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幼童》 有感_第1页
观《幼童》 有感_第2页
观《幼童》 有感_第3页
观《幼童》 有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幼童有感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把纪录片幼童看完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群幼童是最优秀的幼童。从1872年第一批由容闳率领的留美幼童开始,中国人出国留学已经开始渐渐盛行。但是我不得不由衷的承认由清政府官派的分四批的120名留美幼童是最优秀的。就拿近些年被曝光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种种不良言行说起,就不知给我们祖国带来多少负面影响。但是纪录片中那些首批官派留美幼童不仅仅让外国人意识到哪怕是在那个最为迂腐衰败的大清王朝,中国人都不是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们在那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民族遭列强剥削蹂躏的年代,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复兴强国的事业中。他们之中有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有在排华浪潮中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中国工人伸张正义的报人、作家李恩富,有修建了京张铁路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有后来担任驻美公使,向美国交涉返还1500万美元庚子赔款的外交官梁诚,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有海军将领蔡廷干等等数不清的名流。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留美幼童都是品学兼优。在幼年时远涉重洋到完全陌生的国度去学习、生活。在美国期间,清政府还要求他们定期到中国留学事务所去学习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他们还要在全新的语言坏境中去学习。尽管困难重重,但资料显示他们中有人在中学期间就已是全校多门学科的第一名,至少五十多人,成功地进入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著名学府学习深造。在这些大学的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他们的入学登记卡、照片甚至还有他们赠送给同学的留言簿。“回想起我在哈特福德的中学时代,奇怪的发现我的记忆中最亲密的那些朋友竟然全都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他们拥有迷人的东方气质,还具有天才般的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只是一位曾经是留美幼童的同学,后来是耶鲁大学教授的回忆中说的。他们遗留下的泛黄的成绩册就足以说明成绩的优异。他们在体育方面的表现同样是惊人的。看完纪录片,我就能在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画面; 皮肤黄黄的,脑袋后还拖着长长辫子,比起他们的白人同学略显瘦小的他们活跃在各个球赛的赛场上。“这些男孩子穿着打扮和我们一样,只是头上留着长长的辫子。他们玩橄榄球的时候,会把辫子藏在衬衣里,或盘在头上我们玩的所有游戏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们很快就成了棒球、橄榄球、冰球的好手,在花式滑冰场上技术更是超群。当自行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学校第一个买它的是曾(吴仰曾)。我现在仿佛还可以看到,他骑着这奇怪的家伙在艰难的山路上走。”要不是一位耶鲁大学的教授也是这些留美幼童的同学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到的话,我简直都不敢相信。最让我惊叹的是幼童之中有一个甚至成为了耶鲁划艇队的舵手,他就是他叫钟文耀。一直以来在耶鲁与哈佛的划舰比赛中,耶鲁是输多赢少。可是在钟文耀担任舵手的那两年,耶鲁队就打败哈佛队。由此可见他们是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而当代的中国留学生实际的表现则是欠佳的。每日新报报道:近日,一则中国学生美国高考不及格:比美学生低300分的新闻引起了中国教育界广泛关注。内容为:学术英语机构杜克国际教育发布了针对中国国内的首份SAT(俗称美国高考)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整体成绩欠佳,平均低于美国学生近300分,离美国官方的基准线尚有300多分的差距。在美国人眼里,考试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终于标准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标准。成绩应该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反应。从这个角度看,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在美国的考试成绩一般都很好,但总评成绩一般的现象了,因为美国大学的很多课程,最后成绩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否积极的参加讨论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美国教授抱怨最多的就是,中国学生多的课堂里,“课堂上太安静了”!而那批幼童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是令老师称赞的,他们积极地回答问题,是不会让课堂安静的。学习成绩也只是一方面。在人际关系方面,当代中国留学生与那批幼童相比又相形见绌了。中国当代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并不好。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身边人的情绪和感受。而这种性格,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而就算是出了国的那些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不见得就优秀于在国内的大学生。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不得不令人担忧。况且在国外到异国,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较常见,他们往往无法走出“唐人圈”。但是留美幼童的在美国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由记载看,用如鱼得水一点都不为过。他们甚至与大文豪马克.吐温成为了朋友。他们的同学是这样描述他们的。“这些男孩不但在体育场上压倒美国人,他们还在另外一些场合让我们心碎。当这些中国年轻人出现在社交场合的时候,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他们对女孩的态度,有优雅的恭顺,是我们学不来的。在舞会上,在一些招待会场,那些最漂亮最有吸引力的女孩总是会挑选这些东方男孩。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美国男孩痛苦的神情,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他们心仪的女孩特意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去接受他们的对手那些中国男孩的邀请。那些中国男孩的舞跳得真是很棒。”只有与外国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学到西方无论是政治、法律制度,道德规范还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长处。最重要的并不是那些留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多强,贮存知识的容量有多大,而是他们有没有一颗报效祖国的热忱的心。他们既要熟悉外部事物,又要忠于自己的国家。曾有一位名叫黄暄桂的幼童写道“十载攻书向学堂,果然富贵出文章。鳌鱼涌出千层浪,丹桂开时万里香。三级浪中龙见爪,九霄云外凤翱翔。状元榜上标金字,直入皇都作栋梁。”很显然的理想,他那批留美幼童们都为将来能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而刻苦读书的。这些清政府官派的留美幼童在学成归国后,在李鸿章的指示下纷纷投身到祖国的外交、铁路、电报、矿业、海军事业中。他们之中的许多的人为之奋斗终身。在那个战云密布、血流成河的特殊时代,民族急需变法来挽救大局。而新政变法最需要的就是新的人才。这批幼童在几乎成为洋务运动的陪葬品而被社会遗弃后,又再次卷入到历史洪流中。在袁世凯天津新政期间,仅津海关道一职,连续任职的四人均为留美幼童。他们是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蔡绍基。权倾一世的袁世凯让这一批留美幼童活跃在晚晴政坛上。我们永远无法忘记,在1884年的中法海战中,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他们之中许多人为国英勇捐躯,唐绍仪为了民族的未来世界各地奔走,李恩福,用自己卓越的语言天赋为在外华人而奋力呼号,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家庭。而近三十年来,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已达百万之众,回国人数只占出国留学人数的两成。在回国的两成人数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供职于在华外企。难道是当代的中国留学生爱国热情不足以让他们回国,用自己所学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吗?更有甚者,留学生张磊为自己的母校耶鲁大学豪捐8888888万美元。因“耶鲁改变一生”而捐巨资, 我都不知道他报的是什么恩?对照一下钱学森,同样是在美国留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那么优越的条件下,在祖国母亲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毅然回到祖国怀抱, 成就了今天新中国国防事业的辉煌!而他却那么忘本。有的留学生竟还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与最先的那批留美幼童相比,他们都不自惭形秽吗?虽然我们中国已日益强大,被列强蹂躏的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可我们在科学技术等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我们仍然需要留洋的人才。希望当代那些留洋学生能认清自己肩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正如纪录片的末尾所言:“容闳远去了,容闳的幼童,那一百二十个孩子也早已远去。这是一个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