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考纲导航】,二、【考点整合】依托考纲打基础课前预习课本、走向高考,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度2、宗法制度,规律总结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内容、影响,考点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隋唐、宋朝、元朝,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明朝、清朝,规律总结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脉络、趋势?,考点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1、选官制度的演变2、监察制度的演变,规律总结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才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三、【高考风向标】,考向1从古代制度创新与发展角度研判,预测演练,1、有一幅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三、【高考风向标】,考向2从历史主干知识即中央集权制角度研判,预测演练,3、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4位皇帝穿越了时空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高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议论A、都符合史实B、只有明成祖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说法与史实不符D、都与史实不符,预测演练,4、宋太祖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文官与武官的矛盾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百官内部的矛盾,三、【高考风向标】,考向3高考能力点解读,5、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其优点不包括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巩固祖国大一统C、有利于减少战乱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演练主题解读和运用有效信息,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兵权,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二府三司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急,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相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的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统治。(3)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一、【考纲导航】,二、【考点整合】依托考纲打基础课前预习课本、走向高考,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古代土地制度,规律总结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金属冶炼、纺织、制瓷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规律总结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考点3商业的发展:1、商业的发展: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2、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条件、实质、特点、地位2、重农抑商:目的、表现、影响3、“海禁”政策:原因、表现、影响,规律总结4: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缓慢发展的原因?,【特别提醒】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三、【高考风向标】,考向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预测演练,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预测演练,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铁器,2、下列图一到图三三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用来论证,三、【高考风向标】,考向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预测演练,3、对史料进行研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说的是徽人十二三岁就要到城中当学徒,十七岁就要出去闯天下,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A、明代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D、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预测演练,4、下图是宋代纸币的铜板拓片。“宋真宗时,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中国的纸币自此开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上述材料表明,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纸币的印刷从民间转到官府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宋代印刷技术比较成熟ABCD,三、【高考风向标】,考向3以人类文明史观考查历史突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互动,预测演练,5.下图中的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的西岸,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和陕西的商人集资创建。其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表现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的外贸史清朝商帮发展史运河文化史ABCD,演练主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制五杂俎,(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坊市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演练主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第3课时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一、【考纲导航】,二、【考点整合】依托考纲打基础课前预习课本、走向高考,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文化2、主要派别:道家、儒家、法家、墨家3、地位:,考点2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形成战国发展西汉正统地位确立魏晋隋唐三教合流宋明理学、心学明清之际儒学批判,规律总结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使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考点3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概况及对世界的影响,考点4其他成就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规律总结2: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规律总结3:明清时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的原因,考点5中国古代文化1、汉字起源与演变2、书法艺术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考点6古代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考点7戏曲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京剧的产生与发展,规律总结4: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规律总结5:分析某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的经济是否繁荣(2)政治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危或相对安定;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分析统治者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分析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三、【高考风向标】,考向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预测演练,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2、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高考风向标】,考向2从汉到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预测演练,3、“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幅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4、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某人:“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则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这里的“某人”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三、【高考风向标】,考向3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考查历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预测演练,5、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6、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渊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演练主题辨证地、历史地分析事物,7、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整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演练主题辨证地、历史地分析事物,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决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演练主题辨证地、历史地分析事物,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学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学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三、【高考风向标】,考向4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考查,预测演练,8、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其中欧洲人借鉴了中国的技术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是ABCD,9、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从下面表格可以看出A、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B、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C、制定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三、【高考风向标】,考向5从书画艺术印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角度命题,预测演练,10、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A、B、C、D、,11、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天津市滨海新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解析版)
- 医学三基《精神病学》模拟试卷三
- 体育总局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经典考题含答案
- 2025年军工企业校园招聘面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美容院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化工原料采购合同协议书
- 2025新版城区商业店铺装修合同
- 庐山谣的情景赏析:高二古诗文教案
- 2025年法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网络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协议
- 高速天桥拆除方案(3篇)
-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合作合同范本下载
- 手外伤急救诊疗流程标准化
- 农村土地托管培训课件
- 老年专科护士学习培训汇报
- 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
- 公司岗位补助管理办法
- 游戏与儿童发展课件
- 捐赠助学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