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沂大学费县分校,陈宝金,2,3,4,5,6,7,是很辛苦的事,好了,好好努力吧!,第三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规律)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二节 知觉的分类,第一节 概述,第六章 知觉,-9-,第一节 概述,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一、什么是知觉?,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10-,第一节 概述,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联系:,区别:,11,客观事物,属性,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质地重量温度,感官,眼,舌,鼻,皮肤,脑,视觉,味觉,嗅觉,肤觉,知觉,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不可能书架上的鸡蛋,还很有立体感哩!,-15-,第二节 知觉的分类,一、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二、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也说根据知觉对象的空间、时间存在形式和运动特征),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 错觉,四、社会知觉,-16-,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时间长短)和顺序性(先后)及周期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内在标尺: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律的生理过程。生物钟,1、时间知觉的线索:,外在标尺: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和其他客观的自然现象和计时工具。,(1)感觉道的性质。 (2)时间间隔的长短。 (3)自身活动的内容、情绪、动机、态度。(4)年龄、生活经验和职业技能训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时间知觉 方面存在着差异。,2、时间估计(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7-,心理时间爱因斯坦相对论,朋友,当你夏天坐在一个火炉旁,你会觉得一分钟是一小时,而当你坐在一个美丽女郎身边时,一小时就象一分钟,难道不是这样么?,-18-,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由于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性,因此,也称之为人体生物钟。 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 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19-,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地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20-,人体生物节律,-21-,人体生物节律测算,公式(测定年-出生年)365+闰年数-(1月1日至生日天数)+(1月1日至测定天数)。所得天数即是经历总天数,再分别除以23天、28天、33天,所得余数分别为体力、情绪、智力三个节律情况。,-22-,人体生物节律测算,测算人体生物钟必须用公历生日,只知道农历生日者请查万年历,查出公历生日。 举例:某人生于1964年7月23日,测1993年12月3日三个节律情况。 这个人1964年出生至1993年,经历了1964、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共8个闰年,因此闰年数为8。,-23-,人体生物节律测算,代入公式1993-1964365+8-31天(1月)+29天(2月)+31天(3月)+30天(4月)+31天(5月)+30天(6月)+23天+31天(1月)+28天(2月)+31天(3月)+30天(4月)+31天(5月)+30天(6月)+31天(7月)+31天(8月)+30天(9月)+31天(10月)+30天(11月)+3天=29365+8-205天+337天=10725天 10725天23天=4667天 1072528天=3831天 1972533天=3250,-24-,人体生物节律,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在生物节律低潮期时应引起注意;双重临界日更应高度注意;三重临界日应尽可能避免从事相关危险作业;以防止事故发生。 从事脑力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体力高潮期尽可能多的参加锻炼活动,而在智力和情绪高潮期应抓紧从事用脑活动、这样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或学习效率会非常高。,-25-,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距离知觉(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26-,形状知觉,对象的轮廓在形状知觉中具有重要意义,-27-,大小知觉,物体的实际大小;物体的距离;触觉经验;眼球沿物体的轮廓进行扫描所提供的信息;头部姿势;,影响因素,从森林到平原 肯基在位于非洲赤道附近一个叫俾格米的文化中长大,自出生以来就只居住在茂密的热带森林中。有一天,他第一次和人类学家科林托恩布尔一同乘车越过一个开阔的平原。后来,托恩布尔这样描述肯基的反应: “肯基远眺着平原上几英里以外的一群野牛,问我那是哪一种昆虫。我告诉他,它们是比他所认识的森木野牛大一倍的草原野牛。肯基大笑着要我别讲这样的蠢话,并再次问我它们是哪一种昆虫。然后,他自言自语,把那些野牛比作他熟悉的甲虫和蚂蚁。 尽管和其他俾格米人一样勇敢,当我们的汽车向这些野牛靠近,这些野牛变得越来越大时,肯基还是坐得离我越来越近,嘴里嘀咕着说一定有什么魔力当他认识到它们真的是野牛时,他不再害怕了,但仍然感到困惑,为什么刚才看起来那么小,现在突然变大了,这是不是有什么骗术?,-28-,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有以下几种:(1)单眼视觉线索 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明暗和阴影 运动视差 结构级差 颜色分布,(2)双眼线索 视轴辐合 双眼视差,-29-,遮挡(物体重叠),-30-,线条透视,-32-,明暗与阴影,-33-,明暗与阴影,-34-,结构级差,-35-,视轴辐合,视轴集中,视轴分散,-36-,双眼视差,平面知觉,深度知觉,-37-,人们根据双眼视差原理,用电脑做出立体画。这些看上去普通的画,仔细一盯,就会有奇妙的效果出来。首先,脸距画保持适当距离;其次,目光到别死盯着画儿看,要穿过画面聚在远处,这时画面是模糊的;接着专心致志凝视几秒至数秒钟,画面便会突然出现一个变化了的立体图像,这时拉开眼与画的距离去欣赏。,双眼视差造成的立体世界,-39-,(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40,Fig. 9-22a, p. 210,41,Fig. 9-22b, p. 210,诱动现象,-43-,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大小错觉 形状方向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1、有助于揭示人们如何正常知觉客观世界,使人更全面了解人的 知觉产生的条件、过程和特点。2、使人在实践活动中消除错觉的不利影响,避免事故的发生。3、人们可以利用错觉为自己服务。,研究错觉现象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两儿辩日孔子去东方游历,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询问他们争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如车盖,到中午时小如盘子,这不正是远的东西显得小,而近的东西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冷丝丝的,到中午时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冷吗?”孔子一时不能决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45-,大小错觉,线AB和线CD长度完全相等虽然它们看起来相差很大,-47-,形状方向错觉,-48-,形状方向错觉,无中生有的点:难道这些点是徘徊在横纵间的灵魂?,-54-,四、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社会知觉偏差效应: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指在记忆或社会知觉中,最先出现的信息往往记得牢固和准确或给个体留下的印象最鲜明深刻。(“一见钟情”)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近因效应:指在记忆或社会知觉中,最近出现的信息往往记得牢固和准确或给个体留下的印象最鲜明深刻。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55-,第三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在刺激不完备时,知觉者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从知觉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56-,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一组刺激物容易 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任务、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强度大的、对比鲜明、色彩鲜艳的、活动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3)知觉者的主观因素。,-57-,知觉的选择性,色狼?色盲?,-58-,对象和背景,-59-,对象和背景,背景幻觉图,出现于拿破仑逝世后不久,爱之花 瑞士艺术家桑德罗戴尔普瑞特创作,-62-,双关图,老妇与少女,鲁滨逊的面孔花瓶,-63-,对象与背景,-64-,知觉对象和背景之间相互转换,-65-,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1、经验2、言语的指导3、情绪、动机、态度以及实践活动的任务,-66-,知觉的理解性,-67-,知觉的整体性取决哪些因素?,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一)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相似(彼此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闭合、连续等因素。格式塔学派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定律:(1)接近律。(2)相似律(3)连续律。,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二)主观因素:,相似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数个刺激同时呈现, 相似的项目会被组织为一个图形。,邻近律:空间彼此接近的视觉刺激倾向于被一起知觉,封闭律:图形中小的缺失部分会被填充,成为整体。,反映了什么问题?,-74-,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1、亮度恒常性2、颜色恒常性3、形状恒常性4、大小恒常性,75,形状恒常性,弗洛伊德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典型的西班牙人,充满了热情和表达自己的欲望。,妄想狂的面孔 作者: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知觉的恒常性与知觉经验密切相关,知觉条件超过一定范围,知觉映像就可能发生变化,-79-,第四节 感知规律的教学运用,一、直观教学及其基本形式?,直观教学是指采用直观形式,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 教学方式。基本形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等。,-80-,第四节 感知规律的教学运用,二、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1)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感知效果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 运用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律。运用对象的活动律。 运用知觉的组合律(整体律)。正确利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2)正确运用社会知觉,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正确对待第一印象 公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消除刻板印象 重视运用近因效应,-81-,第四节 感知规律的教学运用,(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制定周密详细的观察计划。(3)作好必要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参考答案
- 2025年四川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类招聘考试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及解析
-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消毒技术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商业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农业用地使用权流转协议
- 公司防水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2025新商场店铺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搅拌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插画排线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呼吸功能锻炼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GB 5577-1985合成橡胶牌号规定
- FZ/T 01034-2008纺织品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课件
- 水溶肥分析课件
- 人保财险新人培训4商业非车险与财产保险简介课件讲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全套完整课件)全版
- 骨科三基考试复习题常见考题及答案(骨科)
- 【优秀】脑膜瘤护理查房课件
- GB∕T 3480.3-2021 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第3部分: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