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上) 秦晋崤之战练习答案1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编年体,解释经书,春秋2钥匙;暗地里、悄悄地;兼词,之于;拒绝;参加;同“避”,躲避;抵御,抵抗;这,这个;往东进军;轻狂放肆;丰厚,富饶;停留,驻扎;磨砺;喂饱;通“闲”,休息;送,给予;使结怨;通“餍”,满足,甘心;放掉;能“隳”,损害,毁坏;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3结构助词,做的事情;代词,代“功劳”;句中语气助词,不译;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岂”、“难道”;句末语气助词,不译;代词,蹇叔的意见;副词,表示时间的承接;副词,表前因后果。4D,(1)染黑;(2)穿黑色衣服; (3)(4)为请求5远方国家的君王作好了准备,恐怕不行吧?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住下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做好一夜的保卫工作。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留下祸患。战士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话就从都城把他们放走了。秦穆公穿着简朴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6原轸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栾枝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1)讥刺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2)嘲笑阳处父诱捕的徒劳;(3)暗示报仇雪恨的决心8决策阶段:蹇叔谏伐郑、蹇叔哭秦师;行军阶段: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战争阶段:郑国巧辞逐客、原轸论击秦师;战后阶段:先轸怒斥纵囚、秦伯引咎自责。9本文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时间顺序,把秦晋郑三方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崤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苏武传练习答案1 汉书 班固 孟坚 东汉 纪传体断代 班昭 班超2. 职位 升迁 屡次辈分 乘便送 逐渐 正 暗中拜访 财物 告诉 如果 报告 囚禁 跟外界隔绝生育 全部3.A4.B5.D6.C7.以汉朝使节的身份屈身受审,玷辱国家的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才,我为什么要见你把他(苏武)和部下常惠等人分开,分别安置别的地方8卫律:先 “威逼” 再“利诱”,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苏武: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死的威胁,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9详:卫律劝降、卧雪牧羊等。略:苏武归汉等。目的:突出主题:苏武的民族气节刚强不屈;苏武的爱国意识忠贞不渝10(1)张胜苏武: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2)卫律苏武:卫律先 “威逼” 再“利诱”,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苏武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死的威胁,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秦晋殽之战 练习(答案版) 2010年10月22日 班级 姓名 一、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字词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军队 越过(过、轶为同义复词) 在句末表语气,无实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 代词,郑国的 钥匙 发兵(名作动) 之于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 使 劳累 远方的国家(指郑国) 疲劳 恐怕 吧(固定结构)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 劳 叛离的心思 难道(副词) 拒听 于此(蹇叔的意见)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 为 哭 取消句子独立性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你 中等寿命(指70岁) 合抱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参加 语气词,表肯定语气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辟同“避”躲避 这 我 你的 于此(兼词)秦师遂东。 于是 向东进发(名作动)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 头盔 下车步行(名作动)一跃而上登车 一车四马为一乘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轻狂放肆 少谋略 粗疏(不谨慎) 险境(形容词作名词)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 做生意(名作动) 用 这里代四 熟牛皮 先送 犒劳秦师 对郑国国君的谦称 对秦帅的尊称 行军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对本国郑国的谦称 谦辞(冒昧) 跟随秦帅的人 丰厚、富饶 停留、驻扎 准备 军队给养 夜 保卫工作(动作名) 遽告于郑。 乘坐驿车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 结束行装、磨砺兵器 喂饱马匹 辞谢,下逐客令 代词(代他们)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各种食物都吃完了 对人的尊称 让我休息一下(间通“闲”休息)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没有后援,继:有后援 还是(表祈使语气)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 使 辛劳 放纵、放跑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 报答 恩惠 难道 先君晋文公 为 而哀伤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攻打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迅速 染黑(名作动)衰,白色孝服 绖,麻的腰带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 穿黑色孝服于是始墨。 从此 开始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惯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 为请 使 结怨 厌同“餍”满足 处罚 他们 杀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使 快心,满意 代词(代文嬴)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 放掉 名作动,竭尽全力 捉拿 原野,这里指战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仓促 赦免 通“隳”,损坏,毁坏 助长 回头看 朝地上吐唾沫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恩惠 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古代用牲畜或战俘的血涂在钟鼓上的仪式。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 穿白色服装 在郊外(名作状) 停留,等候 同“向”, 对着 撤换、废弃“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比喻小的过错 抹杀 二、文学常识、文章内容填空1、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 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前者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富有文学性。 初中课文 曹刿论战也出自此书。这里的“传”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的意思相同,都是解释经书著作的意思。2、左传擅长论战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秦晋殽之战叙事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叙述简约。上述秦、晋、郑三方,四重矛盾,九个场面,紧紧围绕蹇叔论战这个纲领,以秦军东征活动的始末为线索串起来。作者不是为记事而记事,所以全文直接写殽之战本身的仅一句话:“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而着力写的九个场面,则从各个侧面写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文章开头所写的蹇叔对战争的论析。文章之所以此为纲领,是由于作者的意图在于“论战”,而非“叙战 ”。作者是通过蹇叔的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战争胜负的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一)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以间敞邑 间同“闲”,休息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甘心堕军实而长寇雠 堕同“隳”,损坏,毁坏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乡师而哭 乡同“向”,对着 则束载、厉兵、秣马 厉同“砺”,磨砺(二)虚词积累1、以劳师以袭远 而,连词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用、拿,介词遂墨以葬文公 来,连词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志 用来,连词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因为,连词 2、为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为吾子之将行也 为了为从者之淹 为了 何施之为 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莱驹为右 担任,动词3、焉公辞焉 于此(这里指对蹇叔的意见)有二陵焉 表示肯定语气,助词余收尔骨焉 于之,到那里,兼词君何辱讨焉 他们,代词(代秦三帅)4、其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他们的,代词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指秦军,代词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中,代词吾子取其麋鹿 那里的,指原圃中的,代词吾其还也 还是,表祈使语气其为死君乎 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副词(三)实词积累1、脱揽裙脱丝履 脱下百计营谋不能脱 摆脱、逃脱轻则寡谋,无是脱 粗疏(不谨慎)2、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头看群臣相顾,不知所归 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探望子布、元表各顾妻子 关心、照顾虽放流,眷顾楚国 思念 顾吾念之 但,不过,表转折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表反问不顾而唾 回头看顾安所得酒乎 但是,可是3、辞:使皇武子辞焉 辞谢,下逐客令 公辞焉 拒听归去来兮辞 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大礼不辞小让 讲究莫辞更坐弹一曲 推辞、拒绝我从去年辞帝京 告别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语、言辞动以朝廷为辞 借口、托词讲评时再补充辱:以辱二三子(使受侮辱) 君何辱讨焉(谦辞,承蒙、屈尊、劳驾等义,作副词)宠辱皆忘(耻辱) 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侮辱)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可耻,耻辱)免:若从君惠而免之(释放,赦免)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免除,避免)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代词,表人、物或地方)师之所为(代词,同上)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助词,表被动,为所)(四)词类活用1、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若潜师以来 名作动,发兵秦师遂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左右免胄而下 下名作动,下车步行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名作动,市:做生意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动词作名词,装载之物;名词作动词,喂草料子墨衰绖 名词作动词,染黑遂墨以葬文公 名词作动词,穿黑衣晋于是始墨 墨:名作动,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俗先轸朝,问秦囚 朝:上朝,名作动秦伯素服郊次 素服:名作动,穿着白色的服装 武夫力而拘诸原 力:名作动,竭尽全力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此处为囚禁(名作动)秦伯素服郊次 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劳师以袭远 形容词作使动,使疲劳;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入险而脱 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地方秦不哀吾丧 哀:为哀伤,为动用法而以贪勤民 形容词作使动,使劳苦彼实构吾二君 动词作使动,使结怨以逞寡君之志 逞:使动用法,使 快心,满意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形容词作使动,使受侮辱2、加横线的字,在词类活用上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A秦师遂东 B左右免胄而下C武夫力而拘诸原 D秦伯素服郊次(五)特殊文言句式1、庚辰,将殡于曲沃(介词结构后置句)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判断句)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省略句)4、尔何知(宾语前置)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6、公使谓之曰(省略句)7、晋人御师必于殽(介词结构后置句8、必死是间(省略句)9、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判断句)10、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介词结构后置句)11、言于王曰(介词结构后置句)12、牛十二犒师(定语后置)13、吾子淹久于敝邑 (介词结构后置句) 14、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判断句) 15、败秦师于殽(介词结构后置句)16、以辱二三子(被动句)17、使皇武子辞焉(省略句)18、杞子奔宋(省略句)19、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判断句)20、使归就戮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21、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判断句)(六)固定结构:无乃不可乎 无乃 乎:恐怕 吧何施之为 何 为:还要 干什么?(七)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蹇叔说:“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2、“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3、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战士们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刹那之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坏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5、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秦伯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使你们各位将领受侮辱了,是我的罪过。”四、理解1、联系全文,分别概括秦穆公和蹇叔的性格特征。秦穆公拒听蹇叔停止攻打郑国的劝谏,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和利令智昏。军队打了败仗,秦穆公穿着白色衣服在郊外等候,反映了他的勇于承认错误。蹇叔对秦穆公的力谏,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力谏不成哭谏,更加表现了他的忠心耿耿。对穆公来访,他陈以利害,变现了他正直耿介的性格。2、文中人物的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文中有三处典型的外交辞令的例子,请简要概括他们辞令的特点。弦高的话理解: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将要从我国经过,仅派我带来这些礼物,慰劳你们的士兵。我们郑国虽不富裕,但为你们大军来此逗留作客,以准备好给你们提供粮草给养,并承担保卫工作。分析秦国军队明明是为袭击郑国而来的,弦高却不与点破,用“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轻轻一笔带过,不说我们将做好准备,给你们以迎头痛击,却热情地表示“敢犒从者”。表面上说提供粮草和保卫的后勤安全工作我们会做,实际上警告对方,休要轻举妄动。假如打起仗来,我们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我们给养充分,能够坚持很长的时间。这些话使秦国的将领听了不寒而栗。所以孟明作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的判断,“灭滑而还”。弦高所说的句句是客气话,又句句是带刺的话,柔中有刚,外柔而内刚,口气谦恭,委婉得体。谦恭中带有自信,礼貌中含有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皇武子的话理解 皇武子对秦国人说:你们在我国已经呆了许久,眼下肉干、干粮、鲜肉、牲畜等都用光了,你们要走了,我国有原圃就像你们秦国有具囿一样,你们可以打打猎,把麋鹿之类带走吧,给我们国家以休息的机会,怎么样?皇武子不说秦国人正在厉兵秣马,紧张的进行战斗准备,却说他们因生活必须品用尽,整理行装,准备回国。“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似乎表现出主人的大方好客,而隐约透出秦国时刻有着将郑国领土占为己有的野心。“以闲敝邑”更是很客气地说出了郑国对这般不怀好意的客人实在不感兴趣,让他们赶快滚蛋。这番话一说,杞子等人知道阴谋败露,急急忙忙像丧家之犬一样的狼狈逃走了。郑国力量较小,它想避免与秦国的武力较量,但又要维护自己的安全。皇武子的一席话,让秦国知道郑国是有所准备的,不敢贸然发起攻击。不杀杞子等人,而用很温和的手段将他们赶走,解除了后顾之忧,生动地体现出委婉曲折的含有份量的外交辞令的威力。(辞令委婉而暗含机锋)孟明的话孟明作为败军的首领,被晋所俘,靠着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关系,得以从囚禁中解脱。他深知在晋国的土地上,随时都有被抓回去杀头的危险,所以急急忙忙逃命。等到阳处父追来时,他已上船。他知道左骖之事是骗他上岸抓起来的诡计,故不上岸。他内心充满着对晋国的深仇大恨。因为晋国伏击了他的军队,使全师覆没,差点连自己也丧命。但他“稽首为礼”,话说的仍然很谦和,一开口就是“君之惠”,实际内心说的是君子愁,他因裙带关系得以避免囚禁、杀戮,却冠冕堂皇地说:襄公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至于“三年,将拜君赐”这话,似乎对晋国的恩德念念不忘,感激涕零,实际上却是咬牙切齿的表示。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雪恨,谦卑之中包藏杀机。五、拓展提高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列各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因为 从属二主 驻扎 驻扎“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 假使 秦国军队 推辞 取消句子独立性 尚且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同“矣”,了 才,表顺承 然而 语气词,表陈述许之。答应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已经 谦辞,冒昧 把 用这件事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为什么 增加的实力 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同“供”,供给 曾经 给予 恩赐 渡过 修筑防御工事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句首发语词 同“餍”,满足 之:作提宾标志 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肆,扩张 侵损,损害 哪里 使减少 表希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考虑 这件事 同“悦”,高兴 签订盟约(名作动) 派遣 于是,就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假如没有 那个 依靠 损害 结交、亲附同“智”,明智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还是(表祈使语气) 离开 代郑国1、 解释加横线字的含义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的实力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何厌之有 同“餍” 满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亲附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D)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吾不能早用子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D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朝济而夕设版焉5、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B )(C )A以其无礼于晋 B 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假如灭掉郑国对于您有好处,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的手下。(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做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边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贪求的土地呢?7、按要求回答问题(1)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烛之武师怎样说服秦伯的?首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亡郑对于秦国的害处和存郑对于秦国的好处。其次历数晋国历史上对秦国失信的史实,瓦解秦晋联盟。烛之武很清楚秦国攻打郑国是为了谋利,所以就晓之以利,迎合秦穆公的心理。(3)晋文公为什么又要撤退?(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晋文公认为秦穆公对自己有恩惠,依靠他人的帮助而有反过来去损害对方的利益时不仁义的,为了进攻郑国而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是不符合武德的。(4)简要概括上文中郑伯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从善如流,礼贤下士。附录: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整理一、重要实词1、贰 “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见识浅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例: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器”)鄙俗(例:新序宋人有得玉者:“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3、许 允许,许可(例:陈情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 城楼 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qu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隐藏身份,隐匿(例: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细小,轻微(例: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悄悄地,暗暗地(例:左忠毅公逸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卑贱(例: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例:屈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 敝人 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二、重要虚词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 (表祈使语气,还是) 5、之 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 (的,结构助词) 行李之往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