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麦克卢汉与他的媒介理论2006-06-09 06:46:21紫竹整理来源:百度,考研网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1933年,麦克卢汉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1934年,他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他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他获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麦克卢汉的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人的诞生(1962)与理解媒介(1964)。 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有:(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2、评价(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二)媒介即是讯息 1、内容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里的“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着。此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而具有影响的是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第二层含义是: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2、评价意义:(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缺陷:(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三)热媒介与冷媒介1、含义(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2、评价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四)地球村1、内容: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2、影响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大大增强,经社交等社会结构要素的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总体评价1、意义(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4)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2、局限(1)只强调媒介工具和技术的巨大能动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佛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3)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4)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5)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麦克卢汉与他的媒介理论-2006-06-09 06:46:21紫竹整理来源:百度,考研网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1933年,麦克卢汉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1934年,他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他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他获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 麦克卢汉的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人的诞生(1962)与理解媒介(1964)。 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有:(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2、评价(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二)媒介即是讯息 1、内容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里的“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着。此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而具有影响的是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第二层含义是: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2、评价意义:(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缺陷:(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三)热媒介与冷媒介1、含义(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2、评价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四)地球村1、内容: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2、影响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大大增强,经社交等社会结构要素的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总体评价1、意义(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模拟试题
- (完整版)数学初一分班测试模拟试卷经典答案
- 2023年人教版小学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综合复习(含答案)经典
- 2025年水务行业化学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项目培训测试试卷附答案
- 司机营销方案
- 2025年院前急救信息系统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杀菌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山东省2024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
- 法律多元主义与环境保护-洞察及研究
- 2024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及解析
- 新学期新起点励志奋斗青春初三毕业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分包单位与班组签订合同
- 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临床用药解读
- 危险货物装载与卸载操作规程
- 《映山红》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五年级音乐课件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投资学英文版课件Ch 3 Securities markets
-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课件
- 2021Z世代职场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
-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