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_第1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_第2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_第3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教材分析】南州六月荔枝丹它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一篇代表性的文章,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一种,文章阅读是没有难度的,因此,这篇文章的重点就是要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合理应用和众多说明方法中,这篇文章文章在引用方面的特点。【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对说明文一类文体的阅读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齐,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和交流过程中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因此,相对本节课来说,整体的内容相对就容易些,说明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重点内容,说明文的方法学生们都能很好地说出来。所以,这节课就是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对说明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的一个深入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史料及诗文2、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3、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4、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明确学习要求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三)态度情感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歌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这句诗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哪些信息呢?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与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当然比以为题要好。二、走近作者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21年起,60多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萃)。三、整体感知1、字词正音: 缯z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ng(瓤子) 囊nng(口袋) 勃b(烟起貌) 莆p(福建莆田县) 醴l(甜酒) 酪lo(用乳汁 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2、词语补释: 龟裂: jnli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ji)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逼真:极象真的;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福气、运气。 3、分析课文结构: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10):介绍荔枝的生态知识。第一层:(1)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第二层:(2-5)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第三层:(6-10)介绍荔枝果实的内部组织。第二部分、(1114):介绍荔枝的生产知识。四、语段精读 重点分析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第2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外壳,先照应前段文中白居易所说的“壳如红缯”,纠正其认识上的错误。接着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对荔枝的外壳进行说明。第3段:介绍荔枝果实的颜色。这段主要引用古代诗句,说明荔枝颜色以红为主,非常美丽。其中 “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了文题。第4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形状。这段用了以插图相配合的说明方法,直观而形象。第5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大小。第三层:介绍荔枝果实第6段:介绍荔枝的壳膜。先借对白居易文中 “膜如紫绡”的解释,纠正他的错误认识,再引古诗,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第7段:介绍荔枝的果肉。先照应前文,肯定白居易对它的颜色观察正确,然后指出它的科学名称是“假种皮”,最后说明它的口感和加工。第8段:介绍荔枝的贮运。首先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然后用科学的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引用典故说明荔枝保鲜之难。这段内容与上段介绍果肉关系密切,可视为有关果肉知识的补充。第9段:介绍荔枝的种子,主要说明其形状特点。第10段:介绍荔枝的花,依次说明花期、花形 及其对繁殖和采蜜的作用。六、课堂小结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 7、 布置作业:分析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8、 板书设计 荔枝的外形 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荔枝的生态 荔枝果 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荔枝花 花期花形花色 荔枝的生产 产地树谱移植产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文章?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技小品(科普小品) 2、 前面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说明的内容,分析了文章的说明顺序。相信大家都已经大致了解了这篇文章,其主要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荔枝的生态和生产,由主到次,有实到虚,给我们留下来一个荔枝知识的整体形象。 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研究文章是怎么说的,是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说明的目的的。 二、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1)是举例子,有历史的,有现实的,也有来自调查材料的。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等。 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等。2) 是打比方,在生动的比喻中寄托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如“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 5 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3) 是列数字,准确、科学。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数与结实数,我国栽培荔枝的历史,古籍中所载的荔枝的品种时,都运用了数字。 如: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4) 是运用插图,插图说明的好处是变抽象为具体,能增强说明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既直观,形象又层次清楚。 5) 是引用,有故事、史料、诗文,共征引资料二十余条,从唐宋明清至今。 2、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看课文的引用说明。筛选课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1) 诗歌散文白居易荔枝图序、郭明章荔枝、陈辉荔枝、邓肃看荔枝、徐勃咏荔枝膜、杜牧过华清宫、宋徽宗宣和殿荔枝、文征明新荔枝、苏轼食荔枝 (2) 史书记载南越王向汉高祖进贡荔枝;三山志 (3) 科学专著四川果树良种图谱、中国果树栽培学、蔡襄荔枝谱引用的作用:(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 (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本课引用的古诗文1、明朝陈辉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 2、徐勃咏荔枝膜: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3白居易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让同学们收集关于荔枝相关的诗文,每个小组都必须准备一篇。然后课上此环节,各小组派代表朗读相关诗文,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同时可以达到积累提升,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视野。 四、课文总结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科学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丰介绍了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学小品。把握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探究说明技巧,感受语言魅力是学习科学小品的四大要点。 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文写作的特点,那么下面我们布置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