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_第1页
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_第2页
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_第3页
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_第4页
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关键词侵权法;侵权责任方式;防御请求权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规定了八种侵权责任方式,其中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这两种责任方式可以合称为防御请求权。防御请求权源起于罗马法的役权保护思想,并逐渐扩展形成物上请求权制度。在自由权以及潘德克顿法学派的影响下,转变为所有权之诉并扩展到动产领域,逐渐由最初的物权防御请求权企业而导致时,并不因此而生容忍义务。再者,亦不因对营业经营之许可,而绝对排除侵害之违法性。53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认为违法性是妨害排除请求权的必备要件。首先,容忍义务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益衡量,可以为违法性所涵盖。陈聪富教授在论述违法性的独立意义时就认为,“就被害人何种权益受法律保护,应斟酌社会一般人的感情予以判断,如生活安静、日照、通风须行为人之行为超出某种程度,法律始加以保护”。54其次,在防御请求权情况下,即使根据侵权法请求权基础,也无须过错要件,故在此时,违法性要素以及行为违法与结果违法的区分具有比在损害赔偿情况下更为重大的意义,具体决定一个交往上正确的行为如何以及何时会使妨害产生或有产生之虞。55法庭恰恰是运用违法性来解释以下问2/11题的,即某个特定行为是否合法、并且能够继续,或者是否是允许的,这在营业性权利保护和名誉保护上特别重要。妨害防止之诉指向的是法官对有可指责行为的禁止,而且,其还具有法庭对未来违法行为惩罚威慑的效果。56根据通说,中国侵权责任构成有四个,即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之过错、损害事实的存在、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LOCALHOST57但在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中并无违法性这一要件,侵权法草案第7条第1款中也没有违法性这一要件,故有学者认为,违法性并非侵权责任构成之要素,但过错之概念不仅包括了行为人主观状态的应受非难性,而且也包括了客观行为的违法性,即过错吸收了违法性。58准以此言,四要件与三要件说并无本质区别,但三要件说忽视了违法性在侵权责任规范构成上的特殊意义。如果在未来的侵权法中规定侵权法上的防御请求权,则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确违法性这一构成要件,这对于一般人格权、经营权、相邻关系、交往安全义务等案件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既有的法律在名誉权上已经明确了这一要件,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之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都单独规定了违法性要件。结果不法说与行为不法说3/11在违法性判断上,又有结果不法说与行为不法说之分。结果不法说认为,任何侵害法益之行为,同时即具有违法性,除非存在违法阻却事由;而行为不法说认为,除了侵害法益之外,尚需要增加一个要件,即唯有加害行为违反一个义务时,方构成不法性,而所谓违反义务,即侵害人故意或过失行为。59奥地利学者KOZIOL也认为行为不法说是指违反注意义务即为违法。60陈聪富进一步区分细化,认为违法性应是对法规范价值的违反,而客观注意义务之违反是过错的问题,在人格权等制度上,违法性有其重大意义。61根据结果不法说,符合客观事实构成,即可引证违法,只要考察抗辩事由即可;根据行为不法说,客观事实构成不确定,无法引证,只能具体衡量,如营业权、一般人格权等。根据结果不法说,很多时候也需要通过义务违反来论证违法性的存在,如没有在门口装灯,是否对摔倒的行人负责,必须考察一般人是否装灯了。所以,应将结果不法说限定在直接侵害绝对法益的情况下。在不作为或者间接损害的情况下,无法引证。在无法引证的情况下,必须存在所谓的交往义务,由此义务引导出违法性。62也就是说,对于直接的加害行为采结果违法说;相反,在间接加害行为或不作为加害行为情况下采行为违法说。63此为德国司法实践采取之学说,64被称为折中说。4/11在防御请求权上,有学者认为应采行为不法说,因为只有行为才能够被禁止,即对违法性的判断只能建立在被告行为的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行为结果基础上。65但此学说在逻辑上会存在障碍,因为防御请求权并不以妨害人之过错为要件,也就是说,妨害人的行为一般是交往上正确的行为,或者不违反客观注意义务的行为,这应当是法律允许的行为,进一步而言,法律允许的行为,是不能再禁止的。但从结果不法说角度看,不能因为行为在交往上正确,就允许其侵害或妨害生命、身体等绝对利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结果不法说可以解决这里的逻辑矛盾。另外,如上所述,亦有学者主张通过容忍义务规则取代违法性规则,以解决这里的矛盾。根据结果不法学说,违法性可以具体决定一个交往上正确的行为如何以及何时会使妨害产生或有产生之虞。防御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在规定侵权法上防御请求权之后,就产生了区分防御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特别需要,不能再简单地从二者所属的法域或归责原则上进行区分,因为,防御请求权已经横跨物权法与债法两个领域,而且,过错要素是两者区分的结果,而非前提,因为只有在区分两者的情况下,才能决定是否以过错为要件,否则,在适用上,防御性请求权特别容易侵入损害赔偿法领域。665/11根据德国通说观点,妨害排除请求权只适用于那些对被妨害人构成持续、且不断更新的妨害源的妨害的情况下。67但在法律效果上,排除妨害往往会包含恢复原状之内容,如在污染土地的情况下,妨害排除请求权之内容即包括恢复土地原有状态的情况。68承认侵权法上的防御请求权,在理论上还会存在一个问题,除了绝对权上可以适用防御请求权以外,在人格权、营业权、纯粹经济损失、交往安全义务等方面,多大程度上可以适用防御请求权,是一个仍需探讨的问题。69四、结论在侵权责任方式上,侵权法草案“过分地区分细化”,规定了八种侵权责任,实际上可以加以合并,并准确地加以限定其适用范围。侵权法草案规定了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这两种防御请求权,应当值得赞同,但在其与物权法上防御请求权的关系上,应当加以明确,其调整范围原则上应当是物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以及利益。侵权法上的防御请求权不以过错为要件,但应当以违法性为要件,且该违法性应当从结果不法说进行理解。为区分妨害排除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妨害排除请求权应只适用于那些对被妨害人构成持续、且不断更新的妨害源的妨害的情况。6/11注释1本文采第二次审议稿,草案起草人对此已经进行修改,但并未修改本文涉及的第17条、第20条,故本文之评价到目前为止还是“有的放矢”的。2德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焦美华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159页。3佟柔主编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以下。4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217页。5比较中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767条最后一段,“有妨害其所有权之虞者”,得请求防止之。此段应为德国民法典第1004条的移译,故台湾地区学者多称其为妨害防止请求权。参见王泽鉴王泽鉴法学全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185页。6参见何勤华、李秀清、陈颐编新中国民法典草案总览,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6、7、8、9、14、161页。7/117参见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35页。8STAUDINGER/GURSKY1004,RN其文意是如有其他妨害之虞,所有权人可以提起不作为之诉。9LARENZ/CANARISII/28II10前引3,第48、49页。11张谷作为救济法的侵权法,也是自由保障法对的几点意见,载暨南学报2016年第2期。12前引2,第163页以下。13前引2,第169页。14在无效法律效果上,我国合同法使用的不是恢复原状,而是返还财产,在理解上,返还财产是恢复原状的种具体表茄戈者一种方式。15崔建远关于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的辨析,载当代法学XX年第1期,第63页以下。16MEDICUS,ANSPRACHEAUFHERAUSGABE,JUS,1985,转引白前引14,第71页以下17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466页18前引3,第48页。19FIKENTSCHER/HEINEMANN,SCHULDRECHT,10,8/1120JAUERNIG/TEICHMANN,BGB,23,2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研究小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第145页以下。22KASER,ROMPRIVATRECHTI,AUFL1971,10II23KASERII,18F;124WIELING,SACHENRECHT,I1VI25引自PICKER,DERNEGATORISCHEBESEITIGUNGSANSPRUCH,1972,26WINDSCHEID,LEHRBUCHDESPANDEKETENRECHTS1,1900,;PICKER,BESEITIGUNGSANSPRUCH,27PICKER,DERDINGLICHEANSPRUCH,INIMDIENSTEDERGERECHTIGKEIT,FSFURBVDLINSKI,002,28HOHLOCHDIENEGATORISCHENANSPRUCHEANDTHREBEZIEHUNGENZUMSCHADENSERSATZRECHT,1976,29前引19,RN172430前引28,1975,31RGZ0,7F;RGZ148,114,123;前引28,1975,FF32包括妨害防止与妨害排除之诉。33KOTZ,VORBEUGENDERRECHTSSCHUTZIN9/11ZIVILRECHT,EINERECHTSVERGELICHENDESKIZZE,ACP,1741974,158;FERID/SONNENBERGER,FRANZOSISCHESZIVILRECHT,C0234FERID/SONNENBERGER,B15335前引28,1976,36前引28,1976,37相当于德国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制度。38前引33,KOTZ书,14FF39前引33,KOTZ书,15440前引33,KOTZ书,16241魏振瀛论请求权的性质与体系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的请求权,载中外法学XX年第4期,第1页以下。42此观点可由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李凡法官在2002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中琴人民共和国民法研讨会上的发言所证实。引自王轶物权保护制度的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XX年第1期,第41页。43前引41。44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105页以下。45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10/11年版,第101页以下。46崔建远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载第三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92页以下。47前引46,第97页以下。48RGJW1931,1191,119249前引20,1004,50BREHM/BERGER,SACHENRECHT,000,51前引19。52前引20,1004,53BAUR/STURNER,SACHENRECHT,12,RN10;MUNCHKOMM/MEDICUS,1004,54陈聪富论侵权行为法之违法性概念,载侵权违法性与损害赔偿,元照出版公司008年版,第43页55MEDICUS,BURGERLICHESRECHT,1AUFL,56德克雷默尔侵权行为法的变迁,王洪亮、李静译,载张双根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3页。57前引17,第50页。58王利明侵权行为法规则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8页;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1022页。11/1159MUNCHKOMM/WAGNER,23,RNFF60KOZIOL,WRONGFULNESSUNDERAUSTRIANLAU,INUNIFICATIONOFTORTLAWWRONGFULNESS,1998,61前引54,第13页。62MEDICUS,AUFL,SCHULDRECH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