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辛秋水政治思想实践管理三农辛老的人生追求要了解辛老的乡村治理思想,就必须了解辛老的人生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是怎么形成的。辛老与他那个时代的许多“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所追求的就是要建设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平等”的新中国,虽然共产党官方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有许多解读,但他老人家心中的理想仍然是这么朴实,终生不渝。辛老生于1927年,出身于皖东一个大地主家庭,他的家庭一直把他从小学培养到大学,在那时的中国属凤毛麟角了,是地道的知识型阔少爷。他年轻时候看到的旧中国是“经济凋敝、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随着他书读的越多,他想不明白的问题也越多了。为什么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经济如此不堪为什么民国已经建立多年还是独裁政治为什么我家终日辛劳的佃户饥寒交迫而不劳而获的我却能西装革履也就是这样,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里加入了地下共产党,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一定能给他带来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平等”的新中国。这种信念促使他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活动,身份暴露后又历经千辛万苦投奔解放区。共产党取得政权后,辛老被安排到中央机关工作,工作中他隐隐约约感觉2/7到,社会主义实践与他心中的理想不完全一致。幸好共产党给了一次“大鸣大放”的机会,于是辛老怀着对共产党的十二万分忠诚,给共产党中央上万言书,希望共产党改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坏毛病,朝着他心中理想的“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平等”的目标前进。结果,共产党“奖励”了他十二年牢狱和八年农村劳动改造生活,外加妻离子散。二十二年的失去自由,并没有使他放弃理想,二十二年中他不断反思,他坚信他的理想是对的,是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实践好。LOCALHOST1978年平反恢复工作后,他就很自然地想,既然如此,那我就亲身去研究和实践吧,从哪里着手呢哪里问题最大就从哪里下手,当然是农村问题最大,那就从农村着手。所以他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和自己的法律专业,开始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从辛老的身上我看到了两点。其一,信念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我第一次去辛老家时几乎惊呆了,辛老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这无论如何与我想象中的大社会学家对不上号;辛老客气,说中午一定要请我吃饭,不然有违待客之道;辛老把我带到一个小吃摊上,要了十五块钱快餐,并解释说“饭只要吃饱就可以了,钱要用到事业上”,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所接受的“最高级”的招待。近年他预感他来日不多,张罗着要卖掉他的房产,得款和他的积蓄放在一起,委托我在他百年后成立3/7“辛秋水农村社会学研究基金”,每每听他提及此事,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悲壮,而且悲痛其二,我能感觉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革命理想与共产党的暴力革命可能有目标冲突,“革命的知识分子”想要的,可能不完全是共产党想要的,尤其不是取得政权后的共产党想要的;但这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又不得不把他们的理想找到一个现实载体,他们选择的这个载体就是共产党;我曾经开玩笑地跟辛老说共产党把您打成“右派”是极不英明的,因为您是左派辛老倡导的两件大事辛老的研究领域很广,着述很多,有学术专着,也有农村社会学教材,还写了200多篇文章;并且亲身进行社会实验。但在所有这些研究和实践中,他最看重的是两件大事,一是文化扶贫,一是村民自治。最终辛老把这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三个基地,一个保障”的乡村改造实践模式。但这种模式的思想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是辛老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有它内在的思想和行动逻辑。下面我尝试还原辛老的这个逻辑过程。第一步,辛老是那种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社会学家他现在也要求我们这样做;他长期泡在农村,与农民为伍,实地观察以发现问题。一开始,他觉得农村问题实在太多,简直无从下手。后来他发现,虽然农村这也不好,4/7那也不行,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个“穷”字。于是,他认为扶贫工作是牛鼻子,应该牵住它。这样他就把他的目光聚焦到扶贫上来了。第二步,当辛老专注于扶贫研究时,发现政府的扶贫方式有缺陷。政府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可谓不努力,但效果并不那么好,尤其是越落后的地方效果越差,而恰恰是落后的地方更需要扶贫。于是辛老开始寻找农民的穷根在哪里,辛老发现农民穷就穷在“文化”上,穷就穷在文化知识不足、文化观念落后、文化氛围缺失。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这是书斋里想不出的。辛老就选点进行社会实验,他在实验村帮助农民建立起一个图书室、一个贴报栏群、一个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基地”。这种实验开展后,发现农民确实有这种需求,效果很好。第三步,但是实验不久,发现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有了“三个基地”,这“基地”就存在一个管理和可持续运作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村干部来管理,但村干部似乎对“基地”并不热心。因为“基地”是农民的,而村干部“是政府的”,不听农民的。为此,就必须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于是辛老想到要改进村委会选举方法,使村干部真正感觉到“权为民所授”。这样,辛老就创造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并在实验村进行实验。5/7第四步,文化扶贫和“组合竞选”同时开展以后,辛老发现组合竞选出来的村干部责任心强,对“基地”热心了,“基地”得以可持续发展。同时,“三个基地”的文化输入,提高了农民的能力,促进了村民自治的“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监督”。两者是可以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在这个基础上,辛老再进行理论总结,最终获省委批准推广。必须相对接的两种文化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辛老认为西方的民主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全盘照搬西方的经验是不可取的,应该充分重视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起来。根据我的理解,辛老之所以有这个主张,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完全西化,实际上是化不了的。只要看看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一看千百年来给农民留下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就知道完全照搬西方不可取。中国文化的形成条件和基础与西方差别很大。其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民主基因,应该加以挖掘和利用。虽然,中国的封建专制时间很长,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文化,而民本思想是儒文化的重要思6/7想。“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有与西方现代文明对接的基础。且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可以降低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成本。课件其三,东西方文化融合已经是一种大趋势。一方面,东西方文化不仅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潮流不可阻挡,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会随之加快,传统农民必然逐步向现代农民转变,农村将逐步向城市看齐。社会学家的三种角色我发现,作为社会学家,辛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在他的身上有三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身三任,这不是每一个社会学家都能做到的。他既是一个研究者,也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布道者。首先,他是一个研究者。作为学者,他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研究者,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针砭时弊,批评政府,充当一个社会医生的角色。数十年来,他着作等身,八十高龄了,还笔耕不辍。其次,他是一个实践者。他不是一个坐在书斋里的学者,他不仅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更重要的是,他7/7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进行社会实验,做改造乡村的身体力行者。他的文化扶贫模式、村委会“组合竞选”都不是靠理论逻辑推理得出来的,都是从社会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货代基础知识参考试题及答案
- 危重患者护理试题及答案
- 兽药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 2024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 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含答案)
- 汽车俱乐部加盟合同
- 民诉16章特别程序课件
- DBJT15-159-2019 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
- 发动机试验开发研究课件
- DBJT15-148-2018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2023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真题
-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
- 北京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初中英语2022版新课程标准测试卷及答案
- 《货物运输实务》课件-铁路货物运输
- JJF(纺织)083-2018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规范
- JJG 861-2007酶标分析仪
- GB/T 12717-2007工业用乙酸酯类试验方法
- 一个华为客户经理回忆录资料讲解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