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复习,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由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2、自身的原因,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比较安全,距日远近适中,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适宜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光球,色球,日冕,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爆发周期,约11年,约11年,对地球的影响,与地震、水旱灾害有关。,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电磁波-引起电离层扰动-无线电波通信中断;,冲进两极-极光;,扰乱地球磁场-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磁暴”现象,录像,3.21春分,6.22夏至,9.23秋分,12.22冬分,次年3.21春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A,B,C,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子夜,正午,0时,0时,12时,6时,18时,(3).晨昏线与时间a.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b.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C.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3、大气的放热及作用,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90N60N30N0,3、季风环流的类型:,亚洲高压,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威夷高压,东南风,温暖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高压,南印度洋,东北风,干燥,西南风,湿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高气压,F,低气压,0,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高气压,1月,7月,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控制,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西风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受极地气团控制,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试一试,A,D,E,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多、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原因:人为原因(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2)污染和过度利用,浪费等加剧水资源短缺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P70(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2)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补偿流,流度密,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0,30N,30S,30N,30S,0,60N,60N,60S,60S,中低纬以为中心北南、大洋西岸东岸,中高纬以为中心北南、大洋西岸东岸,40S形成西风漂流自向,30N,30S,0,60N,60S,南极环流时针,副热带,顺逆,暖寒,副极地,逆无,寒暖,西东,逆,顺逆,5)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四大渔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海洋,水汽输送,海陆间大循环,基岩,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径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地下径流:凿井抽取地下水补充地下水-下渗:植树造林-降水:人工降雨,(一)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作用,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流水破坏地表,掀起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流水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类型,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增长),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增深),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增宽),侧蚀,下蚀减弱,侧蚀增强,下游,中游,上游,V形,U形,下蚀,沟谷流水(沟谷加深、延长)V字形峡谷出现河湾槽形河谷,下蚀溯源侵蚀侧蚀侧蚀,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和盆地,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比较,(二)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1、成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流量减小,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2、形成地貌,洪积扇,分布:山前(山麓),洪积扇,图中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分布:河流入海口,思考: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5.假设这里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址在甲还是乙?为什么?,4.甲乙两处哪里是储油结构,哪里是储水结构?为什么?,6.现打算拟建一座采石场应选择在甲还是在乙?为什么?,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二)、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地貌景观,中心岩体上升,(地垒),中心岩体下降,(地堑),1)填入背斜、向斜、地垒、地堑:A._B._C._D._,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容易储水的是:_;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与_之间,地垒,地堑,背斜,向斜,D,C,A,B,例.,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B,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冷却凝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2、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之所以循环是因为受到内力、外力共同的作用2、地表各种形态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6634N,2326N,0,西岸中部东岸西岸中部东岸,自然带,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热量,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