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1页
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2页
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3页
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1)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3)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检测代码“小三阳”“大三阳”因疫苗获得免疫力的人因康复获得免疫力的人未接触过乙肝病毒的人注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验乙肝感染的最直接指标,但在感染初期和在病毒被清除之后很可能检测不到(阴性)。连续6个月以上阳性表示慢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个指标阳性表示有传染性。另外在注射乙肝疫苗72小时之内呈阳性。乙肝表面抗体HBsAb -+-如果病毒被清除,表面抗原则为阴性,表面抗体阳性。表示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痊愈,或者是注射过乙肝疫苗。乙肝e抗原HBeAg-+-检验治疗进展的检验。通常在表面抗原出现后不久就出现(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在大量复制,传染性强。但有些种类的乙肝病毒并不产生e抗原。乙肝e抗体HBeAb +-在e抗原出现后如果身体可以自动清除病毒则e抗体会出现(阳性),通常表示身体正在大量杀死病毒,表示HBV复制水平低。通常和e抗原不会同时阳性。但也有由于病毒基因变异而出现e抗体,这种情况下e抗体阳性并不表明病毒正在减少,即“假小三阳”。乙肝核心抗体(核心抗体)HBcAb +-+-和表面抗原一样是表明乙肝病毒存在的依据。提示HBV复制,多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血脂四项的意义1、 总胆固醇意义:总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在5.235.69毫摩尔/升。专家表示,如果超过5.72毫摩尔/升,可视为血脂增高。总胆固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饮食、体力劳动、环境、性别和年龄。女性绝经后会明显上升;新生儿期浓度很低,哺乳后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随年龄增长也有增高趋势。2、 甘油三酯意义:这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差异较大,可在0.561.7毫摩尔/升浮动。专家强调,如果超过1.7毫摩尔/升,为甘油三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如果低于0.56毫摩尔/升,称为低TG血症。见于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遗传性疾病或者继发脂质代谢异常,如消化道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以及肿瘤晚期等。3、 高密度脂蛋白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实际上是胆固醇的一种,在人体内主要起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正常范围是正常范围是大于1.00毫摩尔/升。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种族、饮食、肥胖、饮酒与吸烟、运动、药物等。4、低密度脂蛋白意义:专家介绍,低密度脂蛋白属于人体当中“坏的”胆固醇,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正常范围在是低于3.12毫摩尔/升。其中,高脂血症患者LDL-C的治疗目标是在2.6毫摩尔/升以下,而增高则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患者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几项肾功能检查项目。血尿素氮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血肌酐血肌酐(Scr)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mol/L 女70.7106.1mol/L 小儿26.562.0mol/L 全血88.4159.1mol/L.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mol/L 女89357mol/L 60岁 男250476mol/L 女190434mol/L.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2临床意义: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浓度。它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胸痛发作开始2小时,血清CK-CC已见升高,720小时达峰值(为对照组的3100倍),然后迅速下降。其敏感性优于CK总活性测定,且早于CK-MB,对急性心肌梗塞是一项敏感而早期的指标。 CK-MB(CK2) 血清CK-MB测定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其最高值达对照组4.922倍以上。如果梗塞后34天,CK-MB仍持续不降,表明心医学教育 网收集 整理肌梗塞仍在继续进行,如果已下降的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塞病灶;如果胸痛患者在48小时内尚未出现CK-MB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临床上常以CK-MB超过CK总活性的3(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或10(免疫抑制法)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依据。 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所以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