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ppt_第1页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ppt_第2页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ppt_第3页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ppt_第4页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一、自感式传感器,1、变气隙型自感传感器,工作原理:磁路的磁阻变化引起传感器线圈电感变化(自感、互感、电涡流),应用领域:位移、振动、力、应变、流量、加速度等物理量,可变气隙的铁心线圈:线圈,铁心,衔铁被测量(位移)气隙磁路磁阻线圈电感,特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性能良好,适于恶劣环境使用存在交流零位信号(零残电压),不适于高频测试,等效电路:L-线圈电感,Rc线圈铜耗电阻,Re铁心涡耗电阻,Rh(f)磁滞损耗电阻C线圈寄生电容,2,保持气隙l不变,传感器线圈电感量:气隙较小,认为气隙磁场均匀,忽略磁路铁损:,0-真空磁导率,0=410-7(H/m)W-线圈匝数;S-磁通截面积;l-磁路长度;l-气隙总长;r-铁心和衔铁的相对磁导率;,对同一传感器线圈:W、0、S、l、r均为常数,常数K=0W2S,线圈电感:,电感的变化只与气隙长度有关,非线性,输出灵敏度:,气隙:增大灵敏度-减小气隙-受到工艺和结构的限制。常取气隙尺寸(即测量范围)为=l/2=0.10.5mm。,灵敏度:负号表示灵敏度随着气隙的增加而减小,2、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衔铁沿水平方向移动,磁通截面积S变化,电感变化,3,传感器线圈的电感:忽略气隙磁通边缘效应线性,输出灵敏度:,气隙:增大灵敏度-减小气隙-受到工艺和结构的限制、边缘效应常取气隙尺寸为=l/2=0.10.5mm(与变气隙型相同),负号表示灵敏度随着气隙的增加而减小,3、螺管型自感传感器,传感器线圈的电感:,g-比磁导,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特点:由于气隙大,磁路磁阻大,故灵敏度较前两者低。提高衔铁与套筒的直径比与长度比(结构与非线性限制)增加砸数(受到稳定性限制)若主磁通不变以及线圈绕阻排列均匀,可得到较大的线性范围,4,4、差动式自感传感器,单一式自感传感器:由于线圈电流的存在,使衔铁受到单向电磁力的作用,输出信号易受电源电压和频率波动、温度变化等干扰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限制了使用(变面积型传感器)不适于精密测量。,差动式:由两个单一形式的结构对称组合,改善其性能,,变气隙型差动传感器:输出灵敏度,灵敏度提高了一倍。对电源电压与频率的波动以及温度变化等外界干扰也有补偿作用,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5,5、自感传感器的测量电路,(1)测量电路组成:,(2)测量电桥:,传感器线圈:Z1=r1+jL1,Z2=r2+jL2Z1=Z+Z,Z2=Z-Z初始状态:r10=r20=r0,L10=L20=L0外接电阻:R1=R2=R,输出电压:,近似线性E-振荡器稳幅极性:方向相敏检波,6,若衔铁上移:Z1变大,Z2减小,U正半周:D1、D4导通,D2、D3截止,UCUD,输出正电压,初始状态:Z1=Z2,输出U0=0,7,理论上-当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输出为零实际上-零位不平衡,输出零为电压-电气参数不对称、几何尺寸偏差,(6)零残电压补偿:,(5)滤波电路:滤除交流信号-直流电压,危害:使提前放大器饱和;控制产生误动作;伺服电机发热-补偿,Ra:使线圈电阻相等,消除基波分量Rb:对某线圈分流,改变工作点减小二三级谐波C:补偿次级线圈不对称,8,二、互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1、互感传感器工作原理,变压器:闭合磁路初级、次级互感为常数一个次级互感传感器:开磁路初级、次级互感随衔铁移动变化两个次级(差动),U、I-初级线圈激励电压、电流,频率L1,R1-初级线圈电感、电阻;L21,R21,L22,R22-两个次级线圈电感、电阻;M1,M2-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1、2的互感;,当衔铁处在中间位置时:M1=M2,输出为零当衔铁偏离中间位置时:M1M2,输出与M1-M2成比,与衔铁位移成正比,传感器开路输出:,W1、W2:初级、次级线圈匝数0:初始气隙:衔铁位移,9,2、互感传感器结构,变气隙型:a,b,c变面积型:d,e螺管型:f,10,3、互感传感器测量电路,(1)测量电路组成:,(2)辨向解调电路:,差动相敏检波电路:,差动整流电路:,11,三、电感传感器的应用,1、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测量范围:零点几几百毫米线性度:0.5%,0.1%,0.05%,0.02%分辨力:0.1m0.01m,1nm,(1)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测端10:宝石球头(玛瑙)测杆8:上下轴向移动导轨7:滚动式-多排钢珠,过盈,摩擦小,误差小,精度高,寿命长滑动式-间隙(测杆-导套),易磨损,精度低,寿命低,大行程片簧式-无间隙,无摩擦,精度高,测力变化大,行程小,体积大磁芯3:螺管型线圈4:差动弹簧5:蝶簧,产生测力密封圈9:防尘,防水,防污,12,(2)横向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测杆1:杠杆片簧铰链14:支点,转轴磁芯6:螺管型线圈5:差动弹簧11:产生测量力,13,(3)电感式测厚仪:,(4)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辊轮1/3:测量,感受厚度变化测微螺杆4:传递位移杠杆7:传递位移,放大刻度盘5:初始距离(大数),测头1:测杆5:导轨:片簧4弹簧9:产生测力磁芯7:线圈8:,14,压力-弹性敏感元件(膜盒、膜片、波纹管)-位移-电感,2、电感式压力传感器,接头1:前端膜盒2:弹性元件,感受压力变化磁芯6:线圈5:电路板4:无需放大,解调,滤波测量范围:(-4+6)*104Pa,15,力-弹性敏感元件(膜盒、膜片、波纹管)-变形-位移-电感,3、电感式力传感器,加速度-质量块2(磁芯、衔铁)-位移-电感,4、电感式加速度传感器,1-线圈:2-磁芯:3-弹性体:,3-片簧:导轨,弹性元件,弹簧刚度大,衔铁质量小-测量加速度弹簧刚度小,衔铁质量大-测量振幅,16,四、电涡流传感器,1、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发起:20世纪70年代工作原理:电涡流效应特点: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频响宽,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应用:测量-距离、位移、振动、厚度、温度、转速、硬度等,参数变化:被测导体-几何形状、电导率、磁导率线圈-几何参数、电流大小和频率、其他-线圈与导体距离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只改变一个参数-测量,非线性:修正,交变电流,传感器线圈,被测导体,交变磁场H1,电涡流,交变磁场H2,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等变化,17,2、电涡流传感器结构,(1)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结构:1-传感器线圈:扁平,粘接铜、银、合金2-框架:固定线圈,要求损耗小、电性能好、热胀系数小高频陶瓷、聚酰亚胺、环氧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3-衬套;4-支座;5-电缆;6-插头:,线圈外径:外径大:分布曲线平直-线性范围大,分布曲线平坦-灵敏度低,外径小:分布曲线弯曲-线性范围小,分布曲线陡峭-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一般为线圈外径的1/31/5,线圈内径和厚度:影响较小,近距离时灵敏度略有变化,线圈轴向磁感应强度分布,提高灵敏度:增加磁芯:减少匝数,提高Q值,扩大测量范围,18,被测导体:-传感器的一部分-参数影响,被测导体直径的影响,电涡流密度径向分布,电导率:电导率越高,灵敏度越高,磁导率:磁导率越高,灵敏度越低,剩磁影响测量结果-消磁,均匀性:镀层,杂质,厚度不均,干扰信号,形状:平面-曲面-曲率半径D3.5d:不影响测量结果;D=d:下降为70%,电涡流分布-厚度:高频激励-表面薄层,径向:有限范围-涡流区,涡流密度不等:D=d时:涡流密度最大D=1.8d:下降为5%D1.8d),厚度:t0.2mm不影响(铜铝:t0.07mm),19,激励频率:激励频率高:贯穿深度小,曲线陡峭,线性范围小,灵敏度高,-测薄板激励频率低:贯穿深度大,曲线平坦,线性范围大,灵敏度低-测厚板,(2)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原理:低频激励-贯穿深度大,适于测量金属厚度h,贯穿深度:,材料特性:不同材料-电阻率不同-激励频率不同温度变化-影响电阻率变化-影响测量结果-使导体温度恒定,结构:发射线圈L1-激励电压U1;接收线圈L2-感应电压U2金属板-厚度越大,涡流损耗越大,感应电压越小,,:导体材料电阻率f:激励频率,20,3、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1)电涡流测距传感器:,1-涡流板:被测导体2-传感器:固定线圈3-浮子;传递液位,测量金属导体绝对距离,大量程:几百毫米,分辨率0.1%小量程:十几微米,分辨力几十纳米,(2)电涡流厚度测距传感器:,应用:测量金属厚度,,测量金属导体镀层厚度,特点:非接触,范围宽,反应快,适于在线检测,透射式: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反射式:两个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对称布局,板厚度变化-距离变化,21,(3)电涡流温度传感器:,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构:1-补偿线圈:补偿环境温度2-管架:基体,支撑固定3-测温线圈:感受电阻率变化4-隔热衬垫:隔热,5-温度敏感元件:电阻温度系数大(磁性材料),特点:不受介质影响(涂料、油、水);可实现非接触测问:辐射测温(热辐射)反应快:热惯性小(1ms),保持传感器的机、电、磁各参数不变,输出只受电阻率影响-温度测量,t、t0:温度;:电阻温度系数,(4)电涡流硬度传感器:,导体表面硬度-磁导率-电涡流强度,用于:测量液体、气体、水汽等温度,22,五、感应同步器(平面变压器),1、感应同步器工作原理,平面绕组:定尺绕组-固定,连续绕组,节距:W2=2(a2+b2)滑尺绕组-移动,断续绕组,节距:W1=2(a1+b1)相差:W2/4-90正弦绕组,余弦绕组,激励:滑尺绕组,正弦电压,感应:定尺绕组,电磁耦合,感应电势,频率-与激励电压相同;幅值-激励频率,耦合长度,间隙,两个绕组的相对位置,周期,23,特点:脉冲输出-数字量,计数器抗干扰-稳定,可靠;可测较大位移-定尺三重绕组可达4m,带型可达3m。无摩擦-绕组间隙,寿命长,定滑尺之间应保持在0.250.05mm工艺好-平面绕组,易于接长,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与光栅传感器相比,抗干扰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低,机械结构简单。应用:测量线位移,测量角位移,24,2、感应同步器结构形式,直线型:,旋转型,标准长度:定尺250mm,滑尺100mm,测量长度150mm,3、感应同步器的接长,接长:误差增大,输出电势减弱。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某些专用测试仪器中可作为测量元件。,测量直线式位移;目前测长误差为1m/250mm,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