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中国传统饮食保健5 病因病机.ppt_第1页
湖北经济学院中国传统饮食保健5 病因病机.ppt_第2页
湖北经济学院中国传统饮食保健5 病因病机.ppt_第3页
湖北经济学院中国传统饮食保健5 病因病机.ppt_第4页
湖北经济学院中国传统饮食保健5 病因病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病因病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致病特点及主要病理表现(重点)了解七情的概念、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重点)了解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难点)了解内生五邪与疾病传变(难点),第五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继发性病因其它病因,第二节病机发病基本病机内生五邪疾病传变,第一节病因,疾病: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六淫、七情、饮食营养、劳逸等)作用下,出现气血紊乱、阴阳失调、脏腑经络组织等功能、代谢失常,或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明显下降或丧失,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并表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包含现代医学临床检测的各种微观改变)的异常生命过程。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因的分类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内伤病因:七情、劳逸、饮食继发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探求病因的方法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直接确定病因。辨证求因: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症求因”,又称“审症求因”。,一、外感病因,概念: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称为外感病因。特点:发病急骤,疾病初起多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表证。分类:六淫疠气,(一)六淫,六淫的基本概念,寒痹膝盖的变形,屈伸不利,寒邪,燥邪,署邪,腹部水肿,湿痹下肢溃疡,反复发作,下肢水肿,高热神昏,易致疮痈,口舌生疮,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传染途径:空气传染;口鼻侵入;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疠气致病种类: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二)疠气,1、疠气的基本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3)特异性强,症状相似。3、疠气发生和流行因素(1)气候反常;(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3)预防隔离工作不好;(4)社会因素。,二、内伤病因,概念:内伤病因是指人体的七情、劳逸、饮食等不循常度,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组织功能异常的致病因素。特点: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分类: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一)七情内伤,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七情内伤:是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1、七情的表现形式,喜:喜乐、喜悦。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怒:恼怒、愤怒。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忧:忧愁、忧虑。肺在志为忧,忧伤肺。思:思虑、思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悲:悲哀、悲伤。悲伤肺。恐:恐惧、畏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惊:惊吓、惊骇。大惊主要伤心。(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1)直接伤及内脏七情损伤相应之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易损伤潜病之脏腑,2、七情的致病特点,(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过怒使肝气上逆,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昏厥。肝气横逆可见腹痛、腹泻。,喜则气缓:过喜则心气涣散,心气暴脱,可见神志失常,狂乱,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悲则气消:过悲导致肺气消耗,可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遗精。,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可见惊悸不安,神志错乱。,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可见精神痿糜,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惊则气乱,(3)多发为情志病证情志病包括: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情绪积极乐观,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消沉,悲观失望,加重病情。,(二)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不洁,1、饮食不节,(1)过饥:营养不足、气血亏虚、正气虚弱;(2)过饱:食伤脾胃、宿食积滞、郁而化热(痢疾、痔疮);(3)饮食规律失常:脾胃虚弱。,2、饮食不洁,(1)饮食变质(2)饮食污染(3)寄生虫,(1)寒热偏嗜:偏嗜生冷,寒湿内生;偏嗜辛热,肠胃积热;嗜酒成癖,聚湿生痰。(2)五味偏嗜:既可引起本脏功能失调,也可致脏腑间平衡关系而出现他脏病变。(3)食类偏嗜:专食或厌食某类食物,久之导致某些疾病,如佝偻、夜盲等。,3、饮食偏嗜,1、过劳(1)劳力过度劳则气耗: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等。劳伤筋骨:形体组织损伤,积劳成疾。(2)劳神过度耗伤心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损伤脾气:纳少、腹胀、便溏、消瘦。(3)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性机能减退、早衰等。,(三)劳逸失度,2、过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安逸少动,气机不畅;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长期用脑过少,神气衰弱。,三、继发性病因,概念:继发于其它病理过程和产物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因。分类:1、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包括有形痰饮、无形痰饮。2、瘀血: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症状以疼痛、肿块、出血为主。3、结石:湿热浊邪、煎熬形成结石。易发胃、胆、肾等。,(一)外伤因素1.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2.烧、烫伤3.冻伤4.溺水5.雷击伤6.虫兽伤(二)诸虫(三)药邪(四)医过(五)先天因素,四、其它病因,第二节病机,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病机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机理及传变的机理),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一)发病的基本原理,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3、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一、发病,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的称谓,是指人体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防御作用:抵御外邪入侵;驱邪外出;修复调节能力;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外界的、机体内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邪气的侵害作用导致机能失常;造成形质损伤;改变个体体质特点。,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3、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正胜邪,不发病,邪胜正,发病,(2)正邪相搏决定证候类型,(1)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气候、地域生活工作、社会环境,3.精神状态,2.体质因素(发病的内部因素),体质: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性。,决定发病倾向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三)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发,发病类型,二、基本病机,基本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失常,回顾小结,本章阐述病因病机学说。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病因、发病及病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六淫、疠气的致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