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的仁爱观于少鹏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而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伦理学家。将他们的思想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可以充分认识两位先秦思想家观念的异同。当今社会,孔子“仁”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对老子“慈”的思想却不甚熟悉。仁慈,是我们在社会交际中经常能用到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仁爱慈善。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观点的相通之处。但说文解字云:“仁,从人;慈,从心。”说明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据考证,老子和孔子实属同时代人。他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大动乱、大变革的春秋时代。春秋左传诂云:“其是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从,肆行非度,无所还忌。”可以说,展现在老子面前的,是一个周王室日益衰微、社会秩序日益败坏、诸侯间征战不休、各国内乱不止、弑君杀父之事屡有发生,统治者荒淫奢靡、对百姓横征暴敛的混乱不堪的社会状态。因此消除社会动乱,安治天下便成了老子的理想追求,也是他著书立说的根本动机。老子的仁爱观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老子看到的是人欲横流、人心不古,主张从人心中去寻找安治社会的方法。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各种祸乱,主要是因为人有了欲望、知识,想要得到更多的功名利禄。因此老子提出了“去智”和“无知”,认为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使人“无为”、“无争”,达到天下安治的目标。“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为了确立和实现清静无欲的价值目标,老子多次强调“无为”、“不争”、“处下”、“守雌”、“柔弱”等,提出了以朴素为本真的人性论和追求返朴归真的修养论。而老子的仁爱观也是在这一改造人心的工程中逐步确立的。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认为老子反对仁义,主要是根据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和“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两段文字而断章取义的。表面上看,这两句话是说天地圣人无所谓仁不仁,都把万物与百姓当做刍狗来玩弄,要人们弃绝仁义。其实不然。深入分析这两段文字背后的思想实质,可以发现老子不仅不反对仁义,而且仁义与他思想体系中的大道、自然无为的核心原则有着内在一致性。老子所向往的仁是一种很高的理想追求,此仁是一种发自本真的自然流露,不能带有任何虚伪世俗的功利成分。首先,老子有关“刍狗”的比喻,并非鼓吹要让万物自生自灭,对万物弃之不顾,而是强调一视同仁的博爱精神。他认为,在大自然和有“道”之人眼中,草木鸟兽、黎民百姓都是具有平等生命权的,无贵贱之分。既然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也就应该以百姓为刍狗,把百姓视为刍狗一样的自然之物,对他们不强加干扰,顺其自然。可以说,这是一种道法自然的气概。其次,老子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也并非指要人们弃绝仁义。这里老子要人们弃绝的是虚伪不纯粹的仁义行为,是一种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仁义举动。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将道、德向仁、义、礼的演化看成是一个越来越人为强化的虚伪的行为过程,也是一个越来越脱离人自然本真的形式化过程。老子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指出了当时社会之所以需要仁义道德的病态本质。“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君。”在这里,老子尖锐指出,鼓吹礼教其实正是“失道”的表现。因为只有在一个充满伪善的社会中,智巧文饰才会成为政治时尚;缺乏平等博爱的精神,才会有追求等级的仁爱;掩藏在忠孝背后的恰恰是亲情的疏远和社会的动乱。据此分析,老子此句话的意思是要人们遵道而行,恢复自然本来的慈孝本性,弃绝的其实是那些伪善不实的、为仁义之名而行的仁义之事。老子是讲仁爱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与善仁,言善信”等就是一种证明。老子的仁爱观首先体现在他对当政者的一种劝诫态度,他要统治者“爱民治国”。可以说,他的仁爱观是一种政治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主张统治者要效法大道养育万物而无私心的心态,以民心为己心,把老百姓的意志当做自己的意志。老子还主张轻徭薄赋,反对对百姓横征暴敛。他认为统治者“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做法是违背天道的,从而提倡“损有余而奉不足”的大道做法。他希望统治者向“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圣人学习,胸怀仁爱而德治天下。他积极宣扬“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不干涉主义,在老子看来,这种“无为”才是真正的“上仁”、“上德”。他甚至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亦即要求对善良的人报以善良,对不善良的人也报以一颗宽宏善良的心。老子的仁爱观也体现在他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主张如果人人都能有慈爱的心胸,世上就不会有战争。战争是人与人之间丧失慈爱的表现。“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虽痛恨战争,但也不是全部否定,他强调战争这一手段的使用应以“慈”为目的,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即“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主张贤明的君主,即使无法消除战争,至少也应该尽量减少战争发生的频率。可以说,这是对百姓,对国家的一种仁爱。老子之慈与孔子之仁老子之“慈”,追求的是平等博爱,提倡去尊卑、平贵贱,以消解等级社会的世俗观念。而孔子之“仁”却恰恰相反,其所体现的是“等级之爱”,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孔子虽然提倡“仁者爱人”,但他认为“爱”必须有轻重等级之分,如:爱君主是“忠”,爱父母是“孝”,爱兄长为“悌”等。老子之所以讲“慈”而不讲“仁”,是因为在老子看来,“慈”与“孝”一样都是属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仁”则是一种人为之德,是违背道法自然原则的。老子认为真正的孝慈是人本真自然流露的、一种纯粹的仁,而这只有当人们不再把仁义、孝慈当作一种目标手段去做时,才会产生。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以上“三宝”中,老子将“慈”视为首要原则。的确,博爱无私应当是节俭和谦下的前提。没有爱心的节俭,其实是悭吝;出于私欲而不争,无异于苟且偷生。比较老子的仁爱观与孔子的仁爱观,不难发现老子所提倡的带有自然纯粹、毫无功利的慈爱性质的仁爱观是一种几尽完美苛刻的境界。它要求所有人对万事万物都怀有一颗纯粹本真的慈爱心,用自己的德去化解他人的怨。然而,老子这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至仁”在现实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人世间不带任何个人功利的仁义是不存在的。也许孔子也发现了老子这种理想化的仁义难以实现,所以他降低标准,提出了自己的仁爱观。虽然老子所提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南京技师学院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基坑内搭设架体施工方案
- 2025汽车租赁合同规定范围
- 发展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无锡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黄浦区老厨房施工方案
- 热镀锌方管大棚施工方案
- 深泽自建轻钢房施工方案
- 进航银行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基础护理题库华医网及答案解析
- 国家能源集团陆上风电项目通 用造价指标(2025年)
- 融媒体中心保密方案
- 输油管线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施工方案
- 篮球教学室内课件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党考试题及答案
- 乳牙龋齿护理配合过程
- 2025至2030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报告
-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课件
- 新东方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北京海淀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