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ppt_第1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ppt_第2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ppt_第3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ppt_第4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张文龙,第4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扩展和应用,1.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2.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3.特定要素模型,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边际产品价值)。,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要素价格的决定,生产要素价格=产品价格(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MP),边际产品价值(VMP),W=PMPL,R=PMPK,第一节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R=PX*MPKX=PY*MPKY,W=PX*MPLX=PY*MPLY,MPKX=R/PX,MPKY=R/PY,MPLX=W/PX,MPLY=W/PY,实际报酬=边际产出(边际生产力),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短期影响,在短期,我们假设生产要素不会在各部门流动。由于各行业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决定。那么很显然,在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短期:生产要素不流动,由于要素不流动,国际贸易只影响商品价格,出口产品(X)价格上涨,W=PXMPL,W提高,R=PXMPK,R提高,出口行业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都提高,进口产品(Y)价格下跌,W=PYMPL,W减少,R=PYMPK,R减少,进口竞争行业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都减少,短期影响,供求关系的影响,中期影响,我们假设在中期,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还来不及流动。出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生产会扩大;进口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生产会缩减。因此出口行业劳动需求增加而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劳动力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那么,进口行业人均资本上升,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下降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上升;而出口行业人均资本下降,资本边际生产率上升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下降。那么,对于出口行业而言,产品价格上升,而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工资升降不确定,但实际工资下降,资本边际生产率提高,利率上升。对于进口行业而言,产品价格下降,而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则工资升降不确定,但实际工资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利率下降。我们可以看出,价格上升行业(出口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继续受益,而价格下降行业(进口行业)的不流动要素进一步受损。而流动要素收益不确定。,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出口行业,W=PXMPL,PX上涨,MPL减少,W?,R=PXMPK,PX上涨,MPK增加,R上升,进口竞争行业,W=PYMPL,PY下跌,MPL增加,W?,R=PYMPK,PY下跌,MPK减少,R下降,出口行业不流动要素报酬会提高,流动要素受益不确定,进口竞争行业不流动要素报酬会下降,流动要素受益不确定,长期影响,在长期条件下,我们假设生产要素是同质的,由于同质性,不同部门中的生产要素可以互相使用;在长期条件下,厂商所使用的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以自由调整。在长期,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两种要素都可以流动,或者说,资本也可以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但是,由于进口行业和出口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并不相同,因此必然造成一种要素相对剩余而另一种要素相对短缺。具体的说,是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短缺而进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剩余。,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由于要素可自由流动,国际贸易不仅影响商品价格,也影响要素的边际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报酬提高,资本密集型的进口竞争行业的要素向出口行业流动,进口竞争行业流出的资本比劳动多,出口行业需要的劳动比资本多,资本相对过剩,价格降低劳动相对稀缺,价格提高,各行业投入更多资本,资本/劳动比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品减少,长期影响,出口行业,W=PXMPL,PX上涨,MPL增加,W提高,R=PXMPK,PX上涨,MPK减少,R?,进口竞争行业,W=PYMPL,PY下跌,MPL增加,W?,R=PYMPK,PY下跌,MPK减少,R下降,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报酬会提高,进口竞争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报酬会下降,贸易前国内均衡状态下,劳动市场是均衡的,WX=WY,RX=RY,贸易后要素市场也将形成均衡,WX上涨,WY也会上涨;RX下降,RY也会下降,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会减少。无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结论,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长期影响,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问:为什么相对丰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喜欢自由贸易,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会使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斯托尔帕萨谬尔森定理,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二、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以至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命题,并对此进行论证。由于它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PaulASamuelson,1915-2009,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传统微观+凯恩斯宏观,“新古典综合派”,PaulASamuelson,1915-2009,H-O-S定理的基本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由于这一命题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H-O-S定理的经济学解释,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条件下,1国商品X(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价格低于2国,因为1国是劳动丰裕国家,其工资率较低。当1国分工生产X并减少Y(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率,同时,对资本相对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利息率。而在2国所发生的一切正相反。因此,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的工资与利率的差距。,A国(K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X,进口Y,扩大X生产,减少Y生产,要素投入增加,要素释放,需求较多的资本,需求较少的劳动,供给较少的资本,供给较多的劳动,K价格上升,L价格下降,B国(L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口X,出口Y,减少X生产,增加Y生产,要素释放,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资本,供给较少的劳动,需求较少的资本,需求较多的劳动,K价格下降,L价格上升,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说明国家间商品贸易对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A国贸易前,W低,R高,W提高,R降低,B国贸易前,W高,R低,W降低,R提高,均等,B国贸易后,A国贸易后,要素增长,技术进步,消费偏好,经济增长,产品供给增加,收入增加,产品需求增加,对外贸易量变化,贸易条件变化,第二节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到现在为止,我们讨论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给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我们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技术也经常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一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一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它是两个不同时期的GDP的对比。说到底,这里讲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GDP的增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比如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象劳动(L)、资本(K),随着投入增加,产出也会增长。,经济增长的内涵,通过技术进步,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可以提高L、K的效率来提高产出水平。经济增长的源泉:要素投入的增长、科技进步。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AKL1-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是从供给和需求方两方面进行的。,经济增长的内涵,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一国的要素数量经常在发生变化,这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塔德乌什罗伯津斯基(TadeuszRybczynski,英籍波兰经济学家),要素禀赋与相对商品价格(1955)提出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Theorem)。,罗伯津斯基定理,要素禀赋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埃奇沃斯盒状图说明,O,X,Y,B,T,A,C,D,T,X1,X2,Y1,Y2,X产品成本降低幅度大于Y,X产量增加直到交换比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T的斜率)。Y产量比增长前绝对减少。,罗伯津斯基定理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形说明,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公式说明,假设:资本供给增加了K。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为了使新增加的资本(K)能全部被利用,以保证充分就业,则需资本密集型部门(X)来吸收新增的资本,但要保证X部门将新增的资本全部吸收,还需要一定的劳动来与其搭配,所以Y部门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以便释放出一定的劳动(y)。但Y部门在释放出劳动的同时,还会释放出一定的资本(Ky),这部分资本也需X部门来吸收,最后达到均衡。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生产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关于这一点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增加出口的同时,更要关注可能对贸易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罗伯津斯基定理:重要结论,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实践意义,一个国家的比较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资本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可以预期到它们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会趋于萎缩对劳动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不适时宜地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则可能导致比较利益的丧失,经济增长的类型,根据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国出口商品生产与进口替代产品生产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将经济增长类型划分为三种:,平衡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出口扩张型增长,平衡增长: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或技术进步与进口替代产品生产部门完全相同,使出口产品与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能力以相同的速度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进口替代产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或技术进步超过出口产品生产部门,使进口替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高于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或技术进步超过进口替代产品生产部门,使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高于进口替代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的类型,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平衡增长,O,X,Y,A,B,E,A1,B1,E1,斜率相等,O,X,Y,A,B,不平衡增长,C,D,F,G,进口替代型增长,出口扩张型增长,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由于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也不同。我们通常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为“小国”和“大国”。“小国”是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而言,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大国”是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大,其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涨跌的国家。,小国进口替代型增长,O,X,Y,A,B,T,T,C,D,U0,U1,F,G,H,L,M,N,贸易量变化不影响国际交换比率(贸易条件),贸易条件不变,进出口同比例变化,小国进口替代型增长与贸易变动,如果小国发生的是进口替代型增长,即进口替代商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超过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由于相对价格不变,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一方面进口替代商品的生产将扩大,造成进口的削减;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生产将缩小,造成出口能力的降低;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但福利水平会比以前有所提高。,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O,X,Y,A,B,T,U0,F,G,H,U1,L,M,N,T,贸易量变化不影响国际交换比率(贸易条件),C,D,贸易条件不变,进出口同比例变化,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与贸易变动,如果小国发生的是出口扩张型增长,即出口商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超过进口替代商品生产部门,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出口商品的生产将扩大,提高了出口能力,同时进口替代商品的生产将缩小,增加了对国外商品进口的需求。该国无论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了,福利水平也比以前有所提高。,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X,O,Y,A,B,D,C,T0,F,E,G,H,J,K,T1,U0,U1,U2,T2,大国进口减少,Y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贸易条件变化,福利改善。HJGF,由于Y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贸易条件改善,该国一定量的出口商品可以交换更多进口商品。,相对于小国增长(贸易条件不变),大国福利提高幅度更大(U1高于U2),如果进口大国发生的是进口替代型增长,其进口替代商品生产能力的提高会造成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造成进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由于贸易条件的改善,进口替代型增长给进口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大于小国,进口大国不仅得到了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得到了贸易条件改善的好处。,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与贸易变动,大国出口扩张型增长,X,O,Y,A,B,T0,F,E,G,U0,T1,K,H,J,U1,U2,T2,大国X出口增加,使国际市场X价格下跌,贸易条件变化,福利改善。JKFE,该国要用更多的出口商品才能换回一定量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与小国相比,大国出口扩张型增长后福利提高的程度较小,C,D,大国出口扩张型增长与贸易变动,如果出口大国发生的是出口扩张型增长,其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市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造成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扩张型增长给出口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福利会被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荷兰病”与“福利恶化型增长”,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个好事情。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即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时候,经济增长可能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注意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福利恶化型增长”与“荷兰病”都是经济不平衡增长造成的怪现象。,荷兰病(theDutchDisease):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他行业的萎缩。源自荷兰,因此得名。其他国家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荷兰病”与“福利恶化型增长”,如果出口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使其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从而使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福利损失超过经济增长本身带来福利,出现福利的净下降,这种情况被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JagdishBhagwati)称为巴格沃蒂效应、“福利恶化型增长”,“贫困化增长”或“悲惨性增长”(immiserizinggrowth)。,“荷兰病”与“福利恶化型增长”,ImmiserizinggrowthisasituationfirstproposedbyJagdishBhagwati,in1958,whereeconomicgrowthcouldresultinacountrybeingworseoffthanbeforethegrowth.Ifgrowthisheavilyexportbiaseditwillleadtoafallinthetermsoftradeoftheexportingcountry,inrarecircumstancesthisfallinthetermsoftrademaybesolargeastooutweighthegainsfromgrowth,thissituationwouldcauseacountrytobeworseoffaftergrowththanbefore.Thisresultisonlyvalidifthegrowingcountryisabletoinfluenceworldprices.Thereisastrongcorrelationbetweenimmiserizinggrowthandtheexportofprimarygoodsindevelopingcountries.,“荷兰病”与“福利恶化型增长”,大国出口扩张型增长的特例:贫困化增长,Y,O,X,A,B,C,D,T,T1,U0,U1,由于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增长后的福利水平比增长前反而下降,增长后更多的出口商品只能换回更少的进口商品,贫困化增长的重要条件:出口商品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经济增长是出口扩张型增长,该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贸易大国,该国的进口边际倾向较高,该国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非常低,发生悲惨性增长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国而言,无论何种增长,总是好事,总结: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若大国保持平衡的增长,则将受益于增长,总结: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若大国的不平衡增长侧重于进口产业,则将受益,总结: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若大国的不平衡增长侧重于出口产业,则有可能受害,总结: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总结: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方面的分析通常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两种,短期和长期并不是完全按时间长短划分的,而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而定。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由于资本的特定性,它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性就很小。,第三节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框架,基本假设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规模收益不变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由以上假设可得到:,充分就业,生产函数,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框架,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