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读后有感_第1页
《空谷幽兰》读后有感_第2页
《空谷幽兰》读后有感_第3页
《空谷幽兰》读后有感_第4页
《空谷幽兰》读后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空谷幽兰读后有感空谷幽兰读后有感第一次听说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这本书是今年8月接闫学老师来我校做报告的那天晚上,说到该书,闫学老师大谈想不到。之后,我也没刻意去找这本书。前天到书店,赫然在列,毫不犹豫拿下。昨天看完手头的尚书和林徽因的诗文集,接着就读。昨晚正值合肥今年最大的一场雪,外面零下五度,我看书习惯抽烟,不开空调,还开着窗子,一口气,一包烟,一壶茶,一本书。比尔波特是美国人,号赤松居士,留有长长且浓密的大胡子,很像中国的修道之人。而更有趣的是,这个美国人长时间生活在香港以及台湾,每天在寺庙内暮鼓晨钟,由于每天耳濡目染于中国文化之下,所以开始对中国的隐士感兴趣,作者想告诉所有西方人中国的隐士还是执着的存在在那里,并且存在的很有活力。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叹。全书文笔相当优美,比尔波特写得好,明洁翻译得也好。该书引经据典,很难看出作者是一个外国人。赤松居士以一颗博大包容之心,钟爱着中国文化,叫人钦佩,而他执着于寻觅深层中国文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更令人感动。全书多采用白描的手法,自由随性,又极富感染力。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6对于历史传说和各种史籍的引用,充分显示出作者本人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作为一个西方人,他的叙述带领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观照中国传统文化,字里行间也透露出的美国式幽默。书中穿插了数十幅风景优美的摄影作品,这都是作者的好友、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空谷幽兰,英文原名为ROADTOHEAVEN,直译之就是“通天之路”,其实就是隐士的生活方式与目的,为了摆脱世俗的烦恼,隐居避世。“空谷”,那是他们居住的地方,空阔灵动、静谧自然;“幽兰”,这是他们的品格,如君子般,淡雅而不乏味,平实中透出一种超然的气质。“自古以来,隐士就那么存在着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书中描述了他寻访中国隐士的过程。作者认为隐士有一种解脱自在的精神,是保持心灵而不是身体远离尘嚣。解脱自在不是空,而是一种执着,隐士在精神上是有追求的,而不是浑浑噩噩过日子。书中记载一个老和尚的话“中国当然还有隐士,但是当你遇到他们的时候,你认不出他们;除非他们愿意让你找到,否则你就找不到。”隐士一词正如书中引用后汉书所下的定义“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噪,或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6疵物以激其清。”隐者自身的这种神秘感与逍遥飘渺,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灵动之美。隐士的组成多为宗教人士,也有少量学者。道教讲究无为与天人合一,他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自身的清静,“我命在我而不在天”,通过修行养气延寿,仙家自飘渺,道教在隐居方面无疑是最具开创性与代表性的;佛教则追求着禅的那份境界,便是自从出生以来的“真我”,通过修行,摒除妄念,重新认识一切,有点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意思;而学者们隐居的目的就比较多了,古有陶渊明仕途不顺,便寄情山水,也有功利的,如诸葛亮,当然也有完全消极避世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隐士通过冷却自己的热情、放弃自己的贪欲、追求简朴生活的快乐而改造自己。这些隐士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所需要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暗之时的片刻小憩。“独坐群峰上,胸臆自开张。风拂长松静,泉响落花香。古道生幽草,梵钟渺仙乡。昔人何出去岚雾湿衣裳。”一个人静静得闲坐在群山的最高处,俯望苍茫,心胸内一片开阔,吸一口山间的清幽的空气。微风静悄悄地轻抚着古松,泉水叮叮咚咚欢快的流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6过,带来阵阵落花的香气。古旧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茂密的杂草,好像通往了飘渺的的神仙住的地方。“他们或者承担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或者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喧嚣,琐碎杂物,无所事事,或者疾病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的生活里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信念。”修道讲究修静和不偏不倚,遵循自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境,是信念,不是美丽的山景、寂静的山野可以涤荡心灵。如果不具有心境和信念,可能只会成为山野中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狗尾巴草,而不会是深山绽放清香的高雅兰花。一切事物从无中而来,又都要回归于无,这就是道,是万物循环规律。修行就像一个婴儿一样,无看而看,无听而听,无知而知。“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自己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不错,他们都很清贫,但无一例外有着幸福、知足、明朗的笑容。衣着简单陈旧,却有着干净凝练的质感,透着岁月沉淀后的安详,渗透尘世繁杂。虽不似想象中那般各个神若仙逸,却别有一番谨慎和从容。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莫测,始终为心留下一片洁净清净。另外,书中与“隐士”这个词汇出现频度几乎等量级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6的一个词便是“红卫兵”,随着波特的步伐,我们一边看到了现代隐士的生活环境,也回顾了各处道观、寺庙等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被破坏的历史,不少隐士都曾经受过批斗,甚至被迫还俗结婚。如今,他们终于可以相对安宁的在体制内继续自己的隐居生活,而书中也有些中青年隐士的身影,看来,隐士文化还将继续下去。人活在红尘中,和万事万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变得浮躁,内心无法宁静,为追寻欲望的达成而不离不弃,使我们成为被利益驱赶的奴隶。孔子说,君子慎独。慎独之时,精神外化至行为,达成和谐。或思绪化一,或返璞归真,或洁净恩慈。脱离世俗纷乱,欲望得到平息,省悟清朗。兰花远离世俗,是花中的隐士,藏身于幽谷中,静静地享受阳光、雨露、风霜。做一朵兰花很艰难很痛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兰花,但追寻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能力,不能错过。隐士们寻求避世脱离红尘的内在修炼是一种自我灵魂的洁净行为,无欲中一心寻求道的境界,从而达到超脱。其实隐士们都有着强大的内心和执着的追求。世界难隐,但人人都有隐者之心。真正的隐者是极少极少的,也许隐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静地。而生活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开始变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