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充实相关法律知识_第1页
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充实相关法律知识_第2页
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充实相关法律知识_第3页
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充实相关法律知识_第4页
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充实相关法律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文章标题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充实相关法律知识社区和驻村民警是公安派出所从事治安防范、管理和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和驻村民警经常遇到民事纠纷和因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占据大部分警力。据统计,XX年度某县公安局办理的272起行政处罚案件中,因民事纠纷引发的殴打他人就有161起,占到59。对于此类案件,由于双方是邻里、亲友关系,事关“面子”问题,处理不好更容易对立,引起当事人上访。再有,有些案件虽然把人处罚了,但是引起矛盾的根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加之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耻讼”“冤死不打官司”等观念的影响,对民事纠纷并不采取民事诉讼的方法,在得不到公力救济的情况下,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往往采取私力救济的方法,从而引发新的治安案件。鉴于此,笔者认为,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发生后,走民事诉讼程序和对当事人进行治安处罚,不是上策,不利于构建和谐农村,而是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之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2/7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之规定,先进行调解。社区和驻村民警在进行调解的时候,往往因对民法知识的生疏而说服不了当事人,感到力不从心,这就要求社区和驻村民警除了掌握公安机关常用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充实以下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在农村,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民事纠纷,大多数应是受民法所调整的,如涉及相邻权问题、地役权、原物与孳息、无因管理等。LOCALHOST驻村民警如果了解这些民法原理,在调解民事纠纷时,就会得心应手,有理有据,使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从而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推进和谐农村的建设。反之,驻村民警若不懂得民法基本原理,在调解民事纠纷时,就有可能越调越乱,或者引发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不和谐音符。有这样一则案例某县有一的上访户庄某,起因就是他用来出行的道路,邻居黄某认为是黄某的,黄某不让庄某在黄某的路上出行。庄某找驻村民警要求处理,解决出行的问题。驻村民警在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认真进行了调查,认为3/7路是黄某家的,有权拒绝庄某在黄某的路上出行。此调解意见一出,庄某不能接受,认为驻村民警偏袒邻居黄某,到处上访告状,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被动的局面,给上级领导添了麻烦。其实,本案例涉及民法中的相邻权问题,该驻村民警的调解意见是不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之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0条之规定“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101条之规定“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据此,庄某是有权在黄某的路上通行的,若给庄某造成损失,给予适当补偿就可以了。假如该派出所民警掌握有关相邻权的知识,纠纷就会妥善解决,就不会出现上访事件,从而有利于和谐农村之构建。4/7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在农村的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中,婚姻纠纷占有较高的比例。在纠纷之初,当事人往往习惯找驻村民警要求解决。由于传统家庭观念根深蒂固,或者案情特殊,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据报载,某县白马湖镇的吉某因丈夫李某被判刑入狱,无力独立抚养6岁的双胞胎女儿,与李某协议离婚后,欲带女儿改嫁他人。其公公李某某听到这一消息后不禁大怒,扬言如果吉某带走两个孙女,他就要与吉某的家人同归于尽吉某在将这一情况向驻村民警反映后,民警先后与李某某、吉某、吉某的父母多次进行了谈话,缓解两家的矛盾。又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李某某进行说服教育,指出依据该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离婚时,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议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从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双方的抚养能力来决定。李某现在监狱服刑,显然没有抚养能力,吉某、李某夫妇协议离婚,女儿由吉某抚养,合理合法。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你李某某阻止吉某把两个孙女带走抚养,于理不通,有法无据。再则,两个孙女长大成人,不还是你们李家的人吗一席话,说得李老汉心悦诚服,不再阻止5/7吉某带走两个孙女了,一场即将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民事纠纷,就这样烟消云散了。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基层民警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啊。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在继承遗产时,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欠发达,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较低,加之长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分割遗产时,纠纷的出现也就叫多了,且常常呈现出复杂性。一方面,“传儿不传女”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不少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具备继承人的资格,从而剥夺了女儿的继承权,造成了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这种现象,不仅与现代法治理念相悖,还成为引发民事纠纷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我国宪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男女平等。这样就出现了法律意识在观念层面上滞后于法律制度的发展,而观念层面的东西有是最为深刻和持久的,这就为我们理解法律、执行法律造成了困难。例如,某县的驻村民警张某,在走访中了解到本村的李某去世后,留有遗产房屋10间,6/7人民币6万元。李某早年丧偶,独自把子女李男、李女抚养成人,各自成家。在分割遗产时,李女要求分得应得的份额,李男认为本地风俗习惯都是有儿子全部继承父母的遗产,没有分给女儿份额的,因此不应分给李女。民警张某积极调解,认为李男的主张有理,李女不应分得遗产。双方为此闹起了纠纷,先是吵骂,即而打斗,造成李女的轻微伤。最终李男被治安拘留,李女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给李女房屋5间,人民币3万元。在本案中,本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9条之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来调解结案,但终因民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不熟悉,造成了治安案件的发生,不利于推进和谐农村的建设。需要强调的是,驻村民警运用民事法律解决民事纠纷,并不是要求民警滥用职权,把依法应由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归入民警管辖,剥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