品、熏制制品和调味品等深加工产品。在保活运输和净化的基础上,贝类加工将大力发展贝类调味品、干制品、熏制产品、软罐头和动物钙源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加强水产品综合开发,加工生产功能性食品、调味品和生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乳制品加工业,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提高原料奶质量,增加乳制品数量;大幅增加鲜奶加工量,扩大液态奶生产,改善包装和装潢,加快鲜奶系列产品开发,促进学校奶的普及,适合大众消费的多规格盒(袋)装纯鲜奶、多品种、多口味鲜奶产品;城市乳品企业重点发展液态奶,主要是巴氏杀菌奶、ESL奶和发酵奶。基地乳品企业仍以奶粉为主,重点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配方奶粉和全脂奶粉。有市场和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奶酪、乳清和奶油。推广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加强乳品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在规模以上企业实施HACCP体系;“五大”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五大重点产业: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首次规划。实施“六大”工程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特种原料加工基地建设项目、粮食加工改造能力建设项目、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项目、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项目、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农产品加工创业项目。(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农业部)。1.粮油加工。加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主要粮油作物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建设优质原料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玉米淀粉糖和变性淀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发芽糙米和高纯度大米淀粉、小麦粉和营养强化面粉、低温冷榨制油设备和油菜浓缩蛋白、马铃薯粉和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