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_第1页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_第2页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_第3页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_第4页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0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祭月之仪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认为盛于汉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对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古来自有女子拜月的传统,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蝉祭月的传说大约是最动人的画面了。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0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0“,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天河夜话七夕兰夜,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时代,也有情人们携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听天河私语的。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0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0晒书晒衣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贺牛生日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0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世界各地的七夕节风俗七夕节习俗,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日本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0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便把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七月七日庆祝。阴历的七月七日被称为“旧七夕“。竹枝上的愿望日本自江户时代起,在七夕这天就有一种特殊风俗。日本人会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好的这张纸签系在竹枝上,通过这样去祈祷自己的愿望会实现。据说一开始,是孩子们想利用这个节日向织女祈求一双巧手。传说中,织女心灵手巧,七夕这天她与牛郎夫妻相会,心情自然大好,这时候向她祈求,愿望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织女的责任越来越大,她不仅要负责赐给孩子们巧手,还要负责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如爸爸不要再那么凶啦,妈妈多买些零食给自己吃啦等等。广东在广东,人们六月便开始准备,把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发芽。临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鹊桥,还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0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红巧物。西南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江南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胶东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堂、盟结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0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香港现时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祭七姐。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台湾七月七也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的保护神,床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有拜“床母“的习俗,有幼儿的家庭便在这晚祭拜床母,还会焚烧纸钱“四方金“和“床母衣“。七夕大多反被商人炒作,变成商业化的七夕情人节除了在台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